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中合作学习实效性初探
2017-02-10付燕
付燕
摘 要:合作学习作为新课改教学背景下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对开启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有着极大的作用。尤其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不仅是新课标的要求,同时也能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发挥较大的作用。因此,就初中化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实效性进行深入的探讨,以期对初中生今后的化学学习和成长有所帮助。
关键词:化学教学;合作学习;实效性
合作学习是需要建立在学生间的相互协作、彼此配合的基础上,共同努力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方式。在初中化学学习过程中,合作学习方式的运用,是提高学生自身学习能力,树立学生合作精神、合作意识的关键,这种学习方式不仅能够给学生的化学学习成绩带来较大的帮助,使学生彼此沟通、相互了解、相互学习,建立友好的情感,提高学习效率。
一、合作学习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效性
1.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精神
初中化学实验动手的机会较多,在这些实验中,团队协作的要求较高,而较多的学生由于从小与他人协作的机会少,独立性较强,很多时候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或者是建议,很少考虑到团队间的合作精神。所以,合作式的学习模式,能够从一定层面帮助学生转变这种从小养成的意识和习惯,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精神。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中,并积极地同其他同学相互配合,很好地与其他伙伴建立情感,共同努力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增强自身的化学素质。
2.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学习效率
由于现在的很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从小与外人接触的机会少之又少,这使得他们在人际交往方面较为欠缺,不懂得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沟通桥梁。在初中化学教学中,为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是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有效手段,能够让学生与其他同学在以完成任务为前提下,积极、主动地沟通、交流,从而提高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在以往的化学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并不重视教学方法的使用,一味地采取“满堂灌”以及唱“独角戏”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使得化学课堂教学变得枯燥、乏味,大大降低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进而也不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在化学实际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很好地将合作学习应用到课堂教学中,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并为学生建立合作平台,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发言的机会和表现的机会。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合作学习是一种相互间的学习方式,它能够让学生在进行交流时有思维上的碰撞,在这种思维碰撞的过程中时常会激发学生对化学产生兴趣,有想要去探索、去研究的热情。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仅是合作学习的组织者,更是合作学习的引导者和协作者,由于初中生往往会对未知事物充满好奇,所以在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思维方式较为活跃,教师需要在合作学习中集思广益,在学生纷纷提出自己独到见解时,能够及时通过学生的这些见解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教学水平。
二、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
1.准确把握学生的合作学习时机
对于初中化学教学来说,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化学的新知识点,还要能够通过化学实验、化学思维方式来全面提高学生的化学综合素质,并不断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例如,在进行化学实验教学时,教师通过将学生分成小组式的合作学习,每个小组间以实验操作的规范和实验的成功率作为此小组的成绩,最后教师对各个小组的实验结果进行评价、评分,这样具有对比性的合作学习平台不仅能够促使学生相互学习,也给学生建立了合作学习的机会。其次,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堂辩论来为学生建立合作学习时机,例如,化学概念的辨析,将班级中的学生分成小组对化学概念展开讨论,通过小组间的讨论、发言,让他们能够从小组及其他成员身上学到更多的东西,进而对促进其化学能力的提升有所帮助。
2.巧妙设置合作学习问题
问题的巧妙设置是学生合作学习的有效方式,初中化学教师在进行问题设置时,应当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实际学习情况,这些化学问题的设置不能够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也就是既不能太过复杂,也不能太过简单,过于复杂容易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过于简单也不能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其次,问题的设置还应多角度、多层次,以及还要考虑问题本身具有的情境性、开放性和启发性。所以,看似简单的一个问题设置,需要教师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以便对学生在进行思考、讨论时有所作用。
总而言之,合作学习是初中化学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提高这一教学方式的实效性,需要每一位初中化学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研究与探索,才能使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更加合理、有效。
参考文献:
[1]张贤.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留学生,2016(6).
[2]张长艳.新课改下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J].新校园(中旬),2015(11).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