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语教学在研究型农业大学中的重要性及其对策研究

2017-02-13聂小军冯克伟宋卫宁

大学教育 2017年1期
关键词:农业大学研究型双语教学

聂小军+冯克伟+宋卫宁

[摘 要]国际化是研究型大学的基本特征,其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双语教学作为大学国际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外语能力和学术水平、培养学生国际化视野、增强学生的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大学国际化水平的重要指标,对研究型农业大学的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通过对其双语教学课程改革实践的总结与分析,论述当前农业类大学双语教学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国际化;双语教学;研究型;农业大学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1-0103-02

一、双语教学的概念及模式

双语教学是同时使用两种语言讲授同一门课程,不是单语教学,也不是所谓的外语教学。双语教学的目标,是通过结合母语与其他语言对一门完整的课程讲授与学习,使得学生不仅能用母语掌握本专业知识,而且能提高与本专业有关的外语阅读、表达和写作的能力。同时,双语教学可锻炼学生使用外语进行思维,并能随工作环境的需要,在两种语言间切换,提高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我国高等院校的双语教学主要是指使用汉、英两种语言进行教学。双语教学在我国已推行一段时间但效果并不十分明显。由于我国学生英语水平尤其是听力水平普遍较差,学生还达不到浸入型模式的要求,该模式在我国不适合作为普遍追求的目标。目前,浸入式和保持型两种双语教学模式在我国实践过,但并未形成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教学模式。[1][2][3]

二、双语教学在研究型农业大学建设上的重要性

世界各国的竞争主要表现在科技和人才的竞争,研究型农业大学是农业科技和人才竞争的重要动力源之一。[4]当前,新的科学技术更新变革速度非常快,而农业生物领域恰恰是科技革新的热点,按照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国家对研究型农业大学的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英语作为世界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在科学技术领域尤其重要。不断更新的科学与技术前沿主要是以英文报道、文献等形式发表和展现的。所以,提高学生英语尤其是专业科技英语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培养出高水平的农业人才,才能更好地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加快农业研究对产业转化的进程。

研究型大学借鉴的国际前沿文献大部分为英文,密密麻麻的英文字母让许多学生望而生畏,许多学生不理解基本的词义句型,更无法理解文献的深意。要想打破这一局面,光靠学生自身的主动性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专业教师的引导与讲解。所以,在部分课程中实行双语教学,对于增强学生阅读文献的能力,使学生真正学以致用,是非常有必要的。

双语教学在研究型农业大学建设上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学生英语水平,拓展学生知识面

在对我校双语教学课程的观察与总结中,我们认为,双语教学作为我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股强大推动力,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英语水平。开展双语教学课程,不仅能充分发挥英语基础比较好的学生的优势,使其达到与国际交流的水平,还能增加英语基础比较弱的学生的学习动力。双语教学有助于拓展和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学有所值。如英文教材和最新英文文献的使用,能使课程及时与最新的国际动态接轨,能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进行相关的阅读与求索,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顺应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

研究型农业大学实行双语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们读懂英文文献,了解前沿的农业科学技术,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双语教学能使学生从应试教育中摆脱出来,无论是在课堂还是课外都有机会参与英语实践活动,使其听、说、读、写等各项能力得到锻炼。

(三)增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科教兴国不是关起门来钻研自己的学问。农业科学无国界,语言是科学跨越国界的桥梁和媒介。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在我国实行以英汉为主的双语教学有利于我国学生走出去,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能够促进最新农业科技成果的交流与转化,改善我国农业科技落后的局面。

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双语教学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自2001年教育部颁布《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以来,中国高校逐渐开展双语教学。10多年过去,许多大学双语教学开展得如火如荼,但双语教学的效果至今不甚理想。尤其是农林院校的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双语教学未能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5][6]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现开设本科课程2400余门,在双语教学方面,专业课如数据结构、生理学、作物育种学、遗传学、微生物学、动物化学、有机化学、生态学等实行了多年的双语教学。其中,有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校级双语课程63门,全英文授课课程10门。总的来说,双语教学课程的比例还是比较低。

在双语教学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各课程的任课教师也积累了许多的经验和感悟。目前,双语教学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英语水平较薄弱。研究型大学开展双语教学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但是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听课效果与汉语教学差别甚大。这时教师能否适当把握两种语言在课堂上的比例,是课程成功与否的关键。 [7]

2.师资力量不够雄厚。承担双语教学的任课教师不仅要有较好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广博且相应的英文基础。但目前大学师资的现状是,教师专业能力较强但英语水平却达不到授课的要求,口语表达不过关,课堂效果不够好。打铁还需自身硬,解决此问题,还需对任课教师进行筛选和培训。[8]

3.课程讲义的制定。任课教师常常推荐外国原版教材,虽然这种教材专业知识体系与和英语表达比较地道,但因其生词、专业词、难词量大,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读通读懂有些困难。所以,如何制作一份有自己课程特色使得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的讲义非常重要。[9]

4.教学模式的选择。无论是保持式教学模式,还是过渡式教学模式,或是这两种模式的综合,总的来说,都得根据课堂效果和学生的兴趣而定。许多教师常常选择一种模式一讲到底,学生开始时积极性还很高,到最后完全失去了兴趣。所以,切不可硬套模式,需要灵活应用,因材施教,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10]

以公共选修双语教学课程人类文明的曙光为例,该课程教学模式较为灵活。首先,教师采用保持式教学模式加以引导,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专业术语和概念,后面的章节则增加课堂英语的比重,从学生对所讲内容的现场反馈出发,因材、因时施教,循序渐进。其次,在以英语为框架进行教学的基础上,不时地以汉语进行交叉讲解,保证双语教学的效果。

四、对加强双语教学的建议

双语教学是一个长期的建设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师在借鉴往年双语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要与时俱进,开创新的教学方式,积极与学生互动,从学生中寻求意见。针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师资力量,如增加海外优秀人才的引进;在高校设立教师专业英语培训课程,为教师提供出国学习进修及交流合作的机会。

2.教学模式要灵活。许多高校对双语教学的模式有过研究和探讨,但都只是在特定环境、针对特殊背景下部分学生提出来的,并不适应全部学生。所以,教师在选择教学模式时不可生搬硬套,在教学中过程中必须根据学生的反应和意见做出相应的调整。此外,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与交流,有利于寻找出更合理的教学方法。

3.改善教学环境。教学环境包括英语学习氛围和教学器材及方式。中国人与中国人说英语,相互提高的效果不大,但是与外国人交流会大幅度提高英语的应用能力。所以,研究型高校应积极聘请外教或邀请国际交流生与学生们交流;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引进国外课件,使学生们感受到学习英语的氛围。

[ 参 考 文 献 ]

[1] 成晓毅. 我国高校双语教学模式初探[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3):89-91.

[2] 谈多娇. 双语教学: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战略选择[J]. 教育研究,2012(11):83-86.

[3] 王艳坚.构建“双主教学模式”推进农林院校双语教学[J].中国林业教育,2006(5):67-69.

[4] 刘国瑜.从学科发展角度思考研究型农业大学建设[J]. 中国农业教育,2009(4):36-38.

[5] 杜振亭,袁茂森,王俊儒,高锦明.有机合成化学课程双语教学的探索[J].考试周刊,2013(3):176-177.

[6] 王凤,朱玮,王俊儒.浅谈有机化学双语教学[J].科技信息,2011(23):220.

[7] 卫亚红.普通微生物学双语教学初探[J].微生物学通报, 2005(1):129-131.

[8] 龙明秀,许岳飞,何学青,呼天明.农业院校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以“牧草栽培学”课程为例[J].中国林业教育,2014(1):42-44.

[9] 王旭东.开展双语教学的体会与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3):101-102.

[10] 梁东丽,强虹,黄懿梅,等.环境化学双语教学的一些思考和探索[J].化工高等教育,2010(6):84-87.

[责任编辑:陈 明]

猜你喜欢

农业大学研究型双语教学
张振、李杰作品
研究型教学在职业院校的应用困境及原因探析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潘虹作品
Introducing metacognitive approaches to cultivate sustained self—directed language learning in the listening courses of Chinese universities
小学数学单元研究型整合学习的探究
基于研究型大学视角下数学课程学习初探
面向不同对象的双语教学探索
Seminar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双语教学中的实践
吉林农业大学招生就业及国际交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