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克里姆特绘画作品中装饰性纹样符号的运用
2017-02-14张凯刘长宜
张凯,刘长宜
(北京林业大学 艺术设计学院,北京 100083)
浅析克里姆特绘画作品中装饰性纹样符号的运用
张凯,刘长宜
(北京林业大学 艺术设计学院,北京 100083)
克里姆特的绘画作品中,最吸引人的要数璀璨的色彩了,但说起装饰性的纹样符号这一创作元素也代表了克里姆特作品的特点。几何图形、各种纹理穿插于作品的主体及背景中,赋予作品美观、个性的同时,也开创了一种新的装饰形式。文章从克里姆特的几幅代表作品入手,浅析装饰性的纹样符号在其作品中的运用。
克里姆特;装饰性;纹样;符号
Internet :www.artdesign.org.cn
古斯塔夫·克里姆特是奥地利著名的象征主义画家,他的作品具有很强的象征性及装饰性,经常运用带有象征性的符号和纹样来创作。一幅作品从创作到构图再到主体物的安排,每一个环节都不可或缺,还有一些看似不重要的“元素”,衬托着主体物,但在画面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说起克里姆特的作品,首先想到的是他那吸引人的、耀眼的色彩,而要说到克里姆特绘画的装饰性,最夺人眼球的就是他画面中常常作为次要的“元素”出现的、谜一般的,以几何形态、各种纹理穿插于画面的装饰小元素。当我们观赏他的作品时,那些小的装饰元素若隐若现,徘徊于主体物和背景画面中,线面交替,错综变化,吸引着我们的目光在整个画面上游弋,这些“元素”无形中为克里姆特的绘画增添了一种新的张力。
一、作品《生命树》
在克里姆特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画面充满着各种几何图形,椭圆形、圆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菱形等,同时还有多种符号和纹样,如海藻纹、曼陀罗纹、几何纹、螺旋纹、十字纹等,克里姆特对这些元素进行打散重组、夸张变形后成为一种新的装饰性图案,并运用在作品主体人物的服装或整幅画面的背景中,不仅丰富了整幅画面,也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被运用的图形与图案在克里姆特的绘画创作中已经不单是一种符号,而是在单一的符号之上被赋予了特殊意义的具有象征性的创新元素。
如作品《生命之树》中出现的螺旋纹,是最常见也是最普遍的一种纹样,在非洲、欧洲、亚洲等很多地区都发现过饰有螺旋纹的器物,如中国新石器彩陶器物上刻画的纹样。螺旋纹在应用上有很长的历史,也被赋予了很多的象征意义。它像水中漾开的一圈圈的波纹,象征梦幻;一圈一圈的纹路循环,又象征着生命的轮回。人类赋予螺旋纹力量性和象征性,克里姆特将不同大小、颜色各异的螺旋纹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并对其进行有序地排列、粗细变化,赋予了画面极强的装饰性和夸张的表现力。
《生命之树》中整幅画面以黄色为主要基调,主体物生命树以金黄色螺旋纹来呈现,画面中粗细不同的树枝从树干出发向外延伸,最后形成一个个螺旋纹。作品中树枝这一主要元素不受尺寸的局限,在画面中向四周延伸,给人一种冲破束缚要向外自由延伸的极强的自主性。这些螺旋纹象征着生命的生生不息,也给人以顽强的生命力的延续之感。
作品中,作者在主要的树干、树枝中穿插着许多不规则的几何图形,如圆形、三角形等,这些几何图形采用了与背景、主体物的金黄色对比强烈的紫色、白色、黑绿色来处理,使观者在看到主体螺旋纹呈现的生命之树的同时,也看到了其中的细节。这些图形有的单一存在,有的则互相组合、叠加,向观者展现生命之树内部细胞的构造。这些图形与螺旋纹相结合,丰富了整个画面,又形成统一和谐的整体,营造出强烈的带有装饰性的视觉美感。
二、作品《生命与死亡》
十字符这一装饰元素在作品《生命与死亡》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作品由左、右两部分构成,位于画面左侧的死神,佝偻着背,笑容诡异的看向画面右侧代表着生命的人群,它身披一件蓝紫色外衣,上面布满形状各异、大小不同的黑色十字符,整个身体被外衣包裹的只剩白色的骷髅头和手露在外面,其色调及形态给人以阴森、恐怖、诡异之感。十字符是被基督教徒尊为神圣的符号,象征祛灾祛难,在很多时候也用来表示死亡,所以在作品《生命与死亡》中克里姆特用大小不一、各式各样的十字符号来装饰死神披着的服饰,使这一主体变的更为恐怖与诡异。横和竖组成的十字符号给人一种对立感,所以它也象征着一种对立的观念和形式,如生命和死亡。
生命与死亡本身就是一组既对立又沉重的话题,克里姆特借助十字符号装饰的死神与富有生机的色彩鲜艳的圆形、三角形等多变的几何图形组成的有生命的人群相对立,使得作品在构图形式上、装饰元素以及象征意义等各方面都存在一种对立之感。以象征死亡的十字符号、诡异黯淡的色彩为主要装饰元素,给人以沉重罪恶之感。相反,画面右侧画家采用更大更宽的面积进行构图,填以五彩斑斓的色彩、柔顺圆滑的外缘曲线以及更具感情色彩的几何图形衬托沉醉并享受着生命的老人、男人、女人和孩子。画面的左与右分为了两个部分,作者又将其创作出两个极端世界,一个是生,另一个是死,生与死相对立,在享受着生命的同时也在接受着死神发出的死亡警告。在死亡的黑暗中看到光明,看到生的希望。
三、作品《吻》与《拥抱》
《吻》和《拥抱》两幅作品中的生活原形似乎是同一对情侣,只是二者表现方式不同。两幅作品的构图方式清晰明了,均由情侣、地面和背景三部分构成,主体人物处在画面中心位置,象征着远离人间忧愁只沉浸在自己的爱河里的情侣。作品《拥抱》中的背景采用以黄色为主的螺旋纹进行装饰,衬托出情侣间“拥抱”这一浪漫温馨的环境氛围。男女主人公的服装以橘红色为基底,以椭圆形、圆形、方形为装饰元素。椭圆形、圆形象征女性,给人以温柔、纤弱、柔情之感。相反,以方形、黑白色块来象征男性,以此来表现男性的阳刚、强壮、力量。作品下部五分之一处是对于地面的刻画,以橘黄色为主色调,其中穿插着蜿蜒的曲线以及直线,共同构成作品的地面部分。地面的边缘采用直线来刻画,给人以稳定、安全之感,也突出了温暖而又温馨的“拥抱”这一主题。
作品《吻》中,画面中心的男女主人公沉醉在自己的世界里。克里姆特将背景进行特殊的肌理处理,略带斑驳的金色和炽热的红色象征着爱情的璀璨与浪漫。作品中女主人公有着完美的线条轮廓,他用弯曲的线条刻画女主人公,赋予了其温柔、纤弱、柔美的性情。相反,男主人公有着坚硬刚直的外形线条,在曲线线条的对比下,男主人公更加凸显男性的刚正不阿、拥有强大力量的性格特点。男女主人公的服饰选用金黄色作为基调,绚丽多彩,璀璨夺目,鲜艳的色调也衬托了他们此刻的内心活动。黑、白、灰通常给人以冷静、低调的感觉,克里姆特选用这三种颜色的方形色块绘制于男主人公的服饰上,象征男性的权力,在金黄色的大色调对比下显得格外冷酷;而画面右边的女主人公的服饰图案,作者运用了卷曲纹、花朵形状及圆形等几何图形加以描绘,这些图形都是曲线图形,象征着女性的柔情。作品中下半部分,好似画面中男女主人公脚下的地面,克里姆特运用色彩鲜艳的色块描绘,象征爱情中的美好。画面右半部分女主人公身后的背景,如同悬崖一般,仿佛揭示了在爱情中对女性而言如同处在布满鲜花的悬崖上,柔情的背后却是万丈深渊。
四、作品《希望II》
《希望 II》这幅作品向我们传达了一位正在孕育着新生命的女性形象。主体人物以橘红色为主要基调伫立于画面中心,在金色与褐色相结合的背景里,颜色对比强烈,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空旷的背景衬托着装饰丰富的中心人物,使得孕育中的女性形象更为高大。对于主体人物的修饰,克里姆特在其服饰的主要部分放置了大量的以橘色为主的椭圆形和圆形图案,这些几何图形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细胞,这象征着新的生命的图形再加上鲜艳的颜色加以装饰,更突出孕育带来了生命,带来了希望这一主题。
除了中心人物,我们还可以看到在孕育新生命的女性身旁,还有一些别的女性形象,她们沉静平和,低头沉吟,像是在为即将到来的新生命祈祷。克里姆特运用形似花朵的图案、螺旋纹、三角形、圆形等对这一部分进行装饰,其背景采用和主体物上的装饰颜色相近的淡黄色为主,绚丽的色调与代表着新生命的图案相结合,每一个细节都透露出迎接新生命的兴奋和喜悦之情。克里姆特对于孕育着新生命的女性形象采用了平缓的曲线和直线来勾勒其外部轮廓,画面中的女性均低着头,对其神情专注以及手部动态的细致刻画,从画面外都能感受到女性形象对即将到来的生命的渴望和无限的爱意。
鲜艳的主体设色与对比强烈的背景相结合,突出主题的同时,也营造了一种凝重的气氛,象征着随着新生命的到来,会伴随着烦忧和苦难,色彩的对立也强调了这一矛盾的存在。在矛盾中寻求和谐,是克里姆特绘画作品中无处不在的审美定式。
五、其他
克里姆特其他的绘画作品尤其是肖像画中,人物的衣着也使用了变化多样的装饰性线条,主体人物的面部和手部运用写实的处理方式,更多的将笔墨用在背景装饰及服饰纹样上面,采用线条分割画面、加入抽象而有秩序感的图案符号等方式来丰富画面。
作品《阿黛尔·布洛赫—鲍尔 I》中,整幅画面以金色色调呈现,给人华丽、耀眼之感。画面主人公的面部和手部采用了写实的手法,而画面的背景、人物的服饰则运用圆形、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以及螺旋纹来装饰,将这些元素打破重组绘制于画面中,使画面产生强烈的对比。人物服装的肩带是由长方形装饰构成,胸部由三角形装饰元素排列构成,中间的服饰则采用大小、颜色、方向不同的三角形构成,这些三角形又与圆形相结合成类似眼睛的图案,这一新的图案有规律的排列在画面中。主人公两边的服饰则采用方形与半圆形结合而成的图案有秩序的排列而成,人物的背景使用了正方形、椭圆形、螺旋纹进行装饰。装饰的元素看似很多,但作者对其进行整理、排列、加入色彩的修饰,使得整幅画面给人一种完整而又华丽的感觉。
在作品《朱迪斯 II》《艾米莉·芙露吉肖像》中也都运用了螺旋纹作为装饰,并与背景相对比,使作品具有很强的张力,也给观者带去了强有力的视觉冲击力。
六、结语
欣赏并解读大师克里姆特的作品,吸引我们的不仅仅是画面的主体,画面背景的处理、装饰的纹样和装饰图形的搭配,也常常令我们驻足赞叹。克里姆特的绘画中,有不少的装饰元素,这些新奇的元素来自彩陶纹样、浮世绘纹样等,可见其搜集了海量的素材。他对于这些素材并不是拿来照搬照抄,而是在它们自身的基础上,进行变形、叠加、排列等,使它变成一种新的装饰纹样。这样的装饰与整幅画面相融合交织成虚而不空的画面效果。克里姆特这种创新、敢于逆时代艺术主流的创作,在当时的艺术大环境中,独树一帜,却不违背他的创作初衷。■
[1] 卡尔·休斯克.世纪末的维也纳[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3.
[2] 刘宝成,张金玲.评析克里姆特绘画作品中的装饰美感[J].现代装饰,2014(06).
[3] 金波.解析克里姆特作品的装饰性语言特征[J].美术观察,2016(06).
[4] 詹玉轩.浅析克里姆特作品内容的哲理性和画面的装饰性[J].数位时尚,2012(04).
Analysis of Decorative Patterns in Klimt's Paintings
ZHANG Kai, LIU Chang-yi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Beijing 100083,China)
The most attractive of Klimt’s paintings is bright colors, but the decorative elements of the symbol of the creative elements also represen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orks of Klimt. Geometric patterns and textures are throughout the subject thing and the background of the work, the work is beautiful and individual and start a new decorative way at the same time. This article will begin from Klimt's representative works, and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of decorative patterns in his works.
Klimt; decoration; pattern; symbol
J05
A
1008-2832(2017)08-0122-03
检 索:www.artdesign.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