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发展理念下新疆南疆三地州脱贫路径探究
2017-02-11居来提热合买提崔洁
居来提·热合买提,崔洁
(1.喀什大学 南疆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新疆 喀什 844000;2.喀什大学 法政学院,新疆 喀什 844000)
共享发展理念下新疆南疆三地州脱贫路径探究
居来提·热合买提1,崔洁2
(1.喀什大学 南疆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新疆 喀什 844000;2.喀什大学 法政学院,新疆 喀什 844000)
全面消除贫困是共享发展的必然要求,共享发展是全面消除贫困的价值导向和最终目标。贫困是制约南疆三地州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显著的制约因素。南疆三地州的贫困具有多重特征:民族性与代际传递性贫困并存;地缘性与结构性贫困并存;转轨性与历史性贫困并存;物质性和精神性贫困并存。因此,共享发展理念下全面消除南疆三地州的贫困就应当要在继续坚持“五个一批”方案的基础上,采取更多有利于提高南疆三地州贫困地区优质人力资本存量、有利于促进南疆三地州贫困人口尤其是少数民族贫困人口充分转移就业并通过平等参与经济社会建设增收致富、有利于提高南疆三地州贫困人口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公平性的有效措施。
南疆三地州;共享发展理念;全面消除贫困;路径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人类发展报告》和《贫困报告》中有关贫困的定义指出,贫困是“缺乏人类发展最基本的机会和选择长寿、健康、体面的生活、自由、社会地位、自尊和他人的尊重。包括收入水平、人类和社会发展基本状况、教育和卫生条件、妇女和男人的社会地位和福利、全体公民参与发展过程的能力”。[1]贫困问题是世界性的难题,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发展成果共享必须首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到2020年努力使“我国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是五中全会提出的明确要求,作为最基本的民生工程,消除贫困也是共享发展的底线要求。
一、共享发展理念与南疆三地州全面消除贫困的内在契合
(一)全面消除贫困是共享发展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中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其中共享理念强调应当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内涵要求,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原则,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2]共享理念突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目的是保障“就业、教育、文化、社保、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年限明显增加。收入差距缩小,中等收入人口比重上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2],从而“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明确了共享发展理念的三大基本要求。其一,人人都要参与发展,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体,各族人民群众应当自觉发挥主观能动性,参与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去;其二,各族人民群众应当树立主人公意识,要认识到消除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自身利益,摈弃“等、靠、要”的错误思想,并且团结起来,人人尽力,为全面消除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其三,在发展的过程中要消除特权,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使全体人民都能够共同的享受发展带来的福祉,而不是只有部分群体可以享受到,另外,共享的成果不能仅仅是经济上的,还应当包括政治权利、教育文化及生态资源等一切社会发展成果,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共享。
南疆集边疆、民族、不稳定、欠发达于一体,南疆三地州既有贫困的民族地区,也有老少边穷地区,不少地方还是典型的集民族边疆老少边穷于一体的国家级贫困地区,贫困是制约南疆三地州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显著的制约因素,全面消除贫困是贯彻党的关于民族工作的“两个共同”方针、坚持共享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只有全面消除南疆三地州的贫困,才能够使南疆各族同胞真正意义上共享发展成果,才能够促进各族人民的团结,才能够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从这个意义上说,全面消除贫困、缩小贫富差距是共享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共享发展是全面消除贫困的价值导向和最终目标
1.共享发展是全面消除贫困的价值导向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使全国范围内的共同富裕成为可能,邓小平同志提出,“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大原则是共同富裕,一部分地区发展快一点,带动大部分地区,这是加速发展,大道共同富裕的捷径。”[3]“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这一思想的提出明确了“先富”是共同富裕的基础,它在当时为全国范围内实现共同富裕开辟了一条捷径。实践证明,“先富带动后富”的思想是正确的,它的出现扫除了平均主义思想的立足之地,在当时的形势下扫除了生产力发展的最大障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成功的经验,“先富”带来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不同地区的生产、生活差距逐渐扩大,出现了发展成果在不同的行业和地区以及城乡之间分配失衡的现象,使得群众中出现了一些因发展成果不能广泛共享所导致的不和谐声音甚至群体性事件,这些事件是我们在发展中不能回避的问题。究其原因,都是因为在改革开放中公平正义理念贯彻不够所致。因此,我们要总结经验教训,在全面消除贫困的过程中,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共享发展的理念”的提出符合我们党在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中提出的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导向,它的提出有助于克服发展成果配置不均衡不合理的问题,有助于实现发展成果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以及城乡之间的均衡分配,有助于使贫富差距在全面消除贫困的进程中逐步缩小。以共享发展理念为指导的全面消除贫困的工作能够使南疆多民族贫困地区的各民族贫困人口在反贫困过程中享受到更多的获得感、价值感和幸福感,有助于激发贫困人口的内生脱贫动力,使他们由被动脱贫转变为主动脱贫,促使更多的贫困人口以更加积极主动自觉的主人翁姿态投身到全面消除自身贫困中去,为在2020年全面脱贫提供主体力量。
2.有尊严的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是全面消除贫困的最终目标
共享针对的是“为谁发展”的问题,消除贫困回答的是“谁能共享”的问题,全面消除贫困就是要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的成果。共享发展理念作为全面消除贫困的指导性、前瞻性的价值导向和行动指南,既是全面消除贫困的出发点也是全面消除贫困的落脚点。全面消除贫困中的“全面”不仅意味着贫困范围的广泛性,还包括贫困内涵的多样性,即不仅要消除物质上的贫困,还要消除精神上的贫困。《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6-2020年)》提出要“确保到2020年在民族地区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4]《中国农村扶贫纲要2011-2020》提出,到2020年,要稳步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自治区党委南疆工作会议提出,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5],这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也是全面消除贫困的目标,最终要使得贫困人口在实现基本生活保障、过上有尊严的生活的同时,还能平等地享受教育、医疗、住房和基本的公共服务。只有解决好贫困问题,才能真正实现社会主义公平、公正、平等的价值追求。
二、南疆三地州贫困问题的现状与特征
(一)南疆三地州贫困的现状
喀什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与和田地区(以下简称南疆三地州)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南部,属于自然条件恶劣、极度干旱的荒漠地区。三地州总面积为45.92万平方公里,下辖24个县市,其中19个为国家级扶贫重点县市,5个为扶贫开发比照县市(详见表1)。三地州总人口约为695.89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南疆总人口的94.1%,贫困人口占全疆贫困人口的81.0%,人均收入低于新一轮扶贫标准2300元的扶贫对象有266万人,占全疆农村扶贫人口的81.0%,贫困发生率超过55.0%*主要数据来源于各地州2014、2015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公报。,总的来说,南疆三地州是人口增长较快、少数民族贫困人口较多、自然条件较恶劣、生存条件较差、水土资源较欠缺、生态承载压力较重、生态环境较脆弱、基础设施较薄弱、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社会发展较滞后、贫困集中连片、贫困程度较深、脱贫难度较大的扶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6],是我国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之一,是决定2020年新疆能否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点攻坚地区。此外,南疆三地州地处我国反恐前沿地带,是极端宗教势力与境内外“三股势力”的活动中心之一,加剧了该地区的反贫困难度。
表1 南疆三地州国家级扶贫重点贫困县分布情况
数据来源:《2015年新疆统计年鉴》。
近年来,在党和政府及援疆省市的大力支持援助下,南疆实施了以整村推进、产业扶贫和劳动力培训为主要内容的扶贫开发,南疆三地州的扶贫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7],但目前仍有大量贫困县区尚未脱贫,大部分贫困人口地处偏远的沙漠边缘地区和深山地区,存在教育难、就业难、就医难、增收难等几大难题,使得扶贫攻坚任务难上加难。因此,在当前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工作重点应当放在农村贫困地区尤其是国家级贫困县,首要任务就是加快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消除边疆民族地区与经济发达地区、城镇地区与乡村地区事实上的不平等[8],全面消除南疆三地州的贫困,使得各民族同胞能够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二)南疆三地州贫困的特征
1.民族性与代际传递性贫困并存
南疆贫困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贫困人口的96.85%,其中和田地区扶贫重点县少数民族人口比例为 98.62%,喀什地区扶贫重点县少数民族人口比例为 95.33%,克孜勒苏州扶贫重点县少数民族人口比例为 94.50%,且少数民族重点贫困人口以乡村人口为主,南疆乡村人口中少数民族比重高达 99%以上[9],此数据表明,南疆三地州少数民族乡村人口贫困发生率极高,使得南疆三地州的贫困人口显现出极强的民族性。
受父母思想观念、受教育程度、家庭经济社会资源和教育机会不足的限制,贫困民族地区的贫困人口子女的教育、就业和创业也受到很大限制,使得出生于贫困家庭的后代比出生于非贫困家庭的后代陷入贫困的概率更高。根据2014年新疆统计年鉴数据来看,南疆三地州贫困人口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七成以下的贫困人口受教育程度在初中及小学以下。教育机会不均等、受教育水平低,加上贫困人口在精神上、心理上的传统守旧以及消极封闭的行为方式等因素使得三地州的贫困人口具有代际传递性特征,父母将贫困以及导致贫困的相关条件和因素,通过家庭内部传递给子女,使子女在成年后重复父母的贫困境遇,并将贫困和不利因素传递给后代,长此以往,形成一种恶性的遗传链,目前南疆三地州的贫困大都是代际传递性贫困,呈现出长期性、复杂性、普遍性和隐蔽性的特征,其成因具有复杂性,其结果具有负面性,其消解具有艰巨性。[10]
2.地缘性与结构性贫困并存
南疆三地州的贫困还具有地缘性贫困与结构性贫困并存的特征。近年来,南疆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分布体现出越来越显著的地缘性特征,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大都分布在较为封闭、自然条件恶劣、水资源不足的边缘地区,距离经济和市场中心较远,与相邻地州的中心城市最近距离也超过400公里,致使区域经济增长的辐射力很难渗透进去。从集中连片的角度看,新疆国家级贫困县主要位于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劣和区域发展资源的不足使南疆民族地区的贫困具有明显的地缘性特征。
同一地区的不同县域和乡域之间,其内部贫困程度差异也较大。原因在于,三地州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落后,农业生产大都广种薄收、单一经营、粗放管理,由于区位上的边缘分布、交通的闭塞、观念的封闭,使生活在落后小农生产方式下的农牧民养成了排斥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信息和有价值的商品信息,他们习惯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劳作方式,这种小生产方式同南疆三地州恶劣的自然条件和相对封闭的社会结构一道,直接导致贫困农村地区农村产品结构以单一的粮食生产为主体的格局[8],而在南疆城市中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过程中,大量受教育水平较低、劳动技能缺乏的劳动者不能适应产业结构和就业岗位的需求,在唯一生存的土地或就业机会失去后变得愈加贫困,因此,南疆三地州的贫困还呈现出地缘性和结构性贫困的特征。
3.转轨型贫困与历史性贫困并存
贫困是南疆少数民族地区的一份特殊历史遗产,南疆三地州的贫困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原生性的贫困”。从自然历史条件看,南疆三地州自然和生态环境恶劣、水资源缺乏、城市发展受内地沿海地区的经济辐射较小、农村发展长期产能较低、交通运输条件不便利、资金技术短缺、政府职能弱化,因此南疆民族地区长期处于贫穷落后状态,形成了一种特定的历史性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行为规范和区域文化。与此同时,与历史性贫困并存的是经济改革与转轨过程中造成的贫困,在社会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调整的进程中,随着大量外来企业或外来职业农民进入南疆三地州,使当地市场竞争加剧、企业破产倒闭、本地农产品产能和效益降低、工人下岗失业、农民失去土地、城乡收入差距拉大、缺乏社会保障、个人就业能力和机会缺失等等使得民族地区的城乡贫困人口大量出现,因此,南疆三地州的贫困还具有历史性和转轨性贫困的双重特征。
4.物质性贫困和精神性贫困并存
南疆三地州的贫困不仅是物质生产条件上的贫困,而且更突出地表现为精神性贫困和素质性贫困。精神性贫困和素质性贫困根源于教育发展的滞后。南疆教育事业的发展一直处于比较落后的水平,南疆三地州教育发展经费保障能力低,全日制教育发展缓慢,受教育人口比例低,文盲人口比例高,人才流失严重,技能教育培训体系还不够完善,教育资源存量难以增加,严重制约了人口素质的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使得南疆三地州整体教育水平相对落后。南疆三地州的精神性贫困还源于地理、历史、人文、语言、社会结构、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以少数民族农牧民为主的南疆贫困人口大都养成了一种安土重迁、墨守成规、小富即安的思想,思想比较保守,宗教意识较强,人口文化素质相对较差,自我脱贫能力较弱、现代生产技能和市场经济意识较缺乏,尤其是少数民族贫困人口,文盲率较高,其中贫困程度最深的和田地区,平均受教育年限为6.65年,文盲率高达12.16%[11],教育匮乏、文化素质低使得该地区精神贫困现象尤为严重,他们大都缺乏现代发展理念和脱贫致富愿望和动力,“等、靠、要”思想普遍存在,南疆三地州的精神性贫困因素对扶贫开发工作的消极影响近年来越来越突出。
三、共享发展理念下南疆三地州全面消除贫困的路径探究
共享发展理念下提高贫困人口参与经济建设的能力和机会是南疆三地州全面消除贫困、实现共享发展的核心问题;强化教育培训投资,提高贫困人口的自我开发能力是南疆三地州全面消除贫困的内生动力;引导贫困人口转移就业、就地创业是南疆三地州全面消除贫困的重要驱动。因此,共享发展理念下南疆三地州要实现全面消除贫困的目标,必须在继续贯彻实施“通过加强教育脱贫一批,通过发展产业和就业扶持一批,通过异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社会保障政策兜底脱贫一批”[12]的“五个一批”方案的基础上,创新思路,采取更多有利于提高南疆三地州贫困地区优质人力资本存量、有利于促进南疆三地州贫困人口尤其是少数民族贫困人口充分转移就业并通过平等参与经济社会建设增收致富、有利于提高南疆三地州贫困人口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公平性的有效措施。
(一)强化智力扶贫,增强贫困人口的自我脱贫开发能力
南疆三地州贫困人口返贫程度高的主要原因就在于该地区教育发展滞后、少数民族贫困人口受教育水平低、农业生产技能和转移就业技能水平低、思想观念落后,因此单纯的“授之以鱼”的“输血”式扶贫在短时期内可能会效果显著,但这种扶贫方式并不利于该地区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可持续的发展。对南疆三地州的扶贫攻坚工作要针对本地区人力资源特征,“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这是南疆三地州全面消除贫困的重要前提,也是防止贫困代际传递的有效手段。“授之以渔”的“造血”式的智力扶贫能够有助于形成一种形式更灵活、内容更丰富、涵盖面更广泛的长效扶贫机制,能够有助于为南疆三地州的经济发展提供持续的人力资源保障和发展后劲,实现南疆三地州从“他援”到“自立”的转变。智力扶贫的主要对象是城乡贫困家庭及其后代,具体来说:
1.转变投资观念,加大贫困地区教育投入,加强贫困地区师资队伍建设
教育投入是维持教育资源供给、提升教育水平的重要保障,提高贫困地区师资队伍质量是提高贫困地区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表明,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发展的拉动力远远高于物力资本投资。以经济发展较为滞后的和田地区为例,2014年和田地区生产总值为8510亿元,教育支出为35.56亿元,教育支出占地区GDP的0.41%,教育投资不足致使当地教育发展水平无法从根本上得到提高。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改变南疆三地州贫困地区的教育面貌,提高贫困人口的科技文化水平,政府必须要转变投资观念,增加从基础教育到职业技能教育领域的投资力度。在南疆三地州财政不宽裕的形势下,要使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实现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一方面政府要加大教育预算和投入力度,另一方面,制定吸引力强的政策吸收民间资本和公益基金进入教育领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改善因教育资源供给不足而导致的教学质量不高的现状,才能改善因教育水平低下导致的精神性贫困。
2.建立和完善贫困地区职业教育体系和务农务工创业技能培训体系
一方面,要根据南疆三地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适时调整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培养适合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技能型青年人才。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是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和创业型人才和增加贫困地区优质人力资源存储的重要途径。2014年,南疆三地州小学人数占全疆小学人数的70.47%,初中人数占全疆初中人数的41.56%,高中人数占全疆高中人数的38.05%,从小学人数到初中人数比例的变化可以看出,近一半的青少年在初中后开始脱离基础教育体系,职业教育培训学校将成为他们提升自身技能水平和就业竞争力的最好选择,否则他们将直接进入社会,从事低水平职业。另一方面,根据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南疆贫困地区少数民族贫困人口未接受过专业培训的比例为72.2%(2014年)*本部分全部数据引自《2014、2015年新疆统计年鉴》。,文化素质水平较低,汉语语言能力差,务工务农技能水平低严重制约了少数民族贫困人口的务农效益和就业效益,其直接后果就是收入水平低。因此要根据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教育技能培训需求,不断发展和完善汉语教育、继续教育和务农务工创业技能培训,注重人文素养与实用技术结合起来进行培训。针对目前南疆三地州的贫困人口,要以乡或县位单位,有步骤地对他们进行专题技能培训和实践指导,转变他们的思想观念、提高他们的道德法律观念、市场意识和务工务农技能水平,增强他们的创业本领,努力使贫困人口尤其是少数民族贫困人口养成正确的生存观、生产观、消费观和发展观。
总之,教育培训是转变贫困人口的思想观念、提高贫困人口务农或务工技能、强化贫困人口自立能力、降低贫困人口返贫性和代际遗传性的主要途径和重要保障。因此要根据三地州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教育条件,制定相应的教育和人力资源培训帮扶培训政策,引导贫困人口树立正确的自我认识和定位,加强“自立自强、勤劳致富”的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开发的能力。
(二)建立理性的贫困人口流动机制,拓宽贫困人口增收致富的渠道
南疆三地州地区在增加基础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投入、强化贫困人口技能培训的同时,还要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避免优质人力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减少青壮年人力资源外流,鼓励他们留在农村带动创业。随着经济的转型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生产比重下降是南疆三地州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为避免失地贫困人口因为失地失业返贫,还要鼓励农村贫困人口进入城镇就业,建立理性的贫困人口流动机制,既避免大规模的农村贫困人口涌入城镇加大城镇负担,还要努力为贫困人口进入城镇就业创业提供与城镇人口平等的机会,从而实现区域人口的合理流动,在提高城镇化水平、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中缩小城乡差距。
1.设立针对贫困人口的就业服务机构和公益性劳务中介组织
一方面,南疆三地州贫困地区应设立专门针对贫困人口的就业服务机构和公益性劳务中介组织,建立劳动服务站,设专职人员管理,为贫困人口离开土地、转移就业、拓宽致富渠道提供组织保障。就业服务机构和劳动中介组织要建立贫困人口劳务资源信息档案,按照个人技能素质、家庭贫困程度、个人脱贫意愿等为其建档立卡,在此基础上扶持其转移就业。另一方面,应加强网络信息化建设,建立长效的信息收集和反馈机制,定期下乡宣传,拓宽贫困地区贫困人口获取信息的渠道,只有保障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在就业增收信息上的共享,才能真正促进其实现转移就业、脱贫增收。
2.实施贫困地区创业扶持政策,构建贫困地区创业服务体系
创业是促进南疆三地州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带动贫困地区就业、实现贫困地区共享发展的重要途径。由于南疆三地州地区特殊的社会形势、恶劣的自然环境和伊斯兰人文氛围,因此缺乏对发达地区创业型人才的吸引力,因此促进本地区贫困人口就地创业对提高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促进本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全面消除贫困目标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要提高本地区创业水平,就业实施有吸引力的创业扶持政策,构建完善的创业服务体系,包括政策、组织、资金、信息科技服务等。其一,出台有吸引力的激励创业的政策制度,坚持以人为本,消除贫困地区创业的各种政策壁垒,降低贫困人口创业门槛,相关部门要在各方面予以贫困创业者一定的政策倾斜和扶持。其二,各地要设立创业服务平台,为有创业意愿的个体提供政策参考、创业信息、经营指导等创业前、创业中和创业后的帮助。其三,要引导区域范围内的创业者设立创业联盟或贫困地区创业园,在联盟或创业园内共享市场、产业信息,加强交流、合作,引导他们实现合作经营,共同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其四,为贫困地区创业人员提供创业经费、小额无息或低息贷款,设立创业担保基金和创业保险机构,缓解创业人员的资金压力,降低创业人员的创业风险,防止因风险致贫返贫。其五,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创业对信息化和科技化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要针对贫困地区设立相应的科技服务平台和信息咨询服务,邀请专家和技术人员对其技术和服务进行指导,提高其创业成功率。其六,南疆三地州贫困地区大都地处偏远山区或沙漠边缘,交通不便。“要致富,先修路”,加强贫困地区与外界的联络与沟通,就要不断改善贫困地区的道路、交通、供水、供电、网络等基础设施,完善现代化物流、速递体系,为南疆三地州人口创业创造更加便捷、优质的条件。
总之,南疆三地州贫困农牧民多,可耕种的土地少;贫困乡村多,可提供就业的城镇少,因此要建立理性的贫困人口流动机制,既要引导贫困人口离开贫瘠土地转移就业增收致富,又要避免贫困人口无序流动以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还要有计划地实施贫困地区创业扶持政策,构建贫困地区创业服务体系,使更多贫苦群众尤其是少数民族群众能够在家门口就地创业就业,实现共享发展。
(三)完善贫困地区扶贫保障体系,提高贫困人口共享经济发展成果的公平性
完善贫困地区扶贫保障体系,提高贫困人口共享经济发展成果的公平性,具体来说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为要”,以贫困人口为基本对象,以贫困乡村为主要战场,重点解决贫困人口最关切、最直接的民生问题。
1.改革现行收入分配制度,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南疆三地州尤其是三地州的众多国家级贫困县,农村居民收入更低,城乡收入差距更大,而且近年来有不断增大的趋势,不少贫困人口尤其是少数民族贫困人口仍然处于绝对贫困状态。2014年,以国家级扶贫重点贫困县喀什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为例,2013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01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 000元*本页数据主要引自《2014年喀什地区统计年鉴》。,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差距巨大。南疆三地州乡村条件恶劣,水土资源匮乏,务农放牧十分辛苦,依靠土地牧场获取的经济效益十分有限,生产环节利润较低而流通环节及销售环节利润较高,生产环节与流通、销售环节之间利润分配的巨大差距严重限制了农村贫困人口通过务农渠道增收致富。因此要在贫困农村地区成立农畜产品产销一体的农业合作组织,采取“企业+家庭”的方式,大力发展农牧副产品的深加工,提高农畜产品附加值,增加产品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适当提高农畜产品收购价格,直接从源头上提高贫困农牧民群体的收入,建立公平的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制度,缩小不同环节和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
2.完善贫困地区社会保障体系,建立扶贫保险保障体系
南疆三地州贫困人口基数大,贫困人口涵盖各类老弱病残群体,无法全部通过培训提高其务工务农技能达到增收致富的目的,一大部分群体还要通过社会保障体系对其进行最低生活保障的救助。因此,一方面南疆三地州贫困地区要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如最低生活保障体系、医疗救助体系、大病救助体系、教育资助基金、养老保险等,并将完善贫困地区社会保障体系作为未来贫困农村扶贫的重要着力点。另一方面要建立以贫困人口为核心对象的劳动维权工作机制和权益保障长效机制,完善扶贫保险保障体系,发挥保险业助推扶贫开发的积极作用,建立健全维权补偿和风险分担机制,使保险业精准对接南疆三地州地区贫困人口的保险需求,为南疆三地州贫困人口量身定做失业失地保险、农业灾害保险、各类民生保险、小额贷款保险,有步骤有计划地扩大保险覆盖面、提高保险渗透度,为南疆三地州贫困人口提供兜底保障。不断消除南疆三地州贫困人口由于抵御各类风险的能力较差、容易因病、因灾、因失地失业、因市场波动致贫返贫的可能性,因此建立劳动维权工作机制和权益保障长效机制、引导保险企业参与到南疆三地州的扶贫开发中,能够有助于扶持南疆三地州贫困人口构建脱贫致富的风险防范机制从而帮助贫困人口维护自身权益、化解风险。
综上所述,贫困问题在南疆三地州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因此全面消除南疆三地州的贫困问题,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增进各族群众的团结,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基本目标具有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1]薛宝生.公共管理视野中的发展与贫困免除[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6: 22.
[2]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N].人民日报, 2015-11-04(3-4).
[3]邓小平年谱(下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1130.
[4]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外交部.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6—2020年)[N].新华日报,2016-09-29 (1).
[5]本社编著.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6.
[6]鲁彩荣.党的执政方略与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N].人民日报, 2012-8-14(1).
[7]裘品姬.对南疆三地州扶贫攻坚的几点思考及建议[J].市场论坛, 2012(12):41.
[8]吕怀玉.边疆民族地区减贫战略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 2013.
[9]刘林,龚新蜀,李翠锦.市场、政府与贫困地区农牧民的增收——基于新疆30个贫困县面板数据[J].西北人口,2012(1):104.
[10]热依拉.南疆民族地区贫困与反贫困对策探究——以和田地区为例[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 2007.
[11]多鲁洪•哈地尔.南疆扶贫开发,仍待强力推进[J]中国民族, 2009(6):33.
[1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重要讲话思想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6:288.
(编辑:武云侠)
Ways to eliminate poverty in the Three States in Southern Xinjiang from concepts of shared development
Jurati·Rehemaiti1,Cui Jie2
(1.TheSouthernXinjiangSocialDevelopmentResearchCenter,KashgarUniversity,Kashgar844000,China;2.DepartmentofMaxism,KashgarUniversity,Kashgar844000,China)
To eliminate poverty in an all-round way is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for shared development and shared development is the value orientation and ultimate goal of poverty elimination. Poverty is the most restrictive factor in the realization of the well-off societyin the three state ofsouthern Xinjiang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coexistence of national and intergenerational poverty, of geopolitical and structural poverty, of transitional and historical poverty and of material and spiritual poverty. Therefore,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shared development,more effective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to improve thequality of human resources,to promote the full transfer of employment and increase income among the poor, especially the minoritiesthrough the equal participation in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construction, to improve the fairness of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o share the fruits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hree States in Southern Xinjiang; Concept of shared development; Poverty elimination; Ways
2016-12-07
居来提·热合买提(1967-),男(维吾尔族),新疆喀什人,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研究。
A8
AZ
1671-816X(2017)03-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