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主线” 轻松“突围”
——《万年牢》重点、难点教学
2017-02-14吴卫珍
吴卫珍
《万年牢》(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讲述了一位父亲在自己做糖葫芦时,总是选用最好的材料,讲究制作工艺,产品质量“万年牢”,后来父亲受雇于老板后,因为对老板偷工减料、弄虚作假、欺骗顾客的行为非常不满而辞职的感人故事。从文本表达的具体内容可知,引导学生品读描写父亲语言、行动的有关语句,感悟父亲认真、实在、正直的高尚品格应是教学重点,而理解文中三个“万年牢”的含义和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则是教学难点。怎样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呢?作者在描写父亲的语言、行为时,先后三次提到“万年牢”,这个意义丰富的词语宛如一根五彩的丝线,串起了故事情节发展的脉络。笔者在引导学生把握了故事的主要内容,厘清了课文的叙述顺序后,这样展开教学:
师:课文的题目叫作《万年牢》,文中先后三次写到了“万年牢”,你们能找出是哪三次吗?把这个词所在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
(生圈画有关句子后,自由朗读。)
师:文中第一次出现的“万年牢”你认为具体指什么?(出示句子:“我的糖葫芦蘸得……这叫万年牢。”)
生:糖葫芦。
师:这万年牢的糖葫芦,是怎样的糖葫芦?
生: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潮。
师:怎样才能做出这样的糖葫芦呢?请大家读读课文第2~4自然段,画出有关词句,并作批注。
(师生交流:从“最好”一词看出父亲很实在;从“上等”一词看出父亲对糖葫芦的选料非常认真,十分注重产品质量;从“闷好炉火,擦净石板”等工序看出父亲的认真、实在。)
师:的确,父亲在制作糖葫芦的过程中,始终——(生接:一丝不苟,细心认真。)所以父亲做出的糖葫芦是——(生接:万年牢。)
师:那文中第二次的“万年牢”指的是什么呢?(出示句子:“公平买卖走正道……做生意讲实在是万年牢。”)
生:指的是做生意公平实在,走正道。
师:结合课文,说说怎样做生意才是“走正道”。
生:做生意要讲诚信,实实在在。
生:不骗人,不掺假,实事求是。
师:父亲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不仅是一位好生意人,更是一位好父亲。(出示句子:“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想一想,这个“万年牢”指的又是什么呢?
生:做人。
师:做什么样的人?
生:可靠的人,实在的人。
师:这三个句子,分别讲了万年牢的糖葫芦、生意和人品。你能把这三种万年牢按先后顺序排一排吗?并说说理由。
(课件出示:生意万年牢产品万年牢人品万年牢)
生:我感觉第一个应该是“人品万年牢”,第二个是“产品万年牢”,最后一个是“生意万年牢”。只有具有万年牢的人品,才能生产出万年牢的产品,才会拥有万年牢的生意。
在上述片段中,笔者把课文题目《万年牢》作为教学的切入点,通过文中三次出现的“万年牢”语句来引导学生自主读文,圈画语句,批注交流,进而发现、体会父亲认真、实在、正直的高尚品格,并懂得了真诚地为人和做事的道德风范。在教学中,笔者始终围绕着“万年牢”精心设计问题,引领学生一步步进入文本阅读的情境之中,积极思考,潜心探究,大胆交流,实现了从对文本解读的层面到让学生思想与文本表达情感产生共鸣的高度,有效地突破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受到了语言文字与美好情感的熏陶,培养了学生积极建构、主动探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