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戏人生 人生百戏
——《百戏梦幻夜》观后感

2017-02-12吴晓云

影剧新作 2017年1期
关键词:百戏钢管舞班主

吴晓云

百戏人生 人生百戏
——《百戏梦幻夜》观后感

吴晓云

《百戏梦幻夜》是一出杂技人讲述杂技人自己故事的舞台剧。全剧通过风雪夜(序幕)、闯江湖、雨竹林、大世界、百戏梦“一序四幕”的结构,讲述了李家班班主和师娘带领徒弟们闯荡江湖的经历,再现了杂技先辈们坎坷的命运。这种表现形式让人耳目一新。可以说,这也可能是杂技艺术今后发展走向的一种探索与尝试。这种艺术上的创新值得我们每一位艺术工作者借鉴。

《百戏梦幻夜》的创新之处,笔者以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编剧在构思创作上把传统所指的“百戏”(百戏是中国古代对民间诸技的称呼,尤以杂技为主)与“剧”相结合,打破了通常杂技晚会把一个个杂技节目串起来的简单传统做法。用故事演绎杂技,让杂技在舞台上生动起来,构思巧妙。本剧讲述的是杂技人自己的故事,演员也就是演自己,情感很容易自然流露,杂技技艺也就顺其自然地出现在剧中,不会有牵强之感,手法高超。人们常常喜欢通过“戏”来展现生活百态,表达思想情感,常有“人生如戏”之说。本剧就是在演一个“戏”,与“百戏”的“戏”同字不同意,用故事把本不相搭的两件事联系起来,寓意深刻。

二是导演在舞台表现上融入了芭蕾、京剧、钢管舞、傩舞等多种艺术元素,每一个场景、道具的出现都赋予深意,增添了故事的丰满性和可看性。第一幕鹰少欺行霸市,驱散人群踢场子,班主带领众弟子戴上面具跳傩舞。杂技人都是有功夫的,按常理完全可以一起把鹰少打倒,但导演却用跳傩舞的形式来表达杂技人的愤怒。傩舞是用来捉鬼降妖的,通过这种手法侧面反映了当时杂技人地位的卑微,展现了杂技人生活的艰辛、无奈和隐忍。雨竹林一幕中,有身孕的师娘撑着伞挺着大肚子指导秀秀练功。伞代表了师傅一辈对徒弟们的关心和爱护;师娘身怀六甲则隐喻着艺术的延续和传承;艰辛练功的秀秀体现了杂技人对艺术的坚守和执着。最后一场,年老的班主不服老,再次撑起中幡并把它交到年轻一代杂技人手中,既有一种对无情岁月的无奈,又表达了老艺人对艺术生涯的无限眷恋。中幡传递的是一种希望,它不仅是技艺的传递,更是一种艺术精神的传承。

三是音乐作曲打破了以往杂技音乐循环往复的惯例,而是根据剧情发展的需要来进行创作,增强了故事的戏剧性,让人几乎忘记这是一场杂技。当然,音乐创新也增加了杂技表演的难度,因为杂技动作的完成是要高度集中思想,容不得半点分心,而演员又不能游离出剧外,这给杂技演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百戏梦幻夜》给杂技注入了生命,提升了价值。但如何走得更高、更远?还需要进一步探讨,需要艺术家的深加工。艺术生产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人的身心和谐发展,是培养人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在给人美的享受同时给予启迪、获得知识。本剧演出中融入了30多种技巧,其中不乏代表省杂技团实力的一些项目。很多项目普通观众看过后,根本说不上名称,更不了解其内涵。在演出时,可以字幕的形式对表演项目进行介绍,起到艺术普及的作用。艺术作品中每一个人物和场景的出现都要围绕主题、反映中心思想,运用多种艺术载体时,要有主次之分、轻重缓急之分。本剧在表现热闹场景时,同时展现了各种杂技技艺,起到了渲染气氛的作用,但有的场景舞台布局让人觉得太“满”,让观众觉得不知到底该看什么。可以在灯光或编排上做些处理,以突出重点。在体现上海大世界的时尚感时,导演大胆运用钢管舞,与“百戏”形成强烈对比,以此凸显出杂技人生存的艰辛,实际上这也是一种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突。但剧中钢管舞占的篇幅有点冗长,弱化了主题。

一部优秀的作品,要能让不同知识背景的观众,都能有所思考。《百戏梦幻夜》让我们看到了创作团队对艺术创新的探索,看到了艺术家对传统艺术的坚守和传承,更看到了艺术发展的曙光、文化的自信。相信通过艺术家们的深加工、再创造,它将会以一个更完美的形象呈现在观众面前。

吴晓云:宜春市群众艺术馆

责任编辑:周伟华

猜你喜欢

百戏钢管舞班主
“百戏之祖”:昆曲里的古典传承
2019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举办112个剧种118个剧目献演
大江东去浪千叠——百戏之祖“昆曲”
唐代百戏诗的主题研究
钢管舞的发展及社会意义
钢管舞不只是性感
钢管上的艺术
反串
钢管舞想成奥运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