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意产业下设计教育中创新性研究①
2017-02-14刘育成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辽宁大连116034
刘育成 顾 逊(大连工业大学 艺术设计学院,辽宁 大连 116034)
文化创意产业下设计教育中创新性研究①
刘育成 顾 逊(大连工业大学 艺术设计学院,辽宁 大连 116034)
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产业的发展给设计教育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本文通过文化创意产业带动设计教育的创新设计思考,并对设计教育中创意、创新和创业能力培养方式、跨学科创新教育等进行阐述,对设计教育的教学、科研实践和服务的创新性研究进行探讨。
文化创意产业;设计教育;设计思考;跨学科
2012年,国家统计局颁布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和2014年《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发布,为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等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契机,也是产业由“中国制造”向“中国设计”和“中国创造”转变。在设计教育方面,根据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的2016年硕士招生目录,对文化创意和设计产业涉及的广告服务产业、文化软件服务产业、建筑设计服务产业和专业设计服务产业等四个产业相关硕士博士专业进行分析,广告服务产业相应的广告业硕士点(不包括设计学)有8所高校和科研单位,文化软件服务产业相应的硕士点有29所高校和科研单位。建筑设计服务产业中服务建筑工程设计相应硕士点有172所高校和科研单位,室内装饰设计相应硕士点有136所高校和科研单位,风景园林工程专项设计(不包括设计学和建筑学)相应硕士点有87所高校和科研单位。专业设计服务产业包含种类比较多,其中工业设计硕士点(不包括设计学)有87所高校和科研单位,服装设计及工程硕士点(不包括设计学)有18所高校和科研单位,美术学有175所高校和科研单位。从国家统计局2007-2011年工程勘察设计统计数据来看,勘察工程设计收入从2007年的1181.5亿元到2011年的2667.5亿元,5年内增长了125%。因此,从设计教育和实际经济发展来看,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发展趋势是向创意经济融合发展,而人才与创意更是重要的竞争资产。
当前国家经济重心由传统的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变,这促进了文化创意与设计服务产业发展。以文化为内涵、以创意为灵魂的文化创意与设计服务产业的迅速发展,决定了对文化创意设计人才的迫切需求。设计与创意始终是文化创意产业追求的目标,这对设计教育的定位和文化创意与设计服务产业人才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随着产业升级、转型、专业分工日趋精细,人是知识产权的资本,是创意经济中最可贵的资产。在面对竞争激烈的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产业,我们必须正视国内设计教育已面临整合、转型的时期。这也是当前设计教育面临重要的转型问题:如何培养设计人才服务于文化创意产业。
一、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产业促进设计教育的转型
设计不仅是一种思想、一种文化,还是一种哲学思考;通过设计可以反映出当代的生活形态、美学价值、经济发展和文化形态[2]。从文化角度来看,设计是通过创意将文化内涵转换成产业或服务的一种生活品位。发展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产业需要的不仅仅是文化的传承,还需要在面对产业转型的关键期,在特制的营销组合方式下注入创新的时代新元素才能满足消费者不断求新求异的需求。而目前国内的大部分艺术设计毕业生的设计素养还没有达到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需求的标准,只能成为所谓的“廉价劳动力”。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价值在于文化内涵的创意增值,因此如何运用本土元素,将文化、历史结合现代设计价值理念和现代生活空间的高级设计和创意人才反而很少。
创意经济、体验经济的来临,设计与文化生活产业之间的互动关系联结地更为紧密,设计必须回归到以人为本、文化美学的设计观点。新兴的设计领域涵盖社会问题、互动设计、服务与体验等多面向设计应用[3],甚至牵涉到复杂的社会与政治议题、人类与社会、行为科学、科技与商业等。而设计教育的方式必须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调整与改变,教学的内容也应随着学生成长的社会环境不同,在课程设计上也需有所创新,这样才能顺应时代的变化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因此,目前设计教育焦点,必须着重于全方位设计专业领域的培养,增加跨学科能力的设计人才,以整合性的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对于设计的深度思考,取代纯粹造型研究与创作,并培养具备创意、创新和创业的高级设计人才。
二、文化创意产业下设计教育的创新设计思考
19世纪,英国工艺美术运动领导人之一的设计师莫里斯,用设计解决机械化大量生产后工业品过于粗糙、制式的问题,更倡导手工艺的回归,欲将投入工厂批量生产作业而脱离社会的工匠拉回手工艺,并提升到艺术家的地位。同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构建与文化产业推动,也具有推动设计的参与精神与变革的特征,可说是用设计思考来解决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问题。从广义的角度来看,莫里斯与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营造者,都可被称为设计思考者。设计思考的理念来源于美国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的设计思考模型,以需求者为出发点来解决问题[4],目前已被广泛运用于世界各国的社会创新。设计思考是一个创意与设计的方法论,其核心是“以人为本”,在此基础上提供可行性的技术,并转化为适合顾客价值与市场机制的商业策略[5];其目的是将设计落实于生活中,让社会大众感受到设计所带来的改变。
人是设计思考之本,文化是设计思考之源。如Apple的成功就是活用设计的最佳案例,从大众化及文化的角度来看待设计,设计的最大成功,就是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Apple不只是单纯的商品,而是以一种文化身份与消费者沟通。目前,以功能为主的设计思考,在主体为人的创新思考驱动下,逐渐将物性转为人性,从理性走向感性,由合理性转向故事性。设计的涉猎不再局限于物件,更重要的是物件背后人和人、人和环境的关系[6]。以文化为背景,从人的角度考虑,将设计思考与振兴地方文化相结合,这也正是地方产业的文化创意构建过程。在创意产业和创意思维引领市场政策和经济规模背景下,设计教育必须改变,应考虑设计如何与艺术、文化与科学的整合,以解决社会的问题,并重新定位人类的生活形态,达到人类的生活品质、提升社会的文化层次的目的。因此,设计教育应如何培养学生能将所学的知识生活化并加以创新应用,在面对多元化的环境、知识及信息,设计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能力,以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培育其具有观察、批判、推理、创意思考、发现问题、多元思考的能力,并找出可行的方案,合理有效地解决问题。
三、文化创意产业下设计教育的“三创”能力培养
创意(Creativity)、创新(Innovation)和创业(Entrepreneurship)(简称“三创”)是知识经济中最重要的三项竞争力元素,也是设计教育在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教学与研究的重点。创意是一种思维性的活动,其特征为创新、创始,也是一种创造与发现。人类生活方式的变化与进步,主要源自思考与创意。创意与创造力常会在不同领域出现,创新与创业则通常出现在商业管理领域。创新通常含有新颖性,可能会以新产品、新技术或新服务的形式展现。它来自于创造力,但创造力只能产生创意,在实践中成功地执行创意才是创新[7]。当前,许多学校推出的“创意、创新、创业”课程来看,创意只是概念或点子,是属于点状的思考阶段,是创新的源头。创新则是从点整合,延伸到线与面,通过组织与方法来构思创造新价值之模式的过程,而创业就是利用这些创造新价值的模式实际投入于开创新事业的商品化与营利行为。这整个过程都需要培育具备创新能力、创造新价值的人才。
“三创”课程如何在设计教育领域中落实并发挥价值,亟待探索、实践、反思。艺术设计本身具有创意性、创新性。在设计思考过程中,最主要的创造思考的能力,而想象力则是培养创造思考能力的重要基础,也是设计能不断求新求变的原动力。模糊且不具结构性的草图则被视为影响设计创造力的关键因素,草图能够帮助设计构想具体化,并在设计过程中可刺激设计者的思考,产生新的创意。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的设计教学整个过程一直都非常重视草图构思阶段,从大一开始初步学习,直到毕业设计都注重通过草图引导学生的创意思考和创新思维。同时,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非常重视“三创”课程, 其目的不是鼓励所有的学生都尝试创业,而在于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新创业精神、终生学习心态;在教学方式上采用多元化形式,除了老师讲解外,还设计个案研讨、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创新创业竞赛、讲座或研讨会、企业参观等方式。以不同的教学活动方式、目标希望学生能透过参与各教学活动,而自行建构出完整的概念与技能,培养创意、创新与创业精神的态度。“三创”课程的重点不在于传递知识,更在于观念启发后,培养出面对两难问题能不循常理脉络思考、碰到变化却能勇于迎接环境变化的特征。结合文化创意产业,设计教育在创意、创新与创业的课程和实践教学中,重要的是传递创意思考、创新技能与创业精神,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而得到跨领域的刺激与整合。
四、文化创意产业下艺术设计的跨学科创新教育
在当代多元文化融合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增强联合创新能力是一项重要课题。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需要不同学科协同发展,才能凸显联合创新能力在创意产业发展中产生的巨大作用。设计教育的跨学科教育主要是融合不同学科的理论与方法,来解决设计问题的一种手段[8],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跨学科不仅是设计技能的跨越,而且是设计理念的改变,也就是用跨学科的视野和思想来看待和处理新物件、新问题和新挑战。跨学科教育可以从创业课程和产业合作等方式体现出来。例如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Arizona State University,简称ASU)赫尔贝格艺术设计学院在2014年U.S. News全美排名22名,设有建筑学、风景园艺设计学、室内设计学、平面设计学和工业设计学等[9]。在ASU校内,融入创业精神原则与技能的课程,目前有超过八十门课可供选择,而该校极具特色的创业课程有艺术创业(Arts Entrepreneurship)、数字媒体创业(Digital Media Entrepreneurship)、社区服务工程项目(Enigineering Projects In Community Service)、全球性问题解决(Global Resolve)、创新空间(Innovation Space)、我的生活投资(My Life Venture)和社会创业(Social Entrepreneurship)等课程[10]。从选修课程对学生背景来看,这几个热门的创业课程除了少数需具专业知识而会限制学生资格外,大多数都是针对全校各学习阶段的学生,期望在校园内创造出创业精神的文化。
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不仅需要跨学科的“软环境”和后备力量,还需要设计教育在创意人才培养和文化创意与设计服务相关产业集群中积极主动参与并实践。大连工业大学设计类学科涉及环境设计、服装设计与工程、视觉传达设计和产品设计等12个专业,这些专业很早就建立相应的不同专业的工作室和研究所,这些资源为组建艺术设计创新创业中心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在专业与课程设置上,跨学科交叉融合来不断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拓展学生的认知领域;在课程规划上有系统提供创新、创意、创业课程教育,更强调建立学生创新思维与创业精神的观念。在教学方法上,艺术设计院校通过设计方法论、设计思维和整合思维能力的方法训练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文化创意产业促使大学采取更积极主动并结合跨学科的方式为产业提供服务,尤其是产学研合作,这不仅对学生求职工作,对企业界和大学以及整个社会与经济都有很大的帮助;大学通过产学合作而取得经费后,可进一步协助教师进行研究;而研究成果再回馈给大学,形成良性循环。设计教育采取积极主动的方式,通过产学合作而为产业界提供服务、培养人才,产业界也同时为大学带来经费资源。文化创意产业的创业精神融入大学的经营思维后,与产业界将有更多的互动交流,使理论与实践之间紧密结合。通过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新服务,设计教育培育服务创新人才,运用服务创新科技、创新商业用模式,并提升其服务价值。
五、结语
综上所述,从知识经济到创意经济,人才素质是发展的关键力量,设计教育是推动创意经济的动力,拥有越多的文化创意的人才,越有助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创意经济的衍生、并不断生成、运用和可持续发展。在文化创意和设计产业发展下,设计教育在教学、科研和服务的规划上提出创新的思维与做法。从教学上,对创新与创业学分课程的规划从而推动创意、创新和创业能力培育;从创新创业角度去规划课程来培育人才,建立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科研方面积极主动与外界机构进行符合市场需求的研究合作来推动教学;服务方面根据专业优势来协助产学合作的建立,促进产学间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
[1]何晓佑、刘琉. 江苏省创意工业发展与工业设计教育改革研究[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2010(6): 127-134.
[2]吴莉玲. 社区产业的设计思考与文化价值之形塑[D]. 台湾台中:朝阳科技大学,2013.
[3]高颖、许晓峰. 服务设计: 当代设计的新理念[J]. 文艺研究, 2014(6): 140-147.
[4]Eleen Lupton.图解设计思考[M].林育如译.台北市:商周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12.
[5]Brown,T. Design thinking,Harvard business review 2008.86(6):85-92.
[6]林荣泰.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从感性科技、人性设计与文化创意谈起[J].人文与社会科学简讯,2009(1): 32-42.
[7]Amabile. Motivating creativity in organizations: On doing what you love and loving what you do.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1997,40(1):39-58.
[8]李 卉.“立界”到“破界”——探索跨界设计思维的内在理路[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1(6):165-166.
[9]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Degrees and Certificates Rretrieved [EB/OL]. http:// entreprenrurship.asu.edu/ degrees-classes/degrees-certificates,2011-07-16.
[10]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Entreprenrurship Classes. Rretrieved [EB/OL]. http:// http://entreprenrurship. asu.edu/degrees-classes/entreprenrurshipclasses,2011-07-16.
( 责任编辑:吕少卿)
J502
A
1008-9675(2017)02-0131-03
2016-09-19
刘育成(1975-),男,陕西扶风人,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及理论。
顾 逊(1964-),男,江苏镇江人,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教授,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及理论、设计教育。
2016年度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三五”规划的一般课题(基于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产业的创业型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GHYB160061)和2014年大连工业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JGLX14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