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错”播种,“错”有所获
——“三角形边的关系”教学实践与思考
2017-02-15卢换姨
◇卢换姨
借“错”播种,“错”有所获
——“三角形边的关系”教学实践与思考
◇卢换姨
我们应该怎样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呢?
一、开放式教学,给予学生出错的机会
【片段一】(课前教师给每人发了两根小棒)
师:你们知道发两根小棒要干什么用吗?
生:可能是摆角用的。
师:现在有两根小棒,一根长5厘米,另一根长3厘米,再配一根多长的小棒就可以围成三角形?有几种配法?在纸上画出你需要的线段,并标上长度,然后用两根小棒去试一试,围一围。
(学生独立活动,教师巡视)
思考:这里,只给学生两根小棒,让学生自己创造第三根小棒,促使学生思考需要一根多长的小棒,从而把三角形边的关系的教学变成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采用的是开放式教学,让学生自己寻找第三根小棒,学生的答案是千奇百怪的,错误也是必然的。我们要正视学生出现的错误,千万不要因为学生做错而有意逃避,借“错”播种,使学生“错”有所获。
二、倾听发言,捕捉学生的错误想法
【片段二】(学生汇报交流第三根小棒的长度)
生:配6厘米的。
(其他学生也说出配4厘米、2厘米、7厘米、8厘米、3厘米的,等等)
生:还有1厘米、0.5厘米,还有更小的。
生:0.5厘米不行,5厘米和 3厘米相差 2厘米,0.5厘米怎么可能?我希望他能摆给我看。
(此时全班同学开始争论)
师:上面这些答案中,哪些能围成三角形,哪些不能?最好能说出道理。
(学生汇报)
师:请把肯定行的勾出来。
生:2厘米至8厘米都可以。
师:1厘米?(生齐说不可以)0.5厘米?(生齐说不可以)
(多媒体演示:当三根小棒的长度是5厘米、3厘米、1厘米时,用3厘米和1厘米的小棒放在5厘米小棒的两端,然后慢慢向下围,直到两根小棒与5厘米的小棒重合,两头都没有围上,并且相差1厘米)
师:1厘米不行,0.5厘米行不行?差多少?1.8厘米呢?1.9厘米呢?2厘米呢?
(对于“2厘米”,学生中有了争论)
思考:在整个汇报过程中,教师没有急于引导学生寻找正确的结论,而是通过让学生自己发言,暴露问题,引发“矛盾”,从而引起学生自身的思辨和相互之间的辩论。让学生经历自省(发现错误)—寻找错因—纠正错误的思辨过程,学生从而在思辨的过程中学有所获。
(作者单位:广东东莞市道滘镇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