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杨晓明:德尔福有颗“中国心”

2017-02-16王雯

中国汽车界 2017年1期
关键词:中国心汽车

□本刊记者 王雯

杨晓明:德尔福有颗“中国心”

□本刊记者 王雯

未来三年内,实现全部生产线的中国本土布局,已纳入德尔福这家大型跨国零部件企业的“to do list”,难怪杨晓明会将德尔福定义为一家“中国公司”。

“从未感觉中国市场增长慢了,我们目标是一定要比市场发展得更快,必须在中国大量投资,继续扩充我们在中国的布局。”

在德尔福2015年152亿美元的全球销售总额中,中国市场贡献近30亿美元,大约占据1/5的比重,并且,德尔福2015年在华增长幅度超出中国汽车市场平均增幅近9个百分点……“感谢中国市场带来的机遇”,如果你了解以上数据,便不会惊讶于德尔福中国区总裁杨晓明如此直截了当的态度。

德尔福遍布中国的23家制造基地、3个研发中心中,坐落于上海国际汽车城的德尔福派克电气系统工厂,几乎成为杨晓明的固定办公地点。杨晓明在派克电气工厂接受了《汽车人》专访,他提到,2016-2020年期间,德尔福计划在华实现复合增长率超过市场发展速度的三倍,到2020年,德尔福中国的营业额将再翻一番。

这家全球最大的汽车线束系统制造产商,显然野心不小,难怪杨晓明会将德尔福定义为一家“中国公司”。

在美国拿到博士学位之后即加入德尔福的杨晓明,兼具深厚的西方管理思维与良好的本土沟通能力。13年前,杨晓明已被委派到上海筹建德尔福连接器系统亚太区工程中心和生产基地,从2008年出任德尔福连接器系统及中央电气系统亚太区总经理,到2014年被正式任命为德尔福中国区总裁,德尔福对杨晓明寄予厚望,本土高管主掌在华业务,也看得到德尔福对中国市场深沉的爱。

如何让一个全球性的公司,去倾听来自中国的声音,在德尔福“服役”逾20年的杨晓明,被赋予关键任务。毕竟,这决定着一个跨国公司的决策效率,决定着它在中国所能达到的战略高度。

彻底本土化

考虑到分布在中国广袤市场中的商业机会,便不难理解中国之于任何一家跨国企业的“致命吸引力”,更不难理解德尔福的一颗“中国心”。

不止于55%的城镇化率,十年内中产阶级翻倍的机会,以及70%三线以下城市新车注册比例,纷纷给德尔福带来了“增量”的可能,据德尔福预测,未来十年间,中国汽车增量将达到欧洲两倍、北美四倍的水平。

当然,机遇不止于此,杨晓明更在意“含量”的价值。自主品牌进行转型升级,大量引入高端供应商,汽车智能化、电动化和互联化成为逐渐壮大的趋势,引发全新零部件配套机会……之于德尔福,这些又意味着什么?

“单车的技术含量,对零部件的用量,这个价值这个是很重要的。谁有技术,谁有新的产品跟上发展趋势,谁就能主导竞争。”在杨晓明看来,当下中国市场日渐兴旺的SUV、中高端汽车与新能源汽车业务,让德尔福看到了继续做大蛋糕的前景。毕竟,上述几大领域带来了单车零部件用量、单车零部件价值的双重提升,比如,仅SUV单车零部件价值就比轿车高出20%,这才是德尔福最兴奋之所在。

“一个企业在全球做得成功不成功,和它能不能跟上中国市场的发展是非常关键的,如果还有一些公司在讨论是不是这个市场要左右这个整个全球汽车市场的话,这个问题我们从来不讨论,我们已经深刻认识到中国市场的重要性。”在德尔福于伦敦举行的一次投资者年会中,杨晓明再次提醒:千万不要低估了中国市场。

事实上,与众多已在中国安营扎寨的跨国汽车零部件公司相比,入华23年的德尔福,确实是本土化最彻底者之一。

“我们始终认为德尔福中国是一家中国企业,我们始终追求将过去的中国制造转变为德尔福中国创造。”杨晓明所言非虚,他向《汽车人》透露,德尔福亚太区所有业务线以及决策中心都挪至中国。不仅如此,德尔福电子电气系统全球总部及汽油发动机管理系统全球总部统统迁至上海,前者甚至占据着德尔福过半销售额。

除此之外,杨晓明格外强调,德尔福供应中国市场的产品构成中,95%实现中国生产,80%原材料采购也在中国完成。目前,已有28条德尔福生产线在中国具备研发与生产能力,未来三年内,实现全部生产线的中国本土布局,已纳入这家大型跨国零部件企业的“to do list”。

上述种种意味着,所谓“最彻底”的本土化,体现在本土决策,更体现在本土制造与本土开发体系的形成。很大程度上,这都为快跑奠定了基础。

快跑与创新

“快跑”这枚硬币的另一面,也给杨晓明增添了忧患感。毕竟,一旦适应了高速运转的节奏,便很难让踩踏油门的双脚停下来。

德尔福能不能跟得上市场的要求,有没有形成在中国的产品创新能力?传统企业能不能追上新技术的发展速度,有没有足够的紧迫感去适应崭新的竞争业态?杨晓明在意的,是如何保证德尔福走得更久远。

对此,杨晓明有两点思考。

其一是,“你必须在当地有能力去支持它,而且有速度去支持它”。能力与速度由何而来,关键在于,对本土研发持之不懈的真投入。目前,德尔福在华设有三个研发中心,本土工程与技术人员占全体员工比例超过10%;另一方面,在研发初始阶段,高压连接系统以及电动车系统等产品线就已在中国进行开发,而非二次适应性改造。德尔福是不是真投入?杨晓明认为答案毋庸置疑。

再次是,“你能否取得最终的成功,实际上是能不能把握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市场的脉搏”。产业重构热火朝天推进,当然也给汽车业带来跨界挑战,何种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将被中国用户所青睐?德尔福从何感知“未知世界”的脉搏?这其实不只是德尔福独有的挑战。

出售全球热交换系统业务等传统业务,这家体形庞大的公司一直在瘦身;收购海尔曼太通等汽车互联领域专业公司,与Mobileye共同开发中央传感定位与规划自动驾驶系统,这家全球布局的公司一直围绕着安全、绿色、互联三大领域,进行产品线的调整与优化,它警惕于有可能发生的落后危险。

在未来热点的竞争上,德尔福不想慢下来。

作为全球少数几家能够提供完整自动驾驶整合方案的零部件供应商,德尔福在2015年主导了从美国旧金山到纽约的自动驾驶之旅,其中全程90%实现自动驾驶。目前,德尔福还与新加坡政府围绕自动驾驶出行展开合作,计划于2020年进入运营服务阶段。

另一方面,德尔福推出的全新48V汽车解决方案可以达到“智能”电气化的目的,在改善汽车性能的同时,减少超过1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日益严苛的汽油排放法规,让德尔福格外重视在中国市场推广48V技术。

据德尔福预计,到2025年,全球48V汽车年产量将达到1400万辆,其中将近800万辆将由中国制造。据杨晓明透露,德尔福与中国自主品牌合作开发48V技术的计划已经启动,并且,部分48V零部件也将选择中国本土零部件供应商,以进一步强化本土化的成本优势。

如果说德尔福过去是一家看重“卓越”的公司,杨晓明观察到,德尔福现在则更关注“创新”的价值。“市场和环境的变化,不断向德尔福中国提出新的挑战,把握绿色、互联、集成的市场趋势,不断推出一系列的新产品,这是德尔福在下一个阶段发展和增长的目标。”

“中国市场比较让人兴奋。什么意思?在很短的时间之内,怎么去完成快速发展的要求,这让你的生活感觉到很充实。”已在中国工作12年的杨晓明,选择了“兴奋”一词来形容日新月异的新挑战。

猜你喜欢

中国心汽车
2019年8月汽车产销环比增长 同比仍呈下降
汽车的“出卖”
打造强劲“中国心”
中国航发打造“中国心”
汽车们的喜怒哀乐
3D 打印汽车等
会飞的汽车
汽车就要飞起来了等5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