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赋九子”班彪与他的《览海赋》

2017-02-13

海洋世界 2017年1期
关键词:大海海洋文学

“海赋九子”班彪与他的《览海赋》

撰文|赵君尧

班彪

西汉王朝和东汉王朝,在长达四百载的绵延中,中间虽经历两汉之际及东汉末期诸如王莽篡权、农民起义、军阀混战等社会严重动荡外,国家大一统的政治局面基本得以持续。尤其在西汉初年的武帝、宣帝等时期,汉王朝以强盛雄勃的国力,声威远播,其疆域北起河套、阴山山脉,东临大海,东北至朝鲜半岛北部,南达两广、越南北部中部,西南至云贵高原,西北拓及巴尔喀什湖东南、锡尔河上游和帕米尔高原,幅员空前辽阔。

汉帝国的强盛国力和中华文明的广被,不仅大大激发了文人学士强烈的进取精神,也拓展了他们的胸襟与视野,于是,以“苞括宇宙,总览人物”(葛洪撰,周天游校注《西京杂记》卷二)的赋家之心和“极声貌以穷文”(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诠赋》卷二)的艺术追求的司马相如等制作的宏丽大赋;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班固《汉书·司马迁传》卷六十二)结撰体大思精的司马迁的《太史公书》,以及班固《汉书》等产生于两汉盛世,则成为历史的必然。

两汉海洋文学出现了不同于先秦海洋文学的充满活力的特点。此时,不仅作为创作主体的人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变化,而且出现了“汉赋”这一新文体。“赋”作为文体的名称,最早见于荀子的《赋篇》。赋者,源于战国,成于汉代。汉赋是继《诗经》、《楚辞》之后,在中国文坛上兴起的一种新的文体。汉赋分为骚体赋、大赋、小赋。基于国家的统一,原来战国时代游说于列国之间的士,现在分别聚集到了皇帝或者诸侯王周围,形成若干作家群体,他们以歌功颂德或讽刺喻谲谏为己任。如西汉武帝时期的司马相如、东方朔,吴王门下的枚乘、邹阳等。这些“言语侍从之臣”正好成为大赋这种汉代新兴文体的作者。如枚乘《七发》作为赋体之作,成为由骚体赋向散体赋转化过程中具有标志性的作品,有着承上启下的意义,它标志着赋体发展从此开始了汉大赋的时代,尤其是枚乘将赋体与海洋意象完美的结合,创造出更具独创意义、独树一帜的新模式。

从西汉到东汉初期,汉大赋仍占踞着文坛主流,但已开始出现并逐步转为较小的抒情“小赋”。此时,一个不容忽视的文学现象出现了,那就是以东汉初年班彪的《览海赋》为标志,直接以海洋为主要描写对象、以海洋为核心题材的赋作,正式踏入赋体文学的殿堂,并从东汉中后期一直影响到六朝,以致出现了一个海赋的创作群体和高潮。

在中国海洋文学发展史上,海赋的创作,以东汉初年班彪《览海赋》为发端。《览海赋》是中国海洋文学史上第一篇以大海为直接描写对象的赋作,比建安十二年(207)曹操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经碣石山登山观海所作的第一首海洋诗《观沧海》要早170年,班彪《览海赋》是海赋创作的第一个里程碑。

从东汉至魏晋六朝出现了海洋文学文化自觉的“海赋九子”,他们以海为主要意象的赋作,开创了海洋文学的一个新时代。使海洋文学创作进入一个更为自觉更为解放的时期。

开启海赋创作新时代

班彪,(公元3—54年),字叔皮。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出生于儒学官宦世家,从小好古敏求,与其兄班嗣游学不辍,才名渐显。西汉末年,为避战乱至天水,依附于隗嚣。不久,王莽政权被推翻,刘秀在翼州称帝。班彪欲劝说隗嚣归依汉室,作《王命论》以期感化之,结果未能实现。随后至河西(今河西走廊一带),为大将军窦融从事,劝窦融支持光武帝。东汉初,举茂才,任徐县令,因病免官。《后汉书》说他“既才高而好述作,遂专心史籍之间”,并赞他为“通儒上才”。班彪《览海赋》云:

余有事於淮浦,览沧海之茫茫。悟仲尼之乘桴,聊从容而遂行。

驰鸿濑以缥鹜,翼飞风而回翔。顾百川之分流,焕烂漫以成章。

风波薄其裔裔,邈浩浩以汤汤。指日月以为表,索方瀛与壶梁。

曜金璆以为阙,次玉石而为堂。蓂芝列於阶路,涌醴渐於中唐。

朱紫彩烂,明珠夜光,松乔坐於东序,王母处於西箱。

命韩众与歧伯,讲神篇而校灵章。原结旅而自讬,因离世而高游。

骋飞龙之骖驾,历八极而回周。遂竦节而响应,忽轻举以神浮。

遵霓雾之掩荡,登云涂以凌厉。乘虚风而体景,超太清以增逝。

麾天阍以启路,辟阊阖而望余。通王谒於紫宫,拜太一而受符。

《览海赋》采用游览赋体之写法,先介绍览海之缘起,“余有事于淮浦,览沧海之茫茫。悟仲尼之乘桴,聊从容而遂行”。写自己因事来到海边,眼前的大海苍茫无涯、雄浑壮阔,令他感慨万千,伫足观海,不觉产生出与大海一样无边无际的遐想、期盼……诗人任思绪随波浪起伏,想到当年孔子泛舟海上,从容而行。于是诗人想象自己“驰鸿濑以缥鹜,翼飞风而回翔。顾百川之分流,焕烂漫以成章。风波薄其裔裔,邈浩浩以汤汤”。想象自己骑上神话中的巨鸟,时而在海面劈波斩浪,时而乘海风凌空翱翔,但见大小川流奔腾入海,波浪在阳光下放射异彩,海风狂动下,浪涛汹涌澎湃,满目是海天浩荡。便“指日月以为表,索方瀛与壶梁”。诗人尽情遨游在海天之间,指点日月,寻觅仙岛。进而描绘海上仙境“次玉石而为堂。蓂芝列於阶路,涌醴渐於中唐。朱紫彩烂,明珠夜光”,诗人看到忽地金光闪烁、迷人的仙境竟出现在海面上,只见宫殿金光耀眼,厅堂白玉莹洁,遍地灵芝仙草,美酒汩汩涌流。满目万紫千红,夜明珠奇光异彩。于是作者想象自己和列仙一道畅游太空,“骋飞龙之骖驾,历八极而回周,遂竦节而响应,忽轻举以神浮”。并且进入天庭,这里,诗人一一见到传说中的神仙,听他们讲仙说道,编校神灵奇书,与他们遨游海天,跨飞龙驾神马,腾云驾雾,从海底升上天宇,来到神往的天宫门前,高声呼唤看管天门的人。那人打开天门,热情地迎接诗人,并将他引向通往宫殿的彩路。最后以“通王谒于紫宫,拜太一而受符”作结,此赋有感而发,虚实结合,想象瑰丽。《览海赋》纯用海洋意象,兼以道家韵味,为我们描绘一个超凡脱俗的海洋仙境。

作者:赵君尧 研究员、中国海洋文学网总编、中日文化交流史研究会会员。主要著作有《中国古代海洋文学》《闽都文化简论》。在《中国史研究》《文史》《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等报刊上发表论文100多篇。主要研究方向:海洋文化、历史文献、区域文化。

《览海赋》让我们窥见2000年前古人对海洋的理解,他们眼中的大海是那样的辽阔无边、壮丽神奇。《览海赋》也让我们了解到汉晋时代文人个体自我意识的觉醒,和他们面对大海时的心境,他们希求摆脱现实的羁绊、浑浊、丑陋,追求一个高远、自由、洁净而美丽的境界。受到当时科学知识的限制,他们无法更深探究大海的奥秘,加之当时盛行的神仙观念影响,又使他们对海洋充满神往、飘渺之感,当这一切化做赋篇时,却呈现出瑰丽奇彩的艺术效果。

班彪,是东汉著名历史学家,他写的《史记后传》,为他儿子班固的煌煌巨著《汉书》打下了基础。他又是出色的文学大家,写过不少辞赋,是当时文学、史学发展水平的重要代表。他在海洋文学上的突出成就,影响了汉晋六朝的文人,他的《览海赋》开启海赋创作的新时代。

猜你喜欢

大海海洋文学
大海捞金
我们需要文学
问大海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冬日的大海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令人兴奋的大海
我与文学三十年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