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首个贡品荔枝之乡
2017-02-10苏文龙梁少欢毛廷贵
苏文龙 梁少欢 毛廷贵
史上首个贡品荔枝之乡
苏文龙 梁少欢 毛廷贵
现今泗化洲上还随处可见荔枝树。
赵佗向汉高祖进贡荔枝
距今2200多年前,几条大船浩浩荡荡航行在桂江上,船头挂着炫目的“南越”黄龙旗,每条船有五六个青年汉子在拉纤。
夏日炎炎,纤夫们汗流浃背,沿着荆棘丛生的岸边小路奋力前行。在船上,有一位青年军官对五六个青年士兵说:“大家辛苦了,在岸上拉纤非常辛苦!我南越国归顺汉室,南越王命令我们把贡物运进长安。我们在船上休息了一段时间,现在该换班拉纤了!”
这条大船运载了包括荔枝在内的十几担贡品,尾随的几条大船供护送贡使之用。船队溯江而上,沿途都有南越国的官府照应。船队昼夜兼程,经灵渠入湘江,来到汉室的属地,船队立刻扯下“南越”旗号,换上“奉旨进贡”的大旗。他们进长江,入汉水,来到秦岭不通舟楫之处停船靠岸,汉室官府的马车早已恭候多时,立刻把贡物运进长安。
汉高祖刘邦初尝岭南荔枝,连声称好。他重重犒劳了南越国使者与护卫人员。南越国使团南返时,汉高帝又赏赐四匹“蒲桃锦”给南越王赵佗。
为什么赵佗要向汉高祖进贡呢?司马迁《史记》的“南越列传”说,秦末天下大乱,南海郡尉赵佗自立为王,维持岭南社会安定。汉高帝十一年(公元前196年)五月,南越王赵佗向汉高祖刘邦稽首称臣,遣使奉贡。
然而,赵佗向汉高祖遣使奉贡,一定要沿桂江、经灵渠、入湘江吗?答案是肯定的。据史书记载,秦始皇统一岭南的战争打得非常艰难。他派遣尉屠雎、赵佗率领数十万大军进攻岭南,与西瓯国(位于今之广西)展开大战。最初几年,因为连绵不断的高山阻碍了南北交通,粮草转运接济困难。秦始皇就命监禄开凿灵渠沟通长江与珠江两大水系,粮道畅通了,岭南很快就统一了。古代以水运交通为主,经过灵渠沟通南北的通道史称“湘漓峤道”。据同治版《苍梧县志》记载,直到清代,安南(今越南)的贡品仍然走“湘漓峤道”。
赵佗向汉帝遣使奉贡的贡品,包括荔枝在内吗?答案应该是肯定的。首先是历代文人盛赞荔枝。东汉王逸《荔枝赋》对荔枝推崇备至:“卓绝类而无俦,超众果而独贵。”唐代张九龄《荔枝赋》称赞荔枝是果中之王:“果之美者,厥有荔枝。岂一座之所荣,冠四时而为最。夫其贵可以荐宗庙,其珍可以羞王公。”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其次是有史为证,南越王赵佗向汉高祖刘邦进贡了荔枝。汉代刘歆《西京杂记》说:“尉陀献高祖鲛鱼、荔枝。高祖报以蒲桃锦四匹。”北宋蔡襄《荔枝谱》说:“荔枝之于天下,唯闽粤、南粤、巴蜀有之。汉初南粤王尉佗以之备方物,于是始通中国。”宋代唐慎微《证类本草》说:“荔枝始传于汉世,初唯出岭南,后出蜀中。”由此可见,汉初岭南贡品荔枝的进贡地,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贡品荔枝之乡。
《西京杂记》说,蒲桃锦是“匹直万钱”的名贵丝绸。黄冕堂《中国历代物价问题考述》说,汉初四万钱可购买二千石粮食。班固《汉书》说:“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二千石粮食即为二千亩良田的收成。《汉书》还说:“县令、长掌治其县。万户以上为令,秩千石至六百石。减万户为长,秩五百石至三百石。”这里所说的“秩”,即官员的年俸。几棵贡品荔枝树,占地不足一亩,而皇帝的赏赐却相当于大县县令两年、小县县长四至六年的俸禄!
皇帝吃荔枝回味无穷,就诏令岭南“岁贡”荔枝。皇恩眷顾贡品荔枝之乡,官府赏耕牛以劝农,授图书而劝学,建庠序以敦王化,立庙宇以隆风俗。毫无疑问,贡品荔枝之乡就是古代岭南地区开发最早的乡村。
汉武帝首尝岭南鲜荔枝
公元前194年,汉高祖驾崩,惠帝即位。史书记载,从汉惠帝开始,汉代岁贡荔枝献宗庙成为常例。
汉惠帝生性孝顺而懦弱,吕后把持朝政。公元前183年,吕后逼反南越,南越王赵佗称帝,以族弟赵光为苍梧王。汉文帝时赵佗愿长为藩臣,遣使奉贡。苍梧是南越国的重镇,苍梧王赵光在位72年(公元前183~前111年),享寿近百岁。他曾经为南越国长期操办进贡荔枝之事,此后苍梧郡守继续进贡荔枝。
汉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南越王赵建德造反。汉武帝勃然大怒,派遣路博德将军指挥五路大军进剿。汉武帝对路博德说:“南越乃区区一隅,怎敢挡我大汉天威?将军平定南越之后,务必把岭南荔枝连根带果运回来。朕要修建一个扶荔宫,专门种植荔枝树,让后妃们都尝尝鲜荔枝的美味!”旁边有位老臣进谏:“启禀陛下,荔枝乃南方奇珍异木,移植北方恐怕水土不服啊!”汉武帝龙颜大怒,说道:“人人称赞你是博学鸿儒,你知道‘人定胜天’吗?”这位老臣吓得战战兢兢,满脸羞愧而退。
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冬,汉军平定了南越之乱,南越王赵建德逃亡,苍梧王赵光降。路博德得胜后班师回朝,船队装载着用大木桶栽种的小棵荔枝树,沿着“湘漓峤道”北上。北方的夏天与南方同样炎热,一路上荔枝树长势良好。船队来到秦岭不通舟楫之处时,荔枝树上的果实恰好成熟了,此时摘下荔枝果实,快马加鞭只需一日就能运进京城。汉武帝首次尝到了鲜荔枝,龙颜大悦,说:“此乃天生尤物,果中之王也!”他一高兴,就把路博德封为伏波将军。
此时专门种植荔枝树的“扶荔宫”早已建成了,园丁们立刻小心翼翼地栽种荔枝树。这些荔枝树在夏天长势良好,但是一到冬天就全部枯死了。汉武帝大怒,把负责管理扶荔宫的守吏斩首,所有园丁都被杖责。汉武帝仍然不死心,第二年再从岭南运来数百株荔枝树,对新任扶荔宫守吏说:“朕富有四海,不信天公不低头!事关弘扬我大汉国威啊!你们种好这些荔枝树,朕重重有赏!”
这个故事是真的吗?有史为证。汉代《三辅黄图》说:“扶荔宫,在上林苑中。汉武帝元鼎六年,破南越起扶荔宫。宫以荔枝得名,以植所得奇草异木:菖蒲百本,山姜十本,甘蕉十二本,留求子十本,桂百本,蜜香、指甲花百本,龙眼、荔枝、槟榔、橄榄、千岁子、甘橘皆百余本。上木,南北异宜,岁时多枯瘁。荔枝自交趾移植百株于庭,无一生者,连年犹移植不息。后数岁,偶一株稍茂,终无华实,帝亦珍惜之。一旦萎死,守吏坐诛者数十人,遂不复莳矣。其实则岁贡焉。”
这段话的大致意思是说,皇帝尝到了鲜荔枝的美味,就连年移植荔枝树。北方天气寒冷,荔枝树枯萎了,杀了几十个守吏和园丁,汉武帝才死了心,不再种植荔枝树了,但仍要年年进贡鲜荔枝。
路途遥远,古人怎样把鲜荔枝从岭南运进京城呢?清代吴应逵《岭南荔枝谱》这样回答:“(唐代贡鲜荔枝)当如汉武移植扶荔宫故事,以连根之荔栽于器中,由楚南(湘江)至楚北襄阳丹河(汉水),运至商州、秦岭不通舟楫之处,而果正熟,乃摘取过岭,飞骑进京,则一日可达耳。”这样运送的小棵荔枝树叫做“盆(桶)栽荔枝”,沿“湘漓峤道”用船运输。
汉和帝罢贡岭南鲜荔枝
史料表明,从汉初至宋初,历代皇朝都要求岁贡岭南荔枝。汉代有一个皇帝用驿马快递鲜荔枝,影响了百姓生活,有好县官斗胆直言,好皇帝从善如流,被史家载入史册,后又有宋代名诗旁征博引,汉代贡品荔枝就名声大噪了。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在《荔枝叹》的前半部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历史画面:
十里一置飞尘灰,
五里一堠兵火催。
颠坑仆谷相枕藉,
知是荔枝龙眼来。
飞车跨山鹘横海,
风枝露叶如新采。
宫中美人一破颜,
惊尘溅血流千载。
我愿天公怜赤子,
莫生尤物为疮痏。
永元荔枝来交州,
天宝岁贡取之涪。
至今欲食林甫肉,
无人举觞酹伯游。
这是有史为证的。南朝范晔《后汉书》与宋司马光《资治通鉴》都说,汉和帝永元十五年,贡道上扬起了滚滚飞尘,这是驿马快递运送鲜荔枝进京。沿途州郡的官员都熟视无睹,只有临武县长唐羌(唐伯游)拍案而起,毅然上书进谏,直斥这是劳民伤财之举。汉和帝宅心仁厚,罢贡鲜荔枝。
这个故事引出如下问题:用船运“盆栽荔枝”成本低廉,不会扰民。汉武帝采用这种方法已经行之有效了,汉和帝为什么要用驿马快递运送鲜荔枝呢?
原来,西汉末年天下大乱,岁贡荔枝曾经中断了一段时间。光武中兴之后,东汉皇帝又要求岁贡荔枝了。史料记载,光武帝年间,交趾牧邓让率苍梧七郡太守遣使奉贡,贡品当中就有荔枝,光武帝还用岭南荔枝作为礼物,赏赐给南匈奴使者。
光武帝的继任者汉明帝、汉章帝、汉和帝都是明君。一日,汉章帝吃到鲜荔枝后连声称好,便与岭南贡使有如下对话。
“不愧是天生尤物!岭南州郡真有心啊!”汉章帝赞不绝口。
《苍梧县志》记载称:“和帝永元十五年罢贡荔枝龙眼。岭南旧贡生龙眼荔枝,按旧志荔枝出泗化洲。”
“皇上洪福齐天,当然配得上吃贡品荔枝!启禀皇上,这些荔枝只是优质,尚未达到极品级别呢!”贡使想炫耀岭南物产丰富,一不小心就说漏了嘴。
“朕贵为天子,怎么吃不到极品荔枝,莫非岭南州郡想造反吗?”皇帝勃然大怒。
“请皇上息怒!极品荔枝非常难得,只有几棵千年老树才能长出品质特异的极品荔枝啊!”贡使吓得连忙跪地求饶。
“那么,岭南贡地为什么不多种极品荔枝树?朕要用极品荔枝奉荐宗庙!”皇帝说。
“启禀皇上,荔枝树有个特性,就是只有在特异土质里才能长出极品荔枝。若把极品荔枝的种苗移栽别处,哪怕移栽到只有一墙之隔的不远处,其果实也未必达到极品,最多只能达到优级。”贡使小心翼翼地回答。
正当汉章帝沉吟不决时,大司农郑弘奏请开凿桂阳峤道,汉章帝立刻准奏。汉章帝时期国力大增,开凿一条峤道并非难事。范晔《后汉书》说,建初八年,桂阳峤道竣工。从此,就可以跑马进贡新鲜的极品荔枝了。
这又引出了一个新问题:岭南距离京城洛阳有数千里路之遥,快马加鞭也要一段时间,在贡地采摘的极品荔枝,运到半路就已腐烂。除了“盆栽荔枝”,古籍还记录有如下保鲜方法。
“蜜水荔枝”。清代屈大均《广东新语》说:“就树摘完好者,留蒂寸许蜡封之,乃剪去蒂,复以蜡封剪口。以蜜水满浸,经数月,味色不变。”
“巨竹荔枝”。明代徐勃《荔枝谱》说:“择巨竹凿开一窍,置荔节中,仍以竹箨裹泥封固其隙,藉竹生气滋润,可藏至冬春,色香不变。”藉巨竹滋润,可以延长荔枝的保鲜期。
“芭蕉荔枝”。明初朱权《臞仙神隐》说:“收生荔枝,临熟时,以芭蕉截断连根”,然后插上连枝带果的荔枝树杈。有芭蕉树根的滋润,可以延长荔枝的保鲜期。
人们采用多种方法,保证皇帝能吃到鲜荔枝,既用船运“盆栽荔枝”、“蜜水荔枝”,也快马加鞭运送“巨竹荔枝”、“芭蕉荔枝”,保证皇上吃到新鲜荔枝。
一骑红尘妃子笑
杨贵妃爱吃荔枝,这就使得唐代贡荔枝比汉代贡荔枝更加出名。历代诗人吟咏“贵妃荔枝”的诗歌不胜枚举,唐代大诗人杜牧(803~852年)的《过华清宫绝句三首》脍炙人口: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唐玄宗创造了“开元盛世”(713~742年),社会经济空前繁荣,国力之强盛达到了唐朝巅峰。天宝年间(742~756年),唐玄宗逐渐怠慢朝政,宠信奸臣,面对绝代佳人与贡品荔枝这两件天生尤物,更是陶醉得神魂颠倒。不多久,渔阳鼙鼓响起来了,安禄山的铁蹄几乎把大唐江山踏碎了……
唐玄宗的是非功过自有史家评说,本文只关心唐代荔枝的进贡地问题。宋代苏东坡《荔枝叹》说“天宝岁贡取之涪(今重庆市)。”唐代李肇《唐国史补》说:“杨贵妃生于蜀,好食荔枝。南海所生,尤胜蜀者,故每岁飞驰以进。”这里所说的“南海”并非实指后世的南海县,而是泛指岭南地区。
唐代荔枝的进贡地众说纷纭,严耕望《唐代交通图考》说得较中肯:“唐天宝中,杨贵妃嗜荔枝,欲及新鲜而尝,故特置急驿自南方驰贡。其驿贡之地,有岭南与涪州两说,就余所见史料,唐人多云自岭南,北宋中叶以后多云自涪州。自史料之原始性言,当从唐人之说,且岭南贡献,汉世已有旧例,又经张九龄以中书宰相之尊,而极力宣扬南海荔枝之甘美,及杨妃贵宠,即尝此果,玄宗必曾诏岭南特驿驰贡,殆可断言。然杨妃宠贵甚久,驿贡荔枝,时间先后,可能不只一地,先贡自涪州,后慕南海荔枝之美名,更贡自岭南,然不能新鲜驿到,仍以涪州为经常贡地,或同时并贡,皆非不可能者。”这里所谓“汉世已有旧例”,即从汉代以来进贡岭南荔枝已经形成习惯。所谓“同时并贡”,即唐代岭南和巴蜀都是进贡地。由此可见,汉代岭南荔枝的进贡地,在唐代仍然进贡荔枝。
这就引出一个问题:汉高祖与唐玄宗相距九百多年,岭南贡品荔枝之乡的极品荔枝能够独领风骚近千年吗?答案是肯定的。
这要从荔枝的特性说起。贡品荔枝除了讲究禀赋与土质,其收获周期也特别漫长。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喜欢吃荔枝,他担任忠州剌史时有《种荔枝》吟咏其事:
红颗珍珠诚可爱,
白须太守亦何痴。
十年结子知谁在,
自向庭中种荔枝。
人生有几个十年?难怪诗人自叹“白须太守亦何痴”了。即使种植贡品荔枝的种苗,也要到“十年结子”才知道收获的果实是甜还是酸,因而贡品荔枝非常难得。由上述《唐国史补》所说的岭南荔枝“尤胜蜀者”,可知唐代巴蜀荔枝不能号称天下第一,此时汉代岭南贡品荔枝已经独领风骚九百多年了。直到宋代才出现“福建陈紫”,清代又出现“增城挂绿”,这两种荔枝也被誉为天下第一。
宋代梁克家《淳熙三山志》说,福建荔枝始贡于宋代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北宋蔡襄《荔枝谱》说:“陈紫之于色香味自拔其类,此所以为天下第一也。”南宋洪迈《容斋四笔》说:“名品皆出天成。虽以其核种之,终与其本不相类。陈紫之后无陈紫,过墙则为小陈紫矣。不可以理求也,是岂人力所能加哉?”
清代出现“增城挂绿”。清代钱以垲《岭海见闻》说:“新塘去莞四十里,地隶增城,湛甘泉先生所居也。有湛氏居傍山麓,林木丛翳。康熙八年(1669年)偶产一树,以为杂木,欲除之,及花,乃荔枝也。其实大于常荔,其色微红带绿,故名挂绿。味之香美,冠于群荔,不由人间凡种而得。惟新塘土宜为佳,若移他处则味变矣。”
清初著名诗人朱彝尊《题福州长庆寺壁》评价天下荔枝说:“以予论之,粤中所产挂绿,斯其最矣。”从此,增城挂绿享有天下第一的美誉。如今增城挂绿仅存“西园挂绿”老树一株,产量极低,清末以来历年都有记录,年产百颗即为丰年。
上述“若移他处则味变”、“过墙则不类其本”、“名品皆出天成”、“岂人力所能加哉”都是经验之谈。现代即使科学昌明,人们把“西园挂绿”种苗移栽他处,新生代与老树的品质也相差甚远,因而“西园挂绿”还会独领风骚数百年。由此可见,在“福建陈紫”出现之前,汉代贡品荔枝之乡的极品荔枝独领风骚超过千年,直到宋初仍然是朝廷贡品,这是有可信性的。
农业考古的一个重大谜团
正史记载国家军政大事,一般不记载岁贡荔枝的琐事,只有赵佗献荔枝表达归顺汉室的诚意、汉武帝建扶荔宫弘扬国威、光武帝把荔枝用作外交手段、汉和帝罢贡鲜荔枝的善政、唐玄宗贡鲜荔枝的恶政,才会引起史家关注。但古文惜墨如金,荔枝的进贡地只说大概方位,未曾精确到乡村。例如南朝范晔《后汉书》说“交州旧献龙眼荔枝”,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说“岭南旧献生龙眼荔枝”。岭南地域甚宽,岭南各地就争说是贡品荔枝之乡。学术界众说纷纭,汉代贡品荔枝之乡就成为难解之谜。
汉代贡荔枝是一块金字招牌,其最有力的竞争者是广东。近年来,广东有多个城市都举办过荔枝文化博览会,都说自己是汉代贡品荔枝之乡。这就引出如下话题:汉代岭南贡荔枝包括广东荔枝吗?古代史料和现代文献都给出否定的答案。
古代史料不支持汉代广东贡荔枝的说法。宋代《太平广记》引用《广州记》(晋代广州剌史原著)的文字说:“每岁进荔枝,邮传者疲毙於道,汉朝下诏止之。今犹修事荔枝煎进焉。”晋代广州剌史统辖苍梧郡,该书也记录苍梧郡的事情,例如“汉朝下诏止之”。如果汉晋时代广东贡荔枝,那么侧重记录粤地杂事的《广州记》就会记录进贡地是广东某村。
张九龄是唐玄宗时期的贤相。他是广东曲江人,满怀故乡情结,有诗歌《西江夜行》为证:“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他的名著《荔枝赋》说:“南海郡出荔枝焉,味特甘滋,百果之中,无一可比。”唐代废郡留州,这里“南海郡”泛指岭南,不是实指今之南海县。如果汉代至唐初广东有贡品荔枝,那么满怀故乡情结的张九龄在《荔枝赋》200多字的序文中,就会明确指出进贡地是广东某村。
《梧州府志》记载称:“梧属荔枝,独推苍梧泗化洲产为第一。”
现代学术论文也不能拿出“精确到乡村”的史料。近代茂名市荔枝产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接近世界的五分之一,2008年,该市举办“茂名荔枝文化博览会”和“荔枝文化研讨会”,国内知名学者应邀撰写学术论文,结集发表于《南方论刊》。该刊有10多篇论文都说到汉代茂名贡荔枝,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论文简介如下。
刘伟文《茂名荔枝栽培与进贡历史的考证及其它》,引用了《后汉书》“交州旧献龙眼荔支”,然后说:“东汉交州剌史部包括苍梧、合浦、郁林、南海、交趾等七郡,茂名市东汉年代信宜县属苍梧郡,高州、电白、化州属合浦郡,均归属交州剌史管辖。交州进贡荔枝来自七郡中的哪一郡,或多郡同时进贡?已难于考究,不过可以证实在东汉时期,茂名荔枝已很发达,茂名进贡荔枝始于汉朝。”
总之,研究历史不能以今况古,今天赫赫有名的荔枝产区未必是古代贡品荔枝之乡。只有“精确到乡村”的史料,才是古代贡品荔枝之乡的确凿证据。
这里说的“泗化洲”,古代属于苍梧县平乐乡,今称梧州市长洲区长洲镇泗洲村,简称泗洲。
汉朝年代久远,贡品荔枝全凭诗文古籍留名后世。当时广西经济文化落后,没有广为流传的古籍名著记载,广西荔枝、梧州荔枝和泗化洲贡品荔枝就鲜为人知了。
现代学者方遥发表学术论文说,古代共有16部《荔枝谱》存世,均为闽粤蜀等地的著作。其中蔡襄《荔枝谱》断言,宋代福建荔枝最佳:“今之广南州郡与蘷梓(巴蜀)之间所出,其精好者仅比东闽之下等。陈紫之于色香味自拔其类,此所以为天下第一也。”
明末清初屈大均《广东新语》描述广东荔枝的盛况说:“广州凡矶围堤岸,皆种荔枝、龙眼,或有弃稻田以种者。广人多衣食荔枝、龙眼,其为栲箱者打包者各数百家,舟子车夫,皆以荔枝、龙眼赡口。家有荔枝千株,其人与万户侯等。”他吟咏广东荔枝的诗赋文章极多,其他广府诗人的诗文也更多。
在众多古籍名著中,唯独没有广西《荔枝谱》,也罕见吟咏广西荔枝的诗词名作,因而世人都认为,古代福建与广东的荔枝最佳,汉代岭南贡荔枝出自广东。吴仁山《广西荔枝起源及其传播途径》说:“广西是我国荔枝原产地之一,却未见于历史记载。长期以来,古典资料叙述粤、闽荔枝栽培历史居多,广西缺乏文献记录。由此而出现这样的假象:广西荔枝只有外来品种而无本区原始种。”
假象会造成偏见,偏见会造成谬误,举例如下。陈树平《明清农业史资料》汇集了上千种史料,包括大量方志史料,堪称农业考古领域的大型参考书,具有较高学术价值。该书的第797页引用《梧州府志》说:“梧属荔枝,独推苍梧泗化洲产为第一。”这段引文句读有误。古文句读要顾及前后文,《梧州府志》原意是“梧属荔枝独推苍梧,泗化洲产为第一”,即梧州荔枝数苍梧,苍梧荔枝数泗化洲。这里的“第一”是指质量最佳,后文“甘美可丽广南”也是说泗化洲荔枝味道甘美,可媲美岭南的其他优质荔枝。该书句读为“梧属荔枝,独推苍梧泗化洲产为第一”,就不好理解了。
该书作者早已掌握贡品荔枝“精确到乡村”的史料,可惜舍弃《梧州府志》关于贡品荔枝的重要语句:“梧出荔枝由来尚矣,自尉佗献汉高帝始”,错失了破解农业考古重大谜团的良机。
揭秘史上首个贡品荔枝之乡
乾隆版《梧州府志》说:“梧属荔枝独推苍梧,泗化洲产为第一。梧出荔枝由来尚矣,自尉佗献汉高帝始。”同治版《苍梧县志》说:“汉和帝永元十五年(103年),罢贡荔枝龙眼。岭南旧贡生龙眼荔枝。按旧志荔枝出泗化洲。”这些史料证明,西汉高祖、东汉和帝时代,泗化洲都进贡了荔枝。
然而,清代方志记述2000年前的史实,可信吗?回答是肯定的。西汉司马迁《史记》说:“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可见秦代已有图书(即图经,后世称为方志)。
现代学者骆伟的《岭南图经述考》说:“我国隋、唐、宋三代的图经,是由朝廷主导的。如在隋代大业中普诏天下诸郡修图经。唐德宗诏令州图每三年编送图经至尚书省兵部职方,并设职方郎中掌管修图经之事。宋太宗颁令诸州图经‘二闰一送’。宋徽宗大观元年朝廷创置大域图志局,此后方志逐渐替代图经,一直延续至今。”
由于历代皇朝都重视图经或方志,历代方志都有“旧志”为凭,乾隆版《梧州府志》与同治版《苍梧县志》的资料是可信的。
综上所述即得结论:梧州是中国荔枝的发祥地,泗化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贡品荔枝之乡,汉代贡品荔枝主要来源于泗化洲或“梧出荔枝”。
《苍梧县志》记载有安南贡道。