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方浚颐的书画收藏

2017-02-14黄国乐

艺术探索 2017年5期
关键词:梦园书画山水

黄国乐

(福州大学 厦门工艺美术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方浚颐的书画收藏

黄国乐

(福州大学 厦门工艺美术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曾任两广盐运使的方浚颐,除了是一位文人、官员之外,还是一位酷爱书画艺术的收藏鉴赏家。他的收藏鉴赏活动与其仕宦生涯密不可分,通过持之以恒的收藏,他拥有了从萧梁迄清代的书画作品四百七十一件,皆为历代名家之作,饱目了前代奇迹,眼界得以提升,由此掌握了专业精准的书画鉴定能力,从一个书画爱好者成长为鉴赏大家。方浚颐还广交朋友,与众多热爱绘画的岭南才俊如王拯、陈澧等人交往密切,常邀约同好雅集、读画,共同欣赏、学习古人作品,在交流与切磋中使彼此的艺术修养得到了提升。他留下的诗文和《梦园书画录》的记载反映了他的收藏鉴赏活动,为后人提供了研究当时艺术家、艺术作品和鉴赏收藏的史实。方浚颐为书画收藏鉴赏事业做出了贡献。

方浚颐;盐运使;收藏;鉴赏;书画;读画;雅集;梦园书画录

方浚颐,字子贞,一说子箴,号梦园,安徽定远人,道光甲辰(1844年)进士。王定安《两淮盐法志》有记:

(方浚颐)同治七年,由广东南韶连道授两淮盐运使。未几,两广总督瑞麟调赴粤省,清算交代,事竣回任……浚颐喜诗,善骈文,虽未登绝诣而以风雅自任,所作甚夥。修葺平山堂、小金山诸名胜,饶有卢曾之风,后在四川按察使任,因案除名,仍回扬州。时陕西巡抚高要冯誉骥流寓邗上,誉骥故宿学有盛名,人品高逸,书画为世所重,浚颐日与过从,讲订诗画,人不知为达官也。①(清)王定安《两淮盐法志》卷一百三十八《职官门》,清光绪三十一年刻本。

同治七年(1868年)方浚颐由广东南韶连道任两淮盐运使,后返粤任两广盐运使。曾任四川按察使,因案除名。任四川按察使前后皆常在扬州生活。方浚颐性情风雅,喜欢诗与骈文,作品很多,在扬州还修葺了平山堂、小金山诸名胜,时人称其有“卢曾之风”,卢曾,是指都做过两淮盐运使的卢见曾与曾燠两人,他们都为建设、发展扬州的文化做出过很大的贡献,深受当地民众爱戴,在他们之后继任的方浚颐亦是如此。方浚颐也酷爱书画,在扬州时,常与时任陕西巡抚但受弹劾革职因此流寓邗上的冯誉骥来往。冯誉骥,字仲良,广东高要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任山东、湖北学政,光绪五年(1879年)任陕西巡抚。冯誉骥是晚清岭南著名书画家,人品高逸,书画为世所重,方浚颐常与之探讨诗画。方浚颐还与众多热爱绘画的岭南才俊交往密切,如徐世昌《晚晴簃诗汇》即记其与王拯、陈澧等人的交往:

子箴官京朝,由翰林历台谏,人不甚知其能诗。及官两广盐运使,王定甫通政道出广州,子箴以诗集索序,定甫称其诗多且奇为不可测。平生喜读杜韩苏三家诗,常有句云:游踪已遍九行省,门径愿窥三古人。陈兰甫题其续集,

谓:力量愈充足,工夫愈纯熟;工巧愈工巧,真朴愈真朴。盖非虚语。①(民国)徐世昌《晚晴簃诗汇》卷一百四十五,民国退耕堂刻本。

方浚颐为人谦虚低调,在京朝为官时大家都不知道他能写诗,写得好。一直到来粤任两广盐运使,王拯取道广州,方浚颐请其为诗集写序,王拯称赏其诗,赞其不仅数量多,且风格奇特,“不可测”。陈澧也称方浚颐功夫纯熟,无论工巧还是真朴的风格,都能操纵自如。

方浚颐作品很多,著有《二知轩诗钞》《二知轩文存》《二知轩诗续钞》和《梦园书画录》。他酷爱书画鉴赏与收藏,把其藏品仿高士奇《江村销夏录》体例,由许奉恩、汤世厚参订,方臻朗编校,汇编成书,为《梦园书画录》。《梦园书画录》共二十五卷,记录其收藏的书画作品四百七十一件,上自萧梁,下迄清代,皆为历代名家之作。他在书中详录书画作品的材质、尺寸、题材内容、书画题跋及钤印等,并且自撰题咏,记录书画收藏经过以及评点书画艺术,发表个人观点,其见解不乏精辟与独到之处,为后人在书画鉴赏以及书画理论研究方面提供了参考和借鉴。四百七十一件只是指方浚颐藏品的装潢形式在目录上的体现,实际上方浚颐收藏的书画作品数量是远远不止四百七十一的,因为有些书画装潢的方式包含多幅作品,比如册页。以下进一步探讨方浚颐的书画收藏。

一、方浚颐书画收藏的渊源与过程

方浚颐在《梦园书画录序》一文中谈到了自己收藏书画的起源。文曰:

人不能无所嗜也。嗜有雅俗,俗者人人嗜之,雅者不必人人嗜之也。天下至雅者,莫如嗜古。古人往已,其流传于世者,翰墨丹青,历劫不坏,洵可宝诸。然或力不足以致之,则锦贉牙签,坐视其落于他人之手。即力足以致之,而吾两目弗辨真赝,辄听人言为去取,虽夸多斗博,不过与叶公之好龙等,奚足以言嗜古哉。②(清)方浚颐《二知轩文存》卷十五,清光绪四年刻本,以下引《梦园书画录》材料皆出此。

方浚颐序中第一句“人不能无所嗜也。嗜有雅俗,俗者人人嗜之,雅者不必人人嗜之也。天下至雅者,莫如嗜古”,即点出了自己对“雅”的追求。方浚颐认为,凡是人,必有嗜好。这嗜好有雅与俗的区别,所谓俗,就是“人人嗜之”,随大流,赶时髦。所谓雅,则应该保持个性与独立,“不必人人嗜之”。方浚颐称世上最雅之事则为“嗜古”。何为古?就是古人留下的“翰墨丹青”,即书画艺术作品。正因为方浚颐追求至雅,因此走上了收藏之路。当然,他作为收藏家、鉴赏家的道路不可能一蹴而就,是长期持之以恒地努力学习的结果。他在《梦园书画录序》中又提到:

曩在京师,每过海王村,下车入骨董肆,东瞻西顾,心识其瑰玮精妙,而以无力致之,遂不敢向主人问直,迁延日夕,废然而返,如是者盖十余载。自宦游岭南,五羊城中珊瑚、翡翠、琥珀、瑇瑁、火齐、木难、珍珠、玭王西之类,充牣于市,光怪陆离,不可名状,予视之漠然也。诗癖而外,性独嗜古,且禄入较丰,因一意搜罗延访之,颇得筠清馆、风满楼、南雪斋中物数十种,譬之贫儿骤富,堪傲陆贾,归装重以品题。既久,眼福日增,而眼力亦足,俗吏能雅,用以自豪。及来扬州,所收更夥,而高要何氏昆仲复航海先后踵至,投予所好,不惜重资购之,金薤琳琅,满厨满屋,遂居然成赏鉴家矣。中间复有度岭之役,句留数月,评书读画,又遇冯崧湖宫詹、余镜波刺史,从臾之,倾囊倒箧,载宝而回。此段方浚颐述说了自己从一个书画爱好者成为鉴赏家的历程。方浚颐在北京生活时,常逛海王村古玩市场。海王村位于北京和平门外的琉璃厂,经营书籍、古玩、字画等物,种类繁多,这是全国各地来京文人游集之所。方浚颐当时收入不多,因此对于“心识其瑰玮精妙”之物,连价钱都不敢问,只能长时间地在店中徘徊、观赏,直至店家打烊方恋恋不舍离去,这样过了十几年,那时的方浚颐只能说是一个书画爱好者,尚无能力购进藏品。之后方浚颐到岭南为官,这是他成长为鉴赏家的重要转折时期。广州物产丰富,市场上充斥各种奇珍、珠宝、玉器,但方浚颐“性独嗜古”,对珠宝没有兴趣。在岭南收入颇丰,经济的富裕使他大量收藏古人书画成为可能。在此阶段,方浚颐的收藏品包括了数十种来自筠清馆、风满楼、南雪斋中的旧藏,筠清馆为吴荣光家,风满楼为叶梦龙家,南雪斋是潘有为的南墅,这三位都是岭南著名的收藏鉴赏大家,方浚颐将此时期喻为“贫儿骤富”,其“眼福日增,而眼力亦足”,饱目前代奇迹,开阔眼界,提升了修养,收藏与鉴赏的水平上了一个台阶,能称得上是“雅”了。第三个阶段是方浚颐在扬州为官时期,扬州素来是书画艺术的重镇,因此方浚颐的收藏达到“金薤琳琅,满厨满屋”的程度,可以称得上是鉴赏家了。当他成为鉴赏家之后,不满足于藏品在个人家族乃至于小范围的同好中欣赏、流传,于是考虑把藏品编纂成书。他在《梦园书画录序》中说道:

因思凡物无聚而不散之理,古人书画聚于梦园者,他日未必不散于人间,安得常为梦园所有哉?顾不常为梦园所有,而散于人间,则犹书画之幸也。今则明明聚于梦园,固宣及其未散之时,编纂成帙,使千百载后知若者为梦园所藏之书,若者为梦园所藏之画,斯书画传而梦园附以俱传也……传书画也,实传梦园也。或嘲之曰:子自谓耽于嗜古,吾则谓子巧于好名。梦园曰:吾好雅名,初不计其戾乎俗也。

方浚颐认为天下之物无聚而不散之理,书画收藏也是如此。今日自己所拥有的藏品来日未必不会散于他处。所以有必要趁其未散之时,编纂成书,使所藏之书画流传千年,使后人得知这些优秀的艺术作品曾经为梦园所藏,了解它们的流传情况。实际上,方浚颐认为自己亦可因此流芳百世。有人嘲讽他标榜“嗜古”,其实是“好名”。方浚颐并不以为意,认为自己就算好名,好的也是“雅名”。文中还有“真欤?赝欤?可以自信,度无不可以共信者”一句,说明方浚颐对于自己的藏品十分自信,认为书中所辑录之藏品,没有一件是经不起检验的。下面就具体谈谈方浚颐的藏品。

二、方浚颐收藏中的精品

方浚颐的藏品众多,无法逐一介绍。在其《畣幼节问画四叠前韵》一诗中,他对向其询问绘画藏品的朋友幼节描述了其中精品:

国初且勿论(四王吴恽之画,予所藏皆真品),开箧纪以诗。最古推僧繇,实为青蚓师(予旧藏僧繇埽象图,今年复得崔青蚓立轴,笔法绝相似)。五代房从真,捥底骅骝驰。龙眠善白描,诗社图仿之(予有龙眠罗汉卷,复有明贤诗社第二图卷)。界画李(嵩)与萧(照),院本吾亲窥(谓高宗瑞应图)。八帧来长安,俨若周郎遗(南宋院画一册,旧为荇农所藏)。回看貌丹帻,天水何曾衰 (退庵宋元画册,以宣和御笔冠首)。就中数李唐,短幅林峦崎。或写避风船,或绘沽酒篱。雄哉马(远)陈(居中)笔,神骏弗受羁。松雪摹听琴,直使梅花嬉。旧为匏庵藏,新缀梦园词。彝斋水仙卷,精绝莫敢訾。有倪惜无黄,观者已目疲。粗文及细沈,派原南北歧。天池品尤逸,转觉唐仇卑(明贤画予皆略,备天池四十幅尤为巨观)。升山蝯叟跋(香光升山图,蝯叟有长跋),画理深削劘。①(清)方浚颐《二知轩诗续钞》卷九,清同治刻本。

幼节即蒋节,上海人。《(民国)上海县续志》记:

蒋节,字幼节,号香叶。工诗、古文、词,长于金石考据之学,书法眉山,兼擅篆刻,摹汉尤精。客游苏浙间,经历山水幽胜,因悟画理,作倪黄小品,落笔不凡,卒于吴门。②(民国)吴馨《(民国)上海县续志》卷二十,民国七年铅印本。

蒋节诗、书、画、印皆擅,精于金石考据,还善鼓琴,可谓是多才多艺。方浚颐与之友善,两人来往密切,方浚颐在《二知轩诗续钞》中收录十一首与蒋节酬唱之作,如《次蒋幼节(节)见赠诗韵》《畣幼节叠前韵》《幼节来见,与之论书,因三迭前韵索和走笔,作此以报之》《畣幼节问画四叠前韵》《畣幼节鼓琴五叠前韵》《题幼节风雪归舟图》《昨在吴门幼节投诗未遇舟中次韵寄怀即题安蹇劣斋图》等等。方浚颐在《畣幼节问画四叠前韵》诗中,按照朝代分别列举了他所收藏的珍品,还表达了对绘画的见解,以下按诗句的顺序进一步探讨之。

(一 )清代

首先,方浚颐提到了他的藏品有清初六大名家“四王吴恽”之画,且他认为皆为真品。四王吴恽,是指清初四王加上吴历、恽寿平六人。清初四王是王时敏、王鉴、王原祁和王翚,绘画题材以山水为主,他们的艺术思想是仿古,把宋元名家的笔法尊为榜样,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艺术创作,这种仿古摹古的画风在清代被尊为“正宗”。

王时敏(1592~1680年),字逊之,号烟客、西庐老人等,江苏太仓人。王氏擅山水,遍摹宋、元名迹,师黄公望,笔墨含蓄,苍润松秀,浑厚清逸,其在清代影响极大,是领袖式的人物。方浚颐藏其五件作品,记录在《梦园书画录》第十八卷,分别为《王烟客山水直幅》《王烟客仿黄鹤山樵墨笔山水小幅》《王烟客仿黄子久山水立轴》《王烟客仿大痴山水立轴》《王烟客山水册》。此外,根据方浚颐对《国朝三王山水画册》的描述:

纸本,今尺高一尺四寸八分,阔一尺余,册共八开,石谷六、奉常、圆照各一。此本友人于粤西军中得之,惜残缺不全。然运笔之妙,即三王中亦未易数觏,洵可宝也。①(清)方浚颐《梦园书画录》卷十八,清光绪刻本。

可知王时敏还有一幅山水与王翚的六幅、王鉴的一幅一起被收录在此画册中。

王鉴(1598~1677年),字玄照,后改字圆照,元照,号湘碧,又号香庵主,江苏太仓人,明代著名文人王世贞孙。《梦园书画录》中除了上面提到的《国朝三王山水画册》之外,还录有王鉴五幅山水作品,分别是《王圆照山水立轴》《王圆照临大痴富春山居图卷》《王圆照仿朱泽民山水卷》《王圆照仿王叔明九峰读书图立轴》《王圆照仿巨然仙山楼阁大立轴》。

王原祁(1642~1715年),字茂京,号麓台、石师道人,王时敏孙。《梦园书画录》中录有王原祁五幅山水画,分别是《王麓台江山无尽图卷》《王麓台设色山水立轴》《王麓台山水立轴》《王麓台仿倪黄山水精品立轴》《王麓台仿倪迂山水小轴》。

王翚(1632~1717年),字石谷,号耕烟散人、剑门樵客、乌目山人、清晖老人等,江苏常熟人。相对四王中其他三人,方浚颐收藏王翚画作是最多的,除了《国朝三王山水画册》中的六幅册页之外,还有《王石谷长江万里图卷》《王石谷古木寒山图卷》《王石谷仿巨然夏山图长卷》等共二十件作品。

吴历(1632~1718)年,字渔山,号墨井道人,江苏常熟人。方浚颐收藏了吴历两幅作品,记录在《梦园书画录》卷二十,为《吴渔山湖山秋晓卷》和《吴渔山山水立轴》。

恽格(1633~1690年),字惟大,后改字寿平,号南田,别号云溪外史、白云外史、东园草衣,是常州画派的开山祖师。《梦园书画录》卷十九中记录了他《恽南田书画册》《恽南田设色花卉立轴》《恽南田三秋图小幅》等十五件书画作品。恽南田是一位对岭南绘画有着深远影响的大家,他独特的画法与清新的画风,是开创粤派绘画的宋藕塘与孟丽堂师法的对象,再经由受过宋藕塘与孟丽堂指导的居巢、居廉兄弟发扬光大,奠定了后来岭南画派得以形成与发展的坚实基础。

(二 )南朝与五代、唐宋

在方浚颐的收藏品当中,历史最为悠久的当为张僧繇《埽象图》。张僧繇,南朝梁吴中(今江苏苏州)人,梁武帝天监(502~519年)中为武陵王国侍郎,在宫廷秘阁掌管画事,历任右军将军、吴兴太守,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画家。张僧繇擅长人物写真和宗教绘画,此幅《埽象图》曾为宋徽宗所藏,载入《宣和画谱》,可谓是珍稀之物。方浚颐还收藏有崔青蚓《洗象图》立轴,崔青蚓即崔子忠,明代画家,善画人物及宗教题材。方浚颐认为崔子忠此图取法于张僧繇《埽象图》,尤其是笔法,称二者“绝相似”。

方浚颐还收藏有前蜀画家房从真的《人马图》,龙眠的白描《罗汉图卷》,龙眠是宋著名画家李公麟,号龙眠居士,另有《明贤诗社第二图卷》,仿李公麟白描法,之所以说它是第二图,因此图所录明贤诗社人物不全,有割裂之痕。还有宋人李嵩与萧照合作之画《思陵瑞应图长卷》,画中主人公为宋高宗赵构,及有一册《宋画院小品》,为周荇农旧藏,周荇农即周寿昌,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进士,光绪初年任内阁学士,此册有林椿、韩祐、李从训、马麟、许迪五人的八幅画作,他们皆为宋画院中出类拔萃者。还有宋元画册两件,一件为《宋元名人画册》,一件为《宋元名画册》。《宋元名人画册》包含十幅绢本画作,有陈居中、宋徽宗、马远、黄履吉、周昉等人之作,《宋元名画册》则有宋徽宗、李唐、李嵩、赵孟頫、马远、马麟、刘松年、梁楷、阎次平等人绢本画作十四幅,绘制精美,题材囊括人物、山水与花鸟,这些画家都是中国古代美术史上的大师,这些画作更属稀世之珍。这两本宋元画册原本属于匏庵所藏,匏庵是吴宽,字原博,号匏庵,世称匏庵先生,直隶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诗人、散文家、书法家,官至礼部尚书。方浚颐还藏有宋赵孟坚白描《水仙卷》,赵孟坚,字子固,号彝斋,赵孟頫的堂兄,为宋太祖十一世孙,入元后隐居不仕。赵孟坚精于鉴赏收藏,工诗善画,其白描水仙尤为“精绝”,用流畅劲利的线条勾勒,加以淡墨微染,风格十分清秀典雅。

(三 )元代

方浚颐还藏有“元四家”画作。“元四家”一般指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元代是我国山水画发展的巅峰时期,而“元四家”则代表了这一巅峰时期的最高水平。

黄公望(1269~1354年),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人,以草籀笔意入画,气韵雄秀苍茫。《梦园书画录》卷六录有其四幅作品,其中就有著名的《富春山居图》。其他三幅分别是《元黄子久山水中堂真迹合轴》《元黄子久山水小幅》《元黄子久春江鱼艇立幅》。

王蒙(1308~1385年),字叔明,号黄鹤山樵,是赵孟頫的外孙,湖州人。其山水画受赵孟頫影响,师法董源、巨然并自成一家,画风厚重浑穆又不失秀润清新。《梦园书画录》卷六录有其四幅作品,分别是《元王叔明长林话古图立幅》《元王叔明观瀑图大立幅》《元王叔明山水册真迹》《元王叔明秋山萧寺立轴》。

倪瓒(1301~1374年),字元镇,号云林子、荆蛮民、幻霞子等,江苏无锡人。擅画山水、墨竹,师法董源、赵孟頫,常绘寒林枯木、远水近坡之景,意境悠远,用笔简炼,自创“折带皴”,画风是“平淡天真”的典范。《梦园书画录》卷七录有其四幅作品,分别是《元倪云林书画卷》《元倪云林幽亭古木图立轴》《元倪云林山水小幅》《元倪云林渔庄秋霁立轴》。

吴镇(1280~1354年),字仲圭,号梅花道人,浙江嘉兴人。其山水师法董源、巨然、马远、夏圭,常用披麻长皴,善用湿墨来表现江南风景,水墨淋漓,苍茫浑厚,墨竹师法文同,简率遒劲。《梦园书画录》卷七录有其五幅作品,分别是《元吴仲圭山水真迹卷》《元吴仲圭墨竹卷》《元吴仲圭墨竹卷》《元吴仲圭停骖读碑图立轴》《元吴仲圭墨竹明王履吉草书合璧卷》。

方浚颐在《畣幼节问画四叠前韵》中,谈到其收藏的元朝画家作品时,称“有倪惜无黄”。一般来说,倪和黄,分别指的就是倪瓒和黄公望。但从《梦园书画录》的记载来看,不但不是“无黄”,并且还有四幅,与倪瓒作品数量相等。《畣幼节问画四叠前韵》诗录于《二知轩诗续钞》卷九,作于己巳(1869年)十一月至庚午(1870年)四月之间,方浚颐的《梦园书画录序》写于光绪元年(1875年),《梦园书画录》刊刻成书于光绪三年(1877年)。因此,方浚颐在写《畣幼节问画四叠前韵》一诗时,应该还未藏有黄公望之作,才会有“有倪惜无黄”的说法。

(四 )明代

对于明朝书画家的作品,方浚颐的介绍很简单,只约略提到文徵明、沈周、罗天池、唐寅、仇英、董其昌。

董其昌(1555~1636年),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人,万历十七年(1589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是明代具有代表性的著名书画家。方浚颐收藏其二十四件书画作品,其中书法十三件,绘画十一件。董其昌作品中,方浚颐特别珍爱的是诗中所提到的《升山图》,此图有何绍基所题长跋。何绍基(1799~1873年),字子贞,号东洲,晚号蝯叟,湖南道州(今道县)人,晚清著名诗人、书画家。

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都是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又称为“吴门四家”或者“明四家”。江南自古富庶繁华,为文人荟萃之地,吴门画派于明代中期崛起,注重画家个人的品格的修养,继承了宋元文人画的传统。沈周为吴门画派的创始人和核心人物,主要承元代文人画衣钵,以简练浑厚、苍劲雄健的粗笔画见长。文徵明师从沈周,并吸取赵孟頫、王蒙画法,以缜密工致、文秀古雅的细笔画著称。方浚颐诗中所说的“粗文及细沈”,是指沈周本以粗笔画见长,文徵明以细笔画见长,但在鉴赏收藏界,认为沈周的粗笔画与文徵明的细笔画易求,沈周的细笔画和文征明的粗笔画却实为难得之物,方浚颐的收藏则囊括了难得的“粗文及细沈”。沈周的画作方浚颐藏有《明沈石田湖山秋色图长卷》《明沈石田设色山水大卷》《明沈石田竹庄草亭图卷》等十四件,还有一件是与文徵明合作的《明沈石田文衡山合璧小轴》。文徵明的画作也有不少,共有十六件。其中三件是书法作品,绘画作品有《明文衡山诗画册》《明文衡山葵阳图卷》《明文衡山溪桥风雪图卷》等十三件。唐寅与仇英的作品方浚颐也收藏不少,仇英有九件,唐寅有七件,但方浚颐称“天池品尤逸,转觉唐仇卑(明贤画予皆略,备天池四十幅尤为巨观)”,他认为自己的藏品中,关于明代书画家的部分不如罗天池的藏品好,因此就不多做介绍了。罗天池,号六湖,广东新会良溪人,道光六年(1826年)进士,官刑部江苏司主事,历升郎中坐办秋审处提调官,福建、浙江钦差,擢任云南迤西兵备道,兼署按察使司,道光甲辰云南乡试监试官。罗天池工书善画,与黎简、谢兰生、张如芝一起,被誉为“粤东四家”,并且精于鉴赏,酷爱收藏,是当时的收藏大家。

三、方浚颐邀约同好“读画”

方浚颐作为一位鉴赏、收藏大家,其收藏古人书画佳作并不仅仅为了满足自己“嗜古”的爱好,还常常邀约同好一起“读画”,大家在一起欣赏古人书画,共赏画意,彼此相互交流与切磋,共同提高艺术修养。方浚颐有诗《子福叠前韵谢招饮,予复有读画之约,叠韵代柬》曰:

卧游耽旷逸(新得盛子履溪山卧游录),底用杖藜扶;一自搜题躞,频更几箑炉。赏心皆骨董,巨眼属髯苏(予有东坡题四家古画卷);箸录从其实,端应富不巫。软红尘里住,走马快倾巵;谁肯疏仪狄,吾尤爱斛斯。分飞愁间阻,解后吐灵奇;莫便离歌唱,新缣缓繣维。①(清)方浚颐《二知轩诗续钞》卷十六,清同治刻本。

方浚颐好友子福是孙寿祺(1812~1875年),字锡祉,号子福、侣梅,江苏太仓人,1844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官柳州知府。从题目上可知,方浚颐请子福宴饮,子福作诗表示感谢,方浚颐再作此诗唱和,并以此代替请柬,约其一起读画。方浚颐当时在读盛大士所著《溪山卧游录》。盛大士,字子履,号逸云,又号兰道人、兰畦道人,镇洋(今江苏太仓)人,嘉庆五年(1800年)举人,画家。《溪山卧游录》是盛大士写的山水画论,共四卷,书中总结了一些山水画法和前人的画论,并记载了一些画家轶事,还提出了自己对于绘画的观点与看法,方浚颐读后深有体悟,盛情邀约子福来读画并切磋交流心得,所读之画即诗中所说“东坡题四家古画卷”。这幅画是收录于《梦园书画录》卷一的《梁萧文焕、唐杨昇、五代史琼、宋董北苑四家合璧卷》,有苏轼跋云:

晋卿都尉汇集前古四名家成卷。秋爽,偶过宝绘堂,出示命为逐帧识之,乃援笔成语。萧贲,梁武帝时人,工画山水,遗迹罕睹,闻其落笔疏秀,格高声重,今睹斯帧,如读未见书,千古大快事也。唐人杨升者,擅名艺薮,与王李诸公更为超迈,其运笔清劲,点染遒婉,不可拟议,所谓名下无虚,信哉。中有史琼者,神韵隽逸,骨格苍古,非后学可及意,其人必磊落自好,其傲骨隐隐犹在,笔墨间真佳品也。国初董北苑,驰声画薮,不特名公具眼以和璧视之,即天子犹以御笔题志,笔墨之至于动至尊,蔑以加矣,后世睹其遗迹者,其珍重当何如。①(清)方浚颐《梦园书画录》卷一,清光绪刻本。

此画可谓是稀世珍宝。北宋王诜将梁萧文焕、唐杨昇、五代史琼、宋董北苑四位古代名家之作汇集,装裱成卷。王诜,字晋卿,出身贵族,官驸马都尉及定州观察使、利州防御使。能诗词,善书画,精鉴赏。筑“宝绘堂”以藏历代法书名画。

苏轼与王诜是好友,应王诜之请题下跋语。第一位画家萧文焕,是竟陵王萧子良之孙萧贲,他的画作为人间罕见。早在南北朝,姚最《续画品》中就称:

(萧贲)雅性精密,后来难尚。含毫命素,动必依真。尝画团扇,上为山川,咫尺之内而瞻万里之遥,方寸之中乃辩千寻之峻,学不为人,自娱而已,虽有好事,罕见其迹。②(南北朝)姚最《续画品》,明津逮秘书本。

萧贲擅画山水,在经营布局方面尤为精密绝妙,很少人能与之相匹敌。萧贲作画重视反映现实,即“动必依真”。他可以在“咫尺之内”的团扇上,表现出江山“万里之遥”的效果。但是,萧贲作画只为自娱自乐,因此罕见流传。苏轼跋中评价其“落笔疏秀,格高声重”,能一睹萧贲之画,为“千古大快事也”。第二位画家是唐代杨昇,苏轼评价其“运笔清劲,点染遒婉”,名不虚传。第三位画家是五代史琼,其画“神韵隽逸,骨格苍古”,苏轼认为史琼的画是“真佳品”,能画出这样的画,其人必“磊落自好”,有傲骨。第四位画家是宋董北苑,即董源,与范宽、李成被称为北宋初年三大家,在董源的画上,有宋太宗赵光义御笔题志。方浚颐又有《招子福、伯符、颂臣仪董轩小集读画,五叠前韵》曰:

残秋犹入画,眠柳仗风扶;且复穿花径,相将品竹炉(子藏有唐六如慧山竹炉图卷)。高低翠篱落,荡漾锦流苏;安得丹青手,凭空状十巫。不必雄无算,呼童倒廿巵;耆年逃暑客(夏日招柏符饮不至),乘兴一来斯。吾辈适其适,古人奇又奇;模糊揩醉眼,展卷共睢维。③(清)方浚颐《二知轩诗续钞》卷十六,清同治刻本。

方浚颐邀约朋友子福、伯符、颂臣到仪董轩来相聚宴饮,并读他所收藏的唐寅画作《慧山竹炉图》。仪董轩,是方浚颐任两淮盐运使时在扬州运署中为纪念董仲舒所筑,伯符是厉云官(1808~1876年),字伯符,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举人,官至湖北藩司、湖北布政使,为曾国藩幕僚,江苏仪征人。颂臣是卞宝第(1824~1893年),字颂臣,曾任闽浙总督兼摄福建巡抚、船政大臣、福州将军、陆路提督、福建盐政、福建学政,人称“七印总督”,江苏仪征人。《慧山竹炉图》作者唐寅,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苏州人,明朝著名画家、文学家。善山水与人物。方浚颐收藏了唐寅七幅作品,记载在《梦园书画录》卷十,分别为《明唐子畏江深草阁图小幅》《明唐子畏钟进士图立幅》《明唐子畏墨笔茶花小幅》《明唐子畏虚庭燕坐图小幅》《明唐子畏柳荫垂钓图立幅》《明唐子畏写唐人诗意立轴》,以及诗中提到的《明唐子畏慧山竹炉图咏卷》。方浚颐记录了其所画内容,曰:

纸本,今尺高七寸五分,阔三尺六寸。小桥,疏石,桐树三株,下设一榻,一叟端坐,持盏,左壶右书,盖匏翁也。一老衲对坐,竹椅,把瓯相陪,石台下置竹炉,下有铜瓶及炭箕数事。一童扇炉,半身隐树间;一童临流瀹器。榻后,石畔,芭蕉极苍翠。④(清)方浚颐《梦园书画录》卷十,清光绪刻本。此图为纸本,高七寸五分,阔三尺六寸。这是一幅以现实生活为依据的、为匏翁而作的人物写真图,画面上端坐于榻上之老者即为“匏翁”。匏翁就是吴宽,文徵明曾从其学文,与唐寅、祝允明等人亦有师友之谊。此画描绘吴宽与一老衲对坐于小桥流水之畔,桐阴之下,疏石芭蕉在后,以竹炉取暖、清泉煮茶,两人谈书论经之景。方浚颐选择了“残秋犹入画,眠柳仗风扶”的好时节,邀约友朋来相伴品“竹炉”,欣赏这幅“奇又奇”之画。

结语

方浚颐作为一位酷爱书画艺术的文人、官员,虽然不曾在绘画实践上获得骄人的成就,却不失为一位具有极高艺术修养的优秀鉴赏家。他在北京、广州、扬州三地的仕宦生涯中,通过持之以恒的收藏鉴赏,饱目了前代奇迹,眼界得以提升,掌握了专业的书画鉴定能力,从一个书画爱好者成长为鉴赏大家。他收藏的近五百件书画精品中,有从萧梁迄清代的历代名家之作,方浚颐不仅在收藏鉴赏的爱好中使自己的艺术修养得以提升,还广交朋友,经常邀约同好雅集,共同欣赏、学习古人的书画作品,在交流与切磋中使他人也收获了进步。方浚颐留下了大量与书画有关的诗文和记载其收藏的《梦园书画录》,较全面地反映了他的书画鉴赏活动,体现了他对书画收藏的精辟见解,为后世提供了研究当时艺术家、艺术作品和鉴赏收藏的史实,为收藏鉴赏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Paintingand Calligraphy Collectionsof Fang Junyi

HuangGuole

As former salt controller of Guangdong and Guangxi,FANG Junyiwas a scholar and officer,who was also a collector favorite in the collecting and appreciating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His collection of appreciation activities and his officialcareer were inseparable.Through constantly collecting,he collected 471 famous masterpieces from Xiao Liang to the Qing Dynasty.By collecting works,he has seen the great amount of previous generations of miracles that improve his field vision,therefore he mastered the professionaland accurate identification of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by which he became a connoisseur from a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amateur.Fang Junyi also made a lot of friends,and maintained close contact with Lingnan talents such as Wang Zheng,Chen Liand others who favorite in painting.Furthermore,he often invited his refined scholars to appreciate paintings and learn the ancients'works.By doing so,their art cultivation has been improved in the thoughts exchanging.According to his poems and the Book of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in the Dream Garden that his collection of appreciation activities was reflected,especially to provide historicalfacts for future to the study of artists,works of art and appreciation.And for this reason,FANG Junyihas contributed for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collection and appreciation.

Fang Junyi,Salt Controller,Collection,Appreciation,Painting and Calligraphy,Reading,Refined Scholars,the Book of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in the Dream Garden

J120.9

A

1003-3653(2017)05-0040-08

10.13574/j.cnki.artsexp.2017.05.003

2017-05-08

黄国乐(1975~),女,福建龙岩人,博士,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国绘画史论及中国画创作。

福州大学2015年度校科技发展基金“清中后期岭南绘画集团研究”(XRC201518)。

(责任编辑、校对:徐珊珊)

猜你喜欢

梦园书画山水
爱在一湖山水间
山水之间
一处山水一首诗
《落霞云归》《梦园》
合肥市梦园小学
《山水》
小小书画廓
梦园——金增友作品赏析
书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