APP下载

《种树郭橐驼传》教学设计

2017-02-16孟萌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7年1期
关键词:橐驼捕蛇种树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文中常见文言实词及虚词的用法,积累文言知识。

2、把握文章的思想内涵,即借小人物反映中唐社会的大弊端。

3、学习本文借传立论、设事明理及对比、类比、正侧面结合手法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

讨论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理解本文的主旨,理解柳宗元的政治理想和人格精神。

【学习重点】由事入理,理解本文的主旨。

【教学方法】讲授法

【学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都知道,《二十四史》都是纪传体的史书,里面的人物传记很多,但大多是为帝王将相作传,今天我们学习一个不知道名字的小人物的传记,看看有没有特别的收获。(板书课题)

二、朗读课文

学生看注释注音,然后齐读,读后教师正音。

三、疏通字词

学生先对照课文注释自学,然后教师用幻灯片展示需重点掌握的语句,师生共同明确。

(1)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

为观游:作为观赏游玩的。注意这个句子是定语后置句,调整后应该为“凡为观游长安豪富人及卖果者”。

(2)早实以蕃

早实:早结果實。实,结果实,动词。以,连词,表递进关系。

(3)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

硕茂:使动用法,使高大茂盛。

(4)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早而蕃:使动用法,使……(结实)早而且多。

(5)若不过焉则不及

如果不是过多就是不够。若……则……,如果……那么(就),连接假设复句的固定结构。

(6)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爪其肤:用指甲划破树的皮。爪,用指甲划,作动词用。

(7)故不我若也

不我若:宾语前置句,调整后位“故不若我也”,不及我。若,及,赶得上,动词。

(8)早缫(sāo)而绪 而:通“尔”,你们。缫:煮茧抽丝。绪:丝头。早点缫好你们的丝。

(9)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蕃”和“安”是使动用法。又怎么使我们繁衍生息而安顿我们的身家性命呢?

四、从史传文的角度筛选信息

(一)复习史传文筛选信息的要点。

知人——明事——辨理

知人即是掌握文中所写的人。具体地说,文章写了几个人,主要人物是谁,次要人物有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如何,到了哪些地方,做了哪些官职等等。

明事就是要弄清楚围绕主要人物写了几件事。如果只写一件事,就要分析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如果是写几件事,就要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事件之间是什么关系。

辨理,就是要分析作者借助所叙之事,对人物作出怎样的评价,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二)小组讨论,筛选信息

人:郭橐驼(主)、乡人、长安豪富人、问者

事:乡人取号,橐驼得号

郭橐驼种树技艺绝妙,长安豪富人争迎取养

问者问道,橐驼讲道

理: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种树之道,“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牧民之道:“长人者好烦其令”----“故病且殆”

五、鉴赏文学作品的主题和表现手法

从形式上看,它确实是一篇传记;但从内容和写作方法看来,它是一则寓言,我们可以说它是传记包装的寓言,或者说寓言体的传记。

(一)知人论世,把握作品主题

柳宗元受到儒家传统文学观的影响,强调“文”的社会功能。在韩柳所倡导的古文运动中特别强调“文”的褒贬、讽喻作用,实际就是强调文学的社会批判意义。本文是“文以载道”的典型作品。

补充《捕蛇者说》,两文对比。贬官永州之时,柳宗元写下了《捕蛇者说》。里面的“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的悍吏形象,代言了专治统治下实实在在的直接的暴政,作者由此而发出了“赋敛之毒有甚是蛇”的感叹。《种树》中的“长人者”貌似非常勤政,但实际上,仍把百姓当成管的对象。就其本质来讲,是更具有隐蔽性和欺骗性的暴政。柳宗元在捕蛇农民和种树老人的故事中,都借小人物来反映中唐政治的大弊端,揭露了当时两类官员的嘴脸,反映了暴政和所谓“勤政”给百姓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自己改革弊政、以民为本的政治革新的理想。他在《送薛存义之任序》中说,“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职乎?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翻译成现代文就是“你知道地方官的职责吗?他们是百姓的仆役,而不是奴役百姓的”。以民为本,是从孔子、孟子那里一直传承下来并不断得到补充发展的古代儒士的一种政治文化理想。

柳宗元出身世家大族,21岁中进士,32岁参加永贞革新被贬永州,十年后又被贬柳州,最终47岁身亡。人们都认为他是抑郁而终,但我们通过柳宗元对郭橐驼乐观豁达的描绘,就能感受到柳宗元不是自怨自艾的抑郁症患者,乐观豁达应该也是他所具有的精神品质;在被贬之时仍然写下《捕蛇者说》和《种树郭橐驼传》,委婉讽喻,不正能看出他永不放弃的人格精神吗?我觉得他的人生,有辉煌,有挫折,但他始终没有放弃,他晚年在柳州的政治改革和兴办教育的做法是在用实际行动表达着他的人格精神。

(二)第四段和第五段的表现手法

①作者描写郭橐驼种树的精湛技艺的手法。

运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正面描写:“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侧面烘托:“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他植者虽窥视效慕,莫能如也”。

②对比,比较郭橐驼和他植者植树的不同之处。

③类比

他植者:勤虑害树

长人者:繁政扰民

六、研究性阅读给我们的启示

柳宗元的作品反映了他所理解的政治智慧,今天的我们能从中读出什么?对我们的教育、生活有什么启示?

人生哲学:

1、凡事不能急于求成,不揠苗助长。

2、尊重事物的发展规律,不做违背规律的事。

3、做事形式主义,只做表面文章,不但毫无结果,而且害人害己。

4、做事要讲究方法,时间安排的多少,程序安排的先后,对重点、难点的认识理解,都决定事情的成败。

教育智慧:

1、尊重孩子个性发展。

2、给予孩子理性的爱,理性的爱的前提是了解孩子的个性,知晓教育规律。

【板书设计】

种树郭橐驼传

小人物——大弊端(不以民为本)

政治理想(以民为本)——人格精神

暴政 —— 勤政

(孟萌 陕西省西安中学 710018)

猜你喜欢

橐驼捕蛇种树
浅析消防救援队伍“捕蛇”工作
仇敌与恩人
种树
一起来种树
歪脖子树苗
鸡犬不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