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构“班级契约”
——班级管理的应然追求

2017-02-15陆志慧

名师在线 2017年23期
关键词:摊点契约班集体

陆志慧

(江苏省如皋市安定小学,江苏如皋 226500)

引言

当下班级管理仍然存在着“管理主义”倾向,具体表现为班主任的话语霸权、权利控制、活动主宰甚至“规训与惩罚”等。由此,学生在班级生活中渐渐失去了主体性、精神性和伦理性,学生体会不到个体存在的价值,找不到心灵的归宿。如何让学生在班级生活中找寻到自我的“存在感”“意义感”和“价值感”?如何让班级管理从“我与它”的二元对立关系转向“我与你”的自由、民主与平等关系?笔者认为,建构“班级契约”,能够优化和完善班级管理。

一、在班级规章制度完善中达成“班级契约”

“契约”一词,源于拉丁语,表示“经各方同意达成的具有约束力的约定”。契约就是“合意”,是主体间共同意志的约定、尊重与恪守。将“契约”引入班级管理,意味着师生、生生间民主、平等的交往与合作[1]。这里权责分明,有着师生、生生理解并且深入贯彻的“重叠共识”。“重叠共识”这一概念由著名伦理学家罗尔斯在1971年出版的《正义论》中提出,即“不同个体虽然承认彼此观点存在差异性,但相互间却能形成共识”。在班级规章制度和管理制度的生成中,运用“重叠共识”可以达成“班级契约”。

“班级契约”是班级管理中的“法”,是班级成员必须共同遵守的系列规则。只有基于全体学生“重叠共识”基础上的“班级契约”,才能获得学生的认可、赞同。首先,学生要参与班级契约的制订,制订完毕交由全体学生或者“学代会”讨论、交流,不断完善“班级契约”。其次,“班级契约”内容应当清晰,通过分类、分项对学生班级生活、学习、品行等诸方面产生指导作用,“班级契约”应当要充满人性关怀和人文关爱。要让全体学生明白“班级契约”的内容、意义、价值,进而让“班级契约”得到学生的普遍认同。再次,要让“班级契约”不仅写于文本中,粘贴于墙面上,更为重要的是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为此,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抓“班级契约”的践行,让“班级契约”科学、合理地付诸实施,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只有这样,“班级契约”外在的“形塑文化”才能转化为学生内在的“自觉文化”。

“班级契约”促进了班级群体向班集体的过渡,让班级成员得以和谐共生。在班级管理中,借助“班级契约”,能够让班主任看到班级成员共有精神的形成,看到班级共同愿景的形成。只有在“班级契约”中,班集体中的一个个“小我”才能渐渐形成集体中的“大我”,形成作为集体的“我们”。

二、在班级活动开展中创生“班级契约”

活动是学生在班级中的存在方式,也是提升学生班级生活素养的重要方式。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擅长在活动中建立规范,同时学生也通过班级活动而使个人得到发展。在班级活动之中,学生能够开掘自己的活动潜能,认同自己的班级身份,进而不断生成、完善“班级契约”[2]。

例如,除了日常的班级活动外,笔者在班级管理中还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有特色的活动,努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形成班级的整体凝聚力、战斗力,从心理上生成学生默契的心理约定等,这是班级心理契约的雏形。如在一次班队主题教育活动《我看学校周边的“流动摊点”》中,学生对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学生认为,“流动摊点”严重影响了交通秩序,造成了交通要道的堵塞,许多学生常常因此而迟到;有学生认为,“流动摊点”的食品几乎都是油炸食品、垃圾食品,一般学生容易为其味道所蒙蔽,长期食用这种食品,对自己的身体成长、身体发育不利;有学生认为,“流动摊点”的食品影响部分学生的学习状态,部分学生没有到放学时间就想着放学去买油炸食品等。在对“流动摊点”进行交流的基础上,笔者与班上的学生签订了关于不买“流动摊点”食物的个体契约,要求学生克服买“流动摊点”的食品的习惯,班级成员之间互相监督。应该说,这样的“班级契约”是临时性的、生成性的契约。“契约”很快在学校其他班级推广开来。由于全体学生的坚决抵制,校园周边的“流动摊点”渐渐地消失了。

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学生在活动中自主设定“班级契约”、发展“班级契约”、完善“班级契约”、创新“班级契约”。正是在班级活动之中,学生主体间相互博弈、相互沟通、相互对话甚至相互妥协而达成师生、生生共同的意志结晶。如此,学生渐渐从依赖转向独立,从规约走向释放。

三、在班级文化熏染中完善“班级契约”

班级文化是班级成员共有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生存方式的总和,包含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其中,物质文化是班级的外显标识,具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隐性教育功效;制度文化是学生行为规范的标准、尺度;精神文化是班级成员态度、信念和价值观的复合体。当班级的物质、制度与精神文化融合发展的时候,师生、生生之间也就渐渐地形成了文化的同质[3]。由此,在班级文化的熏染下,“班级契约”的“重叠共识”也就得以扩大和巩固。

例如,当班级文化精神凸显的时候,班集体成员在独立意识、个人成长、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等方面都有显著的标识,学生的批判性、创新性、自觉性等品质明显增强。在班级文化的熏染下,有时尽管“班级契约”没有形成文字,但是一种类似的通过班集体成员彼此接近、趋同,在模仿、暗示、顺从基础上形成群体规范,由于全体班集体成员的倾情投入而加以认同,这是一种类似于班级舆论文化、班级文化生态的“心理契约”。尽管这样的“心理契约”不具备“法定性质”的规章、条文,但依然能够得到全体成员的共生性维护,对全体班集体成员的决策、行为发挥着调节作用。这样的一种在班级文化熏染中生成的“班级契约”,具有缄默性、一致性、可靠性。

结语

“契约式”班级管理是对个体生命的理解、尊重与成全。班级管理不是班主任的“独角戏”,而是全体师生共同演绎的生命舞蹈[4]。依靠“班级契约”对班级进行管理,意味着班级管理从“人治”走向“法治”,意味着班级管理不是“命令与服从”,而是“权利与责任”的互动、尊崇与恪守。只有在“班级契约”下,学生才能从“他律”走向“自律”,进而走向“律他”的至高境界。

[1] 刘菁.班级契约精神建构的一般路径[J].江苏教育,2016,(63):10-11.

[2] 印锦松.中职班级契约式管理的实践思考[J].江苏教育研究,2017,(Z3):35-38.

[3] 眭健.为班级注入自主管理的元素[J].文理导航(下旬),2015,(02):20.

[4] 罗婷.自主参与型班级管理探讨[J].新校园(中旬),2015,(01):194.

猜你喜欢

摊点契约班集体
一纸契约保权益
从城市管理的角度探析招远夜经济发展路径
我爱我的班集体
交换情报
以契约精神完善商业秩序
爱心义卖
传承中国女排精神:加强大学生班集体建设
夏夜的池塘
立足班集体建设,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用“爱心”创建和谐班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