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SN做错了什么

2017-02-10吴晓波

中外书摘 2017年2期
关键词:联众用户功能

吴晓波

自2005年5月MSN中文网上线之后,九家合作伙伴带来了一定的收入,按照广告收入的分成原则推算,到年底MSN平台的广告营收大致在7000万元左右,这几乎相当于当时腾讯的网络广告收入,合作伙伴的数量也逐渐增加至二十多家。然而,跨国企业的“大公司病”很快就让罗川和熊明华举步维艰,越来越难以支撑。作为一种市场竞争的策略,处在品牌高位的MSN只需将腾讯做过的事情重新做上一遍,就可以夺走大半的市场份额——这正是腾讯后来屡试不爽的战法,可惜,罗川和熊明华连这样的机会都没有。

首要的问题是,指挥体系的紊乱。

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事实是:在微软管理体系内部,罗川的市场部门与熊明华的研发中心分别向两个大区上司汇报,两人之间毫无隶属关系,也就是说,在中国市场上,MSN没有一个统筹全局的负责人。熊明华团队承担了很多的研发任务,为中国版MSN的技术开发只占了其五分之一的工作。尽管北京的微软中国高调推出MSN,可是西雅图的想法却未必如此,此时的比尔·盖茨与鲍尔默正全力以赴应对与谷歌和美国在线的战争。由于中国区的业务只占到微软全球业务的2%,而MSN又是一个子工程,西雅图几乎没有任何精力看上海美斯恩网络通讯技术有限公司(2004年在上海成立,由微软公司与上海联和投资有限公司共同投资,运营微软在线服务集团提供的各项在线服务和软件产品)一眼。作为区域市场的一个部门总经理,罗川的权力十分有限,根据上海美斯恩的内部报告,即使是总经理,其大多数职能都必须在微软的全球体系里层层上报审批,可自行批准的项目仅限于“总付款金额等于或少于50万美元”的合同。

如果说腾讯将它与MSN的竞争视为一场战争的话,那么,在微软看来,这连战役都算不上,顶多是一场无关痛痒的局部战斗而已。

其次,微软的全球开发模式很难适应区域性的市场竞争。

MSN的技术研发方向被微软总部控制,是全球一盘棋,针对中国市场的本地化考虑并不多。对于MSN每一项功能的开发,都需要提交到美国总部论证,而各国环境差别极大,作为一个亚洲的区域市场,中国区提出的需求总是无法排上队。这无疑是跨国公司在一个区域性市场里的经典型困境。

譬如,离线消息的功能。中国研发中心的工程师们早在2005年年初就提出了这一需求,可是连递交到决策会上讨论的资格都没有。经无数次的争取,一直到2008年,微软总部才批准开发,而此时战斗早已落幕。

再譬如,类似于QQ秀的虚拟道具功能。MSN在韩国的版本已有了完全相同的功能,可是,MSN在韩国是与当地一家公司合资运营的,因版权的谈判旷日持久,导致迟迟无法引入中国区。这种开发机制上的迟滞和羁绊,让MSN在用户体验和增值服务的创收上始终棋落一着。

与QQ相比,MSN受到的最严重的诟病是,大文件传输功能的落后。在几乎所有的BBS讨论区里,年轻的软件工程师们都在讥笑MSN,而很多商务人士弃用MSN也大多是因为这一刚性需求无法满足。对此,熊明华显得无可奈何。

“微软的工程师完全有能力做好这个功能。问题出在MSN将所有的用户数据都放在美国的服务器里,而中国政府则对此非常不满,这直接导致我们在与各地的数据中心谈判时,很不顺利。一些城市,特别是上海、北京等中心城市的电信部门不愿意与我们合作,或提出很多限制条件,而外资公司则不被允许在中国独立建设自己的数据中心。其后果就是,MSN的数据通过各地电信的服务器中转时,效率非常的低下。”

MSN的两款功能曾得到用户的欢迎。一个美国孵化的MSN Spaces,引入中国之后很受欢迎,它带有社交的成分和最时髦的博客形态。熊明华指定郑志昊为这一产品的负责人。另一个是“MSN机器人”,可以实现人机对话。然而,在离线消息、文件传输等基础性通信功能上的落于下风,以及统筹战略上的无度,使得MSN从来没有真正威胁到QQ的基本盘。

其三,罗川独创的分包合作模式在运营中出现了混乱。

被引进到MSN平台上的合作伙伴行业不一、诉求各异,且都急于获利,从而造成中文网的频道风格千差万别,价格落差很大,甚至出现互相拆台、压价的现象。上海美斯恩根本没有能力居中协调,久而久之,广告价值便大幅缩水,罗川所谓的“打造白领门户”的愿景彻底落空。时任联众董事长的鲍岳桥曾透露过一个数据: 联众出资600万元成为MSN唯一的游戏平台合作伙伴,可是运营一个月下来,由MSN导入联众的游戏用户竟只有20个人!联众在一个季度后就中止了此次合作。

MSN试图从电信增值业务中抢一杯羹的做法,也遭遇了一个非常不好的时机,中国移动已经开始大规模地清理“移动梦网”中的灰色增值服务,清华深讯被用户投诉存在未经用户同意私自开通收费短信等行为,遭到中国移动的警告,MSN中国减缓了发展短信包月服务的步伐,其收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其四,微软与雅虎的互联互通没有取得预料中的“里程碑式的效果”。

正如马化腾在一开始就预料的,MSN与雅虎能够联通的只是两家的在线状况和基本消息,语音、视频,还有MSN Spaces等,联通都很困难,如果联不到位,用户可能仍会觉得是两个网络。渐渐地,这一被普遍看好的模式便少有人问津。

如果说上述被动都发生在机制和制度层面,那么,到2006年年初,微软又接连犯下了两个非常华丽的战略性错误。

2005年12月13日,微软发布Live战略,宣布从下一年开始,将微软的系列服务都整合到一个新的Windows Live平台上,“这些改进使得Live Messenger更像一个管理连续性信息的管理器以及社群网中心”。

在MSN中国区的工程师们看来,Live战略无异于一场灾难。熊明华沮丧地说:“在新推出的版本中,MSN不见了!它被包裹在一个看上去功能更多,也貌似更强大的系统之中,但它不再是一个独立的即时通信客户端,它由一个平台级的产品,一下子降格为一个插件。”当时负责MSN Spaces运营的郑志昊日后说,在本质上,微软始终是一家软件技术公司,而不是互联网公司,它没有运营一个互联网产品的经验。

“当我们看到Live Messenger的时候,便知道战争即将结束了。”张志东说。

到2006年6月,微软中国接着做出了一个让腾讯上下欢欣鼓舞的决定: 它宣布终止与雅虎中国在搜索上的合作,微软将上线自己的“Live搜索”。这意味着一年前大张旗鼓的互通联盟自我解体。

身心疲惫的熊明华和罗川相继离开了微软。

熊明华不久后出现在腾讯公司。在过去的一年多里,他深深地感受到了一家跨国公司在中国生存的艰难,种种无力感让他想要换一下环境。而这段时间,每到节假日,他总能收到张志东从深圳发来的问候短信。“尽管他没有再提及加盟之事,可是我能感受到他的诚意。”加入腾讯的熊明华被任命为腾讯的联席CTO,与张志东一起主持腾讯的技术部门,在腾讯的最高管理层出现了第二张来自国际公司的面孔。熊明华的MSN旧部郑志昊和殷宇也随之来到了腾讯,日后分别担任社交平台和即时通信部门的副总裁。腾讯在此役中的意外收获是,得到了一批高水准的技术人才。

从此之后,在腾讯那份冗长的“敌人”名单中,MSN被剔除了。根据易观国际的数据,到2008年的第二个季度,QQ的市场份额增至80.2%,MSN已萎缩到4.1%,被移动飞信超越。随着MSN的落败,其他那些市场份额更少的企业相继减弱了对即时通信产品的投入,“抗QQ联盟”就此瓦解,腾讯在自己的主战场打赢了一场艰难的保卫战。

2010年10月,微软宣布关闭MSN Spaces博客服务,全球3000多万名用户面临搬迁,而微软提供的博客服务商没有针对中国用户的汉文版,这几乎是弃上百万用户于不顾。郑志昊主持的QQ空间部门在第一时间开发出博客搬家工具,打出了“QQ空间等你回家”的广告,有超过三成的MSN中国用户把自己的博客搬到了腾讯。到2012年12月,微软宣布放弃MSN,转而支持Skype的发展。

猜你喜欢

联众用户功能
也谈诗的“功能”
关于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几点思考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联众东京创意中心正式启用
如何获取一亿海外用户
联众:巨头的回归
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31例
辨证施护在轻度认知功能损害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