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新政下的“滴滴”困局
2017-02-14徐高阳
徐高阳
2016年12月21日傍晚,当记者再次拨通陈师傅电话的时候,首先听到的是一声叹息。
陈师傅是一位滴滴快车司机,有2年的网约车工作经验。
就在两周前,他也曾接受过《中国民商》采访。在当时他曾认为“征求意见稿”中对户籍的要求会修改,“在我们这个平台上的快车司机中,符合‘京人京牌的只有一小部分,如果真这么要求的话,我们这一大批人该怎么办?既然还没落地,应该会做修改的。”陈师傅当时这样表示。
然而结果和他想的却截然不同……
新政落地
2016年12月21日下午,继交通运输部联合多部门公布《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后,经过几个月的研究和制定,北京、上海、广州同时发布网约车管理细则,悬置了2个多月的新政终于尘埃落定。
在最新公布的网约车细则中,《中国民商》注意到,只是对2016年10月8日公布的征求意见稿做了部分修改,其余条款保留。最受争议的户籍策略并没有改变,“京人京车”、“沪籍沪牌”成为现实,广州同样要求本地车牌,但是没有对户口进行限制。作为同样拥有大量常住人口的一线城市,北上广的网约车政策被看做其他地区出台政策的风向标。
当然,象征性的妥协也是有的——各地细则在车辆准入标准上有所放宽,对排气量和轴距降低了要求。北京细则显示,排气量不小于1.8L,车辆轴距不小于2650毫米,无车龄要求;上海对排量和车辆都放开限制,轴距要求达到2600毫米以上;广州要求排气量不小于1.8L,车龄由1年提升到3年,并给出了6个月的注册缓冲期。
新细则出台,对网约车平台、司机和乘客群体带来不同的影响。
“就为了几单活儿,把家里的车登记为营运车辆,谁愿意干这事儿啊!”被问及新政出台后的打算,北京滴滴快车车主曹先生直言“坚决退出”。有如此想法的快车司机不止曹先生一人,改变私家车性质的规定,的确“闪”了一大批快车司机。
对上文提到的陈师傅,这则新政的出台或已关乎他的生存问题。两周前当被问及加盟车数量有没有减少时,陈师傅曾说:“现在给司机的补贴少了,有很多业余司机都比较少出来拉客了,再加上前段时间的新政征求意见稿,有一部分不符合要求的司机也去另谋出路了。其实我也想过去干点别的,但是像我这个年纪去打工又没人要,只能去试着做一些小买卖了。”
新政落地之后,他说:“没想到最后还是要求户口,这是要让我回河南老家种地了。儿女都在北京,我也来北京5年了,好不容易适应了这边的生活,有一份稳定的收入了,现在我真的不知道下一步怎么走了。”
陈师傅表示,准备等这5个月的过渡期结束以后看看什么情况,同时也找些别的事来做。如果真的不能做网约车司机,又找不到其他事做,为了不拖累儿女会考虑回老家谋生。同时陈师傅还对记者介绍,自己这种情况还不算最糟的,有的外地司机见2015年网约车赚钱较多,自己的车又不符合规定,选择了贷款换车来做职业司机。本来每况愈下的收入已经逐渐打消了他们的积极性,现在叫停外地司机无疑是给了他们当头一棒。
与陈师傅的境遇不同,同样是职业网约车司机的廖师傅拥有北京市户籍,不必担心以后的生计问题,但他也有着自己的烦恼。年逾5旬的他已经很久没有参加考试了,这次新政的考试内容特别是对日常英语的要求让他有些措手不及。
据了解,北京网约车新政发布后,市交通委运输局公布了《北京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明确了北京网约车驾驶员的考试方式。同时,公布了考试提纲,罗列了考试具体内容。
根据北京市交通委运输局发布的《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北京区域科目考试大纲》,理论基础知识考试包含北京出租汽车管理政策法规、北京城市交通地理、实用英语听力、需掌握的相关知识等四部分。理论知识部分地理分值最高,达到18分。
根据规定,对全国公共科目考试、北京区域科目理论基础知识考试、北京区域科目专业知识应用能力考核成绩均合格的申请人,经市交通运输考试中心服务窗口对申办材料进行审查后,制发《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证》。
由此可见,新政摆在网约车平台与网约车司机面前的条条框框还很难被适应。从整个市场链条看,价格上涨平台用户的流失,将导致订单量下降,司机收入减少。司机不赚钱进而加剧车辆和人员的退出。在链条的恶性循环中,问题便回到滴滴目前的C2C网约车模式上,兼职司机退出,职业司机保留,车队总量控制在一定规模内,平台从订单量中抽成,这与出租车运营模式如出一辙。据了解,滴滴目前单均抽成超过20%,那么这种类似出租车运营的商业模式是否有20%的利润等待滴滴抽取呢?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笑着说不痛”
网约车管理细则一经落地,各大网约车平台纷纷在第一时间发声。滴滴在声明中称,新政在吸纳各方意见基础上,朝着更合理和宽松的方向做了修改。言下之意是,北上广新政对滴滴是利好……
表面上看,北上广放宽车辆要求,但在关键的户籍车籍上并未松口。这意味着,大量的外地司机将被迫出局,本地司机、私家车主也会因为牌照或运营成本问题而选择另谋出路。以快车业务为主的滴滴压力不减反增,这样的声明无论怎么看都只不过在是在强颜欢笑。
滴滴此前在回应上海征求意见稿时,曾给出一个数据:滴滴上海41万司机中,只有1万拥有本地户籍,也就是说符合规定的司机不足3%,几乎要推倒重来。滴滴虽然没有公布北京司机的数据,但根据媒体此前的公开报道,北京网约车市场至少有一半的司机来自河北、山东、山西等地,他们大多加入到滴滴、易到的C2C业务中从事专职网约车工作。这意味着,大量的滴滴北京司机也不符合户籍要求,被迫出局。
广州方面,虽然没有限制司机户籍,但车籍限制实则上变相限制了户籍。据了解,广州的车牌需要竞拍,而竞拍的前提条件是广州户籍,或者广州居住两年并缴纳医保,这对来广州打工的外地人来说,也是很高的门槛。
关于“京人京牌”,北京市交通部门回应称,目前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已达570余万辆,地铁最高日客运量超过1200万人次,公共电汽车日均客运量1063万人次,小汽车每车年行驶里程15000公里,交通压力与日俱增。需要坚持公交优先的战略,网约车等出租车只能作为城市交通出行的补充,对其进行总量控制在所难免。
简单来说,新政就是要将专车与出租车市场拉开差距、形成差异化,避免过度竞争,避免矛盾。换句话说,新政下,专车并不是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的,专车服务是在意服务多于在意价格、愿意为更舒适优质的出行付出更多成本的中高端人群。
追求服务不差钱的坐专车,要性价比的坐出租——随着前几次政策的出台,专车和出租抢食的现象有所缓解,但是并未从根源上解决。因而此次新规中对专车提出的种种高要求、严限制或许已经在无形中将专车价格再度拉高,并与出租车市场形成进一步错位发展和差异化经营,原本因为专车种种补贴而舍弃出租车的用户,或许将很快回归出租出行的方式,就服务体验而言,“这是一种明显的倒退。”一位行业观察者表示。
对于网约车平台来说,有一个好消息是,新政还有5个月的过渡期,政策也显示了一定的柔性和灵活度。毕竟在目前经济下行的形势下,互联网行业是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部分,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源之一,过于严苛和客观上打压市场的规定,并不利于经济发展。
5个月的过渡期,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是远远不够的。但日子还要过,生意还要做,只要还有钱赚,企业就会灵活变通。虽然新政的最终落地会给滴滴等平台造成较大影响,但并不致命。只是滴滴在未来可能需要做出艰难的战略调整了。
听天命还是另谋出路
新政出台以后,很多人在讨论滴滴还有没有机会。其实所谓机会,关键是要看目标。所以滴滴未来会怎样,关键在于滴滴未来想成为什么。
之前很多人分析过,滴滴未来的发展主要是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延续现在,继续做一家众包型的出租车公司,和政策博弈;第二种则是滴滴做高端出租车市场,会通过提升服务,将专车打造为类似于日本、美国出租车那样,服务高端人群。
其实不管滴滴选择走哪条路,在政府没有对现行的出租车管理政策改变之前,滴滴在一线城市能够继续发展壮大的机会并不大了。
地方政府并不是不知道网约车管理草案出台后会有什么反应,也并不是不知道滴滴所做的创新,但是地方政府仍然出台了,为什么?
业内人士认为,相比在出租车行业里传统出租车公司和滴滴的竞争,解决城市拥堵状况才是更大的问题。两者相害取其轻,地方政府也是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采取一刀切的方式,让传统出租车成为既得利益者,让滴滴成为牺牲品。
所以,滴滴想要继续延续现在的业务,唯一的可能就是政府对出租车业务进行彻底的管理、改制,这恐怕在短期内想要实现非常难。
对滴滴来说,更大的问题在于,如何在前景不明的情况下维持高达1889亿元的估值。近日,有业内人士发表文章指出,以快车为代表的即发性短途需求,对滴滴的GMV和估值越来越具有影响,大量低客单价订单开始主导并左右滴滴生态的战略考量。而在短途出行领域,共享单车增长迅猛。
主要依赖短途需求支撑估值的滴滴别无选择,唯有直面新政和共享单车的两面夹击,只不过这种努力怎么看都有点尽人事而安天命的无奈。
问题要全面分析,虽然失去了一线城市的发展机会,但对于网约车,其实在一些发展中的城市,尤其是那些急需要吸纳外来人口的城市,滴滴有着相应的生存空间,这其实也是滴滴现在的发展机会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