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生经典阅读现状的调查报告
2017-02-13蔡舒
■蔡舒
关于初中生经典阅读现状的调查报告
■蔡舒
为进一步明确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阅读名著的方向和要求,将优秀的文化思想和精神在青少年身上继承发扬下去,并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为目标,全面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阅读取向教育工作,“强化经典阅读,提升语文素养的实践研究”课题组对此目标作出深入调查、理论研究和系统实践。此次关于初中生经典阅读现状的调查报告,将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经典阅读初中生阅读现状调查
一、调查的目的与意义
阅读名著,光亮人生。在漫长的历史积淀中,名著经典以其充满智慧的文字启迪着现代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是新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育提出的要求,阅读优秀的文化作品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义务教育阶段更是树立学生阅读名著意识,培养学生阅读经典能力的关键阶段。
当今社会阅读途径众多,书籍种类也庞杂多样,许多家长尤其是城区家长对孩子也有较高的阅读要求。那么,面临着浩如烟海的书林,他们将如何抉择;学校又如何利用好教育中介,起好名著阅读的引领作用;孩子们在正确的阅读价值观的引导下,又如何选择合适的读本阅读,这都成为我们对经典阅读思考的问题。
为进一步明确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阅读名著的方向和要求,将优秀的文化思想和精神在青少年身上继承发扬下去,并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为目标,全面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阅读取向教育工作,本课题组对此目标作出深入调查、理论研究和系统实践,此次关于初中生经典阅读现状的调查报告,将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查方案
1.调查目的:前文已对该调查目的作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在此不再赘述。
2.调查时间:2015年2月~2015年4月。
3.调查对象: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泰州市海陵区各初中学校分别抽取部分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4.调查方法:问卷调查。通过设计“初中生经典阅读现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
5.调查内容:为了了解学生的经典阅读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从学生经典阅读的动机和兴趣、阅读时间、阅读种类、阅读方式、书籍来源、做批注和读书笔记的情况、阅读数量、阅读与成绩的关系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调查。
6.具体安排:(1)制定“初中生经典阅读现状调查方案”。(2)设计“初中生经典阅读现状调查问卷”。(3)组织问卷调查。(4)将调查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5)完成调查报告。
三、调查过程及数据统计和数据分析
此次调研在海陵区13所初中学校(民兴中学含民兴中英文学校)分别进行抽样调查,每个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在各年级组别随机抽取1~3个班级(男女生比例正常),采取学生现场填写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调查产生有效问卷共3780份,其中,初一年级组1120份,初二年级组1210份,初三年级组1450份,数据来源真实有效,数据调查的方向也兼顾各个年级段,可以给研究提供客观可靠的科学数据。
问卷调查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以选择题形式对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种类、阅读方式、阅读困难和阅读能力五个方面进行调查,第二部分以简答的方式进行调查。
(一)下面先对选择题调查情况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1.阅读兴趣。
阅读兴趣的调查,侧重于调查学生对名著的喜爱程度、阅读频率、书籍来源和阅读动机等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城区学校和城乡交界地区学校的学生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二附中、海陵学校等五所学校的学生中,一周累计读书三小时左右的达到了调查总比率的46.76%,在各自学校内比率也都占到了80%以上,而城乡交界地区的学生每周阅读时间大多只在一小时左右,阅读书籍的来源大多也是学校图书馆或跟朋友、同学借的,其中还包括一些非名著书籍。这样的区域特点还体现在学生进书店和图书馆的次数上,城区学生更方便到图书馆和书店阅览书籍。在调查中,较喜欢阅读名著或有期待阅读名著的所占比率比较高,总比率达到了82.43%,这一点是比较可喜的,学生对名著的期待是促进他们阅读的内在动力。
不过,绝大部分学生虽对名著有一定的期待,但仍缺乏明确的阅读要求和目标,近八成学生将名著阅读当成了一般的课外读物,仅供消遣娱乐。这一点如果不改变,将会直接影响阅读效果,甚至会导致有些学生半途而废。
2.阅读种类。
当今书籍市场所提供的书籍种类、版本众多,这也导致学生从何种渠道读书、读哪些书等问题的出现。青少年因为没有培养好成形的读书爱好,选择书籍的指向性是极其不明确的。学生购买书籍的自主性也参差不齐,其中不乏一些学生买书纯粹是因为家长或老师的推荐。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在书店中不能够正确挑选经典书籍,购书后的满意度也非常低,这样会严重削弱学生读书的热情。
我们分别从学生的阅读范围和阅读类型两个方面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学生偏向于选择名著类型和青春言情类型的书籍,其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语文课本要求阅读名著类型的书籍,学生不管从主客观因素来讲,都是无法回避的;二是如果从学生兴趣爱好来看,他们似乎更钟情于青春言情类书籍。另外,学生对于名著的阅读可能是迫于教材要求的压力,学生在对名著进行挑选的时候,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教材的影响。初中课本推荐的六本名著(四大名著、《朝花夕拾》《汤姆·索亚历险记》等)的阅读率都超过了五成,其中学生阅读的中国名著要远远超过外国名著。
3.阅读方式。
阅读类型的单一化也直接导致了阅读方式的单一化,在对学生阅读方式的调查中显示,学生读书的媒介单一、方式单一,而这些现状也无法满足“经典阅读”对学生的要求。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电子书籍已经成为学生阅读的主要途径,然而电子书籍市场更为杂乱。学生在用手机或电脑浏览书籍时,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以下问题:一是阅读“网络快餐书籍”,可谓“费时费力不讨好”,几乎不存在任何的精神价值;二是即便选择了名著读本,也难以保证是原汁原味的,网络上的免费名著读本出现错字漏字,甚至内容改变的现象并不罕见。三是一些网络上的“伪名著”,例如《红楼梦中人》《西游传奇》《三国笑传》等等,也容易误导学生阅读名著的方向。因此阅读名著首先要引导学生走进书店和图书馆,采取多读书、常读书、读好书、读精书的方法,最大深度地挖掘名著对提高青少年的文学素养所带来的价值。
调查反映了学生在读书频率上存在的问题。学习压力严重挤占了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时间,近半成的学生都选择了“没时间读书”,而在读书的比率中,也只有20%左右的学生常读书。读书时间少是学生少读名著的原因之一。
而在阅读方式上,绝大多数学生都是把书籍当成了“快餐”进行阅读,这种泛读的方式不能让青少年深刻领悟到名著的魅力所在,名著的价值也不能得到充分发挥,能够根据自身需要综合选择读书方式的学生更是少之又少。引导学生精读经典也是放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问题。
4.阅读困难。
学生在自由阅读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呢?在调查这一项中,我们设置了“你认为课外阅读是否影响学习”“家长对你的课外阅读有何看法”“老师对你的课外阅读有何看法”以及“你不阅读名著的原因是什么”四道选择题。前三项调查数据显示,无论是学生、家长还是老师,都能理解并支持青少年阅读名著经典,这一支持数据在九年级有轻微下降,也可以理解。既然从社会到家庭,对于阅读名著经典都很支持,那么学生的阅读障碍出现在哪儿呢?下表也许能说明问题。
这组数据表明,学生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主要困难还在于对作品内容深度的不理解。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加大对阅读的指导力度,在日常教学中要适时穿插讲解,多用名著桥段举例,这样才会大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5.阅读能力。
学生阅读名著的理解能力有赖于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领悟,这样的领悟需要依赖于丰富的阅读经历。优秀良好的阅读习惯也促进了阅读量的提升。调查发现,学生的阅读习惯养成教育成效不容乐观。在调查的群体中,“有计划地读书”及“有做读书笔记的习惯”这两组数据都不足50%,而教师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有效进行指导的比率也只有六成左右。这样的阅读习惯也造成之前关于阅读动机和阅读方式的一些数据不容乐观。而在养成做阅读笔记习惯的群体中,能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做笔记的很少,绝大部分学生都是采取写读后感或心得体会的方法保留读书的痕迹,能对书中的经典语句写出评点的学生更是少之又少。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教育,这样的教育需要时间,必须从小学就开始抓起。
(二)对问卷调查中的简答题回答进行汇总和统计。
1.如果请你推荐一部名著,你最想推荐哪本书?
学生在推荐的时候主要分成三大类。一类是教材课本推荐的名著。苏教版语文课本一共推荐了六本名著,初中生对这六本书是比较熟悉的,因此可以脱口而出。而在这六本书中,《西游记》和《水浒传》的比率则高达80%以上,可见学生对情节曲折跌宕的小说很感兴趣。而外国文学推荐的较少,《格列佛游记》是其中比率最高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比率最低。第二类是课外名著经典,从学生们的回答中,似乎更倾向于童话魔幻系列的作品。在列举的书单中,《海底两万里》《安徒生童话》和《哈利·波特》系列作品排名前三,与课本推荐名著的现状正好相反,在这些童话魔幻系列的书籍中,国外名著一路领跑,而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的《三国演义》和《红楼梦》所占比率相对落后。另外,国内名著作品中,古代文学尤其是古诗词的作品阅读数量还是可观的,小说作品中《聊斋志异》《儒林外史》和《史记》的阅读量排在前列,分别占到了14.98%、12.23%和10.46%。
值得提醒的是,青少年对现当代的优秀文学作品读得很少,鲁迅的作品略有提及,而像巴金、老舍和当代的一些文学大家的作品几乎没有提及。由于受到诺贝尔文学奖的影响,也有部分学生提及莫言,而本土作家如毕飞宇、顾坚等人的作品更是无人问津。
2.你觉得读课外书对语文的阅读和写作有帮助吗?
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学生的表态相对比较一致,表示肯定态度的达到了86.43%。然而意识归意识,平时能真正把阅读和写作联系起来、相互促进的学生又有多少呢?此前我们曾做过一次测试,要求学生先评析一段文字,绝大多数学生都能主动地按照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文学分析的方法去指出语段的优缺点;然而让学生自己再写一段话时,有很多学生就无法运用了,哪怕刚刚分析过的语段中的那些修辞手法、描写手法和表达方式等,在他们的笔下也很难体现。学生的写作始终停留在简单的叙事,单调的铺陈上。可见,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过于重视阅读的答题指导,甚至走上了“仿套路”“按模式”的病态路线。这对阅读本身就是个曲解,怎么可能促进学生写作的提高呢?
3.你对开展课外阅读有什么好的意见或建议吗?
这一问题的回答,调查结果大致也可以分成三类。第一是学生就阅读时间提出的意见,希望学校和家长能给予充分的时间来阅读。这一点也确实是在阅读中不可避免的问题。由于过重的学业负担严重地挤占了阅读时间,而作为一个能在精神层面健康成长的青少年,足量的阅读是不可或缺的。因此我们要认真研究,在以后的教学中,怎样先从阅读时间上作保证。第二是学生就阅读书籍的渠道提出了意见,希望学校图书馆能及时更新书籍。图书馆书籍的陈旧也是各校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经典阅读不仅要看过去,也要关注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对新的,哪怕是“新瓶装旧酒”的东西都是有兴趣的,为了保持学生的兴趣,崭新的书籍未尝不是一个很好的驱动力。学校需认真安排每年的进库书籍,并做妥善的保管。第三是学生就教师的阅读推荐和指导提出的问题。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往往注重的是课本教育或是应试教育,由于专业水平的参差不齐也导致了不同区域的学生接受到的文学熏陶大不相同。因此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加大文学经典的阅读指导力度,力求在每周能推荐一篇美文、一部佳作,与学生共同赏析,这样不仅能有效地拓宽学生对于经典名著的选择面,也能增强学生的赏析点评的能力。学生对于优秀的教师,尤其是文学素养比较高的教师,会带有一些类似“崇敬”的心理,崇敬的外在就表现为模仿,这样也会从一个侧面促进名著经典在青少年群体中传扬。
四、调查结论
在这次调查中,最让笔者深有体会的是,学生对名著经典的阅读兴趣是比较浓厚的,社会对于文学素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地域的差异让学生对于名著经典的共享是不平衡的。2015年中央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坚持立德树人,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点与新课标是一致的。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学校对于名著经典的传承和发扬责无旁贷。推进名著经典教育这条道路,任重而道远,我们既要考虑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问题,也要考虑教育“软件”的提升问题,这个课题的研究需要更多的社会资源的投入。在此,希望这次调查的研究结果,能有助于课题组的研究工作。
(作者为江苏省泰州市渔行实验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