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

2017-02-16陈雷

关键词:培养模式高校

陈雷

摘 要:文章主要运用比较法,对比分析我国内地与香港地区高校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差异,提出优化内地高校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关键词:国贸;培养模式;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7)02-0080-02

2010年,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指出[1]:国际经济与贸易、英语和生物工程等共10个专业被评为当年中国本科就业红牌警告专业。从2010至2015年的6次就业报告中,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入选了3次“红牌专业”。

在中国香港,国贸专业人才的培养相对较为完善,而且会有计划地对学生能力进行培养。通过筛选,笔者选择了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教学水平相当的4所高校的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例来分析。

一、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专业能力比较

(一)内地高校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在中国开设国贸专业课程的多所高校中,大多是以“通用外贸专业”和“语言外贸专业”的模式为主[2]。

“通用外贸专业”的培养模式主要集中在大部分的理工类高校,主要教授各种国际贸易的理论知识和相关的贸易业务技能。在该模式下,国贸专业英语水平的要求是通过全国大学生英语六级。这种模式培养的国贸学生要求掌握熟练的商务贸易操作技能和专业知识。

“语言外贸专业”的培养模式主要是以外贸类和综合类高校为主。这种模式的特点是:语言运用能力强。在前两年的课程里,主要是学生加强对外语水平的训练。

而且不同语种在毕业前学生还必须要拿到相應的语言水平证明。在后面两年的时间里,学生主要学习国际贸易方面的知识。在该类模式下,学生可以直接上岗从事外贸谈判等工作。

(二)内地高校国贸专业能力的培养

2011年1月,中国发布了《国际贸易标准化专业人才培训计划》[3],要在五年内培养精通国际贸易业务技能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政府、企业的管理人才。根据南京农业大学[4]和江南大学[5]的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国内地高校培养国贸人才的主要能力,如表1所示。

(三)香港高校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香港的高校比较注重实践。大学通过与国外大学或企业的合作,开展学生交流活动和海外实习项目来增加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实践应用能力。国贸专业的学生前两年是在香港学习,第三年在国外学习或实习,第四年再回到本校学习。通过这种实习或交流的机会,学生可以学以致用。

香港高校的国贸专业的课程涉及范围很广。香港通识教育课程的推广,除了能让学生学到国贸以及商学相关的专业知识,如商务信息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全球化和经济发展、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还可以学到外国文化、历史和地域风俗等知识。

此外,香港高校还注重学生能力的阶梯式培养。香港浸会大学通过探索、培养、体验和毕业的四个步骤来培养学生专业能力。一年级学生通过通识教育课程,去探索各方面的能力,如写作、搜索文献能力;二年级,培养国际商业管理的专业知识,从学习中培养技巧,增强自身竞争力;三年级,学生可体验学习交换和体验实习项目,从而发挥学生的创造力、领导力以及人际交往的能力;四年级,学生把四年学习到的能力全部整合,从而更好地为毕业找工作和求学深造做准备。

(四)香港高校国贸专业能力的培养

在参考香港浸会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国贸专业的培养方案,可总结培养国贸人才的能力,如表2所示。

二、内地高校国贸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通过比较中国内地与中国香港的人才培训模式之后,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内地在培养国贸人才方面的模式还不全面。

(一)中国内地高校培养国贸人才的定位和目标不明确

内地大多新建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套用老牌大学的。在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上都不适用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区别于中国内地职业学校是以“技能型为主”的培养方向,中国内地部分高校的培养的目标是以国际贸易专业性人才,但这个目标太宽泛,没有一个明确指标和纲领。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与评价方式单一

中国内地高校的课程设置较为单一,不仅体现在课程的门类上,还体现在大多都以理论为主上。而且,内地高校采用的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上课形式。这样学生的积极性是很难被调动起来。此外,课程评估大多以期中成绩、期末成绩、出勤率和上课表现为评价依据。

(三)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相比香港和国外地区,中国内地高校在实践这一环节是比较落后。一般的学校很少有机会去安排大多数学生去国外交流或实习,也很少会与企业合作,送学生去工厂实习。

三、优化内地高校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一)注重不同需求的人才培养

高校应考虑自己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来定位学校的培养方向。国际贸易学科主要是培养两种方向的人才。一种是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中高级管理人才,这类人才主要是以研究世界贸易发展规律、国际贸易理论以及熟知国际商法,他们的就业方向以政府贸易部门或者国企。还有一种就是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他们的培养主要是理论教育,以实践和技能为主,熟悉贸易流程及各种单据的操作。包括:单证、报关和运输等,就业对象多以中小型进出口外贸公司。

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学校可以着重训练学生的操作性和实践性。通过不同的贸易操作模拟系统以及邀请有经验的专业人士,给大家传授与分享经验。这也正符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的发展[6]:“重点扩大应用型、复

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 的要求。对于中高级人才,学校可着重教授学生国际贸易理论和其他商科课程,以及各类实际经验,来扩大学生的视野。这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商业意识,也提高了其综合能力。

(二)课程设置灵活化,教学与评价方式多元化

国际贸易市场的竞争中,国贸人才不仅需要具备国贸专业的知识,还要有其他学科的知识。香港高校的课程设置是全方位、多领域的。学生学习的内容也非常全方面。通过学科的学习,他们能掌握企业全面的不同知识,为其在以后的工作竞争中增添了很大的竞争力。

学校应该尝试灵活的上课形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导。通过小组展示,学生需要阅读大量的书目并找出数据或信息,然后再把数据组织起来给大家做演讲。教师还可以运用网上或小组讨论的形式,与学生一起探讨和分享问题。课程评估则可融入小组讨论的团队表现、个人演讲水平能力和参与虚拟课堂讨论的积极性作为该门课程评价依据之一,从而使国贸课程更加特色化。

(三)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内地高校應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以保证学生能够进入企业实习。通过学校与企业的人才互换,教师走进企业担任专家顾问,企业高管走进学校与学生分享经验。这样的“双赢”局面,企业更会乐于接受学生实习。学校可按照企业或市场需求来改变人才培养方式,使学生实习时可以很容易上手。而且实习的时间有必要延长到半年或者一年,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体验。

中国的每所大学都设有国际交流处,学校可以发挥与国外合作院校的关系,增加选派优秀学生到国外去进行暑期实习的活动或者作为交换生。此外,学校应加大对学生外出交流和学习的资助。在香港高校商科中,90%的学生都有资格申请交换学习;一半以上的商科学生都可在大学时间里参加1—3家的本地或海外实习项目。这样的实习机会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激励了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而且还扩大了学生关于国贸专业的知识面。

参考文献:

[1]麦可思研究院.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108-109.

[2]李永波.我国高校国贸人才培养问题探讨[J].中国电力 教育,2009,(148).

[3]中国经济网.国际贸易标准化专业人才培训计划正式实 施[EB/OL].[2016-3-24].http://news.hexun.com/ 2011-01-17/126837469.html.

[4]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5版 [EB/OL].[2016-03-24].http://aao.njau.edu.cn/s/35 /t/68/p/1/c/1427/d/3889/list.htm.

[5]江南大学商学院.2015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计 划[EB/OL].[2016-03-24].http://202.195.144.11/De tail.asp?ID=1511.

[6]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N].人民日报,2010-07-30.

猜你喜欢

培养模式高校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