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场景学习,为思维发展插上飞翔的翅膀

2017-02-15姜梅红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7年10期
关键词:思维实验课堂教学

姜梅红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我在教学中开展了“依托主题阅读,促进学生写作能力螺旋性发展的实践研究”活动,试图将学生的阅读、习作以及课内外阅读有机地融为一体,围绕某一主题,使学生听、说、读、写等语言活动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有益于学生的阅读能力、习作水平螺旋式上升。任何学习方式,归根到底就是要让学生学会思维。而促进学生思维多样化发展必须依托学习场景建构,引导学生思维多样化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学生基于场景的学习,将为思维发展插上飞翔的翅膀。笔者试图通过几个精彩课例对如何依托场景学习,促进学生学习力螺旋式发展进行分析。

【案例1】

《番茄太阳》一文中三次讲到“番茄太阳”,意思各不相同,尤其是对于最后一处“番茄太阳”的理解是个难点。教师让学生画出重点句子,并结合插图引领学生品词析句,让学生进入学习场景,学生发言精彩连连。除了发言的学生,其他人的听课效果如何呢?教师没有忽视听众,要求听的所有学生使用“五指评价法”对发言者进行评价。最高分竖五个指头,次一点的伸出四个手指,以此类推,并点名评价人陈述这样评定的理由。整个过程,发言和评议发言的学生都乐在其中,课堂教学效果明显。

【解读】场景学习提升整体思维水平

所谓学习场景,是指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习任务为分类标准,整合各种学习资源与学习过程、学习方式的相对完整的学习情境和学习体系。目标与任务,学习者的活动方式,各种学习资源,资源与行为的匹配性等,是学习场景的基本要素。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这样的现象: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的研读,往往是少数几个学生在与教师互动,其他学生要么只是充当观众的角色,竖着耳朵在听,有没有思考与收获无人知道,要么干脆不听干起了其他事,甚至还有学生互相争斗。这是因为传统的教育,习惯于把教育教学评估置于“过后”的位置,或者忽视同伴的评价从而导致这样的后果。而上述这位教师巧妙地运用“五指评价法”,实质上就是将场景学习中的评估带到了学习过程之中。这样做一方面调动了听众的积极性,因为他们已经置身于这一学习场景中,正在积极完成相关学习任务。另一方面又对发言者产生积极的心理暗示,使之意识到既然有这么多同学在评价我的发言质量,自己必须竭尽所能展现精彩的内容。在这种场景下,课堂上就会呈现一波又一波的思维高峰,从而切切实实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案例2】

一位教师指导学生写一次有关热胀冷缩的科学小实验。四人小组都有一套实验装备。没有加热前,学生用夹子紧紧夹住铜球,轻而易举就穿过了铁圈。教师要求学生把铜球放到火上烤一烤,学生发现铜球不知什么时候穿不过铁圈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呀?教师让小组同学一边做实验一边计时:看看烧多久还能通过,烧多久能勉强通过,烧多久完全通不过,冷却多长时间又能通过铁圈。每个组的学生各自有不同的研究,做完实验了之后就开始写了。写完讨论的时候,他们就明白了何为文字的精确。如单单是动词,就有点、放、烤、穿、推……整个过程全是学问。学生们睁大了眼睛,觉得每一个环节都那么有意思,简直玩不完。因为这一场景设计具有挑战性,而且又与科学知识相联系,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了。

【解读】场景学习不断点燃学生思维

很多教师在习作教学时都会设计场景,但往往比较多地关注时空、场域、设施,比较多地关注绿化、美化、现代化。这样做虽然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却不能点燃学生的思维。我们要力避这样的误区,要让场景人文化、生活化、学生化,让场景中含有丰富的思维,使学生一进入场景,就会迸发出思维的火花。如上面这一案例中教师引导做的实验,如果单单把铜球放到火上烤一烤,铜球穿不过去了就告诉学生这是热胀冷缩的原理,又怎么能算是点燃了学生的思维。教师不止步于此,而是让小组同学一边做实验一边计时,一边观察一边进行各种探究。实验结束之后马上就写,写完之后还要讨论文字描述是否准确,能否再现刚才的实验场景。学生们在玩中学,学中玩。场景具有挑战性,思维不活跃都难。

【思考】

1.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习场景,教师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不同的设计。但学习场景中,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因为学习场景是为学生而设计的。场景学习的主人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学生应当参与创造或自主创设学习场景。每位教师走进课堂,尤其是进入场景学习的课堂,首先想到的是学生需要怎样的学习场景,应该如何为不同的学生创设适宜的学习场景进行学习。每个学生都要积极融入到学习场景中,在场景学习中进行多元互动。场景学习是否有效,是否优质,最根本的标准,就是看这节课上学生通过场景学习思维有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学习过程中有没有出现思维高峰。

要发展学生思维,首先要关注学生,然后是逐步理解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定要让学生处于一个温暖的场景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都要很好地构建人际关系,教师要给学生更多的理解,当学生遭遇短暂的思维“短路”时,教师能耐心地等待并给予他们更多的期待,真正以学生的立场去建构学习场景,彻底解放学生。只有这样,学生的主体作用才可能在场景学习中得以真正实现。

2.突出学生的全体性

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场景学习,不仅是学习场景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也是体现课堂教学效率高低的一个重要参数。如果仅仅是少数学生参与,其他同学只是旁观者,那么学生的思维就没有被激活,碰撞就不够激烈,课堂就激不起学生思维的火花,自然也收获不了场景学习的实效。所以,教师设计场景学习,应注重场景学习的全体性、参与性、互动性,活动中的“角色”可以不同,但场景学习不应该忽略任何一个学生,应当做到人人参与,人人有任务,人人有目标。

既然如此,教师在设计场景时就要注意安排好参与的人数和人员的分工。避免教师指名的随意性、倾向性,要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分层教学,尽量使得参与者机会均等,体现教育的公平性,避免学生负面情绪的产生。如果课堂上的交流不能将每位学生照顾到,我们则应该通过检查作业等方式照顾到全体学生,了解他们课堂上的思维状态,从而永葆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之愉悦地学习,以达成更高的课堂教学效率。

3.突出学生的生长性

能读书,却不能提出问题,这是目前课堂教学改革当中暴露出的一大问题。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有相对的独立性、完整性,但同时它又具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所以在教学一篇课文的最后,教师应设置新的问题场景。首先要考虑让谁提问,可以是教师问,当然也可以是学生问。这涉及到谁是教学的主体,涉及到发展学生思维的问题。教师要让学生带着一个更大的问题走出课堂,进一步查找资料,去调查、实验,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学习活动,努力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让孩子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这才是应当在学生面前展示的生活中的最美好的事物。”场景学习应该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产生质疑能力和评判能力。这关键在于展开他们想象的翅膀,拓展广阔的心灵;在于为解决新问题而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取舍、加工、重组等,充分发挥学生的探究潜能;在于进一步激发学生再学习、再研究的欲望,使语文学习更为深入,最终促进学生学习能力螺旋式上升。

【注:本文系作者主持的南京市教科所第九期个人课题“依托主题阅读,促进学生写作能力螺旋性发展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Ab4961)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思维实验课堂教学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做个怪怪长实验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