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教师师德
2017-02-10马强
马强
摘 要:师德是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形成的道德观念、情操,是教师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质,教师师德修养离不开科学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在教学中,广大教师要认真学习理论,勇于实践,总结经验,以提高教师师德。
关键词:师德;理论;实践;榜样;楷模
教师师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中形成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操、道德行为和道德意志,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过程中所遵循的行为规范必备品质。它体现了社会和人民对教师的期望和要求。只有教师师德高尚,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传道授业解惑才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师德如何才能提高呢?我认为,不外乎“知”与“行”两步,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提高师德修养的基本途径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这是提高教师师德修养的最基本途径。师德修养认识的提高、情感的培养,以及信念的确立、意志的锻炼都离不开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的锻炼。加强自身的理论知识学习,是教师师德修养的先决条件。正确的理性认识,是自觉行动的前提,教师师德修养也离不开实践。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就从这两方面谈谈如何提高教师师德。
一、认真学习理论知识
这就要求广大教师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理论,从中汲取精神养料,结合当前实际情况提高认识,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远大理想。只有透彻领会人生价值,深刻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深知人民群众之需求,才能摆正个人和教育事业的位置,正确处理义与利、奉献与索取的关系,才能明确自身发展的正确方向,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教育教学理论是人类长期教育实践中概括和总结出来的。学习和掌握教育教学理论,有助于深刻地理解师德修养的必然性,提高履行师德修养的自觉性;学习优秀教师的模范事迹,在自己心中确立崇高的师德榜样,才能升华自己的师德境界。一切优秀教师的道德实践,都是师德规范理论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具体化,具有鲜明生动的特点。教师要向古人学习: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一定会有益于师德品质的养成。
二、勇于实践,总结经验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无论理论知识掌握得多么透彻,如果经不起实践检验,其理论的说服力是苍白无力的;在实践过程中,不重视对理论知识的反思与感悟,就会走很多弯路。因此,要参加到社会实践中,投身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重视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是教师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师德修养。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只有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地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事实证明,教师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才能更好地认识到自己行为的是非善恶,认识提高自身修养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地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教师的师德师风认识再深刻,师德情感再深厚,如果不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实践,那么师德意志就无从谈起,更谈不上能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教师在学习科学理论的同时,还必须投身到社会实践中不断锤炼自己,不断进步,不断升华;解剖分析自己,认真进行自我批评。教师师德修养实际上是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不断纠正自己大脑中陈旧的错误的道德观、教育观,逐渐树立起科学的道德观、教育观的过程,勇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之处,时时对自己的品行进行反思,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还必须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和批评,分析别人对自己的意见和批评,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改变自己。当今时代,教师要以新世纪的师德原则和师德规范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以教育界的模范典型优秀教师为榜样,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
教师是学生的楷模,学习的榜样,所以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育是以心灵塑造心灵,以人格造就人格的神圣职业。孔子说:“其身正,毋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毋从。”教师的道德表现能够影响一个学生的一生。作为教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身教重于言教。要在自己的职业道德方面追求卓越,追求高标准,这是构建我们未来民族道德素质的基础。师德就是榜样,当今提高师德是第一要务。因此,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和修养,是教师职业特点的客观要求。只有具有高标准道德修养,才能成为合格的人民教师。
※注:此论文为甘肃省武威市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新时期师德建设与教师精神培训研究》课题(课题立项号:ww[2015]gh146)系列研究成果之一。
编辑 薄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