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石激起千层浪

2017-02-10王雪玲

新课程·中旬 2016年11期
关键词:余韵绕梁长征

王雪玲

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中国人民的屈辱史,又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每每讲到中国的近代史,看到一幕幕列强的侵华、一幕幕中国人民的抗争,我的心情总是久久难以平静。如何把学生带入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让学生亲身体会到中国人民的艰难抗争,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我认为历史教学中情境的创设可以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下面我以我上过的一节课——七年级上册14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来具体谈一下我的感受和体会,与各位同仁共勉。

一、走入历史课堂的情境创设

走入历史课堂就是课堂的有效导入,这一环节创设情境,我认为可以一下子吸引住学生的眼球,很快让学生走进历史,走进课堂,步入学习的主题。在《红军不怕远征难》这节课中我是这样创设导入情境的:播放视频歌曲《红军不怕远征难》,通过激昂的歌曲,把学生带入这段尘封而又时时刻刻激励我们前进的历史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情绪高昂地走进了历史课堂,很快融入学习的洪流中。

二、尘封历史中的情境创设

历史已经成为过去,不可能再现。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插播最震撼人心的某一个事件的影视作品的视频片段,重现这段历史,给学生模拟一个真实的历史场景,对于掌握知识、感悟升华主题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例如,《红军不怕远征难》这节课中,在讲红军长征路上经历的艰难险阻时,我播放了《飞夺泸定桥》的片段,表现的是红军战士在国民党密集的炮火中在铁索桥上匍匐艰难前行的情景。通过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感受红军的艰难和红军战士的英勇顽强。视频播放完后,那震撼人心的场面深深地留在学生的心中,不少学生慷慨激昂地发表自己的感想,激起了学生活跃的思维,起到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三、走出课本放飞思想的情境创设

我们的历史教学,不是单纯地让学生掌握课本知识,还要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让历史知识鲜活起来。同时要让学生汲取历史中的宝贵经验,把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运用到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中,完成历史教学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所以,在这一环节中就要创设学生耳闻目睹的现实生活情境。在《红军不怕远征难》这节课中我展示了近几年发生在我们国家的重大事件的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回答:长征精神在新时代有哪些新体现?你能举个例子吗?引导学生思考在灾难面前,人民军队发扬不怕牺牲、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长征精神,中国人民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众志成城的团队精神,共同应对面临的灾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蕴含了党和国家的殷切希望:继续发扬长征精神,勇攀科技高峰。这样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学生深刻认识和体会到长征留给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长征精神。升华了主题,感悟了历史。

四、余韵绕梁的情境创设

学习一节课,我们要让学生在结束学习后,还能够时时回味,余韵绕梁。要想达到这一效果,在最后结束本节课时再创设一个简单的情境就可以大功告成。我在《红军不怕远征难》一课最后结束时,师生共同欣赏了配乐诗朗诵:毛泽东的《七律·长征》,倾听那激昂的旋律中红军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大无畏创举,再次感受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这段磅礴的历史。听后我与学生都有回味无穷、余韵绕梁的感觉,相信本节课的内容已经深深地根植于学生的心中,必将会伴随每位学生的一生。达到如此的教学效果,我们教师还夫复何求?

我感叹于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谱写的壮丽篇章,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要把这一感受传递给我的学生。所以,我要千方百计创设有效的历史情境,让这一层涟漪激起学生心中蕴藏的千层波浪,伴随学生从今天走向明天,走向社会,直至走向未来!

参考文献:

[1]黄顺权.创设情境之兴趣推动学习[J].新课程导学,2016(26).

[2]陈超.浅谈如何做好初中历史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J]. 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12).

编辑 谢尾合

猜你喜欢

余韵绕梁长征
老腔新韵绕梁来
画龙须点睛 余音可绕梁——课堂结尾艺术探索
第二回 笑谈之间音绕梁
总会遇见更美好的人
谜一样的她
长征五号首飞成功
“翱翔之星”搭长征七号顺利入轨
长征六号为何能快速发射?
书香绕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