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7年目录索引
2017-02-13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7年目录索引
(总第146-149期)
【2016中国首届国际音乐文献翻译研讨会专题】
理论概念理解中语言的释义、含义与难题
[美]托马斯·克里斯坦森(著),任达敏(译)(1,5)
音乐理论类译著概览(1993—2015)
金经言 辑录(1,11)
论英语音乐文献中的术语汉译
任达敏(2,5)
英语音乐学著作中非英语术语的汉译问题
——以理查德·霍平《中世纪音乐》一书的汉译为例
伍维曦(2,13)
【星海音乐学院60周年校庆专栏】
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的岭南文化传承与国际化音乐教育
蔡乔中(4,5)
再谈冼星海研究——写在星海音乐学院建校60周年之际
周广平(4,9)
应用人类学的音乐教育实践
——谈岭南传统音乐在高校的体系化建设
周凯模(4,16)
【乐律学】
灵敏的和弦功能感所倚蕴的数理秘骨
——由辟斯顿对于减七、增六和弦的功能断言引发的和声功能理论探索
赵宋光(1,37)
从邬满栋《二人台音乐》谈匀孔笛的传承
陈正生(2,24)
由潮州重三六、粤乐乙凡调切入的自然律位探索
赵宋光(4,24)
论燕乐琵琶乐调的实质性转变
庄永平(4,28)
【中国音乐史】
锻造便利的解谱工具——《中国古琴指谱乐符字典》序
王德埙(1,55)
建国十七年关于抒情歌曲的批评与批判
冯长春(1,60)
气势震寰宇 歌声穿云霄——中国空军抗战歌曲回顾与研究
宋一平(1,75)
【西方音乐史】
符号学家重返音乐史
[芬兰]塔拉斯蒂(著),刘经树(译)(3,27)
勃拉姆斯《弦乐六重奏》(Op.18)中的“家庭音乐性”
钱滢舟(3,46)
【民族音乐学】
关于“东方音乐研究”的初步设想和建议
陈自明(2,33)
“音声”之疑——质疑当下流行的一个音响概念
蒲亨建,蒲亨强(2,39)
民族音乐学视阈下“人神共舞”的诠释——河南淮阳太昊陵庙会乐舞文化研究
董胜强(2,46)
刀郎木卡姆乐器伴奏模式及其生成过程
杨银波,韩 进(2,56)
佛曲《频伽音》([叫街声])研究
袁静芳(3,5)
79首同名民歌《放风筝》的宗族关系
唐文滔(3,20)
旋律学研究的范式性个案
——“西北高原汉族音乐文化区民歌系统化综合研究”前言
李 玫(4,39)
河北省高碑店市石辛庄村音乐弘阳会调查与研究
荣英涛(4,56)
【岭南音乐文化研究】
文化地理学视域下雷剧艺术的形成与生存探析
林 威,马 达(1,91)
夏理柯及其澳门关联钢琴作品
戴定澄(2,85)
延安“鲁艺”音乐系里的“广东仔”
向延生(2,98)
粤乐唱响上海滩(上)——从文化变迁视角论广东音乐驻沪成因(1867—1949)
李 岩(3,103)
从广东到广西:抗战前粤剧的变迁
符桑尼(3,129)
粤乐唱响上海滩(下)——从文化变迁视角论广东音乐驻沪成因(1867—1949)
李 岩(4,97)
从乐器、乐谱、律制管窥潮州音乐“海丝”传播
柳剑文(4,131)
【音苑名家】
内外兼修 德业双彰——记音乐学家罗小平教授
王少明(1,100)
析老年精神音乐学在国内研究的重要论域
罗小平,霍橡楠(1,108)
桃李芬芳 薪火相传——记星海音乐学院外籍专家卡琳娜· 波波娃教授
卢格霖(2,104)
开拓求索勤耕耘 桃李芬芳硕果丰——记星海音乐学院张国柱教授
郑良文(3,140)
【作曲技术理论】
民族器乐音乐评论与乐评中的音乐分析
李吉提(1,117)
勋伯格早期《八首艺术歌曲》(Op.6)中的调性扩张技法
刘 楠(1,124)
王西麟《钢琴协奏曲(Op.56)》的戏剧性表现方法
丁雪婷(1,136)
曲式分析“四要素”的认知与结构功能逻辑的有机关联
姚恒璐(2,67)
斯特拉文斯基《士兵的故事》音色组合分析
王 璁(3,76)
乔治·罗奇伯格《第一弦乐四重奏》中的序列技法研究
黄金城(3,93)
【中国当代音乐创作】
施光南旋律思维与我国当代歌剧创作
居其宏(4,69)
陈培勋创作历程解读——社会变迁中的作曲家个案研究
李 俊(4,74)
多媒体交互技术对中国歌剧艺术创作的影响及实践研究
刘 灏(4,88)
【音乐美学】
单子论与调性原理
姚亚平(3,58)
从乡土到城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陆流行歌曲精神空间的演变
曹 桦(3,68)
【音乐表演】
简化还原分析理论中的音乐表演研究
邹 彦(2,112)
论中国民族声乐演唱中的“十三辙”
杨 丽(3,146)
钢琴与管弦乐器二重奏中协作钢琴演奏的差异性
聂 晶(3,154)
长号变调键在演奏中的作用、问题与思考
师鲁嘉(3,165)
【音乐教育】
综合音乐感教学法在中国传统音乐理论课教学中的实践与意义
王沥沥(2,124)
音乐专业院校小提琴演奏教学的中国化改革与实践
——以星海音乐学院管弦系为例
徐 悦,涂嘉慧(2,130)
钢琴教育新价值观——“辛笛应用钢琴教学法”概览
王志远(2,136)
【乐评·书评·综述】
《梁茂春音乐评论选》自序
梁茂春(1,146)
性别为“用” 观念为“体”
——评姚亚平《性别焦虑与冲突:男性表达与呈现的音乐阐释》
朱依依(1,155)
基本乐科的实践、创新与未来
——2016年“全国高等音乐艺术院校基本乐科教学及招生改革研讨会”综述
黄 燕,陈颖君(1,163)
袁静芳教授对当代佛教音乐文化研究的贡献
周 耘(2,142)
朱载堉乐律学研究综述
石学功(2,147)
梁雷“米勒剧院肖像音乐会”评析
李龙飞(2,155)
一本迟到的译著——评《德奥名人论音乐和音乐美》中译本
李明辉(3,174)
20世纪80年代以来云南少数民族乐器研究述评
杨 琛(4,141)
多元文化语境下的艺术管理教育——第11届中国艺术管理教育年会综述
周晓音(4,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