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创新驱动发展评价工作研究及实践
2017-02-14李犀珺马兰李茂松李建昌
◎李犀珺 马兰 李茂松 李建昌
区域创新驱动发展评价工作研究及实践
◎李犀珺 马兰 李茂松 李建昌
本文阐述了开展区域创新驱动发展评价的目的、区域创新驱动发展评价体系的构建思路,并分析其成果推广应用实证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评价体系应用实证研究给我们的启示,提出加速推进成果转化应用的意见建议。
创新驱动;评价体系;实证研究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攻坚阶段作出的重大抉择,也为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推动发展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指明了方向。在云南省科技厅的支持下,大理白族自治州(简称大理州)科技成果促进转化中心联合清华大学等单位,于2013年组织实施了“区域创新驱动发展评价体系及统计调查研究”工作,并将研究成果在大理州12县市及2个高新区开展应用实证研究。
区域创新驱动发展评价体系架构
课题组在吸收借鉴《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联合国1996年版)和《全国县(市)科技进步考核指标体系》有益成分的基础上,研究提出由5项一级评价指标、14项二级计算指标和51项三级考核指标构成的“区域创新驱动发展评价体系”架构(见表)。该评价体系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的开放性,包括评价体系中一、二、三级指标的可灵活取舍性,各评价指标、计算指标和考核指标权重确定的可合理调控性,如对创新驱动发展普遍存在重视不够的区域,可加大党委、政府重视程度指标的权重;对创新驱动发展基础普遍薄弱的区域,可加大人才培养引进、研发经费支出等相关指标的权重;对创新思路普遍不清的区域,可加大创新亮点、创新特色等相关指标的权重;对已经不需要通过评价来推进区域创新发展工作的区域,则可降低其相关指标权重,甚至取消该指标。
研究成果应用前景广阔
1.在国内首创推进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参照体系
课题组坚持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在广泛深入研究基础上形成“区域创新驱动发展评价体系及统计调查制度方案”,为各区域科学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及评价考核,提供了可以各展所长的参照体系。该体系立足区域差异和保证创新驱动发展体系的完整性,兼顾创新发展的一般性和特殊性,系统全面地构建了区域层面创新驱动发展的评价方法(包括指标体系及计量方法),是国内首个推进区域创新驱动发展评价的参照体系,为各个区域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指明了方向、启发了思维并提供了思路。
2.提供了首个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评价考核标尺
评价体系及统计调查制度方案,既考虑了我国区域创新驱动发展及其统计调查工作的现实状况,又预留了未来充实完善的发展空间,体现了科学性与可行性、前瞻性与现实性的统一。它不仅解决了全国各区域长期以来在科技创新统计方面各行其是、分散凌乱的问题,兼顾了全国县(市)科技进步考核的需要、提高科技创新管理服务科学化水平的需要,而且首次为评价考核区域创新驱动发展情况,提供了一把客观适用的标尺。
表 区域创新驱动发展评价考核表
探索实践以人为本,措施具体可行
无论是区域创新驱动发展评价体系架构及相关统计调查制度方案研究,还是研究成果应用实证工作,都突出了“以用为本”的原则,并注重成果推广应用措施的系统性、可行性和实效性。
1.提出分类推进实施方案
在全国统一开展区域创新驱动发展评价考核工作的前提下,根据各地创新发展现实及统计调查基础,建立与之相适应并符合各地实际的评价考核机制及科技创新统计调查报表制度,以满足推进区域创新发展的管理需要,满足全国县(市)科技进步考核的需要,满足开展区域创新驱动发展评价考核工作的需要,满足推进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科学决策管理的需要,满足加强科技创新管理服务的信息需求,满足社会对科技创新发展情况及深化研究的数据需求。
2.提出建立区域创新驱动发展数据专家评审制度
从保障区域创新驱动发展评价结果及统计调查数据的准确客观需要出发,构建由经济、统计及科技管理等方面专家组成的评审制度。一是开展对数据反映客观发展情况的分析,主要解决数出有据的问题。二是开展对数据变化情况的分析,主要解决数变有因的问题。三是开展对亮点工作的分析,旨在不断深化对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特色和优势的认识。四是开展对存在问题的分析,找准各类问题产生的原因,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行办法,推动区域创新驱动发展评价整体水平的提升及创新驱动发展能力的不断增强等。
3.提出建立奖优限劣工作机制
一是奖励先进。对评价考核结果获得优秀、良好等次的地区,应分别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及精神鼓励。二是推动中层。对评价考核获得合格等次的地区,不奖不惩,但需要认真分析研究发展的制约因素及进一步推进发展的潜力所在,以便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薄弱环节,发挥比较优势,努力在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方面争先进位。三是惩戒后进。对评价考核结果为不合格的地区,责成当地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作出工作检查,深刻分析原因所在,提出整改方案及措施。
大理区域创新驱动发展评价的应用实证
1.评价应用实证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
(1)创新统计基础薄弱。一是创新统计调查制度尚未健全完善、创新统计调查业务面广而繁杂,即便是科班出身的统计专业人员和具体负责科技管理的业务人员,能熟练把握应用创新统计业务者也不多;二是基层创新统计调查业务人员短缺,综合统计部门基本由社会统计人员兼职承担,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评价质量。
(2)创新统计数据搜集困难。既有全民科学素质不高带来的认识方面的原因、统计调查条件方面的原因、创新统计调查工作缺乏顶层设计呈现的散乱差缺等局限,也有相关统计调查人员重报表报送形式轻报表数据质量等责任心缺乏原因。
(3)政策措施尚未宣传落实到位。国家在激励创新发展方面的政策颇多,但宣传落实不到位,工作中管理指导服务讲不清、项目策划及编报不会做、项目申报成功率低等问题十分突出。
(4)科技研发投入漏报现象普遍。从宏观方面看,企业是创新投入的主体,但按现行科技研发投入统计制度,企业研发投入仅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进行统计(主要是基于数据收集可行性方面的考虑),不仅遗漏了一产、三产(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除外)的研发投入,而且对中小微工业研发投入几乎没有统计。从这个意义上说,探索实践中提出通过抽样调查推断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研发经费投入的思路是正确的。同时,规模以上工业研发投入缺漏报现象也较为普遍,如2015年大理州12县市中,8个县的规模以上工业都没有研发经费支出,这实际上是不可能的。从微观方面看,从企业到管理部门、从职工到相关领导,对企业研发投入统计的问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虽然包括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在内的工业企业普遍重视新技术、新产品研发,但因其对国家鼓励创新的政策及统计业务不熟悉,有的甚至是工作人员为图财务报表编报方便,人为放弃了本来就不是很多的企业研发经费的归集统计。如大理州2015年245户规模以上企业仅有27户纳入研发投入统计监测,而事实上,在全州110多户的各类科技型企业认定审计中,他们都或多或少有研发经费支出的数据,否则就不可能被认定为科技型企业。
2.评价体系应用实证取得的主要成果
(1)弄清搞准了科技型企业的结构及分布状况。如到2015年末大理州共有高新技术企业31家,为2010年拥有数的4倍多,但仍有永平、云龙、剑川三县高新技术企业为空白;有创新型试点企业14家,除云南祥云飞龙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外,其余都同时是高新技术企业,且主要分布在大理市(7家)、祥云县(4家),宾川、弥渡和洱源各有1家,尚有7个县的创新型试点企业为空白;全州现有科技型中小企业110家等。
(2)锻炼提高了应用实证人员。探索实践工作让参与评价体系应用实证的30余名科技管理人员、统计业务人员和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师生得到锻炼,包括对社会的深入了解、研究分析能力的提升、对创新驱动发展及统计调查知识的学习把握等。
(3)扩大了创新驱动发展知识的宣传普及。探索实践以强化创新驱动发展知识宣传普及为抓手,促进全社会创新发展意识的增强。
(4)把握了做好创新驱动发展评价工作的关键所在。创新驱动发展评价体系及相关统计调查制度,是一项全新的系统工程和复杂管理业务。要以强化创新驱动发展知识宣传普及和评价及业务学习培训为抓手,让各级领导和企业职工知晓自己在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中能做什么、如何去做,知晓每个人做所该做可能给社会及自己带来的益处、做所不能做或不做所该做可能带给社会及自己的害处。
(作者单位:李犀珺,大理农林职业技术学院;马兰,云南省科技发展研究院;李茂松、李建昌,大理州科技局)
F014
A
10.13561/j.cnki.zggqgl.2017.01.015 ■ 编辑: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