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导弹装备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17-02-13姜会霞史连艳范书义
姜会霞+史连艳+范书义
[摘 要]教学模式的构建既要针对性强,又要突显现代教学理念,同时还要经过“理论-实践-理论”的过程不断完善。针对国防生某导弹装备及测试系统课程内容多而抽象、学习难度大、教学效果不够理想的问题,将现代教学理念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我们首先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综合分析,然后从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优化实施等方面进行探索,并在此基础上给出问题的解决方案。教学实践证明,该教学模式能够实现理论教学的深入化、技能操作教学的实战化,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培养学员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装备;测试系统;教学模式;实战化
[中图分类号] G6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1-0087-03
某导弹装备及测试系统课程是某装备技术保障专业任职岗位短期培训的必修课,是学员系统学习某型装备知识的重要环节。该课程具有较为明显的装备特点,内容多而抽象,既包含跨学科的理论知识,如测试原理、控制原理、机械原理等,也包含多种装备的实践内容。面对多而抽象的教学内容,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圆满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是该课程教学的最大难题。为此,针对课程特点、学员实情、学时特点、任职岗位的实际需要,遵循“需求牵引、授人以渔”的设计理念,笔者以某部队装备测试岗位的需求为指引,引入现代教学理念,对某导弹装备及测试系统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深入探索和研究,并提出了改革的措施,科学整合教学内容,选择有效的教学手段,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模式。下面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考核模式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教学内容的设计
在进行教学内容设计时,笔者基于课程内容的模块化、结构框架化的设计思路,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使武器装备各机构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时,以学员岗位任职能力——装备维护操作与指挥、测试系统操作与维修——培养为导向,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进行了交叉融合。
(一)教学内容模块化
根据装备的特点和实际用途将教学内容分为4个模块。在进行模块划分时,注重考虑模块之间的联系,通过性能的差异、测试技术的发展和装备保障体制的变化建立彼此之间的联系,详见下图1。
(二)教学内容结构化
教学内容的框架化,即根据模块的具体特点,使同类模块采用相同的教学框架。根据模块具体内容的不同,将模块内容分为两类。一类是结构原理;一类是测试系统原理。首先按照某装备的作战过程将结构实现与装备工作过程需求紧密结合,然后再从装备总体和气动力学的角度分析各分系统的舱段配置。对于测试系统,则从测试系统设计的角度按照测试对象、测试内容、测试指标、测试方法、测试技术和实现以及测试系统的保障维修为流程进行分析。测试原理教学内容体系框架图见图2。
(三)新知识的拓展
随着防空作战任务的不断变化,制导技术、测试技术也在不断变化。为此,将不同型号的装备结构和最新的制导技术作为教学的内容,可以实现装备知识的横向和纵向拓展。同时将最新的PXI、LXI测试技术、装备的保障体制引入到装备测试系统教学中,可以扩展对测试新技术和新方法的运用。
二、教学方法、手段的设计
(一)教学方法优化
1.讲授式教学法
由于教学内容多、学时短,对于难度较大的理论教学笔者主要以讲授式为主,同时注意以目标引导的方式展开。如在某装备引战系统的讲授中,由于两种类型的装备引信作用方式完全不同,理论性较强,所以,在教授过程中,笔者以“功能需求”为牵引完成讲授,使理论教学有方向,学员学习有目标。除此之外,笔者还注意不同模块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如在测试项目及测试原理的讲授中,以问题为导向,启发学员回忆与测试项目有关的装备知识,以加深学员对知识的理解。
2.对比式教学法
对于某两型装备及其测试系统而言,尽管它们在作战指标和实现的技术方法上有所不同,但是系统的总体功能却是一致的,系统的结构也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因此采用对比式教学法,有利于学员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即重点讲解某型1装备及其测试系统,在此基础上,对比讲解某型2装备及其测试系统的相关内容,以提升教学效果。
3.探究式教学法
探究式教学法是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学习得到结果、获得知识,增强自身的认知能力,培养自身的研究、探索、创造的态度和能力。如在测试原理的讲解中,笔者启发学员思考:测试项目中如何设计测试系统?达到测试目的需要测哪些参数?利用已有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知识如何测试?如何进行信号处理?上述参数影响装备的哪些作战性能?在装备的储存、运输等平时维护中如何尽量减小对装备部件性能的影响?学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研究,逐渐形成了科研探索、思维的能力。
4.案例式教学法
案例式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的思想进行情景设计,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通过自主探究的过程,掌握知识,享受成功的乐趣,增强自信。该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突显学员主体、教员主导的地位。在测试系统的教学中,由于测试系统可能出现的故障现象有很多,无法在短时间内一一列举,因此,笔者通过将“测试系统维护”内容设置成典型案例,然后通过任务驱动引导启发学员共同完成。之后,笔者根据学员完成的情况进行完善,并在其参与下总结故障排除的“七步工作法”,让学员掌握故障排除的方法、流程和故障定位的深度,并能够举一反三,实现知识的“正向迁移”。同时,学员通过完成任务,可以实现知识的构建,独立思考的能力得到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增强。
5.分组讨论式教学法
分组讨论式教学是激励学员学习的内驱力,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在某单元测试的典型故障的分析和排除内容的教学中,教员首先依据学员综合能力进行分组,然后提出问题,给出评价标准。之后,各小组根据教员提出的问题,自行设定实施方案,其排除方法可在相应装备上进行反复验证,最终给出最优方案。通过小组内的讨论和小组间的竞争,可提高学员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增强其知识的内化。
6.班组协同式训练教学法
班组协同式主要是培养学员协同作战的能力。在某装备展开、撤收等维护科目中,需要多人协同完成。在教学中将学员按照测试班的岗位进行编排,进行协同训练,能提高其规范意识、协同意识、指挥意识。通过装备发射过程这一紧急事件,可以锻炼学员对应急事件的处理能力,提高装备人员的安全意识。
(二)教学手段的选择
1.采用数字仿真、原理试验和实装验证辅助电路原理的教学
在某装备的某单元的控制系统讲解中,笔者采用MATLAB仿真软件、原理试验进行控制系统的分析与仿真,增强学员对控制回路中各环节作用的理解,加强学员对控制信号特征的认识。在测试系统原理讲解中,为了加深学员对电路中测试信号特征的理解,说明典型部件在电路中的作用,笔者采用NI Multisim仿真软件进行电路实时仿真,并将原理教学应用到实装中,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融合,从而实现原理指导实践、实践深化理论。
2.采用动画、视频、解剖模型和实装辅助结构教学
无论是某型1装备还是某型2装备均采用封闭的结构形式,装备从服役部队到发射均以封闭包装的形式存在,学员在进行故障定位时感觉非常抽象。为此,采用装备的1:1实物模型、3D模型、封闭包装的解剖模型、实装部组件等多种教学手段能增强学员对装备的感性认识。
3.采用虚拟仿真、半实物仿真和实装层次化训练进行操作训练教学
鉴于实装训练的局限性,采用自行开发的某装备测试系统模拟仿真训练软件、半实物仿真模拟器和某装备测试系统实施实装操作技能训练,以提高训练效率、夯实学员的操作技能。
三、多样化的考核方式
考核是检验学生对教学内容掌握程度的有效方法。以往的考核内容偏重于装备理论,过分强调学员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把握,忽视了对学员实践能力的考核。这种方式使得学员在进入第一任职岗位时理论性强而实践能力差,这影响了其岗位认知的快速形成,也使其难以较快地融入岗位环境。如何为未来的岗位能力奠定坚实基础,如何适应军队应用型人才需求的考核方式,如何鉴定学员独立思考、协同操作的能力,这是本课程考核体系建设的落脚点。
课程以强化理论基础、提升应用能力、培养协同创新意识为目标,针对不同的知识和技能,采用分阶段、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实现理论和实践、应用与创新的综合鉴定。对于理论部分知识点独立的教学内容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而对于涉及多个系统或单元的理论知识,则以分析某个关键信号特征或故障问题为切入点,以小组协同的方式在实际装备上进行开放式的考核。在此,学员必须以提出的问题为解决目标,通过分析理论知识,识别各节点信号特征,然后给出初步的解决方案,之后在实际装备上进行验证操作。该部分不仅要求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还要求学生进行实际验证。针对综合技能部分,笔者调研了部队在该岗位的基本要求、关键环节,然后提出了以部队的技能项目为依据,以岗位操作能力、协同指挥为目标,依托“操作项目”来实现,要求学员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项目”,以“项目”的完成情况作为依据。技能操作部分需要协同完成的操作,其协同能力也作为评价的一部分。该模式能够全面评价学员的综合能力,更加突出人才培养“贴近任职岗位、贴近实战”的总要求。
总之,教学模式的构建既要针对性强,又要突显现代教学理念,同时还要经过“理论-实践-理论”的过程不断地完善。本文介绍的某导弹装备及测试系统课程的教学模式,融合了多种教学方法、手段,作为一种教学尝试,它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 参 考 文 献 ]
[1] 张梅.探究式教学法在检测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159-161.
[责任编辑:陈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