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审美的角度观照高中化学课堂教学

2017-02-15林锦花

名师在线 2017年12期
关键词:物质化学学科

林锦花

(福建省松溪县第一中学,福建南平 353500)

引 言

前北京大学校长、著名的高分子化学家周其凤为一首《化学是你化学是我》的歌曲作词,用诗意和人文的语言表达了对化学学科的热爱。化学是一门自然学科,长期以来,人们提到化学往往想到的是实验、公式、计算和生成物等字符,习惯性地遮掩了化学学科之美。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立德树人理念已深入人心,教师要在化学学科教学中发掘化学之美,并引领学生多角度感知、体验化学学科中的美育元素,设计独特的教学步骤和环节,从审美角度来解读化学课程,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学科素养。

一、化学学科之美的呈现

1. 物质形态美

罗素说:“参差多态乃是幸福本源。”我国古代孟子也说了一段值得玩味的话:“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众所周知,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万千种物质形态组成了丰富多彩的世界。白色沉淀的硫酸钡,酷似牛奶的氯化银,红褐交融的氢氧化铁,金凤凰般的硫单质……赤橙黄绿青蓝紫,不胜枚举。它们是大地生成的物质形态奇迹,有不同的气味、独一无二的外形、不同于“他”人的颜色、无可替代的性质、唯我独有的质地、让人各取所需。他们相互依存、相互合作,以一定的比例勾勒着大自然的奇观,让人心生感叹。再如,铁红、氧化钴、硫化汞等颜料可以调配成一幅美丽的图画。可以说,生活之美,皆有特定物质的存在,装潢学、建筑学等,皆是物质形态美丽的“化身”!

2.内在理论美

宏观的宇宙世界如此之大,而它们竟然是只有100多种元素通过多种复杂的形式组合而成。这内在的肌理一定是科学的、巧妙的、精致的、唯美的。化学元素间内蕴的理论一直让化学家乐此不疲地探究着,追问着。为了人们能够洞察化学生成和反应之美妙,人们通过元素符号、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化学反应方程式等透视物质世界的内在变化之“道”。最终发现,这些分子、原子甚至更小的微粒间相互共存,相互影响,生成新物质,它们循着一定的轨迹“再造世界”,内设着一定的秘密理论,让人们探无止境。勒夏特列原理清晰地说明了随条件改变后的平衡移动方向,彰显了语言的简约美;门捷列夫因元素周期表的发表将元素排列得精致巧妙,人们因而可以直观地欣赏着元素的“真面目”,帮助人们在现在和未来揭开物质神秘的面纱。

3. 实验过程美

化学是实验的孪生姐妹,它必须根植于实验中。而实验是美的结合体,精致的实验专用仪器、精准的实验操作流程、精巧的实验过程设计、精彩的实验生成颜色……若放一个米粒大小的钠块于水中,钠块便立即产生反应,熔成一个美妙的小球,发出嗞嗞响声,同时呈现出没有规则的运动。这些实验现象,很让人们想一探究竟,寻化学实验之根,揭化学实验之底,享化学实验之美。

二、高中教材中化学之美的表现

换一种眼光解读教材,我们发现,美时时处处潜隐在化学教材之中,以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1》为例,元素和化合物的学习、自然界中碳元素的演变进程分别以图示的形式让学生一目了然,更让学生感悟了化学知识和自然现象的对立和统一之美。《必修2》讲述了原子性质及其核心结构,同时引入了电子的运行之迹,这也让学生感到了微观物质世界的和谐之美。此外,在选修教材中,化学之美也是应有尽有。例如,在选修教材《物质结构与性质》中,教材讲述了各种晶体的晶胞模型,氯化钠、氯化铯、硫化锌晶胞模型,多种阴阳离子有序排列,相互之间“和而不同”,学生在感叹之余不由地发觉了“结构决定性质”的美学真谛。再如选修教材《化学反应原理》列举了奇特的实验过程和现象,严密的结果和精准的误差分析,学生体会到了科学的严谨之美,也让人感受到探究、追问、创新、寻底的发现之美。

三、运用化学之美于课堂教学的策略

1.以物质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物质决定意识,也影响着人们对物质探究的兴趣和方式。教师要以图片、视频材料或多媒体为中介,呈现出物质的结构美、形态美和特性美,让人们怀着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认识物质,从而以发现的眼光寻找化学物质的特有属性。

以碳酸钙与碳酸氢钙这两种物质的相互转化为例,教师可借助互联网找到形态多样的钟乳石、石笋,让学生观之、品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心,为接下来的学习埋下兴趣的种子。

2.以理论美培养学生和谐的理念

化学分子式、化学符号、化学方程式“简约但不简单”,它们呈现精致且恰到好处。原子论彰显出层次性和秩序性,质量守恒定律以及能量守恒定律两者均体现出变与不变间的辩证关系,勒夏特列原理凸显出的平衡之美,等等。再如,教师在教学水溶液中电解质的性质时,事先可参照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定律依次列出三个美丽的等式。在教学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内容时,无论是由于温度、压强的改变,或者是催化剂、浓度和体积之变,皆可归类为勒夏特列原理。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凸显出一定的规律性,如从无序到有序,其状态也由不稳定趋向稳定。教师应牵引学生从理念的高度来看待化学内在特性,发掘化学和谐至美的理念。

3.以实验美激发学生创造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实验是让学生产生灵感和创造的温床,实验器材的整齐划一、实验设计的有理有据、实验操作的严谨规范,都让学生体验并感悟到化学学科的实验之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需要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实践和实验完成。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经历化学生成、反应的过程,培养了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从而以富有创造的精神来审视化学实验的内在辩证之理。

以钠和水反应实验为例,教师可以先演示此实验过程,继而让学生陈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用刀片可以切开金属钠,这表明了钠的何种物理性质?钠悬浮在水面上的原因是什么?钠块为何快速地熔解成小球状?实验的过程中听到的嘶嘶响声是怎么回事?如事先向水中注入少量酚酞,溶液会出现红色,这又是为什么?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链的探究,进一步思考实验过程、观察实验结果,从而获得了第一手知识,体现了学习的主动性和原创性。“眼见才能为实”,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眼耳手鼻和大脑同时用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形成创造力,这也是发展化学学科素养的最佳途径。

4.以价值美塑造学生人文观

在教学化学物质Na2CO3的性质时,教师可以“侯氏制碱法”为标杆,适当介绍侯德榜相关史料事迹,让学生探触伟人的发现之道,学习伟人的理性精神,同时也陶冶了爱国情操。再比如,教师在开展Cl2、SO2等气体制作实验时,要渗透环保理念和绿色发展理念,强调尾气排放的危害性和处理尾气的紧迫性。这样学用结合,在用中学,学生不仅学得了知识,而且能转识成智,从而树立起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人文精神。

结 语

教师教学生,既要传道、授业、解惑,更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知识观和人文观,形成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审美素养,从而成为一个会学习、会运用、懂生活、爱生活的人。

[1] 薛建跃.简析化学科学美与审美心理[J].江南大学学报,2005(03).

[2] 李泉中.审美:浅谈化学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1(08).

猜你喜欢

物质化学学科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学科新书导览】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超学科”来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