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论的故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017-02-14蒋红
蒋 红
课前导入:“听说同学们特别爱听故事。(板书:故事)平时都听过、读过哪些故事?看看这些图,你能猜出是什么故事吗?喜欢这些故事吗?你能选出一幅图具体说说喜欢的理由吗?”
一、检查预习,概括故事
1.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故事。(板书:争论的)
2.(出示生字词)检查词语,相机正音。
3.选用其中的几个词语用一两句话简单地说说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板书:哥哥、弟弟)
4.引导学生抓住主要人物,结合课题,用一句话来说说。(板画:大雁、煮 烤)
【设计意图:开课即检查预习情况,不仅能准确把握学情,合理设定教学起点,而且在检查中引导学生对故事进行了不同方式的概括:一是抓住关键词语练习概括;二是抓住故事人物,结合课题进行概括。这样的设计不仅渗透了概括故事的方法,而且让学生回顾了故事的内容,唤起了学生的学习期待,可谓是“一举三得”。】
二、品读对话,理解故事
1.打开课本翻到本课,浏览一下,看看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这个故事。(出示活动要求,指名读。)
活动一:
(1)自由朗读课文第2~5自然段。
(2)细细品读兄弟俩争论时的对话,同桌讨论:你从哪里感受到兄弟俩争论的激烈?
(3)同桌分角色读一读,争取读出争论的味道。
(可以关注一个词、一句话,甚至一个标点。)
2.汇报交流: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争论的激烈?(据生交流相机指导)
▲关注提示语,体会争论的激烈。
(1)(预设学生回答:大声争辩、不以为然、很不服气)透过这几处提示语,你又仿佛看到了哥儿俩争论时是什么模样?
(2)相机理解“不以为然”。
▲叩击反问句,体会争论的激烈。
(1)生找出争论过程中的反问句,师让换一种说法。
(2)男生读反问句,女生读换后的句子,体会有什么不一样。
(3)指名分角色朗读,读出激烈。
▲抓住关键词,体会争论的激烈。
(1)课文里还有一个词也写出了他们争论的激烈。(出示第4自然段)理解“争论不休”。(板书:争论不休)
(2)指导朗读老人的话,读出评理的语气。
(3)联系上下文,理解“两全其美”。
(4)引读第5自然段。(板书:无影无踪)
【设计意图:歌德说:“内容人人看得见,涵义只有有心人得之,而形式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是一个秘密。”故事是怎么写出兄弟俩争论时的激烈呢?在教学中,着力引导学生揣摩故事语言的表达方式:一读,聚焦几个提示语,让学生知晓表情、动作的描绘能显现出争论的激烈程度;二读,句式互换,比较朗读,让学生真切体会反问句的表达作用,感知反问句是争论时常用的句式;三读,抓关键词,让学生感受“争论不休”的情境,在角色朗读中把语言演绎成生动的情境,加深理解和感受。在几个回合的朗读和品味中,达成文本“言”与“意”的有效融通与转换。】
三、小组合作,讲述故事
1.这个故事选自《笑林广记》,是个笑话,怎么才能讲得让大家都笑起来呢,谁来支两招?(据生回答师相机板书:语言、语气)
2.出示合作提示。
活动二:
(1)小组内读第2~5自然段,结合课文语言或者加上想象,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2)小组内轮着讲故事,或者分角色讲故事,做好展示的准备。
(如果能注意语气,加上表情、动作,那就更好了。)
3.小组合作讲述。
4.小组推荐代表展示,学生评价。
5.小组分角色展示。
【设计意图:讲故事是学生学习语言的重要方式。该环节基于学生讲故事的教学现状,将讲故事与复述课文、背诵课文联系起来,重点紧扣讲故事的“语言”和“语气”,引导学生合作学习。通过想象激活学生的言语表达,将兄弟俩争论的场景进行了合理的拓展和补充,从而达到有创意地讲故事,做到既基于文本语言,又高于文本语言。同时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既关注了学生个体的讲述,又关注了小组合作的讲述,在相互评价与交流中,训练了学生的思维与表达。这样的设计立足于学习的实际,有效落实了课标的要求,充分体现了编者意图。】
四、总结留疑,指导书写
1.这节课,我们不仅学习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还学会了如何讲故事。课文中这个故事是教师讲给学生听的。那教师为什么要讲这个有趣的故事呢?学生听了又有什么启发呢?下节课我们再来细细研读。
2.出示故事中的5个生字。你觉得哪个字特别难写,需提醒同学注意呢?
3.师范写“辩”“嫩”,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临写。
4.反馈点评,让学生注意同类字的写法。
5.布置作业。
(1)练习书写本课生字,做到工整、美观。
(2)绘声绘色地讲一讲这个故事。
【设计意图:这是一篇寓言故事,基于文本体裁,作者是怎么把它的道理揭示出来的?这是第二课时的教学重难点,故在结课时为下节课的学习埋下了伏笔,再次激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课标提倡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基于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识字写字能力,所以,最后的书写指导只着眼于难写的字,引导学生归类识字,在比较中体会相同结构字的书写规律,并在自主练习中加以体验和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