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设计艺术教育对传承民族文化传统的作用
2017-02-14耿志宏
耿志宏
浅论设计艺术教育对传承民族文化传统的作用
耿志宏
面对全球政治、经济的复杂局面,以及文化融合对民族文化传统的挑战,习总书记提出“中国梦”,发展文化生产力,这对设计艺术教育提出了时代课题。文章分析了民族文化传统和设计艺术教育属性、特点、发展和现状,发现设计艺术教育是民族文化传统的传播者、引导者和创新者,并以此激发设计艺术教育工作者传承与创新中华文化的工作热情。
设计艺术教育;民族文化传统;创意设计
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动荡,政治风云变幻,国际竞争渗入文化领域,民族传统和文化受到严重冲击。此事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而设计艺术教育则是解决此问题的途径之一。原因可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方面,因为设计艺术已经成为国家形象的载体,在设计艺术教育中重视民族文化传统的学习与传播,可以提高公众的认识与素质,并且具有教育的普遍性;另一方面,因为设计艺术与民众的密切联系和应用广泛性,渗透于生活与社会各方面,设计艺术教育不仅影响国家和民众的生活质量,而且会影响民族文化的发展,提高教育质量能够扩大传统文化的传播范围和增强传播效率。党的十七大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大力发展创意产业”,习近平总书记在2.17讲话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发展文化生产力。2014年3月国务院连续出台《推进创意和设计服务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意见》,是党中央在当时经济受阻于“刘易斯拐点”与“明斯基时刻”双重挤压下,寄望于文化产业作为破解难题的突破口。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出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通知,对传承传统文化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关注。这正是因为文化是民族的根、国家的魂,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传统蕴含着先祖的智慧和精神追求。
所谓传统,是世代相传、从历史沿传下来的思想、文化、道德、风俗、艺术、制度以及行为方式等。[1]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中华文明演化汇集而成的,能够反映中华民族的特质和精神风貌。本文研究的民族文化传统主要包括中华民族历史流传下来的,历史悠久、特色鲜明的诸如传统文化、民族艺术、民间工艺、风俗礼仪等。下文将通过对国内外设计艺术教育、民族文化传统的概念、属性、特点、发展、现状等方面的梳理,纵横对比分析,试从时代语境、国际视野的角度来探讨设计艺术教育在传承民族文化传统中所担当的社会职责。
1.设计艺术教育是民族文化传统的传播者
传播民族文化是设计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和职责所在。清朝民族实业家、博物馆设计第一人张謇就提出“欲国之强,当先教育”。上文提到的中央《意见》已经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交流传播提出了明确要求,提供了政策保障。其中“重点任务”第9点指出,传统文化教育要贯穿国民教育始终,并且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2]。并要求加强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学科建设,通过开设必修课和在哲学及相关学科的课程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等途径,开展全面传播中华文化的高等教育。另外,培养具有高度创造力、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的设计师,是提高国家设计水平,增加国际竞争力的直接途径。设计艺术教育包括培养专门设计艺术人才的专业设计艺术教育和以素质教育为目的的普通学校的设计艺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其审美功能的教育。[3]如今的设计艺术教育还包括设计展览、设计竞赛、设计机构等群众性设计活动等,为提高公众设计艺术鉴赏力和设计师专业水平打下群众基础,也成为传播中华文化传统的重要途径。
设计艺术教育要向公众传播正确认识民族文化传统的观念。民族性是先人代代相传的遗传基因,所谓艺术的民族性,不仅来自种族因素,而且与其他社会条件结合和相互作用时,才能形成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心理结构,产生出独具特色的艺术。传统艺术相对艺术的传承而言,它强调的是艺术文化的本源和沿着该本源传承下来的全部艺术文化遗产。它不仅局限于古代,而且是不断丰富的人文精神的总和。中国传统艺术是以中华文化为源头、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艺术的总称,是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保存下来的精神瑰宝。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艺术的传承,不应狭隘地停留于民族传统艺术造型的克隆、民间材料的复制、民间工艺的重复,而是要根植于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和发展,是受时代科技、审美等方面影响,是动态发展的,固守陈规只能被时代淘汰。这在历史上有过教训。中国改革开放后,伴随国际文化交流的频繁,西方强势文化进入中国,民族传统和文化一度被忽视。有人认为中国传统艺术落后于现代艺术,这是将传统艺术与古代艺术概念的混淆,教育工作者有义务对此做出正面的宣传教育,让人们走出误区,认识到传统艺术是现代设计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否定传统,就失去了中国特色,从而使现代设计艺术迷茫,“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也有人认为发扬传统就要拒绝引进和借鉴,或认为中国传统艺术与西方艺术是截然对立的。通过设计艺术教育,可以让公众认识到这都是片面的,任何一种民族传统,都会受到不同时期其它民族文化的影响。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我们祖先流传的基因和宝贵财富,我们要通过设计艺术教育研究这些成果,普及相关知识,引导公众追寻先祖的信息,以推断当时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思维方式、生活状态、生产技术等。对我们的文化传统有正确的认识和甄别能力,才能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传统的精髓。譬如民间剪纸、木版年画、风筝、面塑、泥塑等我们的传统民间工艺,除了在高等设计艺术教育中研究学习,还要通过在中小学美术素质教育中普及相关知识,扩大传播范围。还需通过博物馆、展示会、观光园、展览会现场表演等,让受众面对面感受传统工艺的魅力。因此,中华文化及传统不仅是设计艺术教育传播的重要内容,也是其研究和实践的重中之重。
2.设计艺术教育是民族文化传统的引导者
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研究和传承民族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豪感、归属感,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础。传统是有延续性的,譬如民间艺术、风俗、礼仪,过去是由条件所限的口口相传、师徒传承,现在则通过普及现代设计艺术教育,以及数字媒体的传播。设计艺术产品作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是社会需求的必然,当代艺术设计所倡导的绿色设计、人文设计、国际化设计、民族化设计等,会对人们的消费观念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其对人们物质与精神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而这些作品无不出自设计师之手。正如法国文艺理论家布封所言“风格即人”,设计艺术作品主观上反映了设计师的艺术修养、工艺技术、审美观点、民族情感、生活经历等,客观上受到明显的本民族、时代等社会条件影响,其选择的题材、主体形象、艺术风格等,带有明显的民族性倾向。回顾中外设计艺术精品中,没有哪一种艺术是单纯的,吸收外来文化是丰富和发展本民族艺术和文化的必由之路。正是设计艺术的这种传承性和多元文化的融合,才使得当今世界的艺术形式如此丰富而且散发着旺盛的生命力,这当然离不开设计艺术教育的引导。
设计艺术作品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反映着时代的变迁和当代文化品味,揭示了人类生存、衍变和发展的无限奥秘。在庞大的传统文化体系中,有些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需求,需要通过设计艺术教育引导人们正确欣赏,改良创新,才能使传统文化焕发生机。中国面临的不仅是当前国际化问题,而且要面对历史几次重大变革中,许多传统文化几乎流失殆尽的问题。譬如,五四运动的反传统、文化大革命的“封资修”等,这是其他国家很少出现的。我们还看到,改革开放以来,一部分人走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精神在颓废。但也有人在物质生活富裕的同时,受到优秀传统艺术的熏陶,对文化艺术的欣赏水平不断提高,转向精神生活的更高境界追求。因此,在设计艺术教育中,我们要引导设计师以史为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站在历史的高度,用发展的眼光和国际视野去看待中华文化与传统,倡导新的生活方式与风尚。譬如在博鳌论坛中,各国政要身穿中国传统唐装,“祥云”在奥运火炬中的设计运用,“和田玉”在奥运奖牌中阐释的中华“玉文化”等,向世界传播了中华文化与传统,更是引领了世界“中国风”的设计潮流,这些都是设计师所为。其背后反映出设计艺术教育的导向对设计师产生的影响,进而影响到其设计作品风格,从而最终影响了世界。实践证明,通过艺术设计教育实践,研究、继承和发展民族文化与传统,培养有创新精神和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设计师,创造未来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弘扬民族文化传统。设计艺术教育有义务担当发展中华文化传统的引导者,这对当前的中国国情更具现实意义。
3.设计艺术教育是民族文化传统的创新者
设计艺术是创造性的生产活动,是为社会和市场服务的综合性活动,被誉为人类智慧的结晶,给社会带来的巨大变革有目共睹。譬如,每一届世博会都会展出最新的技术发明成果和艺术创新作品,并成为人类新思潮的发源地,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再如Windows的诞生和越来越优化的界面设计,使个人电脑得以普及使用,让地球村的人们共享科技和设计带来的美好生活。因此,设计艺术教育不应仅仅局限于挖掘和传承民族文化传统,还要借鉴世界先进技术与设计理念,更重要的是启发设计师开拓创意思维,提高创意设计能力,不断创新发展。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拥有深邃的艺术文化渊源。五十六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与传统,成为艺术设计取之不竭的素材库。其中的“天人合一”“以人为本”“礼”“义”“仁”“中庸”“和”“道”“五行”“八卦”等,无不凝聚着中华民族无穷的智慧,闪耀着哲学光芒,蕴含着道德理念,成为人们的行为规范。通过设计艺术教育,引导设计师全面认识民族文化与传统,创作与当代审美相适应、与现代精神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的艺术新品,这是时代的需求。譬如,2008北京奥运会的统一形象设计,不仅向世界全面展示了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国印”会徽设计向世界做出郑重“承诺”,“金镶玉”奖牌设计阐释中华“玉文化”,“祥云”火炬设计是对中国吉祥图形的现代设计应用,还有“鸟巢”、“水立方”等现代场馆设计,各种媒体出现的祥云图案“和谐社会”形象宣传设计等,从各个方面向世界展示了友善、和谐、天人合一、礼仪之邦的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展现出繁荣富强、科技发达的人文中国形象,是对中华传统文化很好的创新与传播。
国家的发展动力在于创新,民族活力也在于创新。创意设计是设计艺术的活力所在,设计艺术的创造性在不断满足人们生活需求的同时,已经使人们的生活离不开艺术,人们甚至难以辨别是“生活的艺术”还是“艺术的生活”。因此,重视设计艺术的创造性对创新型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这点已得到近几届国家领导人的重视。如对中国工业设计协会理事长朱焘呈送的“关于我国应大力发展工业设计的建议”上做出“要高度重视工业设计”的批示;2017年1月党中央《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重点任务”第12点中提出“融入生产生活各方面”,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等。党的十七大提出“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的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的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4]2016年3月公布的“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又提出“设立国家工业设计研究院”,“实施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支持工业设计中心建设”,体现出国家对创新驱动发展中艺术设计的重视。随着我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对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数字化、视觉化时代的来临,互联网的普及,新媒体的更新,设计艺术教育则要面对挑战,抓住机遇,倡导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通过蕴含中华传统文化的设计作品,传播民族精神,展现民族风貌,用世界语言讲好“中国故事”,开创中国民族设计风格,树立中国民族品牌形象,增强国际影响力。一方面,设计艺术教育工作者应作为创新民族文化传统的先锋,率先创意设计实践;另一方面,通过设计科学的艺术设计教育,培养设计师先进的创意理念,掌握最新技术,尝试跨界设计,让传统艺术作品在国际舞台上散发出时代光彩,成为促进国际交流的重要载体。同时传播民族传统文化,让设计创新深入大众,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注释:
[1]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321
[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7-10-26(6)
[3]朱铭,奚传绩.艺术设计教育大事典[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23
[4]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的政府工作报告
1.[英]贡布里希.艺术发展史[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
2.张道一.抓住机遇-世纪之交的设计艺术思考之四[J].设计艺术,2000(2):4-5
3.周宪.视觉文化的转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4.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
5.习近平.习近平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10-15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新华社[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lh/2016-03/17/c_1118366322_21.htm
7.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7-1-26(6)
耿志宏 青岛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