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在《论语》中书写

2017-02-16蔡哲湖南师大附中高一1601班指导老师杨茜

十几岁 2017年6期
关键词:师大附中分寸论语

文/蔡哲(湖南师大附中高一1601班)指导老师/杨茜

人在《论语》中书写

文/蔡哲(湖南师大附中高一1601班)指导老师/杨茜

宋朝开国宰相赵普曾言,“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往小了说,半部《论语》修自身,“人”在其中矣。

君子是孔夫子心中理想的人格标准,一部短短二万多字的《论语》,“君子”这个词就出现了一百多次。君子之道,犹如温暖而有力量的种子,种下它足以面对世事所有的寒风,凛冽地写下一撇一捺。

有一次司马牛问什么是君子,孔夫子答曰:“君子不忧不惧。”司马牛觉着标准过低,追问:“斯谓之君子矣乎?”孔子淡然回答:“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论语》中有不少像这样言简意赅、意味深长的对话。在我看来,圣贤从来不会用晦涩艰深的典故糊弄人,也从来不会堆砌佶屈聱牙的言语吓唬人,而是身体践行了作为君子的言行,且极为谦虚。“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如此圣人书写如此《论语》,如此《论语》书写如此君子。

《论语》教给我们许多为人处世的规矩,在君子之道的原则中又多了些变通。孔子特别强调做事的分寸,提倡仁爱,并不认为应当以丧失原则的仁爱之心、君子之道宽宥所有人的过失。《论语》中又有一个小故事,有人问他:“以德报怨,何如?”孔子回答出乎意料:“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何以谓直,即是在处世分寸内率直地表达自己,这并不违背君子之道。

俗话说:“马善被人骑,人善被人欺。”这句话中的善则是出离了分寸的非善。可见孔子心中的士与君子并非不食人间烟火,他们有温度有人格,是有血有肉的尘世凡人。我们无法保证身边的人心中都有一部《论语》,都能行君子之道,因此我们应懂得既不忘初心又识得世间冷暖处世之道,方可临窗研墨,挥笔疾书,高洁伫立。

孔子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被千古传唱。这其中有逝者如斯夫的光阴慨叹,有古稀之年纵观人生的无悔豪迈。《论语》中描述人一生,犹如从光阴那借来一段时光,时光荏苒,白驹过隙,每个人生坐标间的段落,用我们上下求索的决心与人生之道篆刻,成为我们为人的不朽,成为我们的墓志铭。

《论语》并非汉武帝罢黜百家后刻意独尊的“儒术”,亦不属于与“道”“释”庄严肃穆合称的“儒教”,也不是古今学者考究据理的“儒学”。

我心中的《论语》是老百姓口耳相传的“人”与“仁”,不是烫手的哲理、冰冷的书简,而是中华文明进程的影子,先人智慧的墨汇聚的“人道”。

在当代,以君子之道为墨,处世之道为砚,人生之道为笔,我们也要在史册中为《论语》挥下浓墨重彩的一撇一捺。

猜你喜欢

师大附中分寸论语
说话的分寸
《我在时间尽头等你》从甜到齁 注意分寸
如何读懂《论语》?
为官要有“分寸感”——分寸更是见精准
液滴移动装置在植物细胞代谢中的应用
赏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记湖南师大附中梅溪湖中学物理老师李湘黔
探寻杰出人才的成长足迹——记北京师大附中钱学森纪念馆
婚姻的智慧,是分寸和界线
《论语·学而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