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负设计:可持续发展的另一种思路

2017-02-13阳代娟

关键词:消费理念绿色

阳代娟

(重庆交通大学 马蒂亚斯国际设计学院,重庆 40067)

今天经济和科技都在快速地发展,整个世界表面上看是一派繁荣昌盛的景象,但实际上这种快速发展的背后是生活环境的恶化、生态平衡的破坏、人际关系的恶化……人们原有的价值观和审美观也正在被颠覆。而设计似乎也成了这一系列危机形成的催化剂。今天,设计更多地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推动消费的方法,它不断地制造消费需求,触发人们的消费欲望。正如德耶·萨德奇在《被设计淹没的世界》一书中写到的:“设计愈来愈不需要人文理念、长期琢磨,而只是要尽快地生产出不同就好,因为每一个产品生命周期不过六个月,时间一到,即便商品没坏,消费者也觉得腻了、旧了、该换新了。设计不再是为追求更好的生活方式而服务,设计只是为了在喜新厌旧的大时代赚钱而已。”[1](p8)我们可以看到,设计在商业主义的驱动下放弃对社会责任的考量,缺乏一种克制和自我约束的态度,从而导致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一、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1962年,美国女生物学家莱切尔·卡逊发表了一部引起很大轰动的环境科普著作《寂静的春天》,作者描绘了一幅由于农药污染所事业的可怕景象,惊呼人们将会失去“春光明媚的春天”,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人类关于发展观念上的争论。10年后,两位著名美国学者巴巴拉·沃德和雷内·杜博斯的享誉全球的著作《只有一个地球》问世,把对人类生存与环境的认识推向一个新境界,可持续发展的境界。同年,一个非正式国际著名学术团体即罗马俱乐部发表了有名的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明确提出“持续增长”和“合理的持久的均衡发展”的概念。1987年,以挪威首相布伦特兰为主席的联合国世界与环境发展委员会发表了一份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正式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这个概念自20世纪80年代提出至今一直倍受人们的关注,它是人们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对大量无节制的生产和消费带来的生态和环境的思考,包括了两个概念:需要的概念,尤其是世界各国人们的基本需要,应将此放在特别优先的地位来考虑;限制的概念,对需要的限制,主要是指对未来环境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限制,这种能力一旦被突破,必将危及支持地球生命的自然系统。

21世纪,世界的主题仍然是可持续发展,而设计在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过程究竟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设计是否可以成为可持续发展中最强有力的力量呢?

二、 陷入困境的绿色设计

绿色设计思想的提出可以看作是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直接响应。其实,早在20世纪70年代,维克多·帕帕奈克就意识到了设计在可持续发展中扮演的重要作用。他的《为真实世界而设计》一书,从深层次上探索了设计与人类永续发展的关系,强调设计应该认真考虑有限的地球资源的使用问题,并为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服务。帕帕奈克的思想直接影响了绿色设计的形成。

绿色设计是指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着重考虑产品境属性(可拆卸性、可回收性、可维护性、可重复利用性等),并将其作为设计目标,在满足环境目标要求的同时,保证产品应有的功能、使用寿命、质量等要求。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绿色设计被认为是解决可持续发展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但今天看来无节制的生产和消费的现状似乎并没有得到改善,绿色设计也往往成为企业和商家用以增加产品附加值的价码争相炒作。这也从另外一个角度揭示出了绿色设计自身的局限性:一方面,绿色设计是建立在西方人与自然二元对立的基础之上的,其人为干预自然生态的痕迹过重,导致结果背离初衷;另一方面,绿色设计的理念是建立在技术基础之上的,我们也看见为实现绿色而付出了更高的技术成本和能源消耗;此外,绿色设计本身具有驾驭自然为我所用的涵义,可以看成是人类征服自然欲望无限扩展的一种阶段性缓冲。由此可见,从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策略来看,绿色设计理念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因而我们可以换一种思路去思考什么样的设计可以真正地做到未来世界的可持续发展。

三、负设计概念的提出及其理念

在日本,建筑师隈研吾在其著作《负建筑》里表达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主题,“在不刻意追求象征意义,不刻意追求视觉需要,也不刻意追求满足占有私欲的前提下,可能出现什么样的建筑模式?……除了高高耸立的、洋洋得意的建筑模式之外,难道就不能有那种俯伏于地面之上、在承受各种外力的同时又不失明快的建筑模式吗?”[2](p12)。今天,各种奇怪的建筑拔地而起,楼也越来越高,玻璃塑料等等新材料层出不穷。买房的模式也是从银行贷款,这样银行又增加了收入,整个经济就繁荣起来了。隈研吾质疑道:我们的建筑真的应该是这样的吗?二战以后的建筑是世界上最不牢固的建筑,很多缺点在地震中暴露无遗。很多建筑的使用寿命很短,房子的质量下降,在这样的房子里让我们远离自然。随着经济的发展,大工程大建筑在经济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有限。而私人通过商业贷款购买房子的弊端也很严重,建筑变得越来越脆弱,人和自然的距离也越来越远。负建筑是指对人类释发善意的建筑,不张扬,不卑不亢;关照生活的初衷,诚实,坚持空间与时间的对话;温暖,朴实,从建筑本位和单体层面都回归生活,是人类真正需要的建筑。

“负设计”是从负建筑这一概念的基础上延伸而来的,是指“少的设计,简朴的设计”,它内敛,不张扬,简洁,谦恭。其实在设计史上,“少的设计”理念最早是由米斯·凡德洛提出来的,那句名言“少即是多”充分地体现了他作为一个形式主义的立场。“少”变成了一种对极简主义风格的追求,为了达到形式上的极简主义,甚至可以忽略功能,他在1949至1951年设计的范斯沃斯住宅被看作是这一思想的清晰表达。简单的几何外形,用8根钢柱支持整个建筑,巨大的玻璃幕墙使得建筑内部一览无余,简单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其实这座建筑的功能性并不好,维护费用极高。米斯的这种形式主义至上的思想成为后来消费主义设计的圣经。在消费主义设计那里,设计的意义在于不断地赋予产品以新鲜、时尚的外形,通过不断地改变设计的外形而造成消费者的心理老化,从而让他们不断地追求新的、具有更时髦外形的产品,创造“人为的废弃”。 如我们熟悉的瑞典家具品牌“宜家”正是这种消费主义设计的代表,许多人把消费宜家的商品看做时尚,而商家不断推出的对于新产品的推广以及对老产品的打折销售等营销手段更是不断地制造着消费的欲望。事实上,有过购买“宜家”家具的人都有这样的经历,从“宜家”购买的家具,大多属于“中看不中用”之列,等你买回家组装完成之后,就会发现“宜家”的桌椅几乎都有一种摇摇欲坠的感觉,往往是使用一两年以后就不得不换。今天,类似这样的产品很多,人们常常抱怨为什么今天技术发达了,产品的形状和式样也越来越多了,反而质量却不如以前的呢?从这我们可以看到消费主义设计的背后是资源的浪费、环境的破坏。

因此,负设计的少不是指一种极简主义的风格,而是一种简朴的设计理念。它强调回到原点,回到生活中,重新审视我们周围的事物,以合理的设计手段,创造出有品质的产品。这里的“少”可以从三个层次上去理解:一是从形式层面上讲,少而精,更少则更精。较少的设计赢得的更多,它将精力集中在关键的东西上面而不是给产品佩带上华而不实的多余的东西,要求对功能的清晰表达,形式的最小化和功能的最大化。这样的设计不会把产品伪装得比实际上更革新、功能更强、更有价值,它不试图用无法兑现的承诺来左右消费。正如德国设计大师迪特·拉姆斯所倡导的“诗意的东西、道德的设计、耐久的设计”,去除“视觉污染”和“肤浅的垃圾文化”的设计理念。这里的“少”,不是乏味,而是追求从形式到精神的简朴,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最完美的生活样式。

二是从技术层面上讲,负设计的“少”即减少对技术的过度依赖。1974年,E·R·舒马赫出版《小是美好的》提倡“适度技术”“小尺度”,以及善用当地人力与资源等观念,反对使用高能耗的技术,表达了一种新型发展理念。从设计史的发展来看,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设计的发展,并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环境。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技术的出现乃至发展是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的,建立在技术基础之上的设计自然而然地也遵循着技术的逻辑而站到自然的对立面。即使后来的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引起人们的思考,并提出了象绿色设计这样的设计理念,但其解决问题方式仍然是建立在技术的基础之上,通过技术性的方法来做生态,本身对能源的消耗就不低,所以最后只能陷入环境继续恶化、资源继续短缺的怪圈。负设计强调减少对技术的过度依赖,其实是对几百年来工业技术发展带来的种种问题的反思,试图恢复因工业技术发展而丧失的对传统技艺的思考。

2010年,在第12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上,王澍的建筑设计“衰变的穹顶”因为其独特的设计理念获得这届双年展的特别荣誉奖。这件作品的组件很少,搭建方式极其简单,谈及设计理念时,王澍说其最重要的就是它不需要脚手架,不需要大型的机械设备,能快速地搭建与拆卸。设计还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生态建造方式,运用了杠杆体系和力学原理,用生态化的方式替换了混泥土的重体系建造,真正实现了建筑环境零负担。今天的设计界,个个都在求新,技术成了设计标新立异的罪魁祸首。在国内的设计界,建筑设计都在比高、比奇,从国家大剧院到鸟巢再到央视办公楼,这些建筑设计的造型的确新颖,但其建筑的技术难度之高,花费的成本之大,建成后还不得不花费大量的资金进行维护。对王澍来讲,设计原初的价值是人,而不是建筑技术。在他看来,中国本土的建筑传统是一个循环营造的体系,有很多奇妙的细节,为现代建筑技术所不及。比如农民工“砌石头”,被不少人视为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可言。而他认为,这些农民工是传统营造工艺的大师,他在设计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时,大量启用传统的手工建造活动,从各地回收了600万片旧砖瓦,让农民工展现“砌石头”的精湛手艺。

三是从生活理念上讲,与那些引导奢侈生活理念的设计不同,负设计倡导的是简洁朴素的生活方式。消费社会中,很多设计品牌都以诱发消费者产生“这个最好”“非它不可”的强烈喜好为目的,从而产生一种互相攀比、炫耀性消费的心理。这种炫耀性消费所关注的已经不只是消费产品的使用价值,而且更关注和在意消费产品的符号价值——为的是显示其身份、面子和地位,满足人的某种虚荣心,实质是一种浪费性消费。这种消费不仅会导致资源的浪费,还会扭曲人的价值观。但负设计却不会这样,它所倡导的是一种“这样就好”的满足感,“这样”蕴含着“抑制”的理性态度,即以一种理性的态度来利用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技术资源)的意识。正是在这种理性的态度下,日本的设计品牌“无印良品”致力于实现的是一种在世界各个角落都能接受的深入而细致的合理性[3](p112)。它简化产品的造型,也进一步简化生产过程,制造出一批造型简洁、朴素而价格适中的商品。体现出了一种“朴素”和“简约”的新的价值观和审美,触发了一种新的生活意识,这种生活意识最终启发人们去追求更为合理的生活样式。

结论

在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设计应该要有很长的路要走,要怎么做才能真正地实现可持续发展。负设计所提倡的简朴、减少对现代工业技术的依赖不同于那些制造消费欲望,追求符号象征性的设计,它所表现出来的内敛、不张扬、谦恭,是一种真正与大自然的相处之道,也为未来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另外一条思路。

猜你喜欢

消费理念绿色
绿色低碳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40年消费流变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新消费ABC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