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2017-02-10巨芳琴

新课程·中旬 2016年11期
关键词:创设情境数学

巨芳琴

教学情境创设,主要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给学生的学习营造一定的情感氛围。教学情境创设一般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学生生活、社会现象等,是学生可理解、感兴趣的,不能为情境而情境,牵强附会。

一、创设生活展现,联系实际情境

小学数学和我们的生活联系紧密,可以说源于生活,但又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有些内容往往很难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学习,造成理解困难和学习数学的厌倦心理。创设情境,就是要发现学生学习的困难,通过创设相应的情境,拉近数学和学生生活的距离,在学生生活的体验基础上教学和学习,这样的教学既有一定的趣味性,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活学活用。比如,在“厘米与米”单元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理解厘米和米在生活中的作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可以创设如下生活情境:校园里的百年古树到底有多高?问题一提出来,学生自然而然会围绕这个问题大胆猜想,那么如何测量呢?这样的问题,又会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小组交流讨论得到许多方法:是自己的几倍;升气球;放风筝;接竹竿;利用影子进行测量。这个问题解决的过程也是学生知识建构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对“厘米与米”有个客观的认识和感知。

二、创设实物演示,动手操作情境

“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创设实物演示、动手操作情境”就是让学生在教师实物演示和学生手脑并用的操作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课堂教与学的过程中,这种情境创设在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同时,把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了出来,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数学,而不是完全依靠老师。例如,在六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时,我让学生在课前事先准备好了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的纸盒;在课堂,我让学生沿棱将纸盒剪开,再展开,让学生数一数各有几个面?量一量每个面的大小有什么关系?让学生去想每个面的长和宽与原来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想一想表面积如何计算?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可以在教师引导下,在学生的动手操作中得到解决。又如,“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一节练习课,我出示了这样一道题:有2个长方形木框,长都是4厘米,宽都是2厘米,拼成一个图形,求它的周长。大家可以用实物操作一下,把周长指给同位看,再算一算。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很好,课堂气氛也很轻松愉快,我提出的问题牢牢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也得到了既准确又全面的结论。

三、创设图画再现,联想推理情境

这种情境创设方法,主要是利用数学知识之间密切联系的关键点,再现画面、制造冲突,从而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来联想和探索新知。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时,创设了这样的情境“过去我们运用转化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来推导出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今天,大家能否采用类似的方法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呢?请同学们试试。再如,在“用字母表示数”这节课中,在我引导学生体会并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既表示关系,同时又表示结果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个盒子,学生只要输入一个数,这个数经过盒子的加工,出来的便是另外一个数了。学生开始分析这个问题,并经过多次尝试分析后得出“盒子是按一定的关系式来加工数的”这一结论。如输入“20”,出来“20+10”;输入字母“b”,便出来“b+10”。学生利用推理很快就掌握了知识的共性。

四、创设游戏参与,表演体会情境

游戏学习是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在小学低年级,“创设游戏参与、表演体会情境”,是寓教于乐,让学生愉快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方式。创设的问题情境,可以让学生在游戏的情感体验中学习,参与表演,更是激发了学生的语言、动作智能,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例如,在新人教版新教材二年级上册“9的乘法口诀”教学中,在巩固记忆9的乘法口诀时,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对口令游戏,说9的乘法口诀,同时用手势帮助记忆。练习时,可以使用不同的组合形式进行对口令。也可以采用男、女生互对,同桌互对,小组互对等。在对口令的过程中,师生要评判对口令是否正确。这样做,教师与学生的活动融为一体,生生交流、师生交流与学生的全体参与相结合,使学生在多形式的互动中, 训练了思维,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且根据所学的知识迅速准确地回答问题的能力。

五、创设故事引入、语言描述情境

低年级学生对讲故事很感兴趣,借助小学生的兴趣点,通过“故事引入、语言描述情境”,不仅可以在情感上引发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深入地学习。

通过长时间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创设情境有基本原则可循,那就是:从儿童认知发展特点出发,避免情境创设缺乏真实性,情境创设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情境创设追求形式化。而要围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情境创设要真实、自然、力求生活化。

实践证明,学生结合具体教学情境学习数学,更符合认知规律,会使课堂教学更加轻松、愉快,更能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和创新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当然,有时采取开门见山的教学方式,直接导入新课,也是很有效的,不见得每节课都要创设情境,情境创设争取做到“到位不越位,帮忙不添乱”。

参考文献:

[1]徐娟.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

[2]张静莲.数学教学创新说(研究篇)[M].上海:方志出版社,2005.

编辑 薄跃华

猜你喜欢

创设情境数学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