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幼儿探索之光
2017-02-16陈小兰
陈小兰
【摘 要】 随着《纲要》、《指南》和《幼儿园综合课程》的深入改革,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活动有了一定的改变,这样的自主活动给幼儿提供了很大的探索欲望。《纲要》中提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由此可见,幼儿园的科学活动应当和幼儿的实际生活密切相连,幼儿处在这样一个生动、自由的环境氛围中,使他们有足够的科学探索与发现的机会和时间。
【关键词】 寻找;激发;探索;挖掘
《纲要》中提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由此可见,幼儿园的科学活动应当与幼儿的实际生活密切相连,幼儿处在这样一个生动、自由的学习环境中,使他们有足够的科学探索与发现的机会和时间。那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如何在生活中寻找适合幼儿的探索材料,抓住一些教育契机,设置一系列的科学探索问题,激发幼儿的探索乐趣呢?
一、寻找生活探索资源
在幼儿生活中,身边的探索资源非常丰富,到处都能找到游戏的探索材料。
对孩子进行科学教育,我们应带领他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因为大自然蕴涵着无限的奥秘与乐趣。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有心人,善于发现观察对象,一旦发现,随时组织观察。如案例《蚂蚁》:教师带幼儿饭后散步时,突然,一个小朋友喊叫着:“老师,这儿有一群蚂蚁!快来看呀。”别的幼儿听到了,呼的一下子都围了过去。教师便抓住这一时机和幼儿一起观察蚂蚁的外形,讨论蚂蚁的本领。随后,老师在蚂蚁周围放了一些饼干屑儿,让幼儿观察蚂蚁遇到食物有什么反应?在大自然中我们可以经常利用这种随机现象进行教育,使科技活动更加具体形象化、生动化。
我们还可以利用社会资源,既可弥补幼儿园科学教育设备和资料的不足,又可以使幼儿在社会大环境中亲自感受体验,获得广泛的感性经验。例如:在“稻子成熟了”的教育活动中,我们带领幼儿参观农民们收割的情景,让幼儿亲眼看见粮食丰收的全过程,给幼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次次的参观活动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多种感官,为幼儿提供了主动学科学的机会,也开阔了幼儿的眼界,丰富了幼儿的科学经验和生活。
新《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教师可以利用家长这个资源,积极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借助家长的特长与职业资源配合科学教育,家园共同寻找材料,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求知欲。如:活动《各种各样的标志》,活动前让家长积极引导自己的孩子在家或网上寻找各种各样的标记,都摘录了下来。在上课时,孩子们就可以面对一个个不同的标记,探索的兴趣和愿望油然而生。
二、设置启发探索问题
科技活动中,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是主动的学习者,但是问题的设置也是很重要的因素之一。在以自主性学习为主的科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以问题的层层设置而得到体现的,而教师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更能诱发幼儿探索科技的欲望。
当幼儿面对操作材料毫无目的时,教师可用简洁、明了、有吸引力的语言引导他们操作材料,或是需要适当控制活动节奏,使活动组织有序时说明要求。如“玩纸船”活动中,第一个问题是:“请你把橡皮泥一块一块地放在小纸船中,你会发现什么?”这一带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了幼儿的操作欲望。等到幼儿玩了一会儿暂停时,又可设置一个问题:“如果你在纸船上再放些橡皮泥,纸船会沉下去吗?”一层一层的问题启发着幼儿思维的层层拓展。在这些问题的启发下,幼儿展开思维的翅膀,不仅学到了知识,还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但应注意的一点是,提出问题后,教师要学会等待,给予幼儿充分思考和发现的时间,等待幼儿操作思考后提出问题答案,而不应急于让幼儿马上回答。
另外教师在带孩子观察时,一定要鼓励孩子的好奇心,引导孩子多问几个“为什么、像什么”,鼓励他们大胆地探索。在进行科学活动时这一现象是最能体现的,孩子经常会问“为什么”。对于孩子提出的问题,有的通过孩子讨论可以弄明白,就尽量让他们自己去争辩。有的通过试验观察自己领悟,就给他们创造条件,让可以让他们自己去做。
三、激发幼儿探索欲望
教师作为幼儿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我们应该提供一个支持幼儿主动发现的环境,促进幼儿解决基本问题的技能的发展。给幼儿提供的材料应该是幼儿所熟悉的,引导幼儿探究的方式应考虑到幼儿能返回或者重新体验前一段时间的经历,在不断的强化中带给幼儿自信。因此,关注幼儿所关注的,抓住契机挖掘幼儿感兴趣的,在细节中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显得尤为重要。
在《风从哪里来》的科学活动中,首先让孩子们对“你是怎样发现风的?”“风有怎样的特点?”等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在“我们有什么办法产生风”这个环节中,孩子的兴趣更加热情起来,他们在教室的各个区域中,寻找着各种材料。有的拿着卡片,有的拿着扇子,有的拿着风车……活动就要结束了,孩子们将材料拿在手里不肯放,都围在一起讨论着谁的材料产生的风大一些。由此可以看出,孩子是最生动的,他们认识世界的方式不仅仅通过语言,还常常通过肢体、表情、动作等各种方式表达他们的内心需求,教师要敏锐地观察到孩子感兴趣的“刹那间”,要善于关注孩子的行为表现,他们在做什么?发现了什么?让孩子在与教师、同伴、环境的互动中流露出最真诚的想法。
又例如:在科学活动“沉与浮”中,活动前先让幼儿说说哪些物体会沉下去,哪些物体会浮起来。让幼儿先猜一猜,由于幼儿对有的物体还不理解,所以大多数幼儿都把塑料瓶、橡皮泥(这里的橡皮泥做成的船)说成是沉的,但我并没有制止,而是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亲自动手记录。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哪些物体是浮在水面上的(比如:乒乓球、泡沫、塑料瓶等等)。哪些物体是沉在水里的(比如:石头、溜溜球等等)。在这个活动中,幼儿最感兴趣的就是橡皮泥的沉浮实验了,当橡皮泥做成船的时候是浮在水面上的,而整块橡皮泥放在水里的时候则会沉下去。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以加深一些难度,比如怎样才能让沉下去的物体浮上来?让浮在水面的物体沉下去?
四、挖掘教育探索契机
环境是幼儿学科学进行科学活动的必要条件,它也是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活动的天然课堂。如果内容是幼儿平时生活中最熟悉的,幼兒就对它有亲切感,从而能促使幼儿更大胆地探索,让幼儿主动去发现。《纲要》中指出:“教育内容的选择要体现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在活动的中,能借助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体,让幼儿进行探索,有意识地加以启发与引导,让幼儿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让幼儿感到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扩展了幼儿的思维空间。
如在幼儿园综合课程《我们身边的科学》的活动中,我让幼儿从家里带来各种各样的交通玩具,让他们对交通玩具进行分类,并且带领幼儿到户外玩这些交通玩具,探索这些交通的功能。活动结束后再让孩子们利用废旧材料制作新玩具,如:汽车、轮船、帆船、火箭等。在这个活动中,幼儿的想象力很强,积极性也高,同时激发了幼儿的创造兴趣。因此,选择幼儿熟悉的教育内容,不仅可以为幼儿获得能真正理解科学知识的经验,而且让幼儿发现和感受到周围世界的神奇,保持永久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同时让幼儿真正体验到科学活动的探索乐趣。
因此,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我们必须创造有利条件,引导、支持幼儿参加实际探究操作活动,体验到探索带来的乐趣。通过生活化的幼儿科学教育,萌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总之,一切的探索活动离不开幼儿大胆、自由地观察、操作、尝试和实验,让我们与孩子们手牵着手,点亮孩子心中的探索之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