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教学对于应用型德语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2017-02-15张晓琳
张晓琳
摘要: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于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培养应用型德语人才是目前我国大部分德语专业,特别是地方高校德语专业的主要目标和发展方向。应用型德语人才培养的两个核心问题在于“教什么”和“怎么教”。本文着重在“怎么教”方面分析项目教学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动手实践解决问题为基本特点的教学方法、模式、策略对于应用型德语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项目教学 应用型德语人才培养 意义
中图分类号:H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1-0043-03
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时代,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应用型人才作为人力支撑。就市场对于德语人才的用人标准及具体要求来看,除了德语水平外,在人文素养、相关行业背景、人格能力等方面均有较高的要求和标准。可以说企业在招聘德语人才方面已经从最初单纯对语言水平考核发展到了对综合素质全面考核的阶段。因此结合市场需求,特别是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培养符合市场需要的应用型德语人才已经成为目前我国大部分德语专业,特别是地方性高校德语专业的发展目标和方向。人才培养的两个核心在于“教什么”和“怎么教”。“教什么”即整体课程设置和具体的授课内容,应该结合市场对德语人才知识、能力的要求,学生就业具体行业的工作内容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合理设置、突出特色。“怎么教”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选取和实施。如何改变以往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其更好地领会教学内容,并在同时提高综合素质、完善人格、锻炼能力,是匹配于应用型德语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改革需要思考的基本问题。笔者主要结合深入企业调研结果对应用型德语人才进行阐述,并结合教学实践从“怎么教”这一方面,分析项目教学在应用型德语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一、应用型德语人才
明确应用型德语人才的定义及基本要求,是明确 “怎么教”的核心与关键。笔者从专家、学者定义的应用型人才这一概念出发,结合多次企业调研结果,对应用型德语人才的定义和基本要求进行阐述。
(一)应用型人才的定义及基本特点
合肥学院管理系李德才教授以及合肥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李军教授曾在论文中对应用型人才的定义及基本特点进行了专门阐述:所谓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是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或专业人才。这类人才从人力资源结构的层次来看,是居于决策管理层和操作执行层之间的中间层人才。有学者将应用型人才称作知识型高技能人才。知识型高技能人才既是知识型的,又是技能型的,但其核心特征是“高技能性”。知识型高技能人才表现为以熟练技能为基础的实际操作能力较强,同时还具有高素质、独立性、创造性较强的特点。这种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具有鲜明的特点: 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并有较强的科技运用、推广、转换能力等。
(二)应用型人才的类型与特征
浙江树人大学教务处处长陈新民研究员对按照培养目标将应用型人才进行了分类: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可以将应用型人才分为复合应用型、现场应用型和职业应用型三类。复合应用型人才主要针对人文社科类专业如管理类、人文类、语言类、艺术类专业,其中复合主要是指学科基础知识或基本技能的嫁接形式,上述专业注重培养管理、贸易、语言与其他技术相复合的能力及综合性素质的提高。现场应用型人才主要针对信息类、土建类、化工类专业,它的主要特征是学科与职业的有机结合,注重传授学科知识、经验性知识、工作过程性知识,培养专业的应用能力和职业特殊素质。职业应用型主要针对职业化属性的专业培养以及部分特殊型定向培养的专业,如社会工作、旅游管理、服务外包等,更侧重于职业。除传授学科知识外,更加重视职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注重养成职业信念。
(三)应用型德语人才的定义与基本要求
根据上面几位专家对应用型人才的定义及分类,我们可以得出,应用型德语人才属于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一方面要将德语语言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具体工作实践,另一方面要具备相关行业基础知识和基本工作技能,在企业生产实践中起到一定管理、沟通、协调、组织作用的中间层人才。
笔者在任教期间,先后多次深入毕业生工作的企业调研走访,通过整合各企业的反馈信息,我们可以得出,目前市场对应用型德语人才的基本要求主要有几下几点:
(1)在德语语言能力方面:具备扎实的德语语言基础,听说能力强,能够熟练运用德语进行沟通和交流,完成翻译准确、无误;
(2)在相关行业知识、能力方面:掌握相关行业基础知识、基本术语和基本工作方法,能够迅速适应专业性较强的工作;
(3)在能力方面: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实践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抗压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方面: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自信、进取、诚信、敬业的人格特点,责任感强,踏实肯干。
由此可见,应用型德语人才的培养不仅仅是德语语言知识的传授和德语运用能
力的培养,更为重要的是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提升和发展。很显然,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纠正发音、语法为重点,灌输、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很难实现应用型德语人才的培养任务。为此,需要大力推进教学改革,不断探索与应用型德语人才培养相匹配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就是其中一种。
二、项目教学
在明确了应用型德语人才的定义和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弄清楚什么是项目教学,如何开展项目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项目教学有哪些优势。
(一)项目教学的定义
项目教学在教育学领域拥有较长的历史,其最早出现在18世纪早期的法国,之后传播到德国、奥地利、瑞士等欧洲国家。19世纪传到美国。对项目教学作为当代教学方法影响最大的是实用主义哲学派的杜威(John Dewey)。杜威强调在学习和生活之间建立有意义的连接,让学生可以进行自创的活动,真正获得知识。他认为, 学生培养认知能力的关键之一是学会自我组织和对自己承担责任。以杜威理论为基础的项目教学始于德国上世纪的70 年代, 此后一直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由于国内外学者以及教育研究机构对项目教学理解和定义的出发点、侧重点不同,出现了“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学( 学习) 策略”“教学( 学习) 方法”等对项目教学不同的理解。综合起来,项目教学的核心在于,项目本身是一个计划或者一项任务,教师与学生共同承担这个计划或任务,该计划或任务由师生共同设计,但主要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共同合作、有效沟通、自我管理和反馈等具体措施负责实施,教师起到的是帮助和引导的作用。各小组学生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计划或任务、实现设想、解决问题或制作出产品。由此可以得出,项目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法。学生成为了教学过程中的主角,在学习过程中必须以实际工作要求的行动能力为目标;以实际工作中的行动过程为步骤; 以教师与学生间互动合作的行为过程为方式;以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和技术能力的过程为学习过程;以专业知识能力、实践方法能力、社会合作能力等综合能力整合后形成的行动能力为评价准则。
(二)项目教学的基本实施步骤
项目教学的基本内容包括下面四个部分: 设定目标、制订计划、实施计划、项目评估。在具体的项目教学活动中,还可以分为更详细的阶段。理想的项目教学基本模式包括七个阶段,并有相对应的行为方式和锻炼的能力,如下所示:
(1)启动阶段: 寻找题目,确立领导者;培养参与者的创造力以及对现实生活的关注。
(2)进入阶段: 成立小组,确定题目;培养参与者的信息表述能力和社交能力。
(3) 制订计划阶段: 详述题目,分析受众、方法、地点、时间、所需材料、任务分配和受众,最终订立计划;培养计划、决策、角色适应以及小组内讨论、交流并达成共识的能力。
(4) 计划实施阶段: 收集、整理材料,协调反馈,自我评价调整,产出成果;培养学习和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自我检测、自我调整、解决冲突、团队合作和沟通协调能力。
(5) 成果阐释阶段: 用适当的交流方式介绍成果;培养交流能力。
(6) 项目评估阶段: 评估项目成果及其效果,评估项目实施过程;培养评估能力。
(7) 项目深化阶段: 对项目进行记录归档,如有需要,继续该项目;培养资料汇编能力、责任能力。
(三)与传统教学方法项目,项目教学的优势
经过从教学目标、教学地点、教学主体角色、培养学生能力、学生积极性等方面同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对比,我们可以得出以下项目教学的优势:
(1)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完成计划/任务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调动各个感官来完成各项体力、脑力活动。
(2)项目教学整个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和对自己负责的精神。在项目教学中教师不再是做决定的强势角色,而是帮助者和支持者,学生需要自己决定和谁组成小组,完成什么样的任务,怎样完成任务,如何制定时间表,如何对项目进展进行自查、自检等等。
(3)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开展项目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因此强调学习和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项目的设计要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
(4)项目的开展不仅仅在校园里进行,更需要学生走进社会,甚至走向各相关行业了解情况、开展调研。学生活动的范围不再仅仅是教室,增加了更多接触社会的机会。
(5)充分调动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同学生共同讨论完成哪些任务。涉及哪些主题,每个学生的积极性都能得到最大的调度,相比被动听课、接受教师决定的授课内容,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会更高。
(6)强调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项目的实施需要由小组成员共同完成,这就要求学生要学会小组内的有效沟通、冲突管理等等技巧,需要思考如何充分发挥小组内每位成员的优势,更好地完成任务。
(7)跨学科、跨领域知识、能力。项目教学涉及到的是生活及工作中的具体问题,这些问题往往不是应用德语语言知识就能解决的,学生还需要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相关行业基础知识等。
三、项目教学对于应用型德语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综合笔者在本文一、二两部分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到项目教学与应用型德语人才培养所要达到的目标有着很大的契合度,具体在于:注重培养学生运用德语语言知识和相关行业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工作方法解决问题;注重学生责任意识的养成以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注重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注重培养实际工作中颇为重要的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冲突解决能力;注重强调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积极性和主动性,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由此,可以得出结论:项目教学是实现应用型德语人才培养目标的一个十分重要同时也十分必要的教学方法。
四、结语
因其特点及目标同社会对德语人才的要求高度契合,项目教学是解决应用型德语人才培养中“怎么教”这一关键问题的有效方式和手段。德语专业教师应该对项目教学进行深入学习和理解,并结合具体课程的授课目标、课程特点,大胆开展或长、或短、或大型、或小型的项目教学实践,并在此过程中不断总结、积累经验,以更好地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实现由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的转变,实现由讲授德语语言知识、训练德语语言技能向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常波.试论德语教学中的项目教学法[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04.
[2]陈新民,周朝成,任条娟,龙艳.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探析——基于特色创建的思考[J].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9,06.
[3]冯冀宁,霍奕.基于项目教学的评价体系研究[J]. 科技信息,2012,07.
[4]关仲和.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 中国大学教学,2010,06.
[5]李德才,李军.把握内涵 科学定位 创新模式——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J].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5.
[6]孙爱玲.德语项目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04.
责任编辑:孙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