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教育实践教学困惑及破解路径研究
2017-02-15朱海林熊冰
朱海林 熊冰
摘要:分析应用型教育国内外的起源,指出“应用性”是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实践教学是实现教育应用属性的根本手段,但高校、社会、学生、家长等对实践教学的作用、内容、形式等都有不同程度的误解。为此,提出从实践性教学人员的塑造、实践教学资金渠道的拓展、教学硬件的开创新利用、实践教学制度包括课程体系、运行机制、评价机制的健全等方面对实践教学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教育;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17.093
1问题的提出
联合国教研文组织1998年曾撰文指出全球教育发展出现两大趋势:一是多数国家加深了对教育民主化的承诺;二是对教育质量和目的趋于采取更讲究“学以致用”的观点。这一趋势与当今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是吻合的。2014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375%,在高等教育层次划分中处于15%-50%区间,属大众教育阶段。2014年3月中国教育部明确高等教育改革方向:全国普通本科高等院校1200所学校中,将有600所逐步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转型的大学本科院校正好占高校总数的50%。可问题随之而来,何谓应用型教育?应用型教育能否与世界接轨?应用型教育是否只局限于大学,初中、高中、研究生阶段应如何施教?50%的本科院校走应用型道路,其它50%的高校培养的又是什么类型的学生?怎样才能落实有中国特色的应用型本科教育?本文试图通过对应用型教育溯源与反思,重点阐述实践教学在应用型本科教育中扮演的角色,指出新形势下实践教学何去何从。
2研究对象的界定与释疑
文章抓住两个主题,一是应用型教育,二是实践教学。这两个概念,当下既是热点,又是难点,研究者众多,众说纷纭,但又没有统一的结论。
2.1“应用型”教育的界定及释疑
应用型教育起源:可以从三个方面分析,即欧美国家应用型教育起源、中国应用型教育起源、教育自身的作用。
2.1.1欧美应用型教育的起源
美国的应用型本科教育始于一战后,随着机、电、光等新技术的成熟与普及,社会需要大量专门技术人才,美国兴起大量技术学院,社区学院和工程教育,美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为了适应社会对本职业的要求和需求。德国应用型科技大学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迄今为止,应用科技大学占总数的50%,成为德国经济战后起飞的“秘密武器”。英国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社会急需技术人才与管理人才,而牛津、剑桥等传统大学无法满足也不屑满足社会的需要,新大学运动应运而生,这种大学承载着英国经济社会对技术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综观这三个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典范,其应用型大学的提出都是社会经济自然发展的结果,在特有历史背景下对专门技术人才与管理人才的培养,国外应用型本科教育,在其后的发展过程中还拓展到中学及研究生阶段。
2.1.2中国应用型教育起源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地大物博,区域特色明显,但中国的高等教育在世界上的地位却无法与经济地位相匹配。中国有将近2500所高等学校,其中高职院校1300所,截止2014年底,在学总规模3559万人,高等教育规模已居世界第一,面对如此庞大的群体,怎样让中国的高等教育从“中国制造”进化到“中国创造”是每一名教育者应尽的责任。2013年,教育部推动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向应用型本科转型,要求转型的高校基于经济及社会发展需求,融入区域和产业发展。仔细推敲教育部对应用型本科的提法,不难发现它是对全国高教系统改革而言,是一种抽象的概念,是一种试探,作为政府部门的教育部不必要也不可能做出具体的解释,各种要领要依靠高校自身领悟,要针对自身的地域特色、师资配备等确定有特色的办学定位,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展开理论与实践教学行为。高校悟性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也决定了在生源日益减少,高校尤其是国外高校竞争日益加剧的局面下生与死的结局。应用型本科的提出可以看成是对整个中国高教系统的警示而不单纯是对新建的600所地方本科院校的要求,专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包括“985”、“211”高校都应该思考“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高校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
2.1.3教育本身的作用
探究应用型教育,专家学者众说纷纭,教育界还成立了应用型高校联盟,在地方政府的主导下设立了院校或专业。应用型本科教育可以说是向西方借鉴的结果,也可以说是教育本身的作用,抛开一切流派观点,教育是什么?教育应有之义就是教书育人,“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只是在不同的政治體制下,“人”是多数还是少数问题,在封建社会及资本主义社会早期实行精英教育,让少数人接受教育来统治多数人;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中的多数,而且随着民主、平等、自由等思想的传播,教育已经走下神坛,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已经是无法阻止的趋势;但无论是何阶段,教育本身都具有“应用”的特征,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工具,因此今天倡导的“应用型”教育导向只是进一步明确高等教育要培养会使用工具的人,这个工具既可以是西方强调的物理层面的工具,也可以是创新这一类思维工具,这和当前国家倡导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一脉相承的。
因此,应用型教育培养的是人,是会使用工具解决问题的人而不是工具,也不能把“应用型”狭隘的等同于“技术型”,前者包含后者,大于后者。
2.2实践教学的界定及反思
教育“学以致用”的特性主要体现在社会实践,一方面是受教育过程的实践,另一方面是教育结果的实践,前者是教育手段,属于实践教学;后者是教育的目的,是教育结果;前者是为后者服务的,但本文研究重点是前者,是实践教学。对于实践的重要性,古今中外有众多著名的论断,陆游有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朱熹: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英国的托·富勒说:“知识是宝库,但开启这个宝库的钥匙是实践。”以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知行合一”观点的提出都是对实践的肯定。那究竟何为实践教学?教育部规定:教学可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理论教学包括课堂讲授,课堂讨论,习题课等教学环节;实践教学包括实验课、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教育大辞典》认为实践教学是相对于理论教学的各种教学活动的总称,包括实验、实习、设计管理、实际操作,工作测绘、社会调查等。
上述概念都是一种归纳法,将若干的实践教学的形式囊括在一个概念中,但实践教学形式是多样的,是无穷的,导致概念不完备,仔细分析实践教学,就是强调教学过程中“做”的过程,至于是用“手”、“口”,还是“思维”来做都不重要,至于做的结果是成功还是失败都可以不计较,重点在于“做”的过程。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最大的区别在于“做”的主体不同,理论教学是教师在“做”而实践教学是学生在“做”,因此所谓实践教学就是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专业问题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是参与者、裁判、旁观者,甚至是阻碍者、破坏者,学生才是真正做的唯一主体。
3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高校是高等教育的主体,对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教育的起源本身具有应用性特征,但在施教的过程中却逐步养成了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倾向,理论教学一方面显得更有层次,更加单纯,另一方面投入的时间、精力、成本更小。当下中国高教界教师们尤其是青年教师的生存状况不容乐观,高校唯职称,学历是从,教师们科研压力大,大量的时间用于论文写作、课题申报、访学等,争取个人利益最大化。导致教学的重要性无法凹显,在教学方法上不愿花更多的时间钻研,不愿意成为单纯的“教学匠”,使“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绝句成为讽刺,因此才有了部分高校采取措施强制教授回到本科生讲台的事。这还犹显不足,有更多的教师只愿选择理论教学模式,贪图照本宣科的简单、轻松而不愿意涉足繁杂的实践教学。高校教学的这种倾向导致毕业生质量日益下滑,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
(2)学生及家长对实践教学的误解:现在在校的大学生基本属于95后,其中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怕苦怕累、畏难情绪严重,对于实践教学,尤其是需要到社会上亲力亲为的项目,除了对环境的新鲜感以外,剩下的基本是身体的累,更严重的专业知识的不足而产生的心理的累,导致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很多同学会挑三拣四,往往三分钟热度,难以持之以恒,达不到实践的最优效果。面对子女的抱怨与劳累,很多家长不能正面鼓励,出于对孩子的溺爱,反而会起一些负面作用,动用自己的社会关系替子女完成作业、放纵子女舞弊造假。
(3)实践教学的真正作用是什么?这是一个有待说明的问题。很多时候,我们会单纯地认为实践教学只是一种教学手段,是理论教学方法的辅助,是对专业动手能力的培养。其实它的作用远不止于此,首先,实践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改变了学生受众的社会角色,必须主动地解决问题,承担责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担当意识,责任意识。其次,实践教学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途径,通过实践教学,引导学生利用理论知识,解决专业问题,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寻找理论知识的薄弱点,以利后期在校学习的开展,做到有的放矢。
再次,实践教学有利于塑造学生正确的职业情怀。临近毕业,学生对自己专业前途都有美好的憧憬,但在残酷的职场竞争中容易灰心丧气,实践教学能够通过增强学生的能力,强化其竞争优势,强大其心智。同时实践教学又能让学生对工作岗位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不至于在面临困难时有强大的心理压力。最后,实践教学在学生的“三观”教育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导容易犯教条主义的错误,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通过实践教育,让学生体会不同于教室的“三观”教育,为真正进入社会打下基础。
(4)对实践教学内容认知的误差,一般来说,专业的实践教育解决的是专业问题,但有些实践形式也不是为特定的专业能力的养成而服务的,部分专业在企业没有对应的岗位或岗位对人员的接纳能力有限,或岗位涉及安全、机密等问题无法让学生全方位参与,只能把学生安排到人员需求量大的部门,如流水线、营销、车间等,学生做的并不一定是专业内的事宜,这就要求学生转变“对口”的观念,要真正理解“践行”的意义,其实无论什么岗位,对学生来说,只要静下心来,都会有不同于学校的体验,这对学生来说才是最宝贵的,才是实践教学的初衷。
4提升实践教学效率的对策
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众所周知,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也在明处,在应用技术型教育政策的导向下怎样利用有限资源开展实践教学,提升实践教学的效率是关键,通过前文的分析,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4.1实践性教学人员的塑造
这里的人员主要是高校管理人员和教师。作为高校的管理人员应该对实践教学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正确的评估,在应用型政策的导向下,面对扩招以后庞大的在学群体,面对教育投资滞后的局面,面对如何为实践教学的开展提供必要的人、财、物已是一道迫切的命题,高校管理人员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直接决定了实践教学开展的广深和深度。教师是实践教学的设计師,从内容到形式都起到关键作用,但是现有的高校师资在实践教学方面普遍存在短板,他们绝大部分的履历都是从高校到高校,缺乏企事业单位具体工作经验,在专业实践方面水平有限甚至是纸上谈兵,容易误导学生,影响实践教学效果。因此,高校首先应该在应用型师资的培养方面加大力度,具体有以下方法可供参考:(1)引进企事业单位的高管到高校任教,拓宽师资来源的渠道;(2)选派年青的教师深入企业带薪脱岗实践;(3)合理利用寒暑假选派师资深入企业实践;(4)鼓励教师课余兼职企事业单位专业事务,扩大专业影响力;(5)鼓励教师深入相关企业做个案研究或专项调研;(6)鼓励教师获取行业从业资格证书;(7)加大实践教学软件培训的力度,构建跨专业实训平台;(8)聘请企业高管成为兼职老师,构建庞大的兼职教师库。
4.2实践教学资金渠道的拓展
实践教学的展开需要学校财政的大力支持,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实践教学更费资金,表现在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验室软硬件投入,实践教学耗材费用,师资培训费用,教学管理费用等方面。由于扩招政策的实行在学人数急剧增加,各大高校都出现了人均实践教学经费不足的局面,怎样获取足够的资金为实践教学保驾护航成为关键,综观各大高校资金来源,渠道大致如下:(1)国家财政拨款;(2)地方财政拨款;(3)校企合作筹集的资金;(4)社会捐赠的经费;(5)实验场地、设备运营产生的收益;(6)各类竞赛的奖金等。实践教学经费的管理要遵循以下原则:第一,专款专用,严禁将实践教学的资金挪作他用;第二,倾斜利用,实践教学的发展先天不足,学校的教学经费要向实践倾斜,支持其后天快速发展;第三,有效利用,有限的资金要用在刀刃上,杜绝铺张浪费,重复建设,无效建设,严禁“做秀”,实验实训是用来做而不是用来看的。
4.3实践教学物质条件的开创性利用
实践教学的展开需要物质条件的支撑,高校一方面要合理地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另一方面也需要开创精神,创造性地利用部分外部资源为我所用。根据实践教学现有条件来看,大致分两部分,即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校内可动用的资源包括以下几部分:(1)教室,可以对传统的教室做出改造,更换成移动桌椅,设置背景墙,便于讨论式、模拟式方法的使用;(2)实验(训)室,购买专业的电子沙盘或物理沙盘,模拟环境进行专业实训;(3)校内的室外拓展场地,部分高校利用学校的地理环境构建天然的拓展场地,开展部分体验型、团队型的实践教学游戏;(4)校内的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为响应政府创新创业的号召,大部分高校都开辟了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学生为主,教师为辅,促进专业知识学以致用;(5)展示橱窗,部分专业可以利用橱窗等形式,展开自己设计的作品。实践教学能够动用的校外资源大致如下:(1)校外实训基地,这种基地即可以是学校产业的一部分,也可以是和合作单位共建的结果,还可以是专业在校外单独设立的实训项目;(2)社会上的企事业单位,出于社会责任或知名度、美誉度的需要,部分企事业单位愿意作为公众平台向学生开放;(3)高校之间合作的实训平台,在国家财政专项资助下,部分高校建立了国家级实验实训中心,实力较弱小的学校可以就近租用这些平台,完成自己的实践教学任务。
4.4实践教学制度的完善
实践教学是一种授课形式,其源于教育自身应用性的特征,但并不是所有的课程及内容都适合采用实践教学的模式,在应用型本科教育政策的导向下,也要根据大学课程内在的规律性严谨地选择教学方式,因此现有的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形式在引进的过程中都需要慎重对待。尽管实践教学的蓬勃已是雨后春笋,但效果并不尽人意,相对理论教学成熟的模式而言,实践教学还有众多制度有待完善。
4.4.1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
大学的课程基本分为三类,即通识课,专业课、选修课。对通识课作分析,除教育部规定的两课以外,语言类课程和计算机类课程完全是工具性质的課,必须打破现行的理论模式采用各种实践模式授课,让学生能说会写会用,以英语教学为例,从小学到大学,十多年英语学习,培养出来的基本是又聋双哑的英语水平,其实英语的本质就是一门用于沟通的语言,纯实践型课程。专业课是培养学生水平的重要指标,因此从课程内容到授课方式、考核方式、授课地点、作业布置等都应该围绕引导检验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运用程度而展开,是应用型导向下实践教学开展最密集的区域,专业课实践教学开展的有效性直接决定毕业生在工作岗位的竞争力。选修课是师生互动的结果,一方面选修课是对课程内容感兴趣的结果,这部分课程往往能够成为实践教学出彩的部分,但相对来说,这一块的实践平台较难搭建,生源不稳,经费难批是主要问题。总之,从应用的角度所有课程都要鼓励其教师积极地开展实践教学。
4.4.2实践教学运行机制构建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是一体两面,相对理论教学的成熟,实践教学可以借鉴与创新,毕竟实践教学模式下环境多变,具有突发性、高风险特征,需要有一套健全的体制保障其运行,包括实验课程的确定,实验计划的报备,实验大纲的编写,实验环节的设计,实验教程的配备,实验过程的管理,实验结果的考评,实验档案的保存以及实验耗材的管理,器械管理,安全责任等规章制度。
4.4.3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搭建
实践教学的评价体系分两个层面,即学校评价和课程评价,而课程评价又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评价。从学校层面看,生均实践教学经费,生均实验实训大楼面积,生均实践学时数,双师型教师比例等都是实践教学开展的重要指标,这是从宏观方面分析,具体到微观的课程来看,长期实行的一考定成绩的做法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有待商榷,实践教学应该是过程管理,单一的考试无法反映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单一的课程也无法保障应用型素质的形式,美国的应用型本科要求经管类的学生修满1300小时的实践课,这是结果,更是漫长的过程。在讨论学生评价的同时,往往会忽略教师自身的实践水平如何的问题,教师水平是学生水平的根源,是不容忽视的,这就需要考虑教师的履历搭配,涉猎的课程体系,研究方向、社会资源,职业技能等级、师资培养等方面的指标,切忌出现学生带着教师走或边走边摸索的局面,只有教师先行吃透才有可能回答学生的所有的问题。
综上所述,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应用型教育政策的导向下,应该消除一切疑惑,让中国高等教育走上快速发展的“快车道”。
参考文献
[1]袁兴国.美国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实践探析[J].国外高等教育,2009,(3):147149.
[2]柳友荣.英国新大学运动及其对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2011,(8):9499.
[3]张翠琴.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8.
[4]潘懋元.什么是应用型本科?[J].高教探索,2010,(1).1011.
[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教育报告1998[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29.
[6]李旭轩.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3,(2).4244.
[7]顾明远.教育大辞典(下)[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1412.
[8]杨超.杨鹰.关于职业教育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J].职教论坛,2011,(32).913.
[9]赵志群.职业教育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J].职教论坛,2008,(22).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