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璇的历史崛起—为周璇逝世六十周年而写

2017-02-12项筱刚

歌唱艺术 2017年10期
关键词:周璇歌女歌唱

项筱刚

2017年,一代歌星、影星、“金嗓子”周璇(1920①—1957②)逝世六十周年。

1937年,凭借影片《马路天使》③一举成名的周璇,开始了其独领风骚十三年④的辉煌演艺生涯⑤。周璇的演唱风格纯朴大方、洒脱自如,不仅轰动了当时的中国和“南洋”歌坛,而且对后来的董佩佩、奚秀兰、邓丽君、蔡琴、李谷一和王菲等几代华人女歌星依然有着或多或少的影响。像这样依靠一部艺术作品而摘取艺坛桂冠的艺人或艺术家,在此后的中国电影史、中国电影音乐史上屡见不鲜。

据现有资料考证,周璇是1920年生于江苏常熟,长于上海,命运畸零,⑥故进入影坛后被誉为“布衣影星”⑦。六岁时她被一周姓妇人收养,八岁时就读于宁波同乡会设立的第八小学,直至初小毕业。十三岁时经“明月歌舞社”的琴师章锦文介绍入该社,后因演唱歌曲《民族之光》引起关注,故“明月歌舞社”的创建者黎锦晖依据该歌曲的一句歌词—“要与敌人周旋在沙场”,将其姓名由周小红改为“周璇”。在“明月社”⑧期间,“心灵有点滋润”的周璇“陶醉”“深爱”⑨该社的氛围和生活。1933年“明月社”解散后,周璇与严华等人组建“新月歌剧社”。“新月社”⑩解散后,1934年在严华的朋友金佩鱼的资助下,“新华歌剧社”得以组建,周璇遂加盟。在“新华社”⑪,她携手严华、徐健、欧阳飞莉、叶红、叶英等人在播音界逐步引起关注。1934年5月至6月,由“新华社”选送、年仅十四岁的周璇在由上海《大晚报》举办的一百零二位歌星参选的“三大播音歌星竞选”中,荣获第二名的佳绩,⑫仅与老牌歌星白虹相差二百二十七票。期间,媒体赞其甜美的嗓音“如金笛鸣沁入人心”。从此,“金嗓子”便成了周璇的雅号。之后,还与严华、严婓等人共同参与“上海歌剧社”⑬的播音活动。

1936年,周璇受聘于艺华公司,并参与第一部“软性电影”—《花烛之夜》⑭和《狂欢之夜》⑮的拍摄。翌年,经其兄周履安向袁牧之推荐,应邀在明星公司拍摄其成名作《马路天使》,以及《三星伴月》⑯等。其中,影片《马路天使》⑰不仅堪称周璇演艺事业的一座里程碑,也是民国时期电影音乐和流行音乐的一次飞跃。而由其成功诠释的影片《三星伴月》的插曲《何日君再来》(贝林词、晏如⑱曲),则更是阴错阳差地将作曲家刘雪庵、翻唱者李香兰拖入到历史的无情旋涡之中⑲。

1938年7月,周璇与民国时期流行歌坛独树一帜的“严派”代表人物—严华在北平举行婚礼。三年后(1941年7月),二人离婚,成为是时上海滩舆论关注的焦点。1939年加入国华/国泰公司,遂成为该公司的首席女星和老板柳中浩的义女,陆续主演了《孟姜女》(1939)、《七重天》(1939)、《李三娘》(1939)、《西厢记》(1940)、《苏三艳史》(1940)、《董小宛》(1940)、《三笑》(1940)、《天涯歌女》(1941)、《解语花》(19 41)、《梅妃》(1941)等十六部影片⑳,共演唱插曲四十五首,赢得了是时受众的青睐。

上海被占领后,周璇先后加入“中联”㉑、“华影”㉒,被彼时电影媒体誉为一个“值得可喜的现象”㉓,并拍摄了《渔家女》(1943)、《鸾凤和鸣》(1944)、《红楼梦》(1944)和《凤凰于飞》(1945)四部影片。其中,《凤凰于飞》以单片十一首插曲的总数名列周璇出演歌唱片的榜首,至今仍无人能出其右。尤其是陈蝶衣、陈歌辛、黎锦光、姚敏、李厚襄、梁乐音六位词曲大家悉数加盟,在为世人奉献出《凤凰于飞I》和《凤凰于飞Ⅱ》(陈蝶衣词、陈昌寿曲)、《合家欢》(陈蝶衣词、姚敏曲)、《笑的赞美》(陈蝶衣词、梁乐音曲)等脍炙人口的作品的同时,亦将该片推上了民国时期歌唱片的新高度。1945年3月,周璇在上海金都大戏院连开三天“歌唱会”,门票销售一空,且“无日无场不是挤得十足”,吸引了众多的影迷、歌迷,堪称“空前盛况”㉔。

抗日战争胜利后,周璇往来于上海、香港之间,迎来了其电影、歌唱事业的又一个高峰。从1947年起至20世纪50年代初期,周璇相继与“大中华”“永华”“长城”“国泰”“大光明”公司合作,拍摄了《长相思》(1947)、《忆江南》(1947)、《花外流莺》(1947)、《莫负青春》(1947)、《清宫秘史》(1948)、《歌女之歌》(1948)、《花街》(1950)、《彩虹曲》(1953)等影片,在推出了《陋巷之春》(影片《歌女之歌》插曲,陈式词、侯湘曲)、《御香缥缈曲》(影片《清宫秘史》插曲,李隽青词、陈歌辛曲)、《小小洞房》(影片《莫负青春》插曲,吴祖光词、 陈歌辛曲)、《高岗上》(影片《花外流莺》插曲,陈式词、林枚曲)等经典电影插曲的同时,也在无意间为20世纪四五十年代香港电影音乐、普通话时代曲的崛起和奔流埋下了伏笔。从这个角度看,周璇堪称民国时期内地流行音乐和香港地区流行音乐之间的桥梁、纽带,更何况影片《清宫秘史》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还曾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璇由于健康原因离开了歌唱和电影表演的舞台,淡出了受众的视野。虽然在其逝世前夕,由她演唱的《天涯歌女》、《四季歌》、《葬花》(电影《红楼梦》插曲,曹雪芹词、黎锦光曲)、《拷红》(电影《西厢记》插曲,范烟桥词、金玉谷曲)、《渔家女》(同名电影主题曲,李隽青词、陈歌辛曲)、《百花歌》(电影《孟姜女》插曲,吴村填词、严华曲)、《难民歌》(电影《七重天》插曲,徐卓呆词、严华曲)、《梦断关山》(电影《李三娘》插曲,范烟桥词、严华曲)和《街头月》(电影《天涯歌女》插曲,吴村词、张昊曲)等代表作通过“中央台”“天津台”“山西台”“重庆台”和“武汉台”等各级各地“电台播送”的形式一度引起世人的关注和争议㉕。1957年9月22日,周璇病逝于上海,并因此“和阮玲玉一样赢得了人们普遍的叹息”㉖。她的逝世,标志了一个时代—“周璇时代”的结束。

毫无疑问,成名后的周璇属于典型的,主要在“歌唱”和“电影”两个领域内同时发展的一代明星。不包括七十五首“纯流行歌曲”㉗作品,仅在她自己参演的四十一部电影中演唱过的主题歌和插曲就高达一百一十三首㉘,成为百代唱片公司在上海时期的领军歌星㉙。尤其是由她担任主演和主唱的歌唱片,如《马路天使》《西厢记》《渔家女》《鸾凤和鸣》《凤凰于飞》《长相思》《歌女之歌》等作品,形成了民国时期影坛“每片必歌”的惯例,代表了当时中国歌唱片的最高水平。其中,《天涯歌女》《拷红》《凤凰于飞Ⅱ》、《交换》(李隽青词、梁乐音曲)、《花样的年华》(范烟桥词、林枚曲)等电影歌曲和同样由其演唱的《五月的风》(陈歌辛词、李七牛曲)、《采槟榔》(殷忆秋词、黎锦光编曲)、《永远的微笑》(怀钰词、林枚曲)等纯流行歌曲,共同筑起了那个时代中国流行音乐的一座“孤峰”,至今仍令后人不敢望其项背。

毋庸讳言,周璇既是“后黎锦晖时代”(1937—1949)㉚里“黎派”音乐的杰出演绎者,也是民国时期流行歌星、影星中首屈一指的代表人物。与同时代的众多女歌星不同,周璇的演唱很有自己的特点:在发声方面,她既非西洋的“美声唱法”㉛,也非传统的“民族唱法”㉜,声音宽厚、甜美,吐字清楚,被誉为“会话式的自然发声”㉝。她能够大胆借鉴民歌演唱的特点,如在装饰音上的处理,随着情感表达的需要而注意到声音的抑扬顿挫。因而,她的演唱风格纯朴大方、洒脱自如。作为一位身处风云变幻时代的女艺人,周璇较难掌握自己的前途和命运,她只能在有限的空间里去追求她的生活和她的表演、歌唱艺术,尽管她主观上希望自己的“生命将会比‘娜拉’更积极”㉞。

注 释

①另一种说法为1921年。1948年周璇的“上海国民身份证”显示其出生于“民国拾年捌月壹日”,即1921年8月1日。

②1957年9月22日,周璇卒于上海。

③在为该片的两首插曲《四季歌》和《天涯歌女》(田汉词、贺绿汀编曲)录音时,周璇表现出“很灵,领悟力很强,学得也很快,对于作曲的意图和民谣的风格,稍经点拨,一下子就抓住了”。详见贺绿汀《〈我的妈妈周璇〉代序》,贺绿汀《贺绿汀全集》第六卷文论三,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年版,第34页。

④从1937年拍摄影片《马路天使》至1950年拍摄影片《和平鸽》,恰好十三年。

⑤明星公司拍摄《马路天使》时,周璇还是艺华公司的基本演员。得知其被明星公司选中扮演片中小歌女时,艺华公司老板严春堂便以明星公司影星白杨来艺华拍摄影片《神秘之花》为交换条件,最终把周璇“借”给明星公司。

⑥周璇《我的所以出走》,《万象》1941年(第1年)第2期,第81页。

⑦《布衣影星周璇节约贮金》,《中华周报》1944年第1卷第10期,第21页。

⑧“明月歌舞社”的简称。

⑨同注⑥。

⑩“新月歌剧社”的简称。

⑪“新华歌剧社”的简称。

⑫第一名为“明月社”的白虹,第三名为“甜歌社”的汪曼杰。

⑬《歌坛点将录》,《歌星画报》1935年第1期,第41页。

⑭徐苏灵编剧,岳枫导演,袁美云、王引、周璇等主演。

⑮1936年由新华公司出品,史东山编导,金山、胡萍、周璇等主演。

⑯1937年由艺华公司出品,方沛霖编导,马陋芬、周璇主演。

⑰田汉在电影创作中和周璇一共合作过两次:《马路天使》(1937)和《忆江南》(1947),其对周璇的歌唱“很满意”。详见田汉《影事追怀录》,中国电影出版社1981年版,第73页。

⑱经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李岩研究员的考证:“贝林”“晏如”都是刘雪庵的笔名。

⑲详见拙文《李香兰与中国流行音乐之关系—由李香兰逝世一周年所想到的》,《歌唱艺术》2016年第7期。

⑳十六部影片中有五部影片无插曲。

㉑即1942年4月10日成立的“中华联合制片股份有限公司”,由川喜多长政任副董事长,张善琨任总经理。

㉒即1943年5月12日在“中联”基础上成立的“中华电影联合股份有限公司”。

㉓文熊《周璇塑像》,《上海影坛》1943年第1卷第1期,第19页。

㉔梅文《周璇歌唱会 金嗓子名利双收》,《上海影坛》1945年第2卷第5期,第32页。

㉕康普《电台在播送旧歌曲上的一些问题》,《人民音乐》1958年第1期。

㉖田汉《影事追怀录》,中国电影出版社1981年版,第73页。

㉗指除电影插曲以外的其他流行歌曲。

㉘因主客观条件所限,有关周璇的七十五首“纯流行歌曲”和一百一十三首电影歌曲,笔者会在其他文章中论及,此处不再赘述。

㉙据载:“在百代公司歌唱片销行的数字上,周璇居于首位。”详见梅文《周璇歌唱会 金嗓子名利双收》,《上海影坛》1945年第2卷第5期,第32页。

㉚笔者将民国时期流行音乐史分为两个阶段—“黎锦晖时代”(1927—1936)、“后黎锦晖时代”(1937—1949)。

㉛虽然周璇在《青春之歌》(电影《彩虹曲》插曲,尤明词、黄寿龄曲)中运用了花腔女高音的演唱技巧。

㉜与现在不同,当时还没有“通俗唱法”一说。

㉝电影演员舒适对周璇的评价语。详见赵国庆《周璇之谜》,周璇、周民、张宝发、赵国庆编著《周璇日记》,长江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第73页。

㉞同注⑥。

猜你喜欢

周璇歌女歌唱
稼轩词与宋代家庭歌女的书写
上海老歌中“歌女”形象矮化的原因分析
敬德出山
为你而歌唱
为你歌唱
“金嗓子”周璇:绚烂中的凄凉
论晏几道的恋情词
关于《村歌唱晚》的通信
歌唱十月
一生周旋于爱与悲伤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