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剂量CT与常规剂量CT对早期肺癌的诊断价值对比

2017-02-11李永崔书君朱月香

临床肺科杂志 2017年3期
关键词:低剂量螺旋检出率

李永 崔书君 朱月香



·肿瘤诊治·

低剂量CT与常规剂量CT对早期肺癌的诊断价值对比

李永 崔书君 朱月香

目的 对比分析低剂量CT与常规剂量CT对早期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择于我院进行诊治的134例早期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诊断证实为早期肺癌。对所有患者分别进行低剂量CT扫描和常规剂量CT扫描,对比分析以上两种扫描方式的肺癌检出率,图像质量、放射剂量等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低剂量扫描组对早期肺癌的检出率为90.3%,常规剂量扫描组对早期肺癌的检出率为91.8%,两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明显意义(P>0.05)。两组的图像质量均全部合格,低剂量组的图像质量评分为(3.6±0.7)分,常规剂量组的图像质量评分为(3.7±0.8)分,两组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的图像噪声大于常规剂量组(P<0.05),但并不影响对图像的分析诊断。两组对肺部病灶各种不同征象的诊断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低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的权重CT剂量指数(CTDIw)分别为(1.6±0.4)mGy和(7.1±1.2)mGy,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剂量组的剂量长度乘积(DLP)为(42±9)mGy·cm,明显低于常规剂量组的(187±15)mGy·cm(P<0.01);低剂量组的最大有效辐射剂量为(0.78±0.13)mSv,明显低于常规剂量组的(4.15±0.81)mSv(P<0.01)。结论 低剂量CT与常规剂量CT对早期肺癌均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两者的图像质量无明显差异,而低剂量CT扫描可明显减少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我国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WHO相关预测,到2025年我国肺癌的患病人数将位居全球首位[1]。临床大多数肺癌患者被发现时已经到了疾病的中晚期,且肺癌细胞增殖迅速,极易经血行转移,预后极差,远期生存率低。即使进行手术根治其5 年生存率还是非常低,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存。对肺癌的早期诊断是提高患者5 年生存率的重要方法,研究表明经过手术治疗后的早期肺癌患者其5年生存率可提高到80%左右[2]。目前,随着螺旋CT技术的快速发展,CT扫描因其简便、快捷、扫描效果好等已成为筛查早期肺癌最常用的检查手段。但常规剂量的CT扫描辐射剂量大,有效剂量小,利用率低,从而使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大,增加了对身体的潜在危害性,使应用受限。在此情况下,低剂量CT扫描技术逐渐被应用于临床辅助诊断,可提高诊断效果,利于患者的及时治疗,同时可有效降低对人体造成的辐射危害[3]。为了进一步探讨低剂量CT扫描对早期肺癌的诊断价值,本文通过收集134例早期肺癌患者的资料,比较分析低剂量CT与常规剂量CT的诊断效果及辐射剂量,现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8月-2015年6月期间我院诊治的134例早期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经病理检查或细胞活检证实为早期肺癌。其中男75例,女59例;年龄44-80岁,平均年龄(59.4±8.5)岁。其中左侧病变70例,右侧病变64例,上叶病变65例,下叶病变69例;肺腺癌68例,肺泡癌51例,小细胞肺癌15例。全部病例应用常规剂量CT扫描的同时应用低剂量CT扫描。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

二、方法

两组患者在进行CT扫描前均行相关的各项常规检查,因扫描时需要求患者一次吸气后屏住呼吸到完成用日本东芝aquilion 64层螺旋CT扫描整个扫描,因此需指导其进行呼吸训练。利用美国64层螺旋CT 750扫描机进行范围为从肺尖到肺底的全肺扫描,以肺窗和纵隔窗进行扫描摄片。低剂量组CT扫描参数为扫描电压为120 kV,电流为25 mA,扫描层厚为7.5 mm,重建图像层厚为2.5 mm,间隔为2.5 mm;常规剂量组CT扫描参数为扫描电压为120 kV,电流为200mA,扫描层厚为5 mm,重建图像层厚为3.0 mm,间隔为3.0 mm,扫描时间为0.5 s/r,一次完整扫描时间为10-12 s。肺窗及纵隔窗图像的窗宽、窗位根据扫描定位进行自动调整。扫描完成后将图像传输到扫描机的系统工作站进行图像的后期处理。由2名具有多年阅片经验的放射科CT诊断医生分别独立进行阅片,记录结果。二者均不清楚每个患者的CT扫描参数,进行盲法阅片避免人为偏倚。当遇到不一致的情况,二者通过再次的仔细图像分析协商解决达到一致结果。图像分析主要包括病灶的部位、边缘、大小、密度等情况,及图像内肺血管的结构是否清晰等判断图像的质量。

三、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种不同CT扫描剂量对早期肺癌的检出率及诊断效果。图像质量的优劣评价参考文献的评定标准进行评价[4],主要从图像有无伪影、病灶的显示、诊断可信度进行4个等级的评分,分为1-4分。4分为优质图像,无伪影、病灶显示最佳、诊断可信度大于90%;3分为良好图像,有轻微伪影、病灶显示较好、诊断可信度大于75%;2分以上为合格图像,有少许伪影、病灶显示及诊断可信度大于60%;2分以下为不合格图像,伪影严重、病灶显示不清,无法辨别诊断。同时记录CT放射剂量,包括CTDIw、DLP及最大有效辐射剂量等指标。

四、统计学处理

结 果

一、两组不同剂量CT扫描对早期肺癌的检出率比较

低剂量CT扫描组检出早期肺癌121例,肺部良性疾病13例,早期肺癌检出率为90.3%;常规剂量CT扫描组检出肺癌123例,肺部良性疾病11例,早期肺癌检出率为91.8%,两组肺癌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不同剂量CT扫描对早期肺癌的检出率比较

二、两组不同剂量CT扫描的图像质量比较

两种扫描方式下图像质量均全部100%合格。其中低剂量组优质图像比例为89.6%,常规剂量组优质图像比例为96.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的图像噪声值(64.7±10.5),显著高于常规剂量组的(37.2±8.1) (P<0.01),较高的噪声虽然对图像的观察造成一些影响,但并不影响临床诊断。两组的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同剂量CT扫描的图像质量比较

三、两组不同剂量CT扫描各种征象比较

低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对病灶的特征如分叶征、毛刺征等扫描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种扫描方式结果一致性良好,见表3。

表3 两组不同剂量CT扫描各种征象比较

四、两组不同剂量CT扫描的辐射剂量比较

低剂量CT组扫描的CTDIw值为(1.6±0.4) mGy,常规剂量组为(7.1±1.2) mGy;低剂量组扫描的有效mAs为(21±8)mAs,常规剂量组为(79±10)mAs;低剂量组扫描的DLP为(42±9) mGy·cm,常规剂量组为(187±15) mGy·cm;低剂量组扫描的最大有效辐射剂量为(0.78±0.13)mSv,常规剂量组为(4.15±0.81)mSv,两组以上各项辐射剂量指标比较,差异均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1,(见表4)。

表4 两组不同剂量CT扫描的辐射剂量比较(±s)

讨 论

肺癌是当前对人类健康和生命造成最大威胁的恶性肿瘤。且目前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使得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也呈快速增长趋势。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有效降低肺癌病死率,提高患者生存期的关键途径。但对于早期肺癌,特别是位于周围肺野的小癌灶,大部分患者一般无明显的自觉症状和临床症状,发现已是中晚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影响预后。对于早期肺癌通常需要健康普查才能及时发现。目前普查时进行胸部X线片、CT等影像学检查方法是发现早期肺癌的有效手段。但传统的胸部X线摄片存在易漏诊,放射剂量大,有潜在的致癌风险等局限性已经很少应用于肺癌的诊断。但随着放射卫生学的发展及人们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如何降低检查中的辐射剂量逐渐受到国内外放射学学者的关注,如何以最小的辐射剂量达到最好的图象质量和诊断效果成为目前面临的重要问题。多层螺旋CT较X线平片对早期肺癌诊断有明显的优势,多层螺旋CT采取薄层扫描,其密度分辨率高,可从三维立体清晰显示出病灶的特征,不受人体组织结构重叠的干扰,能够有效发现早期病变,可以达到对肺癌的早诊断和早治疗[5]。但常规CT扫描时的辐射剂量较大,会对老人、孕妇等高危人群和一些身体的敏感部位产生不良影响,对受检者造成一定的损伤,不符合最优化原则。而低剂量CT扫描的问世为肺癌的早期筛检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更符合现代的健康体检原则[6]。低剂量CT技术是指在保证肺部图像质量的情况下,可尽量降低放射剂量,最大限度的减小人体所接受的放射损害[7],而降低辐射剂量的主要措施是减少管电流。因肺组织内的特殊肺泡结构,使其自然对比度高于空气,因而降低管电流并不会影响肺部病变的检出。

有研究认为,多层螺旋CT检测肺内结节的最佳管电流为25mAs,在减少了辐射剂量的同时不会影响诊断的准确性[8]。本研究低剂量CT扫描管电流为25mAs。结果显示,低剂量CT扫描组早期肺癌的检出率为90.3%;常规剂量CT扫描组检出率为91.8%,两组检出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低剂量CT扫描与常规剂量CT扫描的诊断符合率与一致性均较好。两组图像质量均全部合格,常规剂量组的优质图像比例高于低剂量组(P<0.05),但两组的图像质量综合评分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图像质量均良好,均可适合临床诊断要求。低剂量组的图像噪声值显著高于常规剂量组(P<0.01),但仍可显示出纵隔淋巴结及冠状动脉征象,并不影响临床诊断[9]。低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对病灶的分叶征、毛刺征、空洞等扫描征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种扫描方式结果一致性良好。低剂量组扫描的CTDIw、有效mAs、DLP和最大有效辐射剂量分别为(1.6±0.4) mGy、(21±8)mAs、(42±9) mGy·cm和(0.78±0.13)mSv,均显著低于常规剂量组的(7.1±1.2) mGy、(79±10)mAs、(187±15) mGy·cm和(4.15±0.81)mS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说明低剂量CT扫描可从整体直接减少对受检者的照射剂量,同时可减少仪器球管及探测器的医疗损耗,进一步降低检查的成本,可作为早期肺癌诊断的最佳方法[10]。但应用低剂量CT进行早期肺癌的筛查仍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低剂量CT检查能否降低肺癌患者的病死率、提高远期生存率,及其存在一定的误诊、漏诊等问题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分析。

综上所述,低剂量CT扫描对早期肺癌具有很好的诊断价值,其检出率、图像的质量及对病灶的显示能力同常规剂量CT比较均无明显差异,且低剂量CT对受检者的辐射剂量和辐射伤害更小,有利于保护患者的健康,更适合人群的肺癌早期普查。低剂量CT扫描是一种简便、有效、经济、安全的早期肺癌检查方式,值得推广,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1] Parkin DM, Bray F, Ferlay T, et al.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02[J]. CA Cancer J Clin,2005, 55(2):74-108.

[2] 张立国,刘广杰,赵俊敏. 肺癌早期诊断进展[J]. 河北医药,2014,36(14): 2179-2182.

[3] 胡辅裕. 低剂量螺旋CT检查在早期肺癌中的应用价值[J]. 社区医学杂志,2014,12(7):6-7.

[4] 刘强,蔡浩,杨晓燕,等. 64层螺旋CT低剂量与常规剂量对周围型肺癌诊断的对比分析[J]. 中国医学工程,2015,23(12):92-93.

[5] 苟晓明.早期肺癌的多层螺旋CT临床诊断价值探讨[J]. 当代医学,2014,28(30):13-14.

[6] 邹建勋,王明杰,李旭丹.普通CT扫描和低剂量螺旋CT扫描对早期肺癌诊断的比较研究[J]. 中国医院统计,2013,20(4): 297-298.

[7] 张赛君. 常规剂量CT扫描和低剂量CT扫描诊断肺结节的诊断结果对比分析[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5,21(8): 1127-1129.

[8] 李宝权. 16层螺旋CT低剂量薄层技术与常规胸片对肺部病变检出率的对比研究[J]. 中国医学装备,2015,12(2):89-91.

[9] 马荣章. 64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并靶扫诊断高危人群早期肺癌的临床观察[D]. 湖南中医药大学,2013.

[10] 张春秋. 64层螺旋CT低剂量与常规剂量对早期肺癌诊断的对比研究[J]. 当代医学,2013,19(21):5-7.

10.3969/j.issn.1009-6663.2017.03.054

075000 河北 张家口,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CT中心

2016-06-27]

猜你喜欢

低剂量螺旋检出率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安宁市老年人高血压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长程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分析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旋风“螺旋丸”
16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腹部中的应用
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算法在头部低剂量CT扫描中的应用
低剂量辐射致癌LNT模型研究进展
奇妙的螺旋
正常和慢心率CT冠状动脉低剂量扫描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