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基于“互联网+”的偏远山区智能化支教平台研究与应用

2017-02-11贾如春

中文信息 2016年11期
关键词:互联网+互联网

摘 要: 目前我国教育仍属于发展阶段,乡村教育相对落后,办学经费不足,教育资源匮乏,尤其缺乏优秀的师资队伍,这已成为制约我国乡村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教育队伍的流失,必然会打破原来的教学秩序,给教育教学带来的负面效应是不可低估的。而随着我国“互联网+”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研究基于偏远山区智能化支教平台具有重大意义。通过个人、政府、学校、企业四方联动的支撑,让支教教学资源、教学活动可以随时通过数据同步于我们每一个支教志愿者和偏远山区。动态地分配资源、动态跟踪,实现数据共享,实时了解各地支教信息,支教意愿者也可以及时获取信息,及时到艰苦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地方去,是信息化实现我国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战策的有效机制手段。

关键词:偏远山区 互联网+ 信息话 支教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1-0013-01

一、偏远山区的基础教育的现状概述

习近平总书记在西部支教毕业在生群体代表回信中强调:“到艰苦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地方去,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精彩的人生”。同时也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回馈社会应该有的一种社会责任感。

目前偏远山区的基础教育总体调研有四个部分组成:学生、教师和教学资源、当地的经济状况。前三点是基础教育的必备组成要素,而后一点即地方的经济条件则是影响基础教育发展的直接因素。

1.学生流失率大。虽然这些年一直在实行“两基”工程,但失学现象仍然是较为严重。一方面自身基础条件差,来自于本身的家庭环境,学校老师也多次到家里拉回失学者,但还是有少数学生不久就又离开学校。毕竟家庭太贫困了,为了帮助解决家中的经济困难,很多学生在读完初中后(更有甚者小学毕业)就外出打工了。另一方面教育意识不高也是重要因素之一。读书无用,读书不如帮工打工的想法普遍存在。更有一些家长在孩子到达一定年龄后。即使暂时留在家中一些上学的孩子,由于年龄偏小,自控能力差,受到家长及邻居外出打工的影响,只看眼前,读书漫长远远不如打工的想法太多。

2.教师资源缺乏。教师是基础教育的核心,落后地区的师资短缺和滞后来重制约了基础教育的发展。两个方面因素,一方面由于师资的缺乏,所造成的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据调查,一些学校拥有学生数百名,而教师数量仅仅为只有几名,而且这些老师中大多数都是临时请的代课教师,大多数都不具备教师资格证。师生比例严重失调,很多小学同年内都没有一个新教师到来,为了应对教师资源不足,有的学校采用复式班教学,将不同年级放在同一个教室里内,分时间差来授课。目前虽然有部分志愿者到山区学校去支教,但是信息闭塞,大多数志愿者想去而不知道去哪里的现象依然存在,贫困山区也不能及时把他们的需求信息共享出来。

3.教学资源缺乏。在落后的贫困地区,以前能有个上学的地方已算是很不错了,随着这几年国家加大对山区教育的关注和投入,已经建起了不少希望小学。但是因为在山区,人们居住的相对分散,往往还是有很多家庭离学校很远。而学校建在相对中心的位置,因此部分学生上学是极大的困难,所以针对地域划分来讲,所建设的教学资源远远不能满足贫困山区的孩子使用。另外一方面建立起来的学校,教学资源也并不齐全,虽然硬件基础设施完善,但是更多的缺乏信息化软件设备;电脑上课、学生亲手做实验、音体美课启发了学生的各种思维。而在山区,教室里除了课桌椅、黑板,其他设施都没有。所以在偏远贫困地区的现代教育技术更是处于零状态。

以上三点足以可见贫困山区教育现状的落后,如果不加以改变和改革的话,还必将落后下去。教育情况的好坏一般取决于地方的经济发展情况,既然暂时还无法改变落后地区的贫困状况,我们可以尝试通过“互联网+”的思维来解决现在的这种局面。

二、基于“互联网+”的信息化的智慧教育思维模式

目前以数字校园、智慧校园建设为载体,大多数学校运用信息化手段促进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以微课、MOOC等为例,打造创新教育模式的态势已初步呈现。在实施“互联网+教育”战略中,教育行业正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在智慧教育下实现动态分配教育资源,实现教育资源集中和优化管理的理念,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教育的各领域之中,利用“互联网+”思维,重构教育模式,提升教育的创新力和教学质量,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教育发展新形态。

三、基于“互联网+”的偏远山区智能化支教平台与传统教育的相融合

据最新数据统计,2015年全国90%以上偏远地区中小学已有网络基础设施,建立基于偏远山区“互联网+”的智能化支教平台让爱与教育再没有距离是我们的职责。采用目前先进VR技术,利用网络基础设备不断完善条件,搭建在线支教平台,将支教拓展为长期持续的教学补充,为孩子们打开一扇通往外界的窗户,让孩子们可以持续获得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宛如推开一扇窗,一个广阔的世界呈现在眼前。让热爱这份公益事业的社会人士可以随时在“互联网+”的智能化支教平台上实施在线教育,让一堂跨越近千公里的距离也可以在线“一对一”教学,基于偏远山区的智能化支教平台与传统教育融合,致力于在志愿者与支教地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通过网络等高科技的手段支持,将优质教育资源输入教育欠发达地区。动态的分配教学资源、师资信息,可以将爱与教育传至天涯海角。

四、结束语

基于“互联网+”的偏远山区智能化支教平台随着我们的进一步研究和深入,将我们的信息及时共享出去,会让更多的志愿教师加入到此平台。让边远贫困地区孩子们看到更辽阔、更多彩的世界。励志面对更多山区的孩子们,我们会让“智能化支教平台”服务全国更多地区的孩子们!将可持续支教的概念复制到更多的地方,不断拓宽网络,发展可持续的公益创业事业,致力于将建设成为全国性在线支教平台,为那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点亮梦想的光芒,真正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自由共享。

作者简介:贾如春,毕业于四川大学硕士,新视觉MOOC微课程联盟创始人,成都大学外聘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云平台架构、大数据挖掘与分析、信息安全等方向,主要负责面向数据的安全存储与恢复,电子商务平台安全等项目工作。

猜你喜欢

互联网+互联网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