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化内镜清洗及消毒质量监测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干预措施探讨

2017-02-10杨莹莹沈小春兰春慧陈东风毕玉田

重庆医学 2017年1期
关键词:合格内镜消毒

曹 艳,杨莹莹,韩 然,李 佼,高 灼,沈小春,兰春慧,陈东风,毕玉田,刘 丁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消化科内镜中心,重庆 400042)

消化内镜清洗及消毒质量监测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干预措施探讨

曹 艳,杨莹莹,韩 然,李 佼,高 灼,沈小春,兰春慧,陈东风,毕玉田,刘 丁△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消化科内镜中心,重庆 400042)

目的 分析本院内镜洗消效果不合格原因,为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提供相关依据,确保内镜诊疗安全。方法 调查分析2015年4至5月和2015年10至11月本院清洗、消毒后的内镜987镜次和980镜次的监测结果。后者每镜次监测结果不合格者均进行溯源分析,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追踪并落实,直至重新采样监测结果为合格。结果 2015年4至5月随机采样清洗、消毒后的内镜987镜次,合格率为97.87%,有21镜次不合格,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后,2015年10至11月再对清洗、消毒后的胃肠内镜随机采样检测980镜次,合格率提高到99.69%,仅3个不合格的镜次,与采取干预措施前监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引起院内镜清洗、消毒不合格的原因进行及时溯源分析,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完善内镜洗消操作流程和管理制度,并追踪落实,能明显提高内镜清洗、消毒质量。

内镜; 清洗、消毒;干预措施

本院内镜中心是目前西南地区技术最先进的消化内镜诊疗中心之一,内镜中心总面积1 000m2,年诊疗操作大于5万例次。内镜检查操作时,不可避免会接触到患者的体液、血液、组织等,检查后内镜会沾染患者的分泌物、病理组织等,这些均可能携带大量细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如果不对其进行有效的清洗、消毒,将造成广泛的医源性感染,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1]。本院感控科每月对内镜的清洗、消毒效果进行随机采样监测,监测结果并不理想。因此从2015年下半年,本院对洗消结果进行了溯源追踪的方式,对检测结果不合格者及时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并追踪落实后重新采样监测,直到检测结果合格,其中也不断完善和制订内镜洗消操作流程和管理制度,对比采取干预措施前后2个月的监测结果,后者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收集2015 年4至5月本院清洗、消毒后的内镜,共计987镜次,进行第1次随机采样检测;收集2015 年10至11月本院清洗、消毒后的内镜,共计980镜次,进行第2次随机采样检测。

1.2 实验器材与设备 本中心常规使用的是3类品牌胃镜:奥林巴斯胃镜、潘泰克斯胃镜、富士胃镜。对内镜清洗、消毒使用的是柯丽尔一体全自动化内镜清洗、消毒设备。

1.3 方法

1.3.1 分组 将洗消人员分成3组,每组1人,分别对不同品牌胃镜进行清洗、消毒,并记录每组人员的洗消用时,计算其平均值,比较每组洗消人员的差异性。

1.3.2 干预措施 根据2015年4至5月的检测结果,对不合格者追溯其发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制订干预措施,重新完善和制订内镜洗消操作流程和管理制度。经过4个月的追溯每个问题环节,落实改进措施后,2015年10至11月再次进行随机采样检测,对比实施干预措施前后的效果,具体干预措施如下。(1)增加内镜数量:根据日诊疗量增加内镜数量,增加胃镜10条,增加肠镜3条。(2)控制诊疗人数:实行预约诊疗,适当控制日内镜诊疗人数。避开患者数量高峰时段,使不同功能的内镜错开时间进行清洗、消毒,保证清洗、消毒的时间。(3)预定最低预警时间:护士长及两名护士每人分别采集不同型号内镜(10次/条,共30次)镜次标准内镜清洗、消毒所用的平均时间作为最低预警时间,考核洗消每条内镜是否合格。(4)改进清洗、消毒设施和流程:采用邻苯二甲醛(标准浸泡消毒时间为5分钟/镜)替代原来戊二醛(标准浸泡消毒时间10分钟/镜),缩短了清洗、消毒所需时间,提高了内镜周转率。规定初洗时洗刷过程中刷子必须见头,反复冲刷直至流出水为清亮;次水洗后必须擦干镜子外表面的水,以及用气腔吹干管腔内壁的残留水,避免下一步的消毒液浓度被不断稀释。(5)完善清洗、消毒制度、规范操作流程:预消毒时间(OPA)大于或等于10min,末洗大于或等于1min;打卡初洗槽(拆洗按钮钳道帽,擦拭镜身,冲洗各镜腔,刷洗各镜腔,再次冲洗镜腔大于或等于100s),打卡酶洗槽(计时3min,浸没液面下且各镜腔充分灌注酶洗液100mL),打卡次洗槽(彻底流动水冲洗各镜腔10s,气枪吹干镜身及镜腔大于或等于1min,以免稀释消毒液),打卡消毒槽(计时5min,浸没液面下且各镜腔充分灌注消毒液100mL),打卡末洗槽(彻底流动过滤水冲洗各镜腔10s,清除消毒液,气枪吹干镜腔,安装按钮钳道帽大于或等于90s),打卡操作结束;终末消毒时间大于或等于15min,末洗大于或等于1min。(6)减少人为因素对内镜清洗、消毒质量的影响:内镜中心的洗消工人由3名增加到4 名,对新入的洗消工人进行内镜清洗、消毒操作技术的岗前培训,经理论和操作双考核均合格后准予上岗,坚持对每位洗消人员每月操作考核1次;坚持每日晨会提问,提醒规范操作流程,重点事宜定人负责,加强人员间的沟通交流;随机抽查,对每位洗消工人的清洗、消毒质量进行考核,每月1次,考核包括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管理,消毒槽的清洗,洗消效果的监测结果等;参加培训情况及考核结果作为个人绩效考核依据。

1.3.3 采样检测方法 用无菌注射器抽取20mL灭菌后含相应中和剂的缓冲液,采用全管道灌流后用15mL无菌试管从活检出口收集,2h内检测。结果判定:消毒后的内镜以细菌总数小于20/镜,不能检出致病菌为合格。

2 结 果

2.1 3组清洗、消毒人员的用时比较结果 每条内镜的清洗、消毒步骤均通过标准步骤:初洗、酶洗、次洗、消毒、末洗5步时间均达11 min以上,3组人员及镜型清洗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组人员对不同型号胃镜清洗、消毒用时比较

2.2 干预前后2次随机抽查结果的比较 第1次抽查共采样清洗、消毒后的内镜987个,合格966个,合格率为97.87%。采取上述干预措施后,2015 年10至11月再次随机抽取980镜次的清洗、消毒后的胃肠内镜进行采样检测,其中合格977个,仅3个不合格,合格率提高到99.69%,与采取干预措施前监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消化内镜发展至今,已经从单纯的诊断设备逐步进入诊治相结合的新模式,由此带动相关内镜微创技术的蓬勃发展,使得许多以前必须用外科解决的疾病过渡到内镜治疗上,在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显示出其旺盛的生命力和不可或缺性,极大地推动了临床医学的发展[2-3]。在内镜检查的普遍开展及镜下治疗技术不断拓展进步的同时,经内镜传播的疾病也在不断增加,内镜的清洗、消毒效果越来越受到重视[4-5]。医院消毒灭菌工作是控制院内感染的重要措施,昂贵的内镜非一次性耗材,其清洗、消毒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6]。本研究对导致医院胃肠内镜清洗、消毒效果不合格原因进行了溯源分析,溯源分析后清洗、消毒效果不理想的原因为:(1)清洗、消毒过程中人员操作不当;(2)不正确地使用清洗或消毒产品(浓度过低、接触时间不充分或忽视了温度);(3)清洗设备的自身不清洁和程序设置的不科学;(4)内镜清洗、消毒机污染,清洗水的质量不佳等;(5)内镜管道狭长,容易形成生物膜,加大了清洗、消毒难度。从整体方面分析,内镜数量少,而患者需求大,内镜不够周转,消毒灭菌时间无法达到标准是普遍存在的问题。通过采取综合性的干预措施,如增加内镜数量,既满足检查的需要,又使得内镜的清洗、消毒质量可得到保证;改进内镜与附件整理台的摆放,节约人力资源,缓解因人员紧缺而导致的工作细节不到位的问题;同时,不断完善和修订内镜中心操作流程和管理制度,并追踪落实直到检测合格,持续性的改进明显提高了内镜清洗、消毒质量。

为预防和降低因消化内镜诊疗引起的医源感染,加强内镜清洗中心的质量控制是一项尤为重要的环节[7-8],所以需对消化内镜的消毒情况进行监管,开展较为全面的管理工作。一定要严格执行内镜清洗、消毒的相关要求,确保内镜的消毒质量能够得到改进,确保内镜监测过程中的消毒或灭菌效果能够达到相关要求[9]。通过对内镜清洗、消毒的监控管理进行持续改进,不仅可以提高内镜中心整体的护理服务质量,为医疗安全提供基础保障[10-11],而且还可以防止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出现院内感染的情况,为医疗安全提供基础保障。

[1]彭根英,李玉芬,陈新燕,等.胃肠内镜清洗消毒质量监测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干预措施[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5,32(9):917-918.

[2]孔金艳,唐平,邢玉斌,等.消化内镜清洗消毒全程质量追溯管理的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22):4753-4755.

[3]吉林省长春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坚持整顿与规范相结合、保障消化内镜诊疗安全[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10(6):25-30.

[4]秦瑾,闻海丰,李筱轶,等.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持续质量改进的效果[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5,32(10):1034-1035.

[5]林臻,王萍,耿芳芳.内镜清洗消毒效果检测分析[J].中国内镜杂志,2008,14(1):27-29,33.

[6]赵平凡,张红梅,马志杰,等.内镜清洗消毒流程改进对降低医院感染的效果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16):3827-3829.

[7]蔡玲,张浩军,杨亚红.内镜相关感染及其预防与控制研究进展[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6,15(10):533-536.

[8]季倪蕾,王东,钱维,等.上海市内镜清洗消毒从业人员现状分析[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6,33(6):401-402.

[9]陈爱琴,陈寒艳,梁晓敏.硬式内镜器械清洗效果的检测方法探讨[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6,33(2):193-194.

[10]付明燕.医院内镜清洗及消毒管理情况调查[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12):24-26.

[11]黄瑞英,苏静,刘景丽,等.质量管理在消化道内镜清洗消毒流程中的运用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7):1660-1662.

曹艳(1980-),主管护师,本科,主要从事消化内镜护理方面研究。△

E-mail:cqhic@163.com。

�验交流·

10.3969/j.issn.1671-8348.2017.01.029

R

B

1671-8348(2017)01-0111-03

2016-07-12

2016-10-10)

猜你喜欢

合格内镜消毒
如何做好家庭消毒
眼内镜的噱头
专家建议这样消毒
消毒攻略大派送
消毒,大头有话说
大探头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较大隆起病变中的应用(附50例报告)
我是合格的小会计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早期胃癌诊疗中的应用
做合格党员
早期胃癌的超声内镜诊断及内镜下治疗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