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导学生课堂练笔的有效方法

2017-02-15袁木兰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7年1期
关键词:借物母爱赏析

袁木兰

我任教中高年级多年,“难作文、作文难、文难作”已成为小学生学习语文的“通病”。在课堂教学中,我指导学生进行小练笔,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习作能力。

一、下足课前功夫

1.教师充分备课,吃透教材

教师要吃透教材,了解课文的编排意图及前后联系,熟悉课文的具体写法。如《桂花雨》采用了寄情于事的方法。《鲸》是说明文,每个自然段的开头都有总起句,作者还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每一篇课文,教师只有吃透了,才能设计出有针对性的小练笔来。

2.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让孩子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教师应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长此以往,学生积累的词汇多了,阅读能力也就提高了,写起作文来自然就“下笔如有神”了。

二、及时进行仿写

1.在好的段落后及时练笔

课文是最好的范文,无论谋篇布局还是段落描写都向学生传递着最精彩、最准确的语言和写作方法。教师要善于抓住这样的时机让学生进行小练笔。如《落花生》一课,运用了借物喻人的写法。教学时,教师可提出要求:“你从身边的事物中领悟到了什么?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一个学生曾这样写道:“我从‘扫把’身上,学到了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许许多多的清洁工人,他们风雨无阻,天天打扫卫生,不怕苦不怕脏,让我们的城市变得干净整洁,自己拿点微薄的工资却毫无怨言,这不就是具有‘扫把精神’的人吗?”这样一练,学生就明白如何写借物喻人的文章了。

2.在空白悬念处及时练笔

教材中,有很多课文常留有一些空白之处,有时出现在故事情节中,有时出现在人物的对话中……教师可以利用这些空白点,引导学生品味和感悟语言文字,把作者隐含的意思表达出来。如《地震中的父与子》中,教师可设置这样的小练笔:“在漆黑的瓦砾下,阿曼达和小伙伴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想些什么呢?把你想到的写下来。”我设计的小练笔的题目是《坚强的等待》,有个学生写道:“父亲曾经给我许下过诺言——无论发生过什么,他都会和我们在一起。阿曼达对同学们说:‘不要慌张,不要害怕,我们要保存好体力,我们的父亲一定会来救我们的。’”这样的补白,既丰满了人物形象,又深化了文章的中心。

三、灵活把握练笔时机

“情动而辞发。”我巧妙挖掘训练的“泉眼”,让学生“心动”,而后“笔动”。我常常将小练笔放在感情升华或结束课时。如教学完《慈母情深》一课时,我立刻说道:“母爱是多么伟大!这篇课文让我们感受到慈母情深,你的心情也许不能平静,会想起身边的亲人,你有许多的话要对她(他)说吧,把你要说的话赶紧写下来吧!”学生写的题目有《母爱》《父爱》《爷爷的爱》……有位写《母爱》的学生这样写道:“妈妈,您掉下的丝丝头发,包含了对我的多少担忧,你担心我冬天会冷,夏天会热,睡觉会怕,打针会痛……”这样灵活地把握课堂小练笔的训练时机,教学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适时给予赏评

我很重视对学生的小练笔及时进行评价,自评、互评和赏评是常用的方法。如赏评时,我先教给学生赏析的方法,一是抓语言特色的赏析,看文章的语言是否生动,是否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等的修辞手法;二是抓写作手法的赏析。每节课我都会教给学生写作手法。赏评时,我让学生看看小作者用了哪一种写作手法——对比、象征、抑扬、悬念、托物言志……学生赏评后,自己修改小练笔,让学生明白自己用上了哪一种写作手法。这样做到每课一得,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著名特级教师管建刚说:“只读不写是假把戏,又读又写才可长真功夫。”小练笔不盲目,只要根据具体课例的训练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真正做到一课一得,就一定能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猜你喜欢

借物母爱赏析
延续风雅
母爱大于天
移情于物,借物遣怀(外一则)
母爱
借物思考解难题
母爱的另一面
特殊的母爱
步辇图赏析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
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