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米尔高原塔吉克族世居人群血液指标分析*
2017-02-10古海尔沙热甫拉孜阳盛洪
高 亮,古海尔,李 彬,沙热甫拉孜,阳盛洪△
(1.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医院全军高山病防治中心,新疆叶城 844900;2.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人民医院内科,新疆喀什 845250)
帕米尔高原塔吉克族世居人群血液指标分析*
高 亮1,古海尔2,李 彬1,沙热甫拉孜2,阳盛洪1△
(1.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医院全军高山病防治中心,新疆叶城 844900;2.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人民医院内科,新疆喀什 845250)
目的 初步探讨塔吉克族适应高原时在血液学中的机制。方法 对生长在平均海拔4 000m以上的帕米尔高原247例塔吉克族(男67例,女180例)健康人群经行血液学特征的研究。测定项目包括血细胞主要参数,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总蛋白(TP)、清蛋白(ALB)、球蛋白(GLO)、丙氨酸氨基转换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换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汁酸(TBA)、碱性磷酸酶(ALP)、肌酐(Cr)、尿素氮(BUN)、尿酸(UA)、总胆固醇(CHOL)、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ysC)。分别比较不同海拔、不同年龄段以及不同性别检测值和异常率,并将部分指标与40例平原塔吉克族(海拔1 400m)作比较。结果 (1)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红蛋白(H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ALT、AST、GGT、ALP、BUN、UA、CHOL、LDL-C值,红细胞(RBC)、Hb、GLO、ALT、AST异常率显著增高(P<0.05),血小板(PLT)值显著降低(P<0.05)。(2)男性组白细胞(WBC)、RBC、Hb、HCT、MCH、MCHC、Cr、BUN、UA值RBC、Hb、A/G异常率显著高于女性组(P<0.01),CHOL、HDL-C、APOA1值,MCHC、MCH异常率显著低于女性组(P<0.05)。(3)高原组RBC、HCT、PLT、AST、ALB、Cr值,RBC、Hb、MCH、TP、ALB异常率显著高于平原组(P<0.05),GLO、CHOL、TG、HDL-C、LDL-C值,BUN异常率显著低于平原组(P<0.01)。结论 世居高原塔吉克族适应高原低氧环境能力有限,并有其自身血液学特征,应当科学、合理的建立帕米尔高原塔吉克族血液学正常参考值。
帕米尔高原;塔吉克族;血液学
经过数代自然选择与进化,将习服于高原环境的这一性状通过遗传物质固定下来并可遗传给下一代,这一现象称为高原适应。人在长期适应过程中可引起形态、机能、代谢、免疫乃至基因的变化,表现出人的差异,因而在高原缺氧这种极端环境中的适应就成为人类学研究的重大课题[1]。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下称塔县)位于新疆西南部,帕米尔高原东部,平均海拔4 000m以上。全年无明显春秋,只有冷暖两季,无霜期70~120d,太阳年均辐射量为2 848h,紫外线强烈,属典型的大陆高原干旱荒漠气候[2]。塔县80%以上是世居的塔吉克族,由于封闭的地理环境和塔吉克族独特的婚俗对外隔离性,这一群体形成显著的遗传学隔离[3],是研究帕米尔高原低氧适应问题的良好资源。目前,已知的高原低氧适应人群有3类:南美安第斯山的印第安人、喜马拉雅山的藏族人和非洲埃塞俄比亚人[4]。在世界3个高原,即青藏高原、安第斯高原和东非高原等居住的人群中,只有青藏高原的藏族经过数万年的适应和选择,获得最佳的高原适应性,是高原适应最成功的人群,对于机体健康、劳动力的保护和高原病的防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4-5]。国内学者也多以青藏高原的藏族人群作为高原低氧适应人群进行研究,有关帕米尔高原的高原医学研究仅见零星报道。为此,本研究对世居帕米尔高原东部的塔县247例塔吉克族农牧民进行了血液学调查。旨在初步探讨塔吉克族适应高原时在血液学中的机制,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体检筛查,选择塔县海拔3 400~4 500m4个地区247例世居塔吉克族(男67例,女180例)健康人群为研究对象,年龄23~79岁,平均(43.28±5.52)岁。平原组为40例塔吉克族(男14例,女26例),均平原出生,年龄28~53岁,平均(39.13±7.88)岁。
1.2 方法
1.2.1 仪器与试剂 血常规检测使用Sysmex-XS-800i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生化检测使用BeckmanAU48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盒由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1.2.2 检测方法 体检对象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血常规管2mL,生化管5mL,室内质量控制完成后检测各血液指标。分别比较不同海拔、年龄段及性别检测值和异常率,并将部分指标与40例平原塔吉克族(海拔1 400m)作比较。测定项目包括血细胞主要参数,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血红蛋白(Hb)、总蛋白(TP)、清蛋白(ALB)、球蛋白(GLO)、丙氨酸氨基转换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换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汁酸(TBA)、碱性磷酸酶(ALP)、肌酐(Cr)、尿素氮(BUN)、尿酸(UA)、总胆固醇(CHOL)、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ysC)。
1.2.3 正常值范围 参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6]。
2 结 果
2.1 不同年龄段血液指标的比较 随着年龄的增长,Hb、MCV、ALT、AST、GGT、ALP、BUN、UA、CHOL、LDL-C值显著增高(P<0.05),PLT显著降低(P<0.05)。RBC、Hb、GLO、ALT、AST异常率显著增高(P<0.05),见表1。
2.2 不同性别血液指标的比较 男性组WBC、RBC、Hb、HCT、MCH、MCHC、Cr、BUN、UA值高于女性组(P<0.01),CHOL、HDL-C、APOA1值低于女性组(P<0.05);RBC、Hb、A/G异常率高于女性组(P<0.01),MCH、MCHC异常率低于女性组(P<0.05),见表2。
2.3 不同海拔血液指标的比较 高原组RBC、HCT、PLT、AST、ALB、Cr值显著高于平原组(P<0.05),GLO、CHOL、TG、HDL-C、LDL-C值低于平原组(P<0.01);RBC、Hb、MCH、TP、ALB异常率高于平原组(P<0.05),BUN异常率低于平原组(P<0.01),见表3。
表1 塔吉克族不同年龄段血液指标的比较
P1:平均值比较,P2:异常率比较。-:无数据。a:P<0.05,b:P<0.01,与小于30岁比较;c:P<0.05,d:P<0.01,与30~50岁比较。
表2 塔吉克族不同性别血液指标的比较
P1:平均值比较,P2:异常率比较。-:无数据。a:P<0.05,b:P<0.01,与男性比较。
表3 塔吉克族世居高原同平原组的比较
续表3 塔吉克族世居高原同平原组的比较
P1:平均值比较,P2:异常率比较。-:无数据。a:P<0.05,b:P<0.01,与平原组比较。
3 讨 论
高原低氧适应指世居高原的人在高原上生存,适应低氧环境所产生的一种非可逆、可遗传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方面的改变过程[7]。虽然都是高原永驻居民,但不同高原上居住的居民的高原缺氧适应体质不同,对血液学指标的研究,有利于更好地了解高原习服的病理学机制,为深入研究高原低氧习服-适应机制提供理论和试验依据。本研究发现,塔吉克族人群的血细胞成分RBC、HCT与平原塔吉克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BC、HCT的增高,有利于提高携氧能力,增强对氧的耐受力。但Hb水平与平原相比,无明显差异,并且生化指标CHOL、TG值均低于平原组(P<0.01),提示塔吉克族人会通过其他途径来降低血液黏滞性,有其特异性。Hb对氧的结合、贮存、运输、释放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8],近年来观察到,中国藏族人的RBC、Hb水平接近平原人[9-10],说明藏族比塔吉克族有更好的适应能力。并且本次调查结果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Hb、HCT,RBC异常率明显增高(P<0.05),提示塔吉克族人依然受到低氧环境的损伤。这可能是因为塔吉克人的先祖是从阿富汗北部和帕米尔谷地、阿姆河中游等地迁徙到本国帕米尔高原东部。而青藏高原的自然人群以世居藏族为主,在氧摄取和氧利用等生理机能方面已达到细胞适应的水平[11-12]。
另外受民族身体差异、生活及饮食习惯的影响,多项血液学指标的变化非常明显。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不同海拔、年龄段、性别之间,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脂等水平都有不同的变化。本研究认为,平原(低海拔)地区参考值与高原(高海拔)地区人群有差异。但是,实际工作中,高原地区依然使用平原地区的参考值评价血液学指标,以此为依据作为鉴别诊断疾病的标准。本次调查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帕米尔高原塔吉克族人群血液指标参考范围奠定基础。
对世居高原塔吉克族进行研究,有助于解决人类对高原的适应和高原病防治问题,对于揭示高原低氧适应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年龄层次偏高,样本量偏少,本地区塔吉克族与汉族之间,血液学指标有无差异,也有待进一步探讨。但通过此次研究发现,塔吉克族的高原适应有别于其他高原居民,帕米尔高原也为研究世居人群高原低氧适应机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为继续研究高原人类群体的适应问题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1]席焕久.藏族的高原适应-西藏藏族生物人类学研究回顾[J].人类学学报,2013,32(3):247-255.
[2]姚春军,赵杰俊.推进塔吉克民族从传统走向现代的惠民工程[J].中共乌鲁木齐市委党校学报,2010,9(3):29-32.
[3]于恩艳,张艺,马合木提·哈力克.新疆塔吉克族人群线粒体DNA序列多态性研究[J].生物技术,2007,10(5):9-11.
[4]薛强,杨建军.藏族高原适应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15,34(12):1044-1047.
[5]吴天一.生活在特高海拔的藏族[J].体育科研,2009,30(6):17-20.
[6]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7]董宏彬,洪欣,尹昭云.血红蛋白与高原低氧适应[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4,31(4):220-223.
[8]Guyton AC,Hall JE.医学生理学[M].10版.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1-124.
[9]Beall CM,Decker MJ,Brittenham GM,et al.An Ethiopian pattern of human adapation to high-atitude hypoxia [J].Proc Natl Acal Sci,2002,99(26):17215-17218.
[10]Wu T,Kayser B.High altitude adaptation in Tibetan[J].High Alt Med Biology,2006(7):193-200.
[11]吴天一.藏族-高原适应的佼佼者[J].大自然,2005(3):23-25.
[12]高亮,张西洲,朱光辉,等.160例塔吉克族世居人群慢性高原病患病率调查[J].西南国防医药,2015,25(4):462-463.
�验交流·
10.3969/j.issn.1671-8348.2017.01.024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支撑计划(201533106)。
高亮(1984-),助理研究员,本科,主要从事高原医学方面研究。△
E-mail:kevinysh@163.com。
R
B
1671-8348(2017)01-0099-04
2016-07-06
2016-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