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学科导向改革探索
2017-02-13张怡玲
张怡玲
摘 要: 以Siemens的连接主义为指导,将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和学生所在专业相结合,以英语口语教学模块的教学主题作为信息连接的起始“节点”,鼓励学生将英语语言作为连接的管道和媒介,建立起此节点与自身学科专业之间各种节点的学习网络,从而达到信息及知识输入的目的,以及英语口语训练和运用的目的。
关键词: 大学英语口语教学 学科导向 连接主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教育国际化日益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热点。教育部2007年修订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大学英语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于一体的教学体系。”《课程要求》强调:“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可见,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口语应用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的体现,是教育国际化任务中的关键环节之一,也是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需攻坚的重要领域,尤其对于学了多年“哑巴英语”的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来说更是迫切的需要。
一、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困境
教育国际化时代,学校、学生对英语的需求有了明显的变化:双语课程增加,国际化课程增多,赴国外留学、访学、交换生数量日益增长,参加各种国内外学者讲座的机会在增加,阅读英语文献,查找、梳理英文资料的需求在扩大。
在这个过程中,非英语专业学生限于与专业相关的语言知识障碍遭遇了各种尴尬:他们听不懂外籍教师或专家的讲座,看不懂相关专业的书籍或文章,缺乏专业英语词汇及语言知识,无法查阅相关专业资料,无从根据原文了解国际最新的专业知识和技术,用英语与外籍教师和专家学者就专业问题进行交流也有障碍。
当前大学英语教学较之高中英语教学增加了培养英语应用能力的口语教学,鉴于口语教学素材的浅显及教学方法的单一,从本质上看,现有的大学英语教学基本上是初高中英语教学的简单延续。其教学素材固然较之高中素材增加了一些难度,但实用性不强,孤立于绝大多数大学专业性课程之外,与各专业学生所学专业联系不紧或完全脱节。这就使得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处于被动地位,徒剩形式,缺乏实效,难以调动学生积极性。对于非英语专业学生来说,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就是掌握一门能帮助他们进行专业学习和工作的交际工具(蔡基刚,2012)。在致力于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可以参与国际化竞争的人才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院校中,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模式已经到了必须改头换面的转型时期。
对于势在必行的改革,有学者提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推广ESP课程(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蔡基刚,2004;刘梅,2013);有学者提出外语教改目标“是培养既懂专业又通外语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这里外语指专业外语”(章振邦,2003);还有学者提出在大学英语教学领域引进“学术英语”这一概念(蔡基刚,2010,2012)。这些理念在学生英语水平普遍较高的一流高校中或许颇有意义,但对普通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实际情况来说,想要在现阶段即刻上马ESP课程或“学术英语”及“专业外语”,未免操之过急。普通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基础并不是太好,绝大部分学生的英语基础口语能力尚待提高。在这种情况下,若突然由基础性英语口语教学转变为专业性英语口语教学,其跨度过大、难度过高,基于普通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薄弱的英语基础,恐怕绝大多数学生难以适应,拔苗助长只怕会对教学效果的强化起反作用。
二、连接主义
Siemens的连接主义理论认为,学习可以被看成网络的创建,而网络的最基本概念是节点和连接。在整个学习网络中,个人通过各种连接途径建立自己的知识网络,并将自己的网络与组织中的其他个人网络连接。现代技术背景下的学习活动和特征与以往传统的学习方式和观点差异相当大。数字时代的学习活动是持续的、发展的、开放性的、动态的、多维的,具有交互性,它可以涉及不同领域,学习方式和范围可以是多样的。我们今天的许多知识不是存在于心智之中,而是分散在许多个体、图书馆、网络上的各种站点和软件之中。节点之间的连接是具有现时性、复杂性和专业性的(胡壮麟,2008)。数字时代的今天,连接主义为英语口语教学和学生自身钻研的学科之间的连接和融合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当英语口语教学的话题和输出任务作为节点,英语语言作为管道与学科专业进行网络化连接时,英语口语教学内容和形式及意义都被赋予全新的生命力。
三、口语教学的学科导向改革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仅注重对学生进行语言知识的灌输,口语教学话题沉闷,无法调动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热情。以Siemens的连接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将英语口语教学模块的教学主题作为信息连接的起始节点,鼓励学生将英语语言作为连接的管道和媒介,建立起此节点与自身学科专业知识之间各种节点的学习网络,从而达到信息及知识输入的目的。这样一来,英语的应用,即听说的培养便成为连接语言学习和专业信息获取和应用的媒介。在此基础上贯穿“任务驱动教学法”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从而设定学生的输出目标和任务。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中紧紧围绕着“任务”这一中心,在强烈的问题意识驱动下,在连接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专业学习的兴趣和英语口语运用能力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勇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连接主义为指导,任务驱动为教学手法的学科导向化英语口语教学并不孤立地专注于语言知识本身的教授和学习,在此模式下,教师可以在兼顾基础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专业有针对性地对现有的日常化、生活化的普通话题进行学科相关化处理,合理设计任教班级各专业进行话题相关的学科导向化展示及汇报任务。学生在此任务的驱动下,以本单元模块中涉及的话题和中心词作为一个节点,根据所学专业的特点、兴趣及研究方向进行多维度多模态的信息连接。其连接的始节点为本模块的话题,分支节点可以是学生所在专业的热点、专业兴趣、学科动态。在最终的课堂汇报(presentation)中可以利用自己专业相关的音频视频资料甚至专业软件进行演示汇报,但是关键在于整个网络的连接管道为英语,整个口语教学过程的信息输入和输出均以英语为媒介。在信息连接、学习网络的形成过程中,学生根据不同任务经由前期信息输入、资料收集、团体探究、资源整合、路径设计、讲稿策划,直到最终的课堂报告(presentation)阶段,本轮教学任务才告一段落。特别值得一提的是presentation,这是一个互动环节,不仅陈述的小组需要构思讲稿和PPT,听的小组也要进行笔记、商讨和提问,类似于模拟会议(蔡基刚,2012)。在这个信息连接的过程中,个人学习的网络与小组成员的学习网络相互碰撞、交融,再在小组团队协作的过程中融合,构建一个更加系统的、去伪存真、去粗存精的信息网络。在这个连接、输入和输出的过程中,必将实现积累与专业相关的口语词汇、专业知识及提高相应语言表达交流技能的预期目标。以学科导向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模式淡化纯粹的语言知识教授和学习,而是把英语当做一个语言工具,通过这个工具进行专业术语的积累、专业知识的汲取。David Graddol在English Next一书中提到,未来的英语教学方式应该是通过学习知识来学习英语。英语仅仅作为一门外语来学习的时代即将结束,学习者需求的变化和市场经济的变化导致英语教学正在同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决裂。“借用英语学习学科知识,通过学习运用学科知识来学习英语”的过程不仅改变了简单语言教学的枯燥性,而且强化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运用和探索。但是,看似“轻语言学习、重专业知识运用”的口语教学及交流过程恰恰加强了学生对语言的运用,于无形中潜移默化地加强了自身对语言的学习、掌握和应用,可谓润物细无声,是一种一举两得的口语教学模式。
四、结语
以连接主义为指导的学科导向口语教学模式顺应网络时代学生学习兴趣和方式的转变,以Siemens的连接主义为指导思想,并在教学过程中贯穿“任务驱动”教学法,尝试把两种理论的精华相结合,用于指导英语口语的教学模式和考核模式改革。这种结合可以摆脱英语口语教学模式单一、枯燥及非实用性的弊端,培养学生由单纯的语言学习和操练模式转换为把英语听说学习作为信息连接媒介,使其成为连接语言学习和专业信息获取、分类、构建和输出的管道。使之更具学科导向性、实用性和趣味性,同时服务于学生的英语学习和学科知识运用两方面,真正实现语言学习和学科知识的互通互用,达到学科知识之间的交叉和融通,从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即在“用”中“学”,在“学”中“用”。除教学过程外,还可以改革当前口语教学考核模式,由单一的终结性评估转变为形成评估和终结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即小组自评、小组互评、学生代表评分、教师嘉宾评分和教师评分等互动性多元化评分方式相结合的考核模式,使口试的成绩更具真实性、客观性和效度,从而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通过英语口语教学模式及考核模式的改革,启发学生进行与自身学科相关的探究式学习,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同伴资源,在共同的协作中构建多维的多模态的信息流,并在课堂上进行口头的“输出”和报告,构建良性的英语学习的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Graddol David.English Next[M].British Council,2006.
[2]Siemens George.Connectivism.Learning and Knowledge Today[M].Education au global summit,Sydney,2006.
[3]蔡基刚.ES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外语界,2004,2:22-28.
[4]蔡基刚.从日本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看我国外语教学目标调整[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2,3:1-7.
[5]蔡基刚,廖雷朝.学术英语还是专业英语——我国大学ESP教学重新定位思考[J].外语教学,2010,31(6):47-50.
[6]胡壮麟.谈Siemens的连接主义[J].外语电化教学,2008,123:3-9.
[7]刘梅.基于ESP课程体系的中国大学英语教学连续体系模型探索[J].外语电化教学,2013,149:27-31.
[8]李霄翔,鲍敏.大学英语教材中多维信息流建构研究——一个基于连接主义和体验哲学的视角[J].中国外语,2009,6(5):82-88.
[9]王守仁.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方向[J].中国外语,2011,8(5):4-17.
[10]袁平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以学科为依托的语言教学模式[J].外语界,2010,3:7-13.
[11]章振邦.也谈我国外语教改问题[J].外国语,2003,4:1-6.
[12]浙江省教育厅外事处处长舒培冬作关于教育国际化专题辅导报告.http://www.nit.zju.edu.cn/engReports/24724.htm.
[13]中国教育报:以教育国际化提升学校内涵.http://www.nit.zju.edu.cn/reportViews/431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