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周旋智慧
2017-02-15
曾国藩的周旋智慧
曾国藩是清朝300年第一名臣,生前死后的功过是非,迄今为止尚无定论。但曾国藩的为官从政之道、识人用人之法,却始终得到追捧。
同治年间,一个老头儿与人发生纠纷,对方一看老头儿没什么背景,就仗着自己有钱有势,硬将一冢坟迁到老头儿家的祖坟上来。官司从衡阳县打到了衡州府,总是对方占上风,老头儿咽不下这口窝囊气,被逼得想上吊自尽。
这时,一位亲友提醒老头儿,可以找在外为官的干儿子曾国藩出面,就不难打赢官司。老头儿这才想起确实有这么一个干儿子,只是多年没有走动,不好意思去求人,但事出无奈,老头儿最终还是决定去找曾国藩。
曾国藩生性低调,常在家中劝父教弟,不要干预地方的事,以免背上仗势欺人的名声。可是,看到多年未见的干爹有求于自己,他实在难以拒绝。况且对方实在太霸道,任何人在这种情况下都不该退让。几经思索,曾国藩还是决定不抛头露面,而是采用低调发力,巧妙周旋的办法。
第二天,正逢曾国藩接到奉谕升官职,南京的文武官员都来贺喜了。曾国藩在都署衙门设宴招待,老头儿也被请上了席。敬酒时,曾国藩先向大家介绍,首席是他湖南来的干爹。文武官员听了,一齐起身致敬,弄得老头儿怪不好意思。
接着,曾国藩又把自己的干爹推崇了一番,说他一生勤劳啦,为人忠厚啦,怎么也不愿意到南京久住,执意要返回乡里。
说着,曾国藩从衙役手中接过一个用红绫包着的小盒子,打开后拿出一把折扇又说:“我准备送干爹一个小礼物,列位看得起的话,也请在扇上题留芳名,作个永久纪念。”
大家放下盅筷,接过一看,只见扇上已工工整整地落了款。上款是“如父大人侍右”,下款是“如男曾国藩敬献”。众官哪有不赏这个脸的,于是一个个在扇上签起名来,有的还题了诗句。
不到半个时辰,折扇两面都写得满满的。曾国藩兴高采烈地把折扇收起,仍用红菱包好,双手奉送给了干爹。但曾国藩始终没有口头答应帮助老头儿出面解决纠纷。
老头儿住了几天,只得无趣地回到家乡。亲友问起情况,老头儿唉声叹气地描述了一遍,亲友听后,哈哈一笑,说曾国藩已经给你出面了,关键就在扇子里。老头儿似有所悟,会意地笑了。
等到衡州知府升堂时,老头儿手执折扇走了进去。那时候,被告上堂打官司,手执折扇是藐视公堂。知府一见,自然大怒,让老头儿扔掉。老头儿却说,这把扇子是我干儿子送的,可不能扔。知府觉得事情蹊跷,就让衙役夺过扇子呈递上来。翻来覆去看过之后,知府惊出一身冷汗,很快就把坟山官司公正地裁决了,还了老头儿一个公道。
曾国藩的故事说明,当退让已经不可能的时候,我们就必须要谋取。然而,谋取的手段不一定是意气之争,头破血流,针锋相对。很多时候,我们可以高明地巧妙周旋,保持低调本色,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又不让人觉得太过露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