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规划 注重细节
——关于数字校园建设的几点建议
2017-02-15中山西省电化教育馆刘晋东
中山西省电化教育馆 刘晋东
一、概念界定
首先让我们先明确几个概念,校园网络、学校网站和数字校园,许多基层学校的管理人员往往将这些概念混淆在一起,在填报数据和汇报工作中不加区分,使得上级教育管理部门统计不准,分析失实,从而决策失误。
校园网络与学校网站是不同的,学校网站是一个学校对外交流的窗口,对内沟通的桥梁,它可以运行在自备的服务器上,也可以租用网络服务运营商提供的空间,通常都需要有个域名,一个学校的网站通常会包括信息发布和论坛等功能。归根结底它是一个网站,在本质上与搜狐、网易等知名网站除了专注的内容不同外并无区别。校园网络则是为学校师生提供教育教学、教务管理等多方面服务的局域网络。
在校园网络的基础上我们提供了各种各校的信息化服务,通过这些服务提升教育教学的效率与质量,是基于网络化、数字化新型的教育教学环境,这才是数字校园的概念。或者说数字校园是基于校园局域网和信息化系统的网络服务体系。有的学校建成了局域网,每个接入点都可以上网浏览信息,就宣称我们建好了数字校园,完全不理会数字校园应具有的其它服务功能,这只是上网点的一个简单扩展与延深,我们可以称为校园网络,因为它只实现了最基本的网络联通功能,不能称为数字校园。数字校园应为学校的教学、管理提供先进的信息化环境,从位置上讲,它包括了学生教室、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教师备课室等;从硬件上讲,它包括互联网接入设备、局域网连接设备、计算机设备、监控设备、信息采集设备等;从软件上讲,它包括校园网站、教师备课系统、办公系统、教务管理系统、资源管理系统、学生学习系统、学籍管理系统等。概括来说,数字校园是运行在局域网基础上的协同工作的硬软件集合体,它为办公、管理、教学、学习等方面提供服务。
以上是从功能上来讲,数字校园还有更深层次含义。按照《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规范》的界定,数字校园应达成四个目标:1、校园环境的数字化;2、信息系统互联互通;3、实现用户信息素养的提升;4、实现学习方式和教育教学模式创新。明确指出数字校园不简单是网络化、数字化与系统互联,更是增加了提升信息素养和创新学习方式、教育教学模式的内含。指明了数字校园建设的方向。
二、数字校园的特点
数字校园是网络平台,是信息平台,也是应用服务平台,它既有intranet的特点,也有internet的特点。
1、独立性
从网络结构来看,数字校园是intranet,它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网络环境,它的应用服务大部分基于局域网平台;从应用服务来看,在这个环境内有学校的资产、人事、财务信息,学生的学籍、考试信息等敏感数据,很多系统只在局域网内提供服务,没有互联网接入需求,对安全性有较高的要求;从数据传输来看,大部分数据传输集中在学生机与教师机或校内服务器之间。这都表明校园网具有独立性,从网络结构到硬件设备,再到应用服务,可以选择的范围较宽,自主性高。
2、开放性
互联、沟通是网络的基本特性,不仅校园网子系统间要互相联通,每个校园网都会有互联网出口,我们依赖互联网搜索信息、寻找资源,我们依赖互联网通信联系,我们依赖互联网传递数据,校园网之间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协同交流的需求也日益突出。教育现代化和管理现代化要求我们互联而不能成为信息孤岛,教育公平与教育资源共享要求我们开放而不能封闭。
以上特点中,独立性是外在表现,开放性是必然需求,开放性的存在使我们不得不考虑系统内外部的沟通联系,从而对独立性产生制约。随着云服务的不断发展,开放、共享越来越成为数字校园的主旋律。
从数字校园的概念与特点来看,数字校园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对规划与实施都有着很高的要求,下面我就将在数字校园建设上,包括整体规划和实施中的一点心得与大家分享,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理性分析,做好规划
校园网是如此复杂、专业的一个系统,校园网的整体规划更应该用科学、理性的思维去思考。
一般来说规划校园网应有以下几个步骤:
1、明确需求。根据学校的性质、条件、发展任务明确建设项目。我们建设数字校园,或者往大了说信息化工程的建设,其根本目的无非是利用新技术、新手段使信息沟通更及时、准确,降低劳动强度,这决定了数字校园是提供服务的,服务于什么人,解决什么问题,用什么样的方式,达到怎样的效果是这个阶段要搞清的问题。比如说邮件系统,是自建还是租用企业邮箱,要综合考虑需求与成本(包括建设成本与维护成本)来决定。
2、项目分析。分析各项目之间的藕合关系,明确主次,确定建设次序,考察纵向、横向联系。比如,学生考试系统可能需要调用学籍管理系统的数据,一般来说,优先考虑基础设施、基础应用系统,后考虑扩展服务。还应考虑与上级主管部门的信息沟通问题,比如学籍管理系统,如果与上级主管部门的相关系统不能实现顺利的数据交换,那么建设就是失败的。
在这里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目前在建的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采用的是“两级建设,五级应用”模式,部分教育管理系统市、县、校三级只需应用即可,无须自建。建设数字校园时,很多系统都需要教师、学生信息,需要学校本地有人事管理系统和学籍系统的支持,涉及管理系统时,要充分考虑与国家管理系统的兼容,避免人力、物力的浪费。
3、产品考察。细化各项目需求,确定功能,考察相应产品和成熟案例。考察过程,也是需求再明确与修改的过程,市场上的产品,尤其是软件部分,很难有能完全满足需求的,这就需要我们在需求和产品间调整抉择,很多软件还需要做本地化的修改才能适合使用。在成本核算相差不多的情况下,能选用服务的就不采购产品,既能减少维护量,又可以提高系统应用水平。
4、确定规划。根据前期分析、考察结论结合资金等具体情况制定规划,并请专业人员讨论。请一些有过建设经验的专业人员、一线的教职员工以及相关人员参与到方案的讨论,查遗补缺,防止项目建设的先天不足。
四、细致实施,小处决定成败
规划确定后,就可以进入实施阶段了,由于具体情况千差万别,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可以照搬,但有一些共性的东西仍需要注意。
1、中心机房的选址。中心机房是网络汇聚的中心,核心设备的部署场所,所有系统的基础,它的好坏对整个校园网影响甚大。第一是位置,中心机房应该在校园的中心位置,兼顾所有子结点,避免因距离过远而造成信号衰减或成本提高;第二是环境,中心机房应该远离强磁、强电、粉尘、易燃易爆、油烟、腐蚀、潮湿等危险环境;第三是房间,应该避免选择建筑物的顶层或地下室,综合考虑层高、承重、朝向、避雷、散热、防潮、噪声等问题。配有不间断电源或发电机设备的,还应该考虑UPS和发电机的散热、减噪、承重等安置问题。中心机房是整个校园的核心,条件配备不妨高一点,因为机房搬迁的成本很高,带来很多不必要的损失与不便。
2、技术与设备的选择。如果校园面积较大,可以考虑光纤做骨干,楼内采用千兆以太网,到桌面不少于百兆。以太网的技术已经很成熟了,不需要多考虑,唯一要注意的就是不要忽视带宽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前,很多学校都是1Mbps或2Mbps速率连接互联网,甚至还有拨号上网的,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视频等高带宽要求业务在网络流量构成中的比例也越来越高,带宽成本的不断降低也为带宽的不断提升提供了可能。学校网络使用具有时间集中性的特点,即在特定时间内学生集中上网,并发性高,如果在选择网络接入设备时对带宽提升的估计不足,往往会造成网速受限或设备浪费。设备的选择不是越高越好,但应适当高出现有需求,并为以后扩展升级留有余量。不要盲目相信新技术,成熟的技术才是最适用的技术。也不要盲目追求设备的参数,设备的稳定性、性价比与可管理性才应该是选择设备的依据。
3、验收、培训和制度建立。验收是对项目功能、性能、稳定性的整体检验,验收应依据本项目的招投标文件、合同、产品说明及国家相关规范进行。考虑到信息化工程的特殊性,通常会有一个相对长的时间做为验收测试期,以便测试设备的稳定性。同样因为信息化工程的特殊性,也考虑到学校技术管理力量薄弱,在合同中最好要求有一定人次、时长的培训,培训最好在验收前做完,对验收及以后的管理都会有好处。为了更好的管理使用设备,设备应有专人负责并制定相应的使用管理制度,千万不要忽视制度建立的作用,信息化设备在很多情况下都是很脆弱的,为了保护好您的资产,请认真做好制度建立工作并严格执行。
建设数字校园的目的是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归根结底还要落实到应用上,建好、用好数字校园,从政策指导到学校领导思想观念,从信息化管理人员的努力到全体师生的参与,缺一不可。以上的建议只是总结数字校园建设中普遍情况的一些经验,具体情况还要灵活对待,总之,做好细节是做好工作的基础,让我们共同做好细节工作,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