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对学生数学意识和能力培养的探讨

2017-02-16

小学生学习指导(当代教科研) 2017年11期
关键词:生活化小学生家长

潘 丽

(安徽省淮南市洞山中学小学部)

在教学过程中,让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联系实际生活,让生活实践变成课堂教学的实例,同时鼓励学生将课堂知识应用于社会生活,形成理论联系实际。鼓励家长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体会教师传授知识的乐趣。

一、小学生学习特点

小学教育是九年义务教育的组成部分,基本出发点是培养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要遵循学生认识事物的心理规律,强调从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能亲身体会所学知识的存在,小学生学习效果才能从情感态度、思维能力、认知事物等方面得到提高,小学生学习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认知。小学生的学习是以认知为主,通过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知识,让每个学生学到基本知识,这些基本知识是学生学习其他知识的基础。如小学数学中的数字、图形、单位等基础知识的认知,一年级小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才能认识这些数字、图形、单位等,并能进行数字、图形、单位等的简单组合。

(二)受道。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停留在表面,通过学习逐渐掌握初步的学习方法和分析能力;在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小学生自然培养了各方面的能力。如图形之间的规律分析,一年级学生能明确地指出一个正立方体有几个正方形的面。

(三)习惯。每个人都有各种各样的习惯,这些习惯将会伴随自己一生。小学生在学校的学习过程也是习惯的培养过程,如注意力习惯的培养。小学生容易受外界事物干扰分散注意力,怎么吸引小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教学中,一直是教师关心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上采用提问题让学生抢答、小组讨论,表现好的学生给予小奖励等方法,将学生注意力吸引到授课内容上,日复一日培养学生认真听讲和思考的习惯。

二、小学数学教学特点

小学数学教学目的是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推动思维发展,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培养;教学方法为概念、法则、定律、方式的弄懂、记牢和背诵,同时对学生进行思维活动的培养。

(一)符号化知识的传授。数字的认识,数字之间运算,物体的形状,时间、单位等知识都是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这些知识是每个人对周围世界认识的标示性符号,教师将这些符号化知识传授给学生需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经验,如球形物体,在课堂上教师会拿一个球形物体给学生看,这样学生就知道球形物体是这样的,学生就认识了球形物体;在课堂上拿两个大小不一样的球形物体放在一起,学生就会知道“什么是大,什么是小”。

(二)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小学教材就是将生活中的事物抽象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如20个人乘船过河,一次只能有5个人过河,一共需要几次才能全部过河?这个数学问题来自于生活,在课堂上不可能真的做这个实验,这样就需要老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个问题,探索这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

(三)创造能力的培养。学生会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做一些简单的创造,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估计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鼓励他们用自己的理解方式探索各种知识。

三、小学数学生活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那么数学的学习就不限于在教室完成,而是一种生活化的活动。数学的生活化也能让学生知道学校的学习和日常生活是密切相关的,一方面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学生的成就感。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生活化的、有趣的和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交流等能力的培养。

(一)日常生活实践和教科书内容相结合。小学数学教科书的内容设置是依据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考能力设置的,将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实践和授课内容相结合,能更有利于小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和理解。如数字加减法,举例:盘子里有10个苹果,小明吃了2个苹果,还剩几个苹果?这个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那么学生就学习到了减法就是数量的减少,教师可以再列出类似的例子以提问抢答的方式做到举一反三,加强教学效果。

(二)布置生活实践作业。可以将课堂上的教学内容以生活实践的形式布置作业,加强和促进课堂教学知识的应用。举例:要求学生在家长陪同下,自己购买学习用具,整个交易过程由学生自己完成。家长事先提醒商家:引导孩子计算自己该给多少钱,商家找给他多少钱。这个交易过程既能培养学生的数学知识,也能培养他们与人交往的能力,让他们体会到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又离不开知识。

四、数学意识的培养

生活的各个角落都充满着数学问题。随着学生的认知水平的提高,提出的数学问题越来越复杂。在小学阶段对数学意识的培养主要集中在认知知识、思维能力上,运用课堂上学到的数学知识和思维方式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如小学生购买文具,鼓励和引导小学生把整个交易过程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培养学生数学意识,就会使学生明白数学语言和交易过程中的语言表述是密切相关的。日常生活的语言和数学语言表达方式虽然不一样,但意思是相同的。

教师对学生的培养主要在学校范围内,学生在学校之外的时间都是和父母一起度过的,那么家长需要配合教师的教学实践作业,共同培养学生。家长督促检查学生作业,也可以设置一些生活作业配合教师的课堂教学。家长和孩子在一起时,结合身边的事物,让孩子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鼓励孩子将知识应用于生活。生活实践是一个综合性的活动,而在学校的教学过程通常是单一的,生活实践活动能将孤立的课堂教学知识综合运用,达到理论结合实际。

五、结语

小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更是每个家庭的未来和希望,小学生的培养是学校教师和各位家长共同努力的事情。小学生的数学教育应结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循序渐进,教师和家长要鼓励和引导孩子接触社会,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体会知识的作用,养成学以致用、学为所用的习惯,逐步提高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的能力,实现学生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的共同提高。

[1]梁镜清. 小学数学教育学[M]. 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2]朱曰连. 小学生学习特点分析与学习方法指导[J].成才,2001(12).

[3]王丽杰,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施[M]. 北京: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4]岳香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方法初探[J].群文天地,2012(9).

[5]刘洪.小学数学生活化的探索[J]. 黑龙江教育,2001(9).

猜你喜欢

生活化小学生家长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我心中的好家长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家长请吃药Ⅱ
我是小学生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