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静思默想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的作用
——以《9加几》一课为例
2017-02-15江苏沈吉文
⦿江苏/沈吉文
(作者单位:吴江区庙港实验小学)
浅谈静思默想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的作用
——以《9加几》一课为例
⦿江苏/沈吉文
【现象描述】《9加几》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从图上我们知道盒子里有9个桃子,盒子外面有4个桃子,要求一共有多少个桃子,应该怎样列式呢?
生:求一共多少要用加法,列式:9+4
师:谁知道9+4的得数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老师话音刚落,就有学生迫不及待地举手回答。老师不留一点让学生思考的时间,立即提问举手学生。
生1:9+4=13,因为9再往下数4个数字就是13。
生2:9+4=13,我是通过看图,数出图上的桃子一共有13个,所以等于13。
生3:我知道10+4=14,想到9+4=13。
对于前面三位学生的回答,老师不作过多的评价,只是点头表示赞同。
生4:我是先从4里面拿出1给9,9变成10,10再和剩下的3相加得13。
师:这位同学非常聪明,想到从4里面拿出1送给9,从而把9变成10来计算,真棒,把掌声送给他。像这种方法我们数学上把它叫做“凑十法”。这是一种非常好的计算方法,同学们喜欢这种方法吗?
生齐说:喜欢!
接下来的教学中,老师再次强调了凑十法的计算法方法,而对其他方法不再提起。在后来的练习反馈中,我们看到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千篇一律都用凑十法来计算,老师非常满意。
【问题诊断】“静思默想”的缺失……
这堂课看似热闹,师生互动频繁,实则只是老师与个别学生之间的问答与互动,许多学生成了听众,没有思考的时间,没有回答的机会。数学课堂不应一味追求表面的热闹,“静思默想”也是数学学习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教师不应剥夺学生“独立思考”“静心思考”的权力。我认为上面的教学片断中至少有两个地方需要留出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一处是当老师提问“9+4得数是几?”之后,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和探索计算方法。另外一处是当学生讲述完各种计算方法后,老师也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对比,发现各个方法的优劣之处,从而选择更好的方法进行计算。案例中的老师操之过急,越俎代庖,剥夺了学生静思默想的时间和机会,对学生是百害而无一利的。这样的教学培养出来的多数是思维肤浅化,平庸化的学生,很少有创造性可言。这与我们新课程所强调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相违背。《新课标》指出: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是啊,没有独立思考,不会独立思考,创新精神的培养就成为空谈,就成为无源之水。
【教学对策】呼唤“静思默想”的回归
一、动中取静——静思默想是交流的前提
案例中,当老师提问“9+4的得数是多少?应该怎样算?”以后,不应马上提问举手学生,应该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让他们静静的思考,在静思默想中探索计算方法。因为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以后,这时学生的思维处于激烈撞击的阶段,原有的数学经验、新的数学问题、问题的解决策略等正处于杂乱无序中,学生迫切地需要静下心来好好思考。当思维一旦冲破了种种迷惑和障碍,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或答案以后,课堂一定因为学生迫不及待地要展示自己的想法而又显得“动”起来。由此,我们呼唤:当在数学活动中学生思维出现“困惑”之时,我们非常有必要给学生一个“静思默想”的环境,一个自悟的空间。也许就因为你带给学生“动”中的一点点“静”,而学生却收获着一次次碰撞所产生的思维飞絮,体验着一次次碰撞所产生的成功快乐!教师如果急于求成,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太短,多数学生还没有想出来就让思维敏捷的学生发表意见,势必会挫伤多数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
二、静候佳音——静思默想是个性化表达的基础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一千个学生也就有一千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因为学生数学知识的习得不只是简单的接收,更重要的是参与再创造。而教师,就应该搭建一个让学生展示个性的舞台,让他们各抒己见,发表看法。那么,学生个性的言论,独特的见解从何而来,必然是通过“静思默想”“深思熟虑”后获得的。上面案例中的教师不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只强调“凑十法”,对其他方法视而不见,她的做法导致了后来练习中学生计算方法的千篇一律,学生的个性算法被磨灭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被扼杀了。教师剥夺了学生静思默想的权力就好比是砍断了学生创新思维的翅膀,叫学生如何放飞思维,如何创新。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强调“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并非千篇一律。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持凡是学生自己能独立探索的,教师决不替代,学生自己能独立发现的,教师决不暗示,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独立思考的时间,多一点尝试成功的机会,只有经过这样长期地努力,才能使孩子们从小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看来,要想真正提高我们数学课堂的效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静思默想”必不可少的。因为只有让学生静下心来,沉浸于数学思考之中,才能调动起学生个人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从不同的角度对新知作出不同想法,产生独特的体验,才能越来越深入地走进多彩的数学世界。
没有静的酝酿,就没有动的热烈。让我们还孩子一个宁静的时空,让学生徜徉在其中静静思考,默默感悟;让我们摒弃表面形式和外在的热闹,让学生由浮躁走向内心的灵动;让“静思默想”浸润我们的数学课堂,让思维之花在课堂上静静绽放!
(作者单位:吴江区庙港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