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璀璨传承 和谐创声”
——从北方女子民歌合唱团看沈阳音乐学院特色办学之路

2017-02-12姚艳秋郝亚南

乐府新声 2017年4期
关键词:鲁艺音乐学院合唱团

姚艳秋 郝亚南

“璀璨传承 和谐创声”
——从北方女子民歌合唱团看沈阳音乐学院特色办学之路

姚艳秋 郝亚南[1]

作为一支活跃在文艺舞台上的生力军,沈音·北方女子民歌合唱团致力于弘扬中国优秀民族音乐文化,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为使具有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特色的合唱艺术屹立于世界音乐文化艺术之林,2017年10月31日19:30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沈阳音乐学院举办了“东北风”北方女子民歌合唱团(沈音)音乐会。沈音·北方女子民歌合唱团已成立八年,本场演出是合唱团第三次登上国家大剧院的舞台,向全国展现东北民族音乐文化特色。音乐会以五部分内容呈现中国民族声乐的文化情怀,每一个部分都别具一格的演绎了浓郁的民族音乐韵味,是沈阳音乐学院“植根民族、融入时代、突出特色、服务社会、引领先进文化”办学理念的最直观、最全面、最纯粹的展现。

一、植根民族,挖掘民族音乐文化瑰宝

沈阳音乐学院地处东北地区,充分利用东北音乐文化资源优势,加强东北音乐文化资源的研究和开发,繁荣东北文艺创作、推动区域文艺创新。在此次音乐会中,所选曲目突出“北方风情”,精选了具有代表性的北方民歌所改编的合唱作品,如《正对花》《东北风》《摇篮曲》《回娘家》《看秧歌》,这些歌曲久唱不衰,深受人们的喜爱。《正对花》这首三声部合唱作品的音乐材料来源于东北民歌,从曲式结构上讲是一个单乐段进行变奏化处理的结构。作品采用齐唱、对唱与合唱相结合,以对花情景表现对美好生活渴望为素材,乐曲的速度较快,欢乐而热烈。《回娘家》歌词诙谐,合唱团的演唱亲切、自然、俏皮,配合编排的舞蹈表演,将作品的地方特色表现得淋漓尽致。《俺是个快乐的饲养员》节奏欢快热情,音乐具有浓郁的东北民间色彩和乡土气息,生动地塑造了纯朴开朗的饲养员形象。沈音•北方女子民歌合唱团扎根民族沃土,演绎经典,曲目经过改编后,以合唱的形式展现,更突出了东北的地域文化特征,听起来让人有亲切感,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地域特色,散发出黑土地迷人的香气。

二、融入时代,引发艺术创新时代先声

沈阳音乐学院以艺术创新、融入时代为理念,多年来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经典音乐作品,体现社会与生活的特点,紧抓时代脉搏,并将这些音乐作品直接运用在各专业的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各专业优势与特点,建立各专业间综合性的合作机制;调整课程结构,不断加大音乐表演、舞蹈表演等专业实践教学的学分、学时比例;利用专业选修课模块,增设有助于学生就业、创业的课程;更好地发挥现有实践教学基地的作用,通过田野采风、舞台实践、教育实习等实践环节,让学生走向社会,体验生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沈音·北方女子民歌合唱团集合唱、表演、舞蹈于一体,所选作品均经过改编与创新,既有艺术性,又不失观赏性;既是具有东北地域特色音乐文化的成果体现,又是学院在新时期人才培养融合的体现。在“东北风”的合唱音乐会中,“古词新唱”与“民歌新声”两个部分的演唱令人耳目一新,又极具浪漫气息,选取了多个地区的地方民歌改编作品,特色鲜明,风格迥异,与时代紧密相连,与生活休戚相关。其中,《麻雀生活素描》是沈阳音乐学院作曲家徐占海教授创作的作品,旋律优美空灵,节奏轻快跳跃,和声律动性较强。全曲六个声部,无伴奏的合唱充分展现了合唱团的演唱实力,姑娘们细腻的演唱将麻雀生活的场景表现得惟妙惟肖。《青春舞曲》是根据新疆民歌改编的三声部女声合唱,结构是带单一主题的三部曲式结构,其中有齐唱、合唱和二声部轮唱的形式表现了维吾尔族姑娘活泼、欢快并载歌载舞的热烈形象,为了强调新疆少数民族地域风格,更是表现了一种明亮、火爆的新疆姑娘的形象。

三、突出特色,实现人才培养多元一体

沈音·北方女子民歌合唱团是在2009年以沈阳音乐学院民族声乐系为主体而建立的,从建团之日起就以打造特色为目标,通过系列课程,比如声乐课、形体课、表演课、合唱课等,尤其是合唱课对于声音的训练,结合着形体动作与表演,遵循着以唱为主的原则,进行严格的训练。本场音乐会最大的特色是以合唱的形式诠释不同风格的民歌作品。演唱民歌需要表现出作品特有的风格、韵味、咬字、润腔,以合唱团的形式演唱民歌作品具有很大的难度,近六十人的合唱团演唱得极为统一和谐更是非常不易。

本场音乐会中既有合唱、又有舞蹈,每首曲目的动作都由合唱团团员独自完成,以声传情,以舞示景,堪比专业舞蹈演员的水准。演出过程中不仅合唱的声音有层次,舞蹈动作也有层次,歌唱与舞蹈都是“多声部”,既有轮唱也有轮舞,令观众在听觉视觉上都有非常美好的双重体验,女子民歌合唱团的演出,其实更像是一场合唱舞台剧,打破了合唱团只用和声来表演的局限。在伴奏方面,独具匠心的采用电子管风琴的管乐队演奏效果为合唱团伴奏,一方面加剧了演唱的舞台效果,场面震撼,人声乐声天籁合一;另一方面,紧密的将两个专业学生的演出实践联系在一起,是复合型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在传统的合唱形式中注入了新鲜的元素,使得演出更加精彩、与众不同。采用了钢琴伴奏和双排键电子管风琴伴奏进行演出,既突出了女子合唱的特征性,又保证了某些作品可能具备的交响性特征。

四、服务社会,践行以终为始艺术惠民

服务社会、服务人民是沈阳音乐学院作为高等艺术院校的责任与使命。多年来,沈音·北方女子民歌合唱团努力开拓实践舞台,积极服务社会,2010年6月在第十四届CCTV青年歌手大奖赛合唱比赛中荣获铜奖第一名,被专家评委誉为“世界上最美最和谐的声音”。2013年荣获首届辽宁省音乐家协会奖合唱比赛成人组金奖。先后参加大型清唱剧《遮不住的青山》、国家大剧院“春华秋实”高等艺术院校艺术精品展演周、辽宁大剧院“华彩金秋”民乐·民歌合唱交响音乐会、第十五届CCTV青年歌手大奖赛启动仪式、《五月的鲜花》全国大学生校园文艺会演、CCTV音乐频道“乐动青山”清明音乐会等大型演出活动数十场。2015年以来参加了歌剧《星星之火》演出20余场,在国家大剧院、高校和部队公演中赢得了较高的赞誉。沈音·北方女子民歌合唱团深入学校、工厂、村镇、社区、部队等地进行惠民演出,满足人民大众对文化艺术的需求,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开展中小学音乐师资培训与课程指导,创新培训内容和培训模式,支援落后地区乡镇中小学校艺术教育。

五、引领先进文化,继承弘扬“鲁艺”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中明确指出:“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民族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1]《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凝聚中国力量,是文艺工作者的神圣职责。”[2]《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鲁艺”文化是中国革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革命文艺史上具有唯一性和至高性,沈阳音乐学院作为“鲁艺”的后人,保护、研究、传承鲁艺精神是历史赋予的责任。沈音·北方女子合唱团自成立以来,唱响“鲁艺”红色经典 ,在培养一批又一批的合唱团员中将“鲁艺”精神薪火传承。本场音乐会中,一曲老院长劫夫创作的《革命人永远是年轻》,唱出了“沈音”人继承并弘扬“鲁艺”精神的决心;《大红枣儿送亲人》、《珊瑚颂》分别选自歌剧《白毛女》、《红珊瑚》,这些唱段都是红色经典曲目,合唱团的演唱情感表达深刻,和声处理独特,和声效果丰满,注重抒情性与色彩性的结合,令观众领略到了民族歌剧的魅力。

沈音•北方女子合唱团具有中国民族特色和北方风情,让观众们领略到了东北白山黑水的合唱艺术魅力和优秀民族音乐文化神韵,感受到了民族声乐艺术之美和合唱艺术之美。沈阳音乐学院在办学与人才培养方面发扬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精华与西方和各国优秀音乐文化相交融,真正实现具有中国音乐文化为特色的合唱音乐创作和演唱。这场视听盛宴是沈阳音乐学院“植根民族、融入时代、突出特色、服务社会、引领先进文化”办学理念的传达,是构建中国民族音乐教育体系过程中特色办学之路的展现。

[1]王旭东.高校特色办学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

[2]王琴.特色办学应关注五大内在关系[J].教育科学研究,2017

[1]

姚艳秋(1974~),沈阳音乐学院发展规划处、发展研究中心教授。

郝亚南(1979~),沈阳音乐学院发展规划处、发展研究中心讲师。

(责任编辑 张宝华)

猜你喜欢

鲁艺音乐学院合唱团
音乐学院概况
音乐学院简介
延安鲁艺“小调大王”——安波
浙江音乐学院举办2021新年音乐会
鲁艺精神的写照——宋惠民
难忘的合唱团
合唱团的那些事儿
延安“鲁艺”音乐系里的“广东仔”
星海音乐学院六十华诞公告
“鲁艺精神”与鲁迅美院油画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