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戏剧救世 以情悟人
——谈汤显祖的政治理想

2017-02-12龚重谟

影剧新作 2017年1期
关键词:汤显祖莎士比亚戏剧

龚重谟

戏剧救世 以情悟人
——谈汤显祖的政治理想

龚重谟

汤显祖不仅是杰出的戏剧家,而且也是用“戏剧救世、以情悟人”的戏剧政治家。传记文学的任务就是用传主的真实历史资料,通过文学语言的描述塑造个性形象。假如用漫画线条勾划汤显祖,那么他头歪戴着官帽,身穿绣满了“情”与“梦”字样的戏剧服装,右手握着“豫章之剑”,左手高举“临川之笔”。这就是我创作的《汤显祖大传》中一个真实的汤显祖形象。

美国阿兰·布鲁姆在《莎士比亚的政治》一书中提出:要看清莎士比亚的真正面目,还应通过政治哲学这条路径。莎士比亚被布鲁姆称作为卓越的政治作家,理由是:莎士比亚在戏剧表达了对政治事物的关切,并揭示了政治与哲学的复杂关系。而汤显祖呢,他对政治何只是“关切”而是亲身经历。汤显祖自已说:“经济自常体,著作乃余事”,即本志在经邦济世治国平天下,搞文学创作只是业余爱好。在政治上,他既有上疏谏议、揭发时弊的壮举,又有“政声冠两浙”的声誉。在世界大师级的戏剧家能有如此出色的政治才干,难有人出其右。如果说,莎士比亚只是有意识地通过戏剧传达出他的政治智慧的话,那么汤显祖是宦海沉浮十五年的政治实践表现了他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才华。因此,汤显祖无疑比莎士比亚更有资格称作政治作家,是当之无愧的戏剧政治家。

怀着“有区区之略,可以变化天下”的政治理想而投身举业的汤显祖,中举后明确表示要在政治上大显身手,大干一番后隐迹“烟霞”。他认为天下为“有情之天下”和“有法之天下”,而他所处的时代,恰恰是“灭才情而尊吏法” 的“有法之天下”。他向往李白所处的“有情之天下”,可人尽其才,凌厉一世。在徐闻,他倡导贵生,坚持“人为贵”“民为本”,尊重人的价值,《贵生说》是汤显祖最初面目的“情”的宣言书。到了遂昌,“因百姓所欲去留,时为陈说天性大义”,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按照老百姓的意愿办事,常向百姓做思想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个人的存在与意志的表达。他以“情”施政,意在把遂昌治成“有情之天下”的试验地。

经历了上疏受贬,在遂昌“政声冠两浙”却得不到升迁,矿税致“地无一以宁,将恐裂”,汤显祖深感“变化天下”无力,他要用戏剧救世,以情悟人。孟子说:“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对此,早在青年时期的汤显祖就有体认,用今天话来说,看一台好戏比听一场报告的教育作用更大。政治家解决不了的问题可用戏剧来解决。汤显祖当年在南京与同窗好友合作编演《紫箫记》,设计了一个讥刺当朝首辅张居正的戏剧情节,惹得“是非蜂起,讹言四方”,以致中途搁笔。汤显祖在《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中对其体认到的戏曲神奇力量作了鼓吹:戏剧能打动人的情感。看戏可使君臣关系符合礼节,融洽父子的恩情,促进长幼的和睦,增添夫妇的感情,树立朋友间的友好关系,消除彼此间的仇恨与矛盾,治疗精神上的疾病,戒除不良的嗜好。只要人人看戏,瘟疫病毒便不会发作,天下太平无事。戏曲不是“小道末技”,而是如同儒、释、道一样的“名教”。于是他“因情成梦,因梦成戏”,即现实理想无法实现的“有情之天下”,改而在“梦”中做主观追求,只因“梦”可不受客观现实所限,充分体现“情”。而展示“梦中之情”的最好形式是“戏”,“戏”可在舞台小天地里,通过几个角色,充分展现他的 “情”,演绎大人生。

在汤显祖的“四梦”中,霍小玉的“痴情”胜了权势;杜丽娘的“至情”超越生死;淳于棼的“善情”为“恶情”所摄,人性无常,世事荒诞;卢生被“恶情”主宰,就没有人性,只有兽性。“梦”是汤显祖传奇戏曲的特色与剧情中心。他写的最后一部传奇《邯郸记》,对“四梦”的“曲意”作总结说:“把人情世故都高谈尽”,即是说“四梦”完成了,他“胸中魁垒”得到宣泄,嬉笑怒骂,皆成了曲章。他的“情天下”思想得到全面的形象展示,于是他没有再写戏。不是他“才华衰绝”不能写,而是他认为没有必要再写。

汤显祖公开声称他的戏剧寄有“讥托”,即借他人之酒杯,浇胸中之块垒,富剧本以政治哲学的意义。汤显祖非常看重自己剧作的“曲意”。他深知,要用戏曲救世,要以情来悟人,演员要能理解剧本的“曲意”,并在场上形象展示出“情”。于是,“四梦”完成后,他躬耕排场教小伶。当宜伶对曲词不能很好理解,“曲意”体会不到位,便“自掐檀痕教小伶”。对沈璟等人改纂他的剧本,损害了《牡丹亭》的“曲意”不可容忍,嘱付宜伶“切不可从,虽是增减一二字以便俗唱,却与我原做的意趣大不同了”。并气愤地表示,“余意所致,不妨拗折天下人嗓子。”汤沈之争的根本在此。对“四梦”,汤显祖曾慨叹“人知其乐,不知其悲。”他说的“悲”不是悲剧,而是倾注了他的政治失意、官场体验和人生感悟的悲愤。汤显祖晚年蹭蹬穷老,但始终不忘“变化天下”的政治理想。退出官场还期望“朝廷有威风之臣,郡邑无饿虎之吏”,即希望朝中出有威仪亲民的贤臣,地方官中没有贪官污吏。他赴京城考核,虽决定辞官不干,但还向副首相张位推荐有“伯才”(霸才)赵邦清。赵治理贫弱的山东滕县,“三年而暴富”。汤显祖“云阁寸心终未绝”,即进入内阁做高官而达到“变化天下”的政治宏愿始终不绝,同时也寄托对后代和门人的希望。他鼓励儿子和自己的门人积极参加科举,临终前3年还亲自护陪次儿与三儿赴南昌乡试。二儿开远在汤显祖66岁那年中举,汤显祖还要他第二年进京会试。汤显祖还鼓励屡试失利的门人王观生再“发愤”,写信给有才华但很穷困的门人刘大甫去投身举业,都是希望他们来完成他未竟的政治宏愿。

仕途的挫折成就了汤显祖成为享誉世界的戏剧大师。“临川四梦”是汤显祖政治理想的表达,是四部政治哲学剧。汤显祖是中国和世界戏剧史上出类拔萃的用“戏剧救世,以情悟人”的戏剧政治家。

龚重谟:海南省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厅史志办

责任编辑:吴建军

猜你喜欢

汤显祖莎士比亚戏剧
莎士比亚(素描)
有趣的戏剧课
向威廉·莎士比亚致敬
汤显祖猜谜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戏剧类
汤显祖《邯郸记》的喜剧色彩
汤显祖为戏成痴
汤显祖为戏成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