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学生个性实施因材施教

2017-02-15张金霖

知音励志·社科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生态系统理论个性因材施教

个体的发展受个体因素、环境因素及其之间关系共同影响。在学校教育中,由于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不同,所处的环境也有所差异,致使学生之间或多或少存在一定差异。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更是没有适合全体学生的一种教育方式,所以在教育中就必须关注学生个性,实施因材施教。

【关键词】生态系统理论;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生态系统理论认为,个体的最终发展状况和成就大小是由个体本身、个体所处的环境系统及其个体和环境之间关系的交互作用的结果[1-2]。在学校教育中,教育对象(每个学生)所处的环境系统有差异,有些学生家庭富裕,有些学生家庭平穷;有些学生家长文化素养高,有些学生家长文化素养低。而且每个学生个性也存在差异,有人内向,有人外向;有人喜欢独立学习,有人则擅长与同伴合作学习。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也没有适合所有学生的一种教学方法。有效的教学方法必须适合学生个性,促进学生的发展。由于学生的个性不同,所以在教学中,老师们需要关注学生个性,实施因材施教。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关注学生的个性,实施因材施教呢?笔者在此提出以下策略:

1 尊重儿童发展的差异性

每个人都存在的一定的差异性,也是因为大家每一个人都不一样,我们的世界才更加多彩。也正如那句老话“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樹叶”。教师首先要认识到这一点,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差异。

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所以人与人必定擅长不一样的东西。擅长跑步的人可能不会游泳,可不擅长跑步的人说不定他游泳游得很快。教师要能够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不一定只有学习成绩好的孩子将来才能有成就。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的方法来发现不同学生的不同优点,帮助他们扬长避短。教师的职责是培育每一位来到学校的学生,教师要尽量照顾到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不随便给学生贴标签。心理咨询师王裕如老师曾在书中写到“谁一旦被列入‘差生的行列,他的学习态度与能力就会逐渐倾斜。一顶‘差生的帽子,给了他暗示:‘差生该是这样的。那是一种无意识的模仿与学习,也是他对‘差生潜意识的抗拒和逆反”。为了能让儿童健康的成长,教师要避免对学生做出一些负面的评价,要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欣赏的眼光来关注每一个儿童。

2 学会接受学生的优缺点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一些缺点,更何况一些心智还不成熟的儿童。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生活中,儿童总是表现的比较活泼好动。在这个时候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不能直接用一些负面的语言或是行为来责备儿童,要善于通过一些平等的方式来教导儿童,比如商量,讨论的方式。

当儿童上课好动,总是不能安静听讲时,教师可以培养他的耐心。比如通过让儿童多次做同一件事情,每次都延长一些时间的方法。这样可以逐渐使儿童更具有耐心。当儿童不愿意写作业的时候,教师可以告诉儿童先完成作业,之后允许他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以当奖励。当儿童痴迷于游戏时,教师可以尝试增加自己教学过程的趣味性,丰富自己的课堂,转移儿童的注意力。接受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的问题,用适当的方式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问题并改正。教师要能激励儿童,使儿童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不焦虑,不颓废。教师要教会儿童如何排解压力,变得更自信,能更加自如的面对未来。

3 激发学生的情感

每当我们接触陌生人的时候多少总会有一些拘谨,即使是特别外向的人也是如此。学生与知识之间也是这样的关系,如果教师把新知识直接摆到学生的面前,学生肯定也是一时无法接受,更不能灵活应用。但我们要知道,学生的学习不应该是机械的记忆,所以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在教授新的知识前,应先创设一个教学情境,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来作为儿童学习新知识的过渡,使儿童能更容易接受新知识。

要想使每个学生都能融入到课堂中,教师就要具备创设教学情境的能力,同时教师也要具备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是教固然重要,但能对结果做成正确的判断也是必须的。这也就又说到之前的问题,成绩高的学生是好学生,但成绩低的学生就不一定是差生 ,我们可以从很多方面找到可能会影响到学生考试成绩的因素,所以教师要能判断一个学生的优劣,不能只看学生的成绩。教师要提高自己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能力,能从多方面观察学生的表现并做出判断。

4 注重个别教育

教育学家孔子说过教师应该“因材施教”。即教师应该在明确教学目标,了解教材的前提下对具有不同特征的儿童使用不同的策略对儿童进行教育。当教师发现一些学生喜欢与别人合作,并且具备一定的经验和知识储备时,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但有的学生喜欢自己一个思考来解决问题时,教师就不能强迫学生参与到小组中学习,教师可以让这样的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并及时关注儿童,在儿童遇到解决不了的困难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策略上的帮助,对儿童进行一定的引导。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时刻保持耐心,热爱自己的工作,热爱自己的学生。著名作家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也正是因为这样教师的工作更加受人尊敬。

总之,在对儿童进行教育时,要能够明确的认识到儿童的发展是存在差异的。比如体能的差异、个性差异、认知能力的差异等等。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发展都要经历大致相同的发展阶段,这也是我们人类发展的主线,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的发展速度却存在差异。我们不能一味的认为处在相同年龄阶段的人都具有相同的心理特点,我们应该尊重儿童之间的个体差异,实施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儿童的积极、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小同,王强强.浅谈生态系统理论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01):98-99.

[2]侯亚楠,柳国平,王强强.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学困生”转化策略[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03):26-28

[3]王裕如.探寻孩子心灵地图[M].上海: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

张金霖(1960-),汉族,现为宁夏隆德县神林乡辛平小学一级教师,主要从事农村教育工作。

作者单位

宁夏隆德县神林乡辛平小学 宁夏回族自治区隆德县 756300

猜你喜欢

生态系统理论个性因材施教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生态系统理论视阈下大一新生角色适应问题研究
青少年犯罪预防的社会工作服务系统构建
语言表达重“个性”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策略
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分寸感的把握
个性化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生态系统理论视域下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