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宝哥
——冰原“老顽童”的北极深旅生活

2017-02-13

海洋世界 2017年1期
关键词:海象独角纽特

宝哥
——冰原“老顽童”的北极深旅生活

撰文|摄影|张燕保

在地球之北那些残存的荒野、那些冰封的海洋还保留着地球蛮荒时期的影子,让我试着在这些地方找回自己身上人类的本能。

我在北极经历了春季、夏季和秋季,这里的季节变化之快和生活节奏之慢让我赞叹不已。当地人问我“你喜欢这里的什么?”我思考了很久,居然无法回答!这里的一切都让我迷恋!从季节变化带来的惊喜,到因纽特人的朴实善良我都喜欢。就像我的好朋友(一位享誉世界的水下摄影师)说的:当今这个世界只有这极北地区能让我迷恋了。

这里是北纬74度,“北极点不是北纬90度吗?”是的,这里不是北极点,对于我来说:坐着俄罗斯破冰船到达北极点,众人围在极点标志下拍个照片也就是炫富吧,绝对是个挺无聊的事儿。你想啊:那么多人,在船上伴着破冰船行驶的轰隆声、吃喝玩乐几天就到了。兴许运气好,船长拿着望远镜指着那个隐约的影子告诉你:“看,北极熊!”下了船,一帮人手拉手围着极点标志碑喊一声“茄子”;再不就是拴根绳子跳进冰海做一回勇士,心里涌出无限自豪。

不对!对于我来说,这样的北极之旅绝对是太无聊了!因为在我看来,北极不是让人朝拜的圣地,而是人类在地球上自然环境最恶劣的地方争取生存权利的地方。如果有机会来到这里,我必须要实实在在地在北极生活。对,就是和世世代代生活在那里的原住民——因纽特人在一起;不畏严寒,穿着海豹皮缝制的衣服,住在冰海上的帐篷里,生吃刚刚捕获的鲸肉;在冰面上追逐北极熊,看那不落的太阳。正因为如此,三年来我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北极度过的。以前我说过“最近一些年,我人生的足迹是一路向北”。因为,在地球之北那些残存的荒野、那些冰封的海洋还保留着地球蛮荒时期的影子,让我试着在这些地方找回自己身上人类的本能。

夏天的北极海面上漂浮着大量的浮冰,它们随潮水而来随季风而去。它们露出水面的部分小到只有几平方米,大到几千上万平方米,犹如一座漂浮的海岛。谁也不知道它们明天会飘向哪里,只有海象和北极熊们懂得哪一座浮冰能抵御风浪,能作为它们度过夏天的家园。

如果你没有机会来到这里,亲眼看到它们在浮冰上自在的生活状态,也许会为它们的命运担忧,试图干扰、拯救它们的未来,站在人类的角度上会愚蠢地以为自己是无所不能的万物之神。

所以我很想客观地描述一些北极动物的生活状态。人类只有更充分地去了解,也许才能做到不去打扰和干扰它们。

北极熊

你知道吗?北极熊的皮是黑色的。

我们对于北极熊的认识误区还是不少的。也许北极熊给人的印象是笨拙的大家伙,也许有人知道它奔跑起来可以达到每小时40英里的速度。可你知道吗?北极熊还是游泳高手,不仅一口气游上50千米是稀松平常的事儿,猎捕海豹的时候还能在深海中下潜10多米深!而我在北极海水中彻底领教了北极熊的各种厉害。

在北极生活的时候,我喜欢在半夜时分走在荒原上,站在茫茫冰海中,因为每当这个时候太阳的光线都会呈现出特殊的色彩。在午夜阳光的照射下,天边的云会从黛青色层层变化为粉红色、玫瑰色,渲染出空气的色彩铺满山川、大地。

而每到这个时候都是北极熊们最为活跃的时刻,猎人们弃置在岸边的鲸肉也就成了熊孩子们的大餐。似乎彼此心照不宣,猎人们在帐篷中酣睡、北极熊们聚集在鲸肉堆前大快朵颐互不干涉。当然为防备意外,尤其是当猎人们带着幼小的孩子出来狩猎时会格外小心。他们会在帐篷外轮流值守,只要北极熊们专心吃它们的鲸肉大餐别淘气,人熊之间彼此默契就会相安无事的。

不过,分心照顾孩子的熊妈妈还没能适应这种默契。这不,我眼前的这两只北极熊应该是母子俩,熊宝宝看起来也就是一岁多,跟着妈妈“闯荡江湖”。尽管我是举着相机按快门的同时尽量缓慢地接近她们,熊妈妈担心宝宝的安全还是惊慌不已。它抬起头来注视着我,做出随时逃跑的样子。而那只肥胖的小熊吃得兴起,只顾撕扯着鲸肉毫不顾忌我的到来。

为了让它们放心地吃,我跪在地上不再靠近,放下手里的相机凝望着眼前的美景;午夜阳光下的海滩白色浪花拍打着海岸,海滩上两只肥胖的北极熊围着独角鲸贪婪地撕扯着,天际间弥漫着黛青、嫣红的色彩,几只争食的海鸟在浪花间盘旋。这是多美的一幅画啊!不禁让人感叹大自然在北极这块土地上居然创作出如此完美的作品。

独角鲸

独角鲸是迄今为止我水下拍摄中最难拍到的海洋生物。它在海洋中的灵活性远超海豚,速度堪比金枪鱼!尤其是潜入北极那零下2度的海水中用广角镜头猎获独角鲸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独角鲸成群结队时的场面真的是蔚为壮观,它们在海里撒起欢儿来还真是不得了,此起彼伏、气息悠长的喘息声伴着牛鸣般的叫声顿时让宁静的大海欢乐起来。它们三五成群散布在附近的海面上,时而尖尖的长角探出水面,时而举起花瓣似的尾巴潜入海底。迎着太阳看去,它们随着呼吸喷出的水柱在阳光下化为缕缕蒸汽,恢宏磅礴。

北极海象

潜水几十年来到过很多地方,见识过各种凶险的洋流,曾经抚摸大白鲨、徒手抓咸水鳄鱼,就从来不知道什么是害怕。只有到了北冰洋,看到生活在水下的北极海象,尤其是耳闻

29目睹了它们的觅食方式以后,说实在的“心里的阴影面积”有点儿大。

前两年都是在冰面上看到北极海象,它们三三两两的堆积(只能用“堆积”来形容海象那极端臃肿的身材)在浮冰上晒太阳。即便走到离它们很近的地方,它们也不动声色并不拿人当回事儿。给我留下的印象就是笨拙和愚蠢。听说过它们以海底的贝类为食,似乎与大型食肉动物并无关联。

北极海象的个体都很庞大,成年海象能长到3吨以上,也就是说:如果在冰面上它高兴不高兴都能把人坐成一堆肉酱。当然这只是个玩笑,真正恐怖的是海象回到深海中。你知道吗?海象居然是标准的食肉动物?没错,它们以海底的贝类为食,但是,它们也捕捉海豹甚至是独角鲸。更为恐怖的是它们的觅食方式,在深海它们是凭借自己的游泳速度和灵活多变来觅食的!没错!它们看似一堆肉的身躯在水下呈纺锤形,穿梭洋流极为灵活,庞大的身体结构善于承受巨大的海水压力。在捕猎的时候它们的两只坚硬的长牙会从平时的垂直状态向两侧分开呈八字形,如同锋利的镐头勾住猎物,接下来它们就会用无比强壮的双臂(前鳍)紧紧把猎物抱在怀里极速下潜至深海,令猎物在海水压力瞬间变化下窒息死亡。然后它们是慢慢来享受自己的猎物的!

在海象嘴里长满了20多颗并不尖锐的牙齿,它们的作用就如同磨盘,待猎物死亡后撕开外皮把猎物的血肉吸进口腔,磨碎以后才咽下肚子。也就是说:它很懒;懒得去浪费时间与猎物搏斗,而是抱紧猎物直奔海底;它懒得费劲儿去撕咬、消化猎物而是咬开它的外皮去吸允它的精华。其实它也太聪明了,充分发挥了自身的特长,绝对不浪费时间做无谓的举动,貌似愚笨的外貌掩盖了残忍的本性。它比其他动物更懂得生活,它把生命中更多的时间留给自己享受温暖的阳光,“瘫”在浮冰上、“瘫”在绝美的北极风光里,那份自在直甩“北京瘫”几十条街。

虽说海象的天敌是北极熊和虎鲸,可是北极熊只敢在饿急了的时候在岸上偷袭刚出生的海象幼崽,一旦惊动了成年海象,北极熊还是要落荒而逃的。而虎鲸虽然也在北极海里掠食,却很少出现在这极北地区,也就是说,海象在这里几乎是没有天敌的,所以我们经常会看到成千上万的海象集体“瘫”在岸边晒太阳。

北极之夏

北极的夏天有多美?

几十年来我到过世界上几乎所有号称最美的海岛和海域,可是没有任何一个地方能和夏天的北极海岛相媲美。当然热带的岛屿给人风情万种的留恋,高大的棕榈树、比基尼美女,还有洁白的沙滩。可是我说,这是你审美海岛的初级课程你信么?所有人,包括我都是先从恋上热带海岛开始喜欢海洋的。久而久之你会发现,你所喜欢的海岛不过就是抒发一点小小浪漫的地方,那是欲望之岛,那是世俗之地;单调而乏味。

不信?你来北极看看,绝对颠覆你对海岛的印象。这里的岛屿没有你熟知的海岛那么妩媚,反而平添了许多阳刚之气,随着季节变化展示出多姿多彩的生命力。北极夏天的海岛气温只有4~5摄氏度,最高也不会超过摄氏十几度,绝对是清凉世界。这个季节的海岛开满了你从未见过的鲜花,地衣、苔藓红红绿绿铺满了大地,不经意间一只洁白的北极熊从花丛中走过,足够让你心惊肉跳之余回味上那么一阵子了!

再说海上,风平浪静之时,各种鲸类就像约好了参加运动会,独角鲸、北极弓背鲸、虎鲸在海上欢腾跳跃,如果刚好有成群的白鲸加入进来,你就会有福气亲耳听到海底金丝雀那婉转悠扬的歌声。

你说地球上还有哪个地方的海岛能和她媲美?什么?太冷不能游泳?那你就OUT了!当今最流行、最具挑战性也是最有意义的就是穿着比基尼在洁白冰山的映衬下跳进北极海里给自己一个不同凡响的人生体验。

北极夏天的生活是如此丰富多彩,绝对要感谢那午夜的阳光。没错,是午夜阳光!在北极夏天是没有黑夜的,有趣的太阳从东方转到西方再回到东方,就是不会消失,这个季节的太阳没有日落带来的璀璨,它所补偿你的就是午夜阳光下那斑斓的晚霞发出梦幻般的光芒。

所以到了北极海岛可能你会不舍得睡觉,因为这里没有黑夜带给你的恐惧与无聊。子夜时分坐在岸边听那满海喧嚣的鲸叫,看薄雾中高高扬起的巨大鲸尾。心动之余,这一切都会让人感动,你会感谢这个世界,感谢自己有机会来到这里,感悟到在这个世界上最奢华、最值得留给自己的就是此时此刻。

以前总是在热带地区跳岛旅行,没想到夏季的北极地区也是非常适合跳岛旅行的。唯一不同的是这里的一切都要自己动手,找当地向导、租船、搭帐篷,其实有意思的地方也就在此。只不过在极北地区飞机和人工都非常昂贵,加上要付出的超额行李(携带了大批设备和防寒、防水的衣服)。总之,北极地区旅行是花了太多钱却并不奢华的旅行。尽管如此,北极地区的生活还是我一生中最值得留恋的日子。记得有一次和几个数十年服务于BBC及国家地理的摄影师聊天,他们居然也深有同感,要知道他们走遍了世界、阅人(景)无数,北极能如此打动他们,其诱人至深可想而知。唯一的遗憾如同星野道夫说过的话“我只能感叹,是不是来得太晚”!

因纽特人

在北极生活的这些年,我和因纽特人住在一起,也因此有了更多机会了解他们的生活和他们的文化。特别让人感觉很不一样的是,在因纽特人身上还保留着许多我们人类成长的痕迹。因纽特民族基本上是过着游猎生活,虽然现在政府给他们提供了固定的住所,给予他们极高的福利,但他们依然以狩猎为生,乐于在冰天雪地的北极地区生活。

这是一个强悍的民族。他们代表着人类在地球上最极端的自然环境下生存,他们是人类在演化过程中保留着原始文化的群体,在他们身上能找到我们失去的影子。在我们人类成长的过程中,男人因为雄性动物天然的优势逐渐成为家庭的支柱,这一点在因纽特民族中尤其重要。上一代因纽特人的家庭一般都有八、九个,甚至十几个孩子,这些孩子们从小就在自然环境中生活,特别是男孩子3岁左右就被家长丢在雪橇里带在身边驰骋在冰原上狩猎去了。因此,因纽特男人生性彪悍。他们崇拜强者,族群中的首领都是大家公认的善良聪明、枪法好、身体强壮的男人。

因此,当我走进因纽特人,和他们一起生活也必须接受因纽特民族文化的考量,起码的标准就是:你是不是个“男人”、够不够强壮、有没有在冰天雪地中生存的本事。所以,随着我的枪声海豹应声倒地,汤姆——我的因纽特兄弟朝我竖起了大拇指,平时指导因纽特小伙子们近身格斗、脱光衣服跳进零下2摄氏度的北冰洋深海游泳、赤手空拳吓跑偷袭的北极熊。无疑,这些平时生活中的积累使得因纽特猎人们很高兴接纳我为自己人。因纽特土著、市长Solomon赋予我的因纽特名字叫做“因纽雅克”,意即“像我们这样的人”。

因为2016年在北极的3个多月,我们都是和因纽特猎人生活在一起,记录了他们大量的生活实景。我们觉得很震撼,很有意义,也想让更多的人能放弃偏见,了解这个伟大民族的真实故事。在我们之前因纽特人从来不准外族、更不喜欢外国人拍摄他们狩猎过程。因为,很早以前曾经有过“白人”偷偷拍摄了一些带有偏见、猎奇的镜头传播到外面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尤其是那些所谓的“动物保护人士”更是全然不顾人类在北极地区恶劣的生存环境,不尊重人类发展的历史文化,一味地以保护动物为名指责因纽特人的生活方式,由此因纽特人产生了强烈的戒心与面对外界镜头的反感。

我很幸运!在北极我和他们朝夕相处,同吃一锅饭,同睡一个帐篷,亲如兄弟。我和女儿获得了他们的允许带着相机、摄像机从北极圈一路拍到北冰洋海岸。我曾经对他们说过,要用我的镜头展示他们的故事,让世界了解他们的生活。因为我知道,他们是那么善良、朴实,他们代表着人类在地球最恶劣的环境中生存,这是一个伟大的民族。

因纽特人狩猎独角鲸

朋友们很好奇“因纽特人猎获了独角鲸以后就是生吃吗”?当然不是!在因纽特人的菜单上独角鲸有好几种吃法。虽然说刚刚猎获的独角鲸肉生吃起来口感还不错,尤其对于像我这样喜欢吃鱼生的人来说没有一点儿不适应。可是猎人们也会把它煮熟了吃,所以如果你和他们在野外一起狩猎,就有机会蹲在地上从锅里抓起一块热呼呼的独角鲸肉大快朵颐。因纽特人认为,独角鲸肉有很高的热量,尤其是在北极地区吃独角鲸肉能提高身体的耐寒能力。事实也是这样,我的亲身体验也是如此。

其实,在狩猎季,因纽特猎人们只需要很少的独角鲸肉就能度过整个夏天。因为北极的夏天食物来源丰富多彩,著名的北极鲑鱼更是唾手可得,就连那些失去冰面的北极熊们都吃得滚瓜溜圆。真正难过的时候是冬末春初,因为在漫长的冬夜,鲸们都躲藏起来避寒,因纽特人只能猎捕海豹,也就是说只有海豹是他们唯一的肉食来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在夏季把更多的猎物埋藏起来以便熬过漫长的冬季。

在北极生活这几年里,我发觉因纽特人还保存着我们人类进化的痕迹,他们依赖北极这个纯净的世界从大自然中取得最原始的食物,简单的加工保持了食材原有的味道和营养。除了窖藏这些肉类,他们捕获的北极鲑鱼也会去掉鱼骨晾晒在海边的岩石上,如果阳光充足,大概5、6个小时后就可以随身携带当作干粮吃了。当然在整个夏季我和他们一起狩猎的时候来不及做饭也是拿这些鱼肉来充饥的。想起来有些好笑,在现代化的大都市中,那些富裕阶层的“美食家”们浪费了太多时间和财力去追求“新鲜食材”却还不如因纽特人日常生活中的“俯拾皆是”。

因纽特人的翻绳游戏

北极的天气说变就变,几个小时前还是风和日丽,现在却不得不躲进帐篷听着风雨任凭拍打,一场猛烈的风从南方带来了温暖的空气、带来了雨,北极的春天终于来了。我喜欢看蓝天下平静的大海,我也很享受因为天气遽变只能躲在帐篷里的日子,因为在这样的日子里让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向汤姆学习不同的因纽特文化。

有一种叫做 “艾呀嘎”的游戏。说起来挺有意思,这种游戏在我小时候也曾经玩过,叫做“翻绳”。如果说“游戏是人类最初的文化”那么,在地球边缘居住的因纽特民族则始终保持着原始和朴实。

他们生活在北极,这里是地球边缘。如果有幸来到这里,你看到冰封雪裹的世界就好像从开天辟地那个时候起从来没有变过。极端的气候条件养育了淳朴的民族,他们坚守在自己的家园,坚守自己的文化。以至于,那个因为发现了一种新的翻绳图案,风雪中狗拉爬犁赶了375英里路,只为了告知其他族人的因纽特人被他们奉为英雄,他的故事至今仍广泛流传。

也许有人认为“不就是个翻绳游戏吗,哪有那么深奥?”我要告诉你:你所不知道的是这个看似简单的游戏其实相当复杂,它依旧像在远古时期一样起着传达信息的作用。你到了因纽特民族聚居地区,在机场看到的就是两位老人正在研究“翻绳”的大幅照片!我们在因纽特朋友家居住的时候,来看望我们的族人看到女儿正在学习的“艾呀嘎”兴奋不已,马上又是教她新的花样,又是互相比拼翻绳的技巧。一连几个小时乐此不疲,可见“艾呀嘎”在他们心中的位置。我们总说要有文化,其实文化是淳朴的,带有原始的痕迹。

北极的孩子不睡觉

在村里住着,半夜醒来不时听到窗外孩子们的嬉笑声,有时回到村子已经是下半夜了,仍然可以看到孩子们三五成群地在街上或踢皮球或随意玩耍。第一年来的时候我们很惊讶,久而久之也就习以为常了,女儿总结说“北极的孩子不睡觉”。其实,这完全是因为极地的极端气候和季节变化。你看啊:一年之中根本见不到太阳的日子就占了6个月,好不容易盼来了昼夜洒满阳光的日子,搁谁也舍不得睡觉啊。

我在北京的时候是出名的早睡早起,尤其是近些年远离社会以后更是晚上8点睡觉、早上5点起床;朋友们都笑我过着农耕的日子。有句话说得很有道理“环境改变人”。这不,自打到了北极地区生活这几年,我完全适应了这里“太阳底下睡大觉”。其实不适应也得适应,你想啊,这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说的是规律,要是太阳总在天边挂着那也就没规律了吧。说到这里想起一件事:一次和朋友聊天,他问“北极夜里还有太阳?那完全是亮的怎么睡觉啊?要不要戴眼罩?家里是不是得有特厚的窗帘”?我笑了,你要是有机会来到这里就知道啦,这里的人家不用说厚窗帘,基本上家家都是没有窗帘的。因为,他们自古以来就是猎人,习惯在冰原上、帐篷中生活,习惯了洒满午夜阳光的日子。我想,在阳光下酣睡也是他们享受大自然的独特方式。

猜你喜欢

海象独角纽特
美味就可以多吃?
我才是独角熊
真假独角熊
“大力士”独角仙
因纽特人为什么也要用冰箱
变色海象
海象的牙&彩雀
Climate change and the Inuit
解救独角王
一切都很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