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贫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2017-02-11葛晓静连亚强薛思瑶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7年1期
关键词:射血心衰贫血

葛晓静,连亚强,薛思瑶



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贫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葛晓静1,连亚强1,薛思瑶2

目的 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贫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9年3月—2015年12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117例贫血性心力衰竭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吸氧、利尿、输血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干预。检测两组病人治疗后B型尿钠肽(BNP)、血红蛋白(HB)、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BNP、HB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贫血性心力衰竭,可改善病人B型尿钠肽、血红蛋白水平,从而发挥重要的心血管保护作用。

贫血性心力衰竭;促红细胞生成素;B型尿钠肽;血红蛋白

多种原因可以导致贫血,贫血可导致一系列生理改变,当血红蛋白(HB)降至70 g/L 以下时,血液载氧量减少,心排出量即有所增加,血红蛋白<60 g/L时,长时间持续血液载氧量减少,血循环系统就会发生代偿性改变,如果降至40 g/L 时,可出现心脏扩大或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即贫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是血液病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1]。为改善病人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减少再住院率,探讨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本研究采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干预贫血性心力衰竭,并与常规治疗进行对比分析,观察贫血性心力衰竭在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干预下各项指标的变化。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9年3月—2015年12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117例贫血性心力衰竭病人,排除恶性肿瘤、感染、药物、中毒等非心脏原因引起的贫血,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56例,男30例,女26例;年龄39岁~75 岁,平均61 岁;心功能Ⅱ级41例,心功能Ⅲ级15 例。对照组61例,男32例,女29例;年龄40岁~76 岁,平均62岁;心功能Ⅱ级43例,心功能Ⅲ级18 例。临床表现均有心率快,血压低,心电图检查显示心肌缺血,心脏彩超有心功能不全表现,符合贫血性心脏病诊断标准,心功能按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标准分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吸氧、利尿、输血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促红细胞生成素(商品名:益比奥)每次3 000 IU,每周1次~2 次皮下注射,依据病人病情增减药物剂量至每周3次或每2周1次。

1.3 观察指标 观察用药后心悸、胸闷、头昏、心率、血压、B型尿钠肽(BNP)、血红蛋白等的变化情况,心脏彩超测量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后各检测指标比较(见表1) 治疗组治疗后BNP、HB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组别SV(mL)LVEF(%)BNP(pg/mL)HB(g/L)对照组78.9±13.071±15583±210110±5治疗组77.8±10.270±10335±140124±6P>0.05>0.05<0.05<0.05

2.2 BNP与血红蛋白的关系(见图1) 治疗组病人BNP水平随着血红蛋白的升高逐渐下降,两者密切相关。

3 讨 论

贫血病因多种多样,贫血可导致一系列生理改变,当体内血红蛋白低于90 g/L 可导致组织缺氧,代谢产物堆积,代偿性的引起外周血管扩张,外周阻力下降,从而引起心输出量增加。当血红蛋白低于70 g/L 及慢性严重贫血血红蛋白低于40 g/L 时,可增加心肌负荷,导致心肌损害,心肌逐渐肥厚,心脏扩大,收缩力减退而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产生贫血性心脏病[2-5]。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导致心室充盈及(或)射血能力受损而引起的一组综合征。由于心室收缩功能下降射血功能受损,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同时出现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临床多数以乏力,低热,食欲缺乏,头晕、头疼,指甲、嘴唇及眼睑结膜苍白,烦躁或忧郁,昏昏欲睡及很难集中注意力,妇女停经等为特征性表现。临床上确诊时必须详细询问病史,仔细查体,结合骨髓穿刺及贫血的其他相关检查,如胸部X 线射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并按照诊断标准明确诊断,其中明确贫血病因,及时准确、规范纠正贫血尤为重要。使用扩血管药物、利尿剂、适当少量多次输血等方法来缓解心脏症状。一般说来,本病的心血管改变均为可逆性现象,经正规治疗,贫血纠正后,心脏可恢复正常。贫血性心脏病所致心力衰竭与其他原因所致心衰有着根本的不同,属高排血量型心衰。另外,当心衰纠正后,SV、LVEF未见提高反而下降,但临床症状却明显好转。一方面证实本型心衰的特点,另一方面说明SV、LVEF不是判断本型心衰转归的敏感指标,而血红蛋白含量、BNP则可客观地评价心功能状况。另外有研究发现贫血可通过心动过速和每搏量增加引起心脏应激,又通过肾血流减少引起体液潴留,进一步加重心脏应激,长期贫血引起心脏肥厚,加速心肌细胞凋亡而加重心力衰竭,贫血又可引起慢性肾功能不全。心力衰竭、贫血和慢性肾功能不全三者相互影响,其中之一者可以引起和加重其他两者,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即“心肾贫血综合征”[6]。红细胞生成素是由肾脏的远曲小管管周细胞分泌的酸性糖蛋白,肝脏也能少量合成。作用在于与红系祖细胞的表面受体结合,促进红系细胞增殖和分化,增多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含量;稳定红细胞膜,提高红细胞膜抗氧化酶功能[7],同时是具有多功能效应的细胞因子,不仅能促进红细胞生成,而且具有组织和细胞保护作用。它可以减少炎症、氧化应激对心肌的损伤,阻止内皮细胞和心肌细胞的凋亡,促进新生血管生成,从而在心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心肌缺血、心力衰竭及一些非缺血性心肌病中发挥重要的心血管保护作用。EPO必将在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8]。

[1] 邵兴龙.贫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发作的临床特征[J].中国医药科学,2011,1(14):191.

[2] 王筱艳.简析贫血性心脏病病人的诊疗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4,14(9):44-45.

[3] 冯云,杜香洲.贫血性心脏病的临床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21(10):108-109.

[4] 刘洋,杨积武.老年贫血性心脏病引起心衰的诊断治疗[J].中国中医学杂志,2007,5(2):29-30.

[5] 黄著统,韩福海,钟东.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多巴胺治疗贫血性心脏病并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72例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2011,24(8):4930-4931.

[6] 程波,刘玉江.多巴胺治疗贫血性心脏病56 例疗效观察[J].西南军医,2007,9(4):49.

[7] 高素琴,赵军胜,梁锦予.大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学,2005,32(3):49-50.

[8] 杨思源.小儿心脏病学[M].第3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604-605.

(本文编辑郭怀印)

1.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太原 030001),E-mail:1596467524@qq.com;2.山西医科大学

引用信息:葛晓静,连亚强,薛思瑶.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贫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15(1):74-75.

R541.6 R256.2

B

10.3969/j.issn.1672-1349.2017.01.021

1672-1349(2017)01-0074-02

2016-10-24)

猜你喜欢

射血心衰贫血
陈朝金教授运用生脉散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射血分数保留性心衰(气阴两虚兼血瘀型)经验
老人气短、浮肿、乏力,警惕慢性心衰
国外心衰患者二元关系的研究进展
蹲久了站起来眼前发黑就是贫血?
更 正
睡眠质量与心衰风险密切相关
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可溶性ST2与心脏重构的相关性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M型超声心动图中左室射血分数自动计算方法
人不能“只靠吃米活着”——没有精神就是“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