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核心素养 优化合作学习

2017-02-15

名师在线 2017年23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数学

蔡 辉

(江苏省丹阳市第三中学,江苏丹阳 212300)

引言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指的是一种多个人为了完成同一目标而自发性地构成合作小组的一项学习型活动。虽然合作学习讲究的是团体运作,但是每位学生都必须基于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学习结果再参与到合作学习中,这样才能体现学生的负责心态。同时在小组合作时,组长要给每一位成员合理地分工,并且还要做到公平公正地对待,一旦小组间有任何的不公平现象发生,就有违了核心素养的思想。因此在困难面前,小组间要团结协作,提升自己的数学表达能力,从而使得自己的思维更加深刻,增进了每一位初中生的合作精神。

一、建立专业的数学模型,促进小组的思维默契升华

在初中阶段,学生理应形成初步的数学思想体系,如分类讨论、数形结合、逆向思维等,其中建立专业的数学模型是非常关键的,同时这对小组之间的合作学习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对于个人而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正确的模型构建是一个极其困难的任务,所以它考验的是小组之间对某一知识点的梳理掌握程度以及成员之间的默契度,因此若教师定期举办一些“建模比赛”,就可以将志同道合的学生凝聚在一起开展合作性学习,进而促进整个小组的思维深化[1]。

例如,在讲解平面三角形的面积求法时,有这样一道例题:在△ABC中,AB=15,BC=14,AC=13,求三角形ABC的面积S。学生首先可以进行独立思考,理清出题目的和解题思路,然后由学生自由组成小组开展合作学习。请一名成员解说思路,组长做必要补充。有一个小组给出了如下的思考:由点A向BC边作高,垂足为D,这样△ABC就被分成了两个具有公共边AD的直角三角形,然后可以设BD的长为x,则CD为(14-x),由勾股定理可列出等式方程:AB2-x2=AC2-(14-x)2,显然这是通过AD=AD来进行求解的,通过计算进而就能求出x的值。尽管这只是一道关于求解三角形面积的基础题,但其展示了学生建模的思想。构筑辅助线是平面及空间几何中常用的方法,如果学生能够准确地画出辅助线,题目就会变得异常简单,相反则适得其反,这需要小组成员之间的互相帮助。通过这道题的训练,学生能够真正掌握“勾股定理”是解决多边形面积的关键,同时也对建模——化斜为直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二、针对不同情况采用不同分组,以彰显学生的主体性

古往今来,教学中都存在着一个不可忽视的定理,即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教学都应围绕“学生”而展开。所以数学教学中提倡的小组合作学习也是同理,它应该是一项从学生个体出发,以学生集体收尾的学习性活动。因为学生只有对小组研究的主题感兴趣,才会生成努力的目标;而在研究过程中若遇到困难,则需要同伴的合作交流[2]。分组的方法取决于教师,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能力最有发言权,所以教师要有“针对不同难度的问题采用不同的分组方法”的意识,从而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的难点与重点,并争取在以后的同类型题目中能够“一举拿下”。

例如,在数学课堂中,教师通常喜欢运用例题讲解剖析的方法来巩固学生对本节课中授课内容的理解,但是显然数学知识并不是难度统一的,因而对于合作学习的开展而言,也需要视“情况”而定,这里所谓的情况其实就是学生的吸收能力与知识的难度。在一些较少人错或者难度较低的题目中,学生的合作学习可采用“1+1”式互助型小组解决,通常情况是一位优生帮助一名后进生,因为学生之间是相互了解的,教师在大多数情况下无法实现对所有学生的“一对一”辅导,而将班级中的学生平均分为二人小组,让后进生以优生为榜样,从而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也难免会遇到诸多有讨论价值的难题,尤其是在动点运动、模型搭建等方面,这类题目一般都可被列为创新性研究,所以教师作为领头人,应该多多鼓励优秀学生自行组成合作小组(3~4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快速的默契培养训练,并达成思想与行为上的交流。再者,在研究新模型或者新知识的过程中,教师一定会与学生频繁开展师生对话,在优生小组中大家可以一起回答教师的问题,而无需派遣一个代表,因为小组是一个合作的团队,而成员之间的默契则是他们获得成功的坚强后盾。

三、找准落脚点,凸显学习过程中的经验性

核心素养中强调了一点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凡事不能泛化而谈,必须找到落脚点,将其延伸至数学教学中也是如此。作为初中数学教师,绝不能为了合作学习而强制性要求学生成立学习小组,有些学习内容更适合个体的思考与自主的建构。一些超出认知范围、个体不能自主理解的内容则可以通过课堂上的合作探究来完成。所以,教师要聚焦于考点,围绕其重点设置“合作巩固”,从而将合作落实在知识的生长点上,解决学生的“认知冲突”[3]。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所谓“众口难调”也就意味着成员之间难免会产生摩擦或者意见的不同,所以教师要善于观察小组的一举一动,发现有不正常之处要及时地去解决。而学生则要做到大方无误地将自己的问题、疑惑阐述出来,这样才能在小组交流中了解彼此。因此,在进行小组合作之前,教师要先向学生解释核心素养中的“欣赏接纳和理解宽容”的含义,既要做到有直接经验的积累,又必须重视间接经验的获取。小组是一个团体,遇到错误或者难题总要有人先“容错”,而后再通过合作交流“融错”,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解决策略,这样的做法是最高效的。当小组的成果初露锋芒后,他们便可以向教师及班级其余同学展示,展示的时候也要遵循“找准落脚点”的核心素养观念,可以是个人展示、集体展示,但都必须要对解题的过程进行详细的展示,只有通过这一环节,才能真正显示小组之间是花了一定的时间与精力完成的课题。

结语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若想要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必须用耐心与毅力去“经营”课堂,因为核心素养的渗透是一个缓慢过程,并非一朝一夕就可完成。而当下合作已成为学习的主流形式,在掌握了核心素养的基础之上开展合作学习会取得更为显著的效果是人尽皆知的事实,所以教师要将研究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的脚步进行到底,让小组合作学习促进核心素养的“真”提升。

[1] 吴霞.培养综合能力,满足教学需求——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6,(A2):57.

[2] 王芳.初中数学合作学习实施策略的实践和思考[D].安徽师范大学,2011.

[3] 谢玉兰.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究[D].赣南师范学院,2013.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数学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